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节
作者:凌烟阁阁老      更新:2023-05-11 00:39      字数:4623
  “好消息是,阿拉鄯‘两漠水库’工程东线工程通水在即,今年应该能向黄河补水100亿立方米,我们晋省起码要多分配10亿立方米吧。”说着,水利厅厅长还瞄了瞄齐政。齐政只当做看不见。开什么玩笑,现在的黄河水配额,仍是依据“八七方案”进行分配,晋省的配额是43.1亿立方米。这当然是不够用的。但“两漠水库”工程东线即将通水,沉寂一时的黄河水资源分配争议,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谁都知道水现在比黄金都值钱,没有水什么都干不成。所以20多年来,沿岸各省区对于黄河水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现在多出近100亿立方米立方米,每个省都希望多分一点水,怕不是要打起来。虽然“两漠水库”与嘉谷很有渊源,但在这样的“群架”中,嘉谷这样的小身板,哪里敢掺和?胡副主任看到此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行了,你也别为难我们的齐董了。黄河水资源怎么分配,还得由黄委会决定,别指望嘉谷了。”可不是吗?齐政忙不迭地点头。胡副主任也是猛然想起来,虽然这水怎么分,嘉谷是没有话语权,但有得分,还真的拜嘉谷所赐。想到此处,他转过头,对齐政感慨道:“说起来,就凭这一点,嘉谷就当之无愧是中国对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此言一出,水利厅厅长眼睛又亮了。齐政嘴角抽动两下。他敢打包票,届时晋省争抢黄河水配额,肯定会拿这说事。……第676章 没有破绽“呵呵,嘉谷是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我看不见得。”在一班飞往肃省金川机场的航班上,记者裴胜随意展开一份报纸,就见头版印着嘉谷的logo,横排用粗体字写着: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裴胜一下子精神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报道里介绍了晋省的能源林计划,称其为“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工程”;其中着重指出这个工程的创造者,国人耳熟能详的嘉谷集团。结合嘉谷的沙漠大开发计划,以及遍布全国的农场,报道最后盛赞道:嘉谷不一定是全球赚钱最多的企业,但一定是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他的副手,实习记者小武显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探过头来不解地问道:“裴哥,这报道我看着有理有据啊,怎么了?”“哼哼,小武,你还是太天真了。我咨询过专家了,沙漠没有办法治理的,钱是白花的,目前的治理方法都是效果低微的。”裴胜低声道:“但你看看这报道——‘经过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5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近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8%,由每年80多场减至1-2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你看看,这不是扯淡吗?”“不至于吧,你看上面说的,‘一条横亘在两大沙漠的绿色长城延展开来,卫星图上清晰可见’,这一验证就知道了,做不得假吧。”小武措辞谨慎道。裴胜声音稍大了一些,道:“都是假象。你想想,哪怕嘉谷将两大沙漠都绿化了,才多大?这么狭窄的一片空间,靠自身治沙改造,能改变气候,让降水增加5倍?难道嘉谷在沙漠上空盖了一个能锁住水汽的大棚?”“再说了,哪怕是十年二十年,对于沙漠治理来说时间都算紧张了,嘉谷治沙才多久?急功近利,降雨又少,地下水再丰富,也会很快耗尽地下水,重新沙漠化。”“……裴哥,两漠水库是深层水循环,能源源不断补充的,还调水补充黄河呢!”小武小心翼翼道。“那更糟,过度抽取地下水,重返荒漠化的速度更快。”“……”小武的态度并未改变裴胜,他更是向自己的副手打气道:“我们必须谨慎起来,明白吗?