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
作者:凌烟阁阁老      更新:2023-05-11 00:34      字数:4961
  这意味着什么呢?去年全年,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39.15亿,2700亿元意味着今年的投入要翻番。“虽然说,即使翻番,短期内也满足不了我国的水利建设缺口。”谢开济摊摊手道:“国家目前的农田水利欠账太严重,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齐政听得很认真。“不过,这次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小农田水利,这倒是让我们公司的小农田水利改造省了不少事……”“哦?”……江汉平原,邻县灌区的雨田村。“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吃老本’。”在村头的排灌站房,六十多岁的村民老刘指着新旧不一、颜色各异的排灌设备,对前来摸底的齐政和谢开济说:“水泵是去年换的,电机也早就过了使用年限,但因为没有钱更换,一直带病运行。”“虽然更换电机只需要3万元左右,但村里开了多次村民大会,讨论了数十次,由于意见难以统一,始终没有成功。因此,每到抗旱需要,就开会凑钱,将实在不能使用的部件进行更换。”老刘无奈道。齐政撇了谢开济一眼,他表现得习以为常,甚至还有点“这算不错了”的态度。很显然,这些问题非一地之景,亦非一日之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财政逐步加大了在农业水利上的建设,但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发展,而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加微乎其微。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相比,与之配套的“小农水”——山塘、渠、坝等小水利设施,多是像眼前这样,带病运行,命运堪忧,阻塞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使得丰收水难以流到田头。在村外,村民老刘指着年久失修的水渠,说道:“现在的渠道就像筛子,水库的水放出来,流经不到一公里,就已全部渗漏光。所谓‘上游放大水,下游不见湿’,导致我们村每季的播种时间都比其他村晚半个月,产量也要打八折。”谢开济仔细瞅了几眼,颇有经验地说道:“这水渠,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要全部经过混凝土防渗硬化处理,才能恢复作用……”问题是,进行防渗硬化处理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以前国家对“小农水”不够重视,像老刘这样的老农也是有心无力。“呐,一亩水田单季产粮约450公斤,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播等费用,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也许能有200元左右的纯收入,但如果遇干旱之年,可能要赔进去数百元化肥、种子和农药钱……”老刘当场给两人算了一笔账,“现在种田都不合算了,谁还愿意掏钱去修农田水利?”所以他们愿意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在嘉谷的指导下,种植更优质的水稻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每亩的收入。齐政和谢开济闻言,相视一笑。谢开济转过头对老刘说道:“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这些都不是问题。”“就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说,我们嘉谷与多地政府合作,配合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建一片就得成一片……”“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缺乏规划,虽然大笔资金投下去,但分到每个县也就一两百万,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而政府投入往往有自己的偏向。像嘉谷这样的重点农企,既适合担当农业集约化的实践者,又适合担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天然容易得到相关资金的倾斜。