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
作者:凌烟阁阁老      更新:2023-05-11 00:29      字数:4748
  在腾格里沙漠的出水点周围,员工们将实验室培养的适合土壤结皮的微生物喷洒到草方格内的沙子上,这样能大大缩短结皮时间这就是生物土壤结皮的升级版,微生物应用领域向来是嘉谷实验室的拿手好戏。而且,还有某人的灵阵齐出。“青竹百灵阵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天罡无极阵触发,主金水两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极压,生风。能使控制气压,风生水起。”“青竹百灵阵”加速苔藓、地衣等隐花植物的生长,进一步缩短土壤结皮时间;“天罡无极阵”则化强风为轻风,化弱风于无形,充分保护着生物土壤结皮在初生阶段不被刮到天上去。所以当中科院的袁院士带领几名研究员抵达此地时,惊奇地发现这片广阔的沙区已经被铺上了一层“生物地毯”。“你们这手段,可真不凡呐!”解开疑问后,袁院士感慨道,“如果能推广,这必将成为恢复荒漠生态的利器!”陈建章含笑道:“毕竟还是刚应用,还得反复实验才能具备推广的价值。我们也希望能在沙漠的实地治理开发中得到更多类似的经验和技术以作推广。”袁院士赞赏地点头:“这就是我支持你们嘉谷的原因,你们不只想着赢利,而是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第328章 清水满溢,生命自来如果说生物土壤结皮是嘉谷给袁院士等人的第一个惊喜,那么核心地带的出水点,就给了他更大的惊喜。陈教授等人打的“井”已经没有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型湖盘。当纤尘不染的蔚蓝天空投影在水面上,荡漾出的蓝色足以令人心醉。水波铺展,让沙漠不再荒寂,而是充盈着跳脱而又柔媚的动感……袁院士双目瞪大:“这就是你们打的……井?”陈建章摊手:“是啊,谁能想得到呢?”地下的淡水压都压不住地喷涌而出,竟然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型湖泊,而且还在扩大。水,是沙漠的命脉。有了水,周边的生态都被改变了。袁院士饶有兴致地跟着陈建章参观因湖水而改变的环境。丛丛簇簇的沙芥、旱蒿等沙地植物色彩各异,它们不仅固定了沙丘,还让沙漠看上去明快而活泼。自生的基本是一些“短命植物”沙漠中将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过程高度浓缩的植物。它们的种子大都处于休眠状态,直至土壤中水分含量达到标准,才会陆续萌发。湖泊形成后,黄沙厚土之间,一夜焕然,绿草星罗,继而花开棋布。而因为“井水”喷涌不停,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寻水队又在周边种了不少沙漠植物,于是“直叫日月换新天”。叶片革质、枝刺参差、根系深入能力极其强劲的骆驼刺,很多食草动物避而远之,却是骆驼的最爱;既是优良的牧草,也可以直接作为味道浓郁的调味蔬菜的沙葱,是一种牧民所喜爱的植物,根系并不庞大出众,却具有纤维鞘,能避免根尖被热气熏蒸,或被流沙擦伤;叶子退化为鳞片状的红柳,每当花开季节,那淡红色的小花点染大地,将成为荒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坚强屹立的沙漠卫士梭梭,树冠发达,根系强大,能抗御大风而不倒,且起到降低地面风速和固沙的作用;名贵药物苁蓉等寄生植物也正是寄生在梭梭的根茎上生长……可以看得出,所有的这些沙漠植物,它们对于水分的态度都是开源节流,如同勤俭持家一般,绝不轻易浪费要么煞费苦心地缩小叶子的表面积或面角质化,降低蒸腾作用;要么根系深扎,积极寻找新的水源……而除了这些荒漠植物,还有一些不请自来的“精灵”。时不时有大雁、灰鹤和野鸭子等飞来度夏;尤其是野鸭,最是大胆,在人们走近时还以清脆嘹亮的叫声向来客表示欢迎。还有一些大家伙。“那是双峰骆驼?”袁院士看着远处悠闲的一群身影,笑着说道。陈建章也露出笑容:“应该是一群半野生的骆驼,听说经常前来报道。”如果对沙漠有足够的研究,很难不喜欢骆驼这种生物。双峰骆驼曾是阿拉鄯连接起东西方文明的移动的桥梁。它们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每当沙尘暴来袭,骆驼会用蹄子和嘴拱出一个大坑让主人躲避,它则侧卧在坑边挡住漫天黄沙;当驼夫粮食断绝、饥渴难耐之际,会在骆驼身上割开一个小口,吸点血延续生命,而骆驼则会忍痛配合主人……而在弃驼远去的今天,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骆驼其实也成为了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戈壁上的牧草种子很多都有坚硬的外壳,经过骆驼的消化、排泄过程,种子才更容易发芽。再加上骆驼习惯边吃草边走动,所以它也是一个大自然的“播种机”。周边生态改善后,这些骆驼们也被吸引了过来,悠闲地在这边觅食。两人看着这种颇有灵性的动物,只见它们吃草的时候从不会把一株植物吃光,而是边走边吃,对每一株都浅尝辄止,从而留给植物充分的再生机会。袁院士笑着道:“沙漠里,真是有水的地方,就是天堂,生命自来。”陈建章点头说道:“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无论怎样开发沙漠,都要留出区域建设生态保护区,以便让这些远道而来的生灵们更好地栖息……”大概转了一圈后,袁院士说道:“这里的生态恢复速度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期!”陈建章很是赞同:“可不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该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的。原本我以为即使打出了淡水,因为强烈的蒸发,这里最多会恢复成草原形态。但情况似乎出乎我的意料。”“你可能不相信,自从湖泊形成后,蒸发量是高,但到了晚上降温很快,水汽又被凝结成水雾或露水等进入沙里,我们估算了一下,这种凝结水一年下来总的量相当于这里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达到了农耕的降水量线。”袁院士大吃一惊:“你确定?”陈建章严肃道:“如假包换!”两人都不知道,这也是某人的手笔。“五斗云雨阵触发,主水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聚云,化雨。能使水气流布,风云化雨。”沙漠的蒸发量大,木有关系,“五斗云雨阵”如同在沙漠上空多了一个透明的屏障,虽然没有直接降雨,但通过夜间云雾云露返还,最大地保存水资源。虽然两人不知道这一点,但并不妨碍两人做出判断。“也就是说,这里有成为另一个河套的潜力?”袁院士难以置信。从贺兰山到阴山脚下,黄河像一位单枪匹马、勇往直前的拓荒者,在沙漠和草原腹地造就了肥沃的河套平原。正是它的出现,让农牧界线向北突进了400多公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下是草原和荒漠”的既定规则得以打破,闭塞的塞外出现了一方适宜定居的耕耘乐土。