第82节
作者:画星河      更新:2023-05-11 10:22      字数:3783
  李兰兰激动地插嘴道:“就刚刚!广播里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说是人民日报也会同步刊登!这消息是真的,千真万确!”她已经激动到说话语无伦次。村里人基本上看不到报纸,也就村长那里有,但由于邮政系统不太发达,村里的报纸几乎都是滞后了一个星期以上的。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这两大媒体,就足以说明这消息的权威性。“领导人这次特地把年龄放宽到了三十岁,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以及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去报名!”“宋同志,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去考大学!”“只要考上大学,我们就可以回家!”“呜呜呜,像是做梦一样,但是我们真的有希望能回家了!”“国家和领导人没有忘记我们,我们熬出头了!”……众人七嘴八舌地围着宋阮阮诉说着这个喜讯,有些女孩子说着说着就又哭了起来,导致其他人也克制不住,跟着红了眼眶,哽咽着抽泣起来。连宋阮阮也被他们的情绪感染,觉得鼻子酸酸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她明白他们为什么哭,这是喜极而泣。这个消息,她盼了一年多,而这些知青们,少的也等了三年,最多的甚至等了十年。过去的十年,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逐渐认命,做好了在这片落后的黄土地里劳碌一辈子最后埋骨异乡的准备。此时,却突然有了这样一条康庄大道摆在眼前,他们怎么可能不情绪失控。就连她,也是直到此时才觉得,重新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十多年的人生都在学校里打转,让她下意识觉得,只有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前途才是有保障的。到时候,她不必依靠任何人也能过得很好。她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所学。见众知青围着宋阮阮哭得稀里哗啦,连宋阮阮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跟着哭起来,江家众人面面相觑。他们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高考对他们的意义。江海也一样。看着他们喜极而泣的样子,以及被围在中间也泪光闪闪的宋阮阮,他尚且不明白,高考对他们的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是觉得,这一刻,宋阮阮跟知青们好像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他融不进去。这样的感觉让他稍微有些不舒服,他也不喜欢看到宋阮阮哭。见众人哭起来没完没了,他不耐烦地上前催促:“各位,有事说事,我们家饭菜都要冷了!”他这一催促,众知青才回过神来,纷纷收拾起情绪,说起了正事。“宋同志,我们其实是来借书的,我们听广播里说,十二月份进行考试,各省自主安排,这么一算,可能就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实在是不多了,我们就想抓紧点时间复习,但你知道的,知青点真没几本书,我们就想就近先跟你借一下你的高中教材,等我们家里给找到的教材寄来,就能还给你了。到时候,我们的教材也可以跟你一起看!”和宋阮阮关系比较好的刘知青作为代表,条理清楚地说出了他们的请求。如今的邮政系统很慢,他们家又远,一来一回写信,至少得十来天。中间的时间他们不想白白浪费。宋阮阮问:“广播里有说考什么科目吗?”刘知青摇头:“没说。”宋阮阮大概明白了,或许更详细的内容会在报纸上,甚至有可能到报名的时候才通知,而广播受限于时长,只说了个大概。她毕竟没听到广播,也不好说得太绝对。“我觉得既然是恢复高考,那很可能与十年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差不多的。不然,也没必要改这一遭,继续按照现在的制度选人就可以了,现在的教材未必有用。”年龄最大的一个知青道:“我记得十一年前最后一届高考,是分文理科,都要考语文,数学,政|治,文科加历史地理,理科加物理化学。”他是险些就能参加最后一届高考的,所以记得特别清楚。两人这一说,众人便有点犹豫了。尤其是宋阮阮的话,对他们影响极大。原本他们也不信会恢复高考,但如今真的被宋阮阮说中,可见宋阮阮哪怕失忆,她的见识也比他们强。她说的话很可能是对的。但谁也不知道明年的政策是不是就变了,机会或许只有这一次,他们不敢赌。宋阮阮拿出自己收集来的完善的初中到高中的教材:“现在的高中就是学的这些,和之前的高考完全是两个体系,内容也浅显很多。你们如果想学这一套内容,可以把这些教材拿走。”如今的初高中,主要教材除了语文数学,思想教育,就是《工基》《农基》,涉及到的知识都是以实用为主,但因为学生上课的时间短,内容就很少很浅显,理工科方面估计最多到六年级或者初一的水平,文史科的水平也不会超过初中。要拿这些去高考,那是完全不够的。