——这些年来,嘉谷农业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了2000多宗小型灌区;重建或扩建了300多宗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和改造维修了多宗1800小水陂……所以,有一天,国人突然发现,呀,我们的农业竟然连续十几年增产增收了,我们的猪肉产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们竟然生产出全世界最多的果蔬了,我们竟然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了……这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静的某个夜晚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巨额投入,还有像嘉谷这样实践突破的先行者的不断加入,才点燃的火种。……大致了解了当前农业水利的状况后,齐政将要加入嘉谷体系的邻县灌区交由谢开济负责,自己则在江汉平原选址,布置了一个四阶的“五斗云雨阵”。至此,齐政轻舒了一口气。十年布局,像国内“三横五纵”的铁路格局一样,他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一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关中盆地-河套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谷地。“两纵”,一是沿海密布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天罡无极阵”与“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一是贯通贝加尔湖、河西走廊的“碧波清华阵”所缔造的“地下河道”。“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调配水汽,使国内不至于出现“西边干旱东边涝”的困窘局面;沿海的“一纵”,防台风大破坏的同时向内陆补充水汽;西北的“一纵”,从独占世界20%淡水资源的贝加尔湖调水入西北……远的不说,09年华北大旱,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今年的南方干旱……没一年没灾的中国,水利建设30年的缺口,终于使中央下了决心,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完善起来,也让齐政加速完成国内农业的“最强”守护。这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基本覆盖了国内的农业生产区。最关键是,日后齐政可以快速启动灵阵,对气候灾害的响应更加高效,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往往灾害过半才能进行改善。甚至可以说,齐政有生之年,国内都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与洪涝灾害了;自此刻起,“风调雨顺”也将成为一个常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都风调雨顺了,还不能“为所欲为”吗?……第526章 夏季海岛之行六月份的到来,昭示着开始进入了台风多发季节。台风“桑达”虽然出乎气象学家意料的“任性”,但它给大陆带来的几乎只有好处,真要说到受影响的,是台风擦身而过,造成风急浪高的东南海域。嗯,其中就包括进入开发尾声的邳山岛。邳山岛的试运营进入倒计时,不料未开张即迎“大风雨”,好在影响不大。齐政闻讯,干脆把一腔心思放在儿子身上的媳妇田雨唯拉出来度假,还邀请上嘉谷王昱业、张泽宏、李东亮等一众高层以及家属,作为邳山岛第一批“游客”,集体度假。站在开往邳山岛的大型游艇上,迎着温润的海风,乘风破浪,遥遥可见邳山岛的身影。游艇是从岷省出发的,未到邳山岛,先至附属岛屿上、下琅珰岛。“邳山岛是主岛,嗯,这边就是上、下琅珰岛,而旁边就是嘉谷大渔场了……”岛主田雨唯主动向走上甲板的众人介绍道。现在是上午的时间,耀眼的阳光从海面上直射而下,云光霞影,海水天光。但与相对平静的海面相比,众人对迷幻斑澜的海底世界更感兴趣——绿色或者褐色的海藻在海水之中舒展身体,向人们展示着“海底森林”的魅力。数不清的浮游生物在海水之中随意飘荡,在阳光的滋润下茁壮地成长。潜过水的齐政知道,如果此刻从海底往上看,那场面极其壮观:阳光就如同是从黑暗房间的窗户之中透射进来,那些密密麻麻的浮游生物就仿佛是万千的尘埃一样,把阳光折射开来。倏忽,这种安静的场面就被大量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鱼群所打破。它们在接近海面的水体之中来回游动,把那些浮游生物当成了最美味食物,你争我夺地展开了捕食之旅。原本显得有些安静的水体一下子就被搅和得支离破碎,晃动的水体改变了阳光折射的方向,让水底世界变得更迷离。无数的海洋生物,在海藻森林之间来回穿梭,让海底的世界变得生动起来。