陈建章说道:“一条河流可以改变某种既定规则,如果是一个大湖,改变某种规则也不奇怪吧?”“大湖?”袁院士敏锐地察觉到话里有话。陈建章不答反问道:“你知道我们打出的水来自哪里吗?”“哦?愿闻其详……”……第329章 为奥运献礼8月1日,嘉谷总部。“所以,你是把袁院士成功忽悠到了?”齐政笑着对陈建章说道。陈建章没好气地说:“句句实话,哪里忽悠了?”“哦,那应该叫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对吧?”齐政呵呵直笑。陈建章扬扬手中的资料:“那你是不想要这份提案啰?”“别别,大佬,我错了……”齐政陪笑道。皮了一下后,齐政接过资料,平静下心情,翻开资料。“关于修建水库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生态环境的设想!”这是一份由嘉谷实验室和中科院联名出台的提案,也堪称是一个大计划。在我国地图上,阿拉鄯盟位于内蒙最西部,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面积。其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1/3。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倍,适宜人类生存的面积仅占5%。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三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则靠近黄河。根据资料,阿拉鄯盟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2.775亿立方米。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较差,缺少工程设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荒漠抑或绿洲,水决定着阿拉鄯的颜色,更决定着阿拉鄯的未来。而未来意味着什么呢?学者们认为,阿拉鄯作为“我国西北最重要的一道生态防线”,由于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特征,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敏感区和我国环境生态的严重危急区。这份提案,着眼点就在以嘉谷在沙漠区打出的地下淡水为重点,修建大型水库以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的生态环境。水库的地点很微妙,在雅布赖山旁边,东部是腾格里沙漠,西部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是肃省中部,可以满足多地开发所需。成功在沙漠区找水取得突破的陈教授经过测试发现,喷涌而出的淡水成分与贝加尔湖水惊人的相似。正如齐政所料,他很快给出了“地下有一条水系与贝加尔湖联通”的解释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事实。陈建章将这一点如实告诉中科院的袁院士。起初他是不相信的,但其后经过进一步的测试,多种证据可以证明,陈教授的解释极有可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几人都兴奋了起来。贝加尔湖啊,谁不知道它的淡水资源丰富得令人眼红。经过研究,几人进一步推测,这是一条独立的深层水系。也就是说,开发其中的水资源,不会对上地壳的地下水层造成什么坏的影响。而根据嘉谷实验室和中科院对井下压力以及同地层的多个类似导水构造的研究,几人预测,最大年出水量可能超过5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平均年径流量。齐政对此“呵呵”,这个预测,简直是离真相太远了。但即使如此,已经令几人兴奋得发抖了西北翻天覆地的时刻到了。这就是这份提案的基础。提案中指出:“通过开发深层水系,西北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将为之一变,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所在的阿拉鄯盟,能被改造成千里绿洲,成为国家新的粮仓。”“而且,治沙与治贫是一对‘孪生兄弟’,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沙区。沙区是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改造西北生态的同时,将治沙和治穷相结合,能为贫困人口带来更多就业、减贫的机遇。”这是其一。第二个战略意义,是为黄河“补水”。随着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宁、蒙、晋、陕地区能源及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水的短缺已经严峻到让农业区大面积收缩的地步:被过度开发的黄河流域,正在显现出黄河河源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甚至部分湿地萎缩,局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后果,而一些原本依赖黄河水种植水稻的乡镇里,传统的农作物水稻正在整村整村地消失。围绕着黄河的每年用水,黄河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乃至干支流之间,都被迫卷入一场“黄河水争夺战”。按照预测,即使来水正常年份,每年也有90亿立方米以上的用水缺口。提案中指出:“通过修建水库和水道,每年可按照时令,稳定地向黄河调水,保障母亲河沿岸的用水需求。”而最后一个战略意义,其实是齐政提出来的。“通过全面开发阿拉鄯盟乃至大西北,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一个基点!”提案中提出了包括了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个方面的“一带”建设内容,并略略提了一下“一路”的概念。“‘一带’沿线国家山水相连,是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西北的绿色生态之路,共享生态安全,并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陈建章看着认真提案的齐政,心里感慨:前面的战略意义也就罢了,他们都能提出来,但最后一项,明显拉开了差距,也由此可见齐政的战略眼光何其远大。他不知道,这是齐政借鉴后世,提前提出来为提案增添光彩的国家级战略雏形。齐政看完后,合上提案,轻呼了一口气。这是一份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扶贫战略、水资源安全以及国际合作的提案,而源头只是一个大型水库的修建,着实有些戏剧性。齐政不是不想猥琐发育,但想想就知道,无论是两大沙漠乃至西北的开发,还是引水入黄河,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