这篇报道的记者肯定是被嘉谷收买了,我估计到沙漠里行动会不自由,我们就装作是游客。记住,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向世人查明嘉谷治沙的真相。”小武不管内心怎么想,此时只能点头称是,也算是统一了思想。裴胜满意地点点头,又愤愤的低声骂了一句:“我就不信找不到嘉谷的破绽了,该死的良心企业!”作为一名记者,裴胜盯上嘉谷有一段时间了。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之后,人人都可以发声,也让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相声里说“理不歪笑不来”,换了媒体领域就变成了“理不歪流量不来”。媒体为了换来曝光量,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脱颖而出,内容那是越来越猎奇,只有这样,才能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简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人们可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资讯的泛滥,也很容易蒙蔽大家的双眼。裴胜是一名对事业“有追求”的记者,而记者的价值就体现在挖掘到大新闻。裴胜将目标放在了嘉谷身上。嘉谷名头多响亮啊,金光闪闪,家喻户晓,但这就是他想要的——没有什么比将一家明星企业掀落马更有成就感了。但他不准备炮制“假”新闻——他当然可以开口全靠编,但以嘉谷的体量和地位,很快就可以揭穿了,而且反噬起来的后果是他承受不起的。起码,就算没有真凭实据,也要摸寻到迹象才有说服力。裴胜首先锁定嘉谷乳业。众所周知,嘉谷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因为嘉谷乳业。这家在毒奶危机中独挑大梁的中国乳企,在乳制品依然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的今天,依然是消费者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被誉为民族乳企的希望和骄傲。裴胜坚信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没理由全行业都出事,就嘉谷独善其身?他很是认真的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养殖、集约化管理到冷链配送、销售终端等环节,明察暗访了一番,然后……特喵的发现真的就像宣传里所说——“坚持工匠精神,以高品质产品回报消费者。”“工匠”到什么程度呢?譬如嘉谷乳业宣称“在行业中率先实现1小时生态圈,即从牛奶挤出到运输抵达加工厂,全程最长不超过1小时,使得牛奶新鲜程度大大增加”;裴胜为此专门跑去计时,结果发现,人家真是说到做到,就没有一个牧场的牛奶从挤出到运输抵达加工厂的时间超过1小时的。事实上,这个时间甚至不到40分钟。行吧,嘉谷牛奶要赚钱,品控做得好不奇怪,那他就去查查不赚钱的嘉谷学生奶吧。结果依然是——新鲜的奶源、严格的检测、先进的工艺、完善的储存、迅速的配送,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丫的,嘉谷乳业有病啊,不赚钱甚至贴钱的学生奶都这么下本钱,特么有钱烧的。裴胜就这么看着嘉谷乳业连续七年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代表中国乳业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路上从未缺席,实至名归!好吧,嘉谷乳业洁白无瑕,他认了。好歹他一家都喝嘉谷牛奶,这下可以绝对放心地喝了。话说要是嘉谷乳业也倒下了,他还真不知道还有哪个品牌可以选择。裴胜锁定的第二个调查目标,是嘉谷农牧的养猪场。这下肯定能找到黑料了吧。要知道,国内的其他养猪企业,哪怕是最大的单体养猪场,规模也不过是一二十万头。嘉谷农牧呢,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都有,这简直了。大型养殖场最难消弭的病痛是“环境之痛”。虽然很多大型养殖企业对外宣称所有禽畜粪便都已进行固液分离,按国家规定进行了处理。但即使是伊力这样响当当的奶企,其万头牧场目前也难以说超越了“环境之痛”。裴胜就不信了,嘉谷养猪场还能例外。