嘉谷农牧的李东亮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出了众人的心思:“啧,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富饶的渔场……”“哈哈哈……”一片会意的笑声中,游艇向着码头靠近。晴天之下,能见度极高。众人很快就看到了伫立在码头上醒目的灯塔。高达十数米的灯塔,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之下,像是对各位来客说着“欢迎”。灯塔之下,一排正在转动的风车就整齐地向着山脊延伸排列,宛若一个个挺拔的标兵,在等着首长的检阅。“那是由风电、光伏、柴油发电等三种能源互补的智能微电网的一部分,大家登岛后就知道了,这边海风一年四季不断,整个邳山岛现在基本上做到了电力完全自给自足。”田雨唯解说的声音传来。“电力充足了,我们还从大陆拉过来一条海底光缆,保证了岛上的通信网络服务……”嘉谷高层无不眼露笑意。老板与老板娘两口子为了当好“岛主”,可真是下了血本了。在一干下属的调侃中,游艇停靠码头的栈桥。从码头上可以看出,台风“桑达”对岛屿的影响基本已经被消除。残枝败叶已经是被清理得一干二净,水面上也没有了冲积而来的杂物,还原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优雅干净的小港口模样。“邳山岛这是……大变样了啊!”脚踏实地后,在未开发之前来过邳山岛的张泽宏一抬头,就忍不住感叹道。只见花开林密,各种海鸟起起落落,叽叽喳喳的叫声在风中传播;岛屿中间凹处,有浓度不一的雾气缭绕,在这常年刮着海风的海岛上,显得异常神秘。转头,在南边的海滩度假区,最醒目的就是那些带着浓郁中国风的别墅,白墙青瓦在清澈见底的海水映衬之下,让人心情为之一亮。江南民居式的别墅,依水而建,以栈道相连,很有一股子婉约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韵味。“老板娘设计得好啊!岛上的所有建筑都和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不会显得很突兀,又能让游客们的心里感觉到舒服……”张泽宏毫不矜持地狂拍老板娘马屁。齐政翻了个白眼,田雨唯则忍俊不禁。但不得不说,田雨唯的设计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好评。即便是材料上运用了现代的材质,但是她在邳山岛的整体开发设计上都保留了这种中华文明的韵味——齐政就不喜欢在国内净弄一些什么西洋的风格。又大致逛了一下邳山岛的观光区、海滩休闲度假区、美食休闲综合区等功能区后,已是夕阳西下,田雨唯在私人庄园区为大家安排好住宿后,才回到房间。位于半山腰的私人庄园,位置优越,东可见“荧光海”,西临海岛腹部的生态旅游保护区,可谓是“依山傍水”。齐政站在窗边,就看见一个银月悬挂在海天交界的地方,几朵淡淡的云彩缭绕在月亮的四周。皎洁的月光透过这些轻如帛纱的云彩,照射在辽阔无边的海面上。海面就如同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银光四射。而在靠近礁石滩的海岸,犹如大片星河坠落人间的蓝色荧光带,形成蝴蝶状“翩翩起舞”。夜更深,不知何时,海面上升腾起朦胧的雾气,淡淡的雾气在梦幻绚丽的荧光带和银光四射的海面上飘荡,把整片海洋渲染得如同仙境一般。田雨唯走到齐政身边,安静地看着邳山岛最梦幻的景观。“好美啊!”作为一个常年习画的设计师,田雨唯一贯是对于这些美丽的景色没有什么抵抗力,每一次看到这样梦幻的场景,都会觉得心灵在悸动。一股清新的海风吹拂进来,齐政轻轻揽过田雨唯的纤腰,说道:“喜欢就经常过来度假好了。”“儿子还太小,要不然,我真的想在岛上常住了。特别是夏天!”依偎着齐政,田雨唯幽幽地叹道。——因为海岛湿润,小航嘉被“扔”给了齐母照顾。也难怪田雨唯说要在岛上常住,实在是邳山岛的气候太宜居了。夏天有“履霜凋秋阵”——夏凉;冬天有“丹心照日阵”——冬暖;愣是在北纬二十多度的北半球,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的度假胜地!莫得法子,第一次当岛主,某人就是这么任性,几乎是倾其所有开挂。“反正是我们的地盘,想来就来,嗯,我陪你。”齐政说着,低头就吻了下去。“唔……”……第527章 我们的海鲜牌一夜无话!第二天,精神抖擞的众人开始了海岛之旅。在沙滩上踏沙沐海;在礁石滩赏日出日落;在石屋里听涛赏奇观;在渔场垂钓和潜水……作为大老板和二老板,齐政和王昱业没有“下水”,而是在嘉谷渔场的游艇上,一边垂钓,一边闲聊。“到邳山岛度假,倒是可以作为集团的福利之一。”这几天众人都玩得不亦乐乎,王昱业轻松地建议道。“行啊,你回去就定个方案,将海岛度假纳入集团福利。”齐政自无不可。又聊了几句海岛的开发,王昱业就将话题转移到渔场上了:“我都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大举进军水产养殖了……”度假也不忘谈工作,齐政却是习惯了。毕竟,对于老王来说,海岛是老板娘的,渔场才是公司的,他自然更关心自家的产业。况且,嘉谷渔场,还是集团在水产养殖业的一个关键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