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作者:云闲风轻      更新:2023-05-11 02:41      字数:4251
  而世子未婚妻为了自保竟将那婢女推下马车,导致世子宠婢被掳走,至今下落不明。真真假假,无人得知真相为何。数九隆冬,大雪纷飞,疯癫的郑婉莹在没人看守时痴痴傻傻地跑出了屋子捡她绣给心上人的帕子,像是在捞一轮虚妄的镜花水月,却一脚踩空掉进了寒凉彻骨的冰窟窿里。临死那一刻,郑婉莹忽地想到沈漪漪跳车之前对她说过的那句话“三娘子,但愿你,当真求仁得仁。”被捞上来的时候,郑婉莹早已冻僵失去了呼吸。作者有话说:女鹅:我说他是个疯子你不信吧(ー_ー)!!第51章永禧二十三年四月, 暮春。忻州, 定襄。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满树盛放的桃夭俏立于翠□□滴的枝头,淡粉色的小花瓣鲜妍妩媚, 在微冷的春风中簌簌而落, 轻盈似雪,落了满径, 缓步走来,令人仿若误入人间仙境。“姑娘姑娘, 您走慢些。”婢女在后面紧赶慢赶地追着,后背出了一身的汗。小姑娘乐呵呵地从地上捧起一包粉白相间的桃花瓣,又迈着小碎步屁颠颠献到老师面前献宝, 脆生生道:“先生你看,这花儿真好看啊, 今日你教我画桃花罢, 珠珠想学!”身着青色圆领长袍,头戴幞头的年轻郎君俯下身子,替小姑娘拂去小鬏儿间的一片花瓣,含笑道:“若今日写满三十个大字,先生便教姑娘画花儿,如何?”珠珠明显不乐意, 嘟着粉嫩嫩的唇儿撒娇道:“能不能不写大字呐, 先生,珠儿懒。”年轻郎君屈指轻弹了下小姑娘的额头, “不成。”说罢拉着珠珠, 与婢女一道回了珠珠的小书房。珠珠今年九岁, 阿爹是定襄县令杨昭,眼着女儿一天大过一天,成日却只想着玩耍,不是偷溜出去街头逛庙会,就是和婆子、小婢女打马毬玩投壶,总之是不干正经事,做父亲的心里很是犯愁。大周朝风气开放,杨昭虽对这唯一的宝贝女儿在女工针织、德音工容上没多大要求,可怎么说得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罢?否则长大后嫁进夫家没几天,只怕连账本都看不懂,指不定被舅姑看低成什么样儿呢。定襄是边疆偏远地区,再往北,距离中原远,想找到一个有学问又价钱实惠的教书先生没那么容易。杨昭找来找去,精心挑选,倒是看中了几个士子,可惜都好高骛远,一听说是来教一个九岁的顽劣小丫头,月钱还止一两,纷纷摆手不干。也是极偶然的一次机会,杨昭遇见了在路边摆摊为别人写信挣钱的少年崔寻。这少年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模样,双手冻得通红,上面布满了冻疮,人更是极瘦,小脸蜡黄都没巴掌大,身上洗得发白的袍子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一吹空荡荡地,似乎一不小心就能被风把人给吹跑了。别看这少年年纪不大,不仅谈吐文雅不凡,心地还颇为纯善。有些衣衫褴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欲给边关服兵役的儿孙们写信报平安却苦于家境贫寒无钱支付写信的费用,这少年也一笑置之,写过信后分文不取。杨昭无意瞥了眼他写的字,十分清雅俊秀的小楷,并未因老人家未曾付钱而糊弄了事。再后来,这少年因户籍丢失到县衙补录户簿,皂吏见少年手有余钱便起了歹心想趁机讹诈他一番,扬言拿不出十两银子重办户籍便要将他当做逃户遣返原地或关进县衙大牢。杨昭从在场的旁人口中得知,这少年听罢后脸上竟是无喜无怒,只淡声说想将自己租赁的房中钱财拿来好办事。皂吏同意放他离去,少年却从角门过来径直找上了杨昭的扈从求见杨昭。