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
作者:凌烟阁阁老      更新:2023-05-11 00:32      字数:4703
  “这是苋菜藤子,繁殖能力极强,一根丢弃的根茎都能快速繁殖。而且,这好像还不是一般的苋菜藤子……”闻讯赶来的杂草植物学家史密斯神情凝重道。不是安德森自家的农场才出现这样的状况,周围所有的大豆田内,都被苋菜藤子覆盖,占领了大豆的土地、阳光、养分和水分。史密斯等杂草植物学家马上展开研究,结果却是令人绝望——“我们基本上证实了,不能用三种常用类型的除草剂来控制这种杂草;即使是使用两倍于标注分量的除草剂,这杂草在一周后依然能够恢复如初……”“所有这些累加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该杂草种群具备了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抵抗机制,最终至少会造成60%~80%的减产……”周边所有的农场主都惊呆了,60%~80%的减产?跟绝收有什么区别?更令人绝望的是,如果大肆使用除草剂,效果好不好先不说,绝对会造成除草剂超标残留,就算丰收,这批非转基因大豆也废了呀。安德森咬牙切齿:“该死的孟山都!他们制造了‘超级杂草’,却让我们承担了恶果……”大豆农场主们一片哗然,都嚷嚷着要状告孟山都。——孟山都???我冤啊!“青竹百灵阵(四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其实没有那么玄乎,抗除草剂的苋菜藤子也没有再次发生变异。只不过是齐政找到了与其生命波频百分百契合的灵阵频率,让其生命力和抵抗力大幅增强而已。当然,这确实让苋菜藤子变得更难缠就是了。可以预见的是,这片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今年肯定是废了!大豆农场主们欲哭无泪。谁能想得到,这场灾难,居然是因为太平洋彼岸想要打造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所引起的?此时,纵观前五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地,天灾祸害了两个,“人祸”祸害了一个,只剩可以看做一体的国内东北和俄远东地区。远的不说,1011季度,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无疑将是嘉谷的领域了!……第469章 那是嘉谷的地盘了齐政在美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兴风作浪,掀起的波澜比他想象的还要巨大。面对着进化出极强生命力的“超级杂草”,美国东部、中部的农场主均如临大敌,尤其是种植大豆的农场主。多名杂草学家悲观地宣布,为对抗这一“超级杂草”,目前要么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要么干脆像上个世纪那样雇人用手拔除杂草,或用锄头对付这些杂草,回到了以前的劳动密集型耕种方式。“一下子倒退了近半个世纪。”美大豆协会都顺势调低了大豆产量预期,马萨诸塞州州长更是认为:“这是我们遇到过的对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它使得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增加,还有土地和水源污染加重。必须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作为拒绝转基因作物的大州,偏偏“享受”了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恶果,不甩锅还能怎么着?“背锅侠”——转基因种子的最大生产商,孟山都公司自然不愿承认他们对该问题的产生负有责任,但是表示足够重视这个问题,为了给农民提供新的杂草治理手段,它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正在研发与不同除草剂合用的新型抗除草剂作物……但没卵用,全美多个地方爆发了“反孟山都游行”,申诉孟山都的罪状,包括“使食物有毒、使土壤枯竭、使农民破产、使食品不再安全……”或“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了最可怕的农业威胁……”一株株小小的杂草竟可搅动全美的“反转浪潮”?齐政都在目瞪口呆地看着老美上蹿下跳的各种折腾。其实何至于此?除了全美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深受其害以外,离开了灵阵,苋菜藤子也没有那么可怕;即使是灵阵覆盖范围内,使用更大剂量的除草剂,并辅以翻耕土地,也能杀死“超级杂草”。但专家们的夸大其词,“反转基因”农场主的利益诉求,再加上老美爱游行爱折腾的天性,生生闹成了一锅粥。反而是美国非转基因大豆注定大幅减产的消息被抛到了一边。……在岛国。“物种生存是最基本的生物学法则,人类试图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减少劳动强度,用化学的办法灭杀杂草,那么杂草就会通过进化保留后代,并报复人类。”丸红商社的太田明夫带着几分哲理地感慨道。岛国大豆油脂进出口商协会会长立松关彦嘴角抽了抽:“我才不管杂草不杂草的,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大豆订单是完不成了,我们到哪里去买豆呢?”美国人爱怎么闹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岛国的大豆需求缺口怎么弥补。岛国80%左右的大豆靠进口,尤其是非转基因食用大豆,为了保证高标准,岛国始终采取以高价保品质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国单独种植、收割、运输相当数量的大豆回国。而丸红商社是岛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粮商。在美国,他们在铁路沿线的各州都有收货点,负责收集货源,供应出口订单。东部的马萨诸塞州也有丸红商社的大豆收购点,是岛国优质食用大豆的主要进口贸易商。太田明夫想了想,分析道:“我们与印度的大豆贸易量一向不大,而且今年印度遭遇大旱灾,弄不好会限制粮食出口,不用考虑印度了;而巴西方面,虽然我们在非转基因食用大豆贸易上发展很快,但按照最新消息,同样会因洪灾而大幅减产,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其他非转大豆生产国,要么种植规模小,要么成本不划算……”“只有中国了,是吗?”立松关彦苦笑道。太田明夫摊手:“这是最好的选择了!”立松关彦不是不知道,但现在从中国进口非转基因食用大豆,价格相对高企,会蚕食加工商的利润,岛国大豆油脂进出口商协会不是那么乐意的。但太田明夫不以为然道:“当你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涨价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从去年开始,“中国大豆”价格脱离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体系,年平均价格比芝加哥期货大豆价格高出30%以上,而且价格更平稳。今年,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异常造成农业生产的动荡,“中国大豆”吸引了更广泛的关注。欧洲生产商正在考虑如何解决对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下降的担心,并同样将目光投向中国。