裴胜为此还走访了一些较偏远地区的嘉谷养猪场,事实上,当地政府都不见得把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但是!!!嘉谷养猪场一如宣称的那样——零排放。人家不仅零排放,还兴致勃勃地将猪粪与秸秆废弃物结合起来进行能源化加工,居然还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商——特丫的养猪养到这份上,裴胜也是无话可说。更诛心的是,无论是分布在哪的嘉谷养猪场,赏心悦目的中式建筑,鸟语花香的周边环境……草,人不如猪系列。至于其他的什么中草药无残留养猪、动物福利,他都懒得多说。行吧行吧,嘉谷农牧洁白无瑕,他也认了。嘉谷猪肉还是蛮好吃的,没有什么黑料也好,否则他还挺舍不得的。企业都过关,最后裴胜决定将目标放在人身上。嘉谷不是天南地北组建农业合作社吗?一般合作社是什么鸟样,裴胜还不知道吗?名存实亡都可以说是最平凡的了,挂着牌子骗补贴都不算过分。嘉谷系合作社……好吧,给予技术指导,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收获以后一般以高于市场价5%统一出售,很正常。裴胜深入挖掘财务,最后还真的揪出了几家有问题的嘉谷系合作社,然后吐血地发现,问题都不是出在嘉谷身上——他才知道,嘉谷系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有财会制度、生产经营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只要社长和社员按照章程制度办事,基本不会出什么纰漏。嘉谷员工为此还感谢裴胜的调查,补上了几处章程制度漏洞。气煞他也。最最令他痛心的,是合作社可以分享到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部分利润,社员收益不仅有保底土地租金,年末还可分红——他亲眼看到有的农民一年的分红顶他两年的工资,这特么的还有没有天理了,嘉谷还能不能正常点了,你特么是资本家啊,能不能干点资本家该做的事,比如压榨压榨农民什么的。裴胜已不指望嘉谷在农民中的口碑坏了,事实也是,说起嘉谷,农民们均赞不绝口——呵,都发钱发物了,能不交口称赞吗?按理说,一般人到这份上,不说黑转粉,好歹也放弃了。但裴胜的脑回路就是异于常人。他觉得,世上肯定没有尽善尽美的企业。嘉谷藏得这么好,一爆出来,肯定是大新闻。而且,投入了那么多精力,没点收获,谁甘心啊?于是,这厮吃着嘉谷的大米和猪肉,喝着嘉谷的牛奶和啤酒,却致力于给嘉谷找茬!其实,裴胜从影影绰绰的传闻中意识到,如果到俄远东地区查访,应该能找到嘉谷的一些黑料。但是吧,俄远东那旮沓,鱼龙混杂,他还是去找可能涉及到当权者的黑料,怕是有命去,没命回,算了算了。这时候,关于嘉谷晋省能源林计划破坏生态的报道,给了他启示。嘉谷治理开发的沙漠,可能是他最后的救赎了。“也许嘉谷是真的没有破绽……”小武接了一句。裴胜才发现他把心里话也说出来了,厉声打断了小武的话:“不可能……”“先生,请小声点,不要打扰到其他人。”路过的空姐微笑地提醒一句,打断了裴胜的厉喝。裴胜一口气差点被噎住了。……第677章 沙漠水库,后备耕地当飞机降落在肃省金川机场的时候,记者裴胜与小武刚走出机场,就被眼前一幕吓着了。入目所见,“沙漠绿洲之旅”、“嘉谷绿洲游”等标语比比皆是,还有一个个举着小旗的导游模样的人员,虎视眈眈的盯着通道。为了抢先,就见一人不顾机场纪律,“嗖”的钻过护绳,将一张名片交给最外面的小武,弯着腰道:“两位是来旅游还是工作的?有没有车辆接送?我们导游团有越野车,观光车,随时接送你们参观和本地旅游,我帮您提行李吧。”要不是小武瞪着眼睛,这厮铁定要抢行李来帮忙了。更有无法闯过阻隔的导游,一个个将小卡片塞过来,口中像是念经似的说:“沙漠绿洲旅游啊!专车接送,自由自在!”小武懵了,给了裴胜一个“你不是说我们的暗访之旅会阻碍重重吗”的眼神。裴胜也说不出话来。如果不是为了搞大新闻,谁会没事干跑来沙漠啊?他怎么会料到嘉谷的沙漠绿洲竟然还搞起了旅游业?“我们要找一个导游吗?”小武问道。裴胜摇摇头,低声道:“不,有导游的话,可能会给嘉谷通风报信,我们独自行动。”最终两人拒绝了所有导游团的邀请,租了一辆越野车,直奔嘉谷沙漠绿洲而去。然而天不遂人愿。如果说嘉谷绿洲开放参观只让裴胜觉得意外,当他到达绿洲基地时,刚好碰上基地负责人魏明,还被他一眼认出了身份,简直要疯。魏明主动与他握了握手,含笑道:“你是……裴记者吧,您是过来采访还是旅游的?”“呃,呃……都有都有。”一脸懵逼的裴胜含糊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