最后自是杨昭出面帮他摆平了此事。后来杨昭捋着胡须十分不解地问:“你这少年,为何笃定本县令一定会帮你?”少年举着荷包微微笑道:“来定襄之前,某便打听过,明府在定襄做了十年的县令,是十里八乡难得的青天好官,从不欺侮平民百姓。”杨昭大笑,更为欣赏少年,不光帮他补办了户籍,还邀请他到家中教习顽劣的小女读书识字,少年不嫌钱少,欣然应允。写完三十个大字后,珠珠小娘子如愿得到了老师画的桃花图一幅,捧在手中爱不释手,师生两个凑着脑袋说了好半响。离开时珠珠忽然想到什么,拉着先生神神秘秘道:“先生,明日我表哥便要从华州回来啦,他还一直向我打听你呢,让我别告诉先生他要回来了。”说完又哼了声道:“我不喜欢表哥,阿爹却疼他得紧,先生你可离他远些,我有一回可见他去过那种地方……你莫要被他带坏啦才是!”那种地方,十有八.九便是青楼。崔寻收拾着笔纸的手顿了下,随即若无其事地摸了摸珠珠的小脑袋,笑着应道:“好,先生知道了,珠珠晚上别忘了温习今日写的字。”向杨夫人告别后,崔寻步行回了城西安化坊的一处小院。家中有两个仆妇做饭,饭菜做完后其中一个回了家,另外留着一个看门。用过晚膳后,少年将门窗紧闭,帘拢打下,对着菱花镜缓缓摘下头顶上的幞头,落下满头如云乌发。再将外袍一件件脱下,用打湿的帕子洗去脸上的黄粉,灯下的肌肤瞬间莹润如玉,细腻得如同破壳的鸡蛋,面黄肌瘦的少年赫然变成了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胸口的两团丰盈亦用裹布紧紧裹着。沈漪漪长舒一口气,扔了裹布重新换上袍子,这才躺倒在床上。这一天之中,唯一能喘口气的便是此刻短短一夜。到第二日清晨,换上男装戴上幞头,她便摇身一变又成了翩翩少年。是的,沈漪漪,她没死。更没被突厥人掳走,死在异乡蛮荒之地。她至今杳无音信,下落不明,只是因为,不想再回到那人的身边。与其做那人豢养在笼中的金丝雀,过一辈子锦衣华服,钟鼓玉馔,宛转莺啼花容月貌为主人,却悲喜不由己的日子,她宁可吃咸菜馒头,躲躲藏藏,甚至有家不能回,也绝不肯再回到他的身边。那日她被郑婉莹推下马车,原以为此次难逃一死,却不想那贼人的目标竟是她,而郑婉莹误打误撞,强行换上她的衣衫,反倒作茧自缚。她慌张之下误入一处村庄,身后依旧无人追来。待那贼人回过味儿来,她这细胳膊细腿儿恐怕就跑不远了。兴许是这一年来她遭受了太多的危机时刻,镇定下来的沈漪漪想办法自救,做了件令自己不耻的事情偷了一户农家男主人挂在院子里的衣袍,换上衣服之后,她拆散自己的发髻扮成男子的模样,还摸了一把黑泥抹在自己的脸上。这脏兮兮的小脸,瘦弱的小身板,活像是不知从何处逃荒来讨饭吃的乞丐,如此一来,莫说那群贼人再难寻到她,就连她自己……也认不出她是谁。是啊,这荒郊野外,天地广阔,她这一走,便如同石沉大海,谁又识得她曾是齐王世子魏玹的贴身侍婢,谁又知她是死是活,落到贼人手中抑或下落不明?她是浮花浪蕊,可以被男人肆意玩弄羞辱,只配做妾。他会娶正妻,日后她便要永远屈居于人下,她所出的子女,不论女孩儿男孩儿,皆为庶出。庶出的魏琅,庶出的她,那样遭尽白眼的酸楚委屈,还没吃够吗,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去承受吗?他凭什么认为他就一定能护住她?凭他对她曾有过的片刻温存与柔情吗?呵。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日子,她又不是没享受过。并不稀罕。沈漪漪冷笑一声,坐上了附近渡口南下的客船,身上魏玹赠她的首饰大多都被郑婉莹抢走,可大约是冥冥之中上天也在助她,今日随郑婉莹出门之时,虽知自己没有离开的可能,她还是将床底下的荷包悄悄塞进了怀里。而这只荷包中,她一早便用油布包裹着藏了十颗珍珠与采盈给她的户籍、路引和几两碎银。