“你有没有发现,中国大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正在成为非转基因食用大豆的代表?”立松关彦突然说道。太田明夫收敛笑容,一字一句道:“都是因为嘉谷集团!”之前,岛国进口中国大豆的数量之所以急剧下降,有进口战略调整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大豆品质下降所致。但自从嘉谷集团介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改善大豆品种,提高耕地质量,标准化种植……中国大豆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兴之路。复兴后的中国大豆开始深受市场青睐,甚至于相关的大豆加工产品也在国际走俏,中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份额,岛国每年消耗的大豆蛋白也大多从邻国进口。“嘉谷集团啊!一家了不起的中国企业!”立松关彦一副对嘉谷毫不陌生的样子,“我最佩服他们的,是将传统大豆几乎改良到了极致。”“高油中国大豆,含油率达到了20%,只比最好的转基因大豆含油率稍低一个百分点左右;高蛋白中国大豆,蛋白含量接近了60%,简直是一颗‘金豆’!”要知道,原来的中国大豆,含油率至少比转基因大豆低2到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同样的一吨大豆,转基因大豆会多出二三百公斤油的溢价收益;而且在蛋白含量上也良莠不齐,自然没有多大竞争力。对比起如今焕然一新的局面,颇有几分恍如隔世之感。立松关彦又问道:“我们能不能像在美国或巴西一样,在中国黑省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这种本国势力没有任何控制力的感觉,让他极不适应。太田明夫摇摇头:“别想了,你以为我们丸红没有尝试过吗?别说享受国民待遇了,直接被审核卡住了。”“俄远东呢?”嘉谷在国内种植高蛋白大豆,在俄远东种植高油脂大豆,在岛国可不是什么秘密。太田明夫又想起了在远东地区折戟沉沙的不愉快经历,脸都黑了:“俄远东?那都快要变成嘉谷的地盘了!”……第470章 为未来计某人还在美国“下黑手”的时候,国家就为嘉谷的大豆产业宏图更添了一把火:批准嘉谷与黑省航运集团合资共同建设抚远港粮食码头;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与俄方协调,开建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俄粮回运”通道……这些都是为了大豆这一国家战略物资的多渠道供应安全,作为国家意志的先锋,嘉谷集团还获得了国家进出口银行给予的30亿美元的境外消费信贷授信。背靠国家的支持,嘉谷在远东更是放开手脚,在张泽宏的主导下,通过开荒建立更大的境外大豆生产基地。这也是国家力推的海外农业重点项目之一。不说黑省的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现货交易中心战略,时至今日,审视中国的大豆消费,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竟然如此之大!十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到一颗小小的大豆影响力会这么大。榨油甚至都不是大豆最重要的用途了,豆粕才是重点。作为最大的蛋白来源,豆粕几乎是难以被替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对肉类的消费开始剧烈增长。而在养猪行业,豆粕是重要的饲料。试想一下,中国每年需要消耗6-7亿头猪,其中绝大部分是自产为主,对豆粕的需求自然是巨量的。而进口大豆,又极其依赖于美国。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也都知道,美国从来不会停止给我们找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贸易摩擦了。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一发生摩擦,美国的农产品最容易成为另一方的反制点。但如果离不开其供应,这张王牌就毫无威慑力了。但就大豆而言,寻找新的进口替代之路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顺畅。纵观大豆生产大国或具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地区,巴西倒是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选择之一。但巴西的大豆产业一向被四大粮商攥在手里,不是那么稳当。加拿大倒也有较大潜力,大豆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但作为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加拿大同样不可靠——老美最喜欢拉上自己的盟友一同搞事情了。拥有大片未开发耕地的非洲遥远不说,单单是在“饥饿”的非洲生产粮食运回国内,就容易遭受道义上的谴责了。这么一看,一直以来被视为世界未开发的资源宝库之一的俄远东地区,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再怎么说,俄罗斯也同样不受西方待见,中俄可谓是天然的合作互补关系。为未来计,加大对远东的开发可谓势在必行。而最妙的是,嘉谷已经深入其中,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边闲置的耕地或者能兼并的耕地,大部分已经被嘉谷包圆了。但不是还有茫茫的荒地吗?在俄远东地区,一般农业用荒地的取得成本非常低,甚至在荒地上的树木和水源等,都属于租户所有,可以自由处置。但开荒的成本可不低。这次,嘉谷还是选择与瓦西里他们“沆瀣一气”。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确实好用。——别看瓦西里他们总想着削弱嘉谷的影响,但在具体合作上从不含糊。不管是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嘉谷在远东的大豆农场,交通、电力和水利,或者税务、治安等等,都没有遇上太多的麻烦。从这方面来看,嘉谷分润的好处还是非常值得的——这几年,瓦西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将一粒粒豆子换成一张张钞票,可没少赚。所以哪怕是开发荒地,嘉谷同样拉上了他们。当然,因为是从头开发荒地,这次在股份上大家是五五分了。瓦西里他们依然不用投入真金白银,但环保、劳工关系、法律、避税等等问题,就要靠他们“疏通”了。事实证明,在俄远东这种“蛮荒之地”,要想不被麻烦缠身,该分润的利益就要分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不可或缺,否则,老毛子们随时反客为主,将你一口吞下。很显然,瓦西里等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通过大豆赚钱,起码现在是离不开嘉谷的。所以哪怕对嘉谷的影响力无限扩大依然有疑虑,该咬的馅饼还是得咬。嘉谷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一次性圈下了100万公顷的荒地进行开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