“我自己,是主张复习十多年前的教材的。那时候的教材我这里也有,你们也可以拿去。”这教材,她总共收集了两套,拿一套出去,自己也还剩了一套。她让江海一起,将另外一套教材也拿出来。看着摆在面前的几十本教材,李兰兰没忍住又哭了:“这么多书,不到两个月时间怎么可能看得完!阮阮,我好后悔啊,当初为什么不听你的话!我要是早信了你的话,就有一年多时间准备!”其他知青也是同样的懊悔。宋阮阮很理解他们的心情。但那个时候,她不管说什么他们都不会信,而且她也不可能暴露自己的穿越者身份,便只能言尽于此,也是没办法的事。她安慰道。“这也怪不了你们,我当时只有模糊的印象,觉得好像有谁跟我说过可能会恢复高考,但也不是那么肯定。而且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恢复高考,不可能让你们为一句虚无缥缈的话就凭白去做些无用功。”“你们尽最大努力看吧,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但最好整理一下,有代|表性一些。”众人感激不已,在迷茫中渐渐有了方向。回到知青点,也不耽误,连饭都不吃了,一回去就聚在一起,点着煤油灯看起了书。书很多,倒是不用抢也不用抄,统筹规划一番,便可以交叉安排用书时间。这一看,便发现了许多问题。文史类学科基本上都还好,因为大家都认识字,勉强能读通书本,有人分到的是数理化的高中教材,翻开只觉得犹如天书,根本看不懂。看着看着,就有知青绝望地哭了出来:“看不懂,怎么办,一个字都看不懂!”“我的也是!根本不知道这些字母和公式是什么意思!”众人听到这话,赶紧也凑过去看,然后便一起绝望了,真的看不懂。他们当年在学校的时候,那种氛围下,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就匆匆毕业了。虽然说起来是初中生高中生,但论实际水平,很多人可能只能相当于小学文化。气氛顿时变得无比凝重。“要不我们去问宋阮阮,让她教我们。她说过的,不懂的可以问她。”“对啊对啊,宋阮阮她提前了那么久复习,听说在学校成绩也很好,她肯定学得很好!”这话立刻被陈美珍否决:“她自己也要复习,哪有那么多时间教我们。她平时已经帮我们够多了,这次还毫不犹豫地就把两套书都给我们,我们也得为她想想。”李兰兰也觉得这样做有点过分了,帮腔道:“而且我们什么都不懂,就算她肯教,我们来得及学吗?十二月份就要考试,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众人也觉得很有道理。先前提议让宋阮阮教的知青,羞愧得面红耳赤,觉得自己确实太自私了。希望摆在眼前,却又仿佛被堵死了。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老三届的知青大哥提议:“我觉得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我们到时候可以选文科。我记得文科只要背书背得好就行。”这么一想,这个任务似乎要轻松多了。然而,哪怕是选了文科,数学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因为不管是复习哪一套教材,考文史科还是理工科,都要考它。按照当年的高考制度,总分四百,语文,数学,思想教育是各占了一百分的,历史和地理总共一百分。历史和地理未必来得及复习太多,分数不会高,谁又敢轻易放弃数学。于是,众人还是只能拿着数学来拜托宋阮阮。得知他们一个晚上就已经制定出了主攻文史科的策略,宋阮阮觉得非常明智。她先前对于妈妈陈美珍的考试计划也有这种想法,毕竟理工科想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系统地进行补习,难度太大了,还不如选文科。文科的数学会相对简单,而需要背诵的科目,她也早就整理好了笔记,能够帮助她事半功倍。知青们说,他们的数学基础太差,希望宋阮阮能帮他们补一补数学,为此,他们愿意每天给她开五块钱的工资,只需要每天给他们讲两个小时数学课就行。每天五块钱,两个月就是三百块钱,摊到每个知青头上都是十六七块。对于很多知青来说,这可能是拿出了近乎全部的积蓄,算是非常有诚意了。面对众人殷切地把她当做救命稻草的眼神,宋阮阮思考了一会儿,道:“以我和你们的关系,哪里需要给钱。我可以帮你们补习,你们定好时间,我到时候过去给你们讲课。”一方面是因为她本来就要给妈妈补习,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每天两个小时,并不会耽误她太多时间,她每天的所有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也已经复习得很扎实了,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只有妈妈一人享受她的小灶,说不定容易遭人嫉妒,反而生出其他弊端来。而且他们若是能考上大学,将来她可以多出很多人脉。除此之外,她还有些其他考虑,不过这件事还需要跟江海商量一下才行。江海出去县城办事了,下午四五点就回来了,一回来,自然是首先就往宋阮阮屋里钻,手上还拿着用油纸包着的几串给糖葫芦。他最近发现宋阮阮还挺爱吃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而且听说山楂吃了开胃,想着吃了这个或许能让她多吃点饭,他每次进城都要给她买几串。看着外头没人,他弯腰在她白嫩嫩的小脸上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