逃离还是回去,她根本不必做选择。摘下手腕上郑婉莹未来得及抢走的一只玉跳脱塞进衣裙里,垂眸看着那绑了石头的裙子徐徐沉入了湖水中,她的心底却渐渐涌上一股死而复生的喜悦感。她不信魏玹,从未信过。从今往后,沈漪漪死了。眼神渐渐坚定,柔弱的少女踉跄地扶着腰身站起来,坐回船舱。而远处的山中,侍卫还不知她已离开,正漫山遍野地搜寻着郑婉莹与她的踪迹。回苏州已是绝不可能。采盈祖籍是河东道青州,青州在长安西北方向,先坐船再走陆路也得小半个月。不过沈漪漪没去青州,大周户籍制度管理严格,或许冒充采盈的户籍可一时通过关卡到达青州,但随即会有里正上门核对户籍,手实上画的都是本人样貌的画,就算是采盈早年离家被卖,手实画像样貌不清,依据手实与计账她一个女子也绝不可能只孤身一人居住。更何况,一个柔弱美貌的女子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若家中没有年长的男子撑腰相护,连自保都是极大的问题。是以,采盈的户籍,她不能要。幸而路引是空白的,只要填上她想去的地方,依然可以一路畅通。采盈,应当是很早便为自己赎了身,甚至连后路都准备好了。至于她为何没有选择离开,反而令自己陷入了难以脱身的境地,漪漪不得而知。从前漪漪是怨恨她的,同为女子,身世坎坷,为何不能相互扶持,却总要对她苦苦相逼?临死前她为她留下一线生机,从前一切恨与怨,不如让它随风而逝,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即使是没有家、不能回家,她可以等。五年,十年,那人总会娶妻生子,她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被他逐渐遗忘,届时她一定可以与亲人团聚,只要活着,什么都有希望!定襄是边远地区,再往前的云朔二州是大周与突厥的交界地带,官府的户籍管理并不严格,甚至会大量的逃户流民云集此处,已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实。来到定襄之后她不敢使用本名,便化名崔寻,女扮男装,对外声称自己是江南人,因哥嫂苛待,便从家中逃了出来,本欲投靠定襄的姨母,没成想姨母三年前就病逝,故而自立门户谋生。南地不乏身量瘦矮、声音低沉的男子,故而漪漪这般的形貌并无人怀疑她是女子。就是起先她藏在荷包中的珍珠不知为何少了一颗,虽只剩下九颗,但每一颗都至少值十两,那人不许她藏私房钱,赠她的首饰却个顶个的昂贵,费了极大的心思她才找到几只不甚贵重的钗子从上头的不显眼处扯下这几颗珠子。两颗珠子买了间小院,一颗珠子换成银子,买了些衣物、吃食,又雇了两个仆妇平日里清扫小院,做些针指活计。几十两银子倒是够她这般坐吃山空闲散个四五年,然沈漪漪就不是个能闲住的性子,不赚钱总花钱,心里到底是不踏实的,并非长久之计。想绣些帕子换了卖钱,苦于她扮成男子,一来不方便,二则她的针线功夫兰蕙春杏等人一眼便能认出。万一那人一直坚信她没死寻过来,终究不妥。起先她是在县里西市的一家食肆给人刷碗,虽活儿脏些累些,但人家包吃住,只要她肯动手踏实干活儿怎么也饿不死她。后来闭了门夜夜在屋里苦练大字,从前她的字体是柔美清秀的簪花小楷,如今不光字迹大变,成了青年士子最爱的虞楷,她自觉也在书法上颇有进益,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婉媚,多了几分世事无常的沉淀与静谧。若在外头支个摊子替人写书信,一上午好时能有七八个铜板,差时也能有三四个,加上晌午和下晌在食肆中给人刷碗,一天约莫能赚十七八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