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作者:凌烟阁阁老      更新:2023-05-11 00:23      字数:4181
  栽植的时间选择对于种植紫穗槐和怪柳还是很重要的,最好在栽植的时期内有比较丰富的降水,这样它们的生长速度也会比较快。靠近海边,降雨对于齐政而言简直不要太简单。“五斗云雨阵(二阶)触发,主水系,范围:方圆二百公里。效果:聚云,化雨。能使水气流布,风云化雨。”“青竹百灵阵(二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二百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晚间时不时的降雨,不算频繁,但保证了水分的充足,也减轻了造林队的工作量;“青竹百灵阵”的滋润,保证了树苗的生机。唯一限制树苗快速生长的,可能就是贫瘠的土地了。但这不是大碍,紫穗槐和怪柳本身就有肥地之效,再加上适量施加的有机肥,足以保证生长所需了。韩朝晖看着林带的长势,兴奋地激励众人道,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在,这次的树苗成活率肯定会创新高,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众志成城之下,一道宽达五六十米的“绿色长城”与蔚蓝的海岸线平行,紧紧贴着海畔,从极目远处蜿蜒而来,又一直延伸到天海交接、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将整个牧场所在地牢牢守护起来了。虽然树木不高,林带也有些稀疏,但看着蜿蜒的绿色,总让人心旷神怡。齐政等人来到地势最高的海岸北端,极目远眺,一边是海阔天空,烟波浩淼;一边是绿林如带,徐徐南向,风吹树摇,海鸟落林,定格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此情此景,畅想着以后林带长成后的“绿色围墙”,齐政有心感怀吟诗一首,无奈腹中空无点墨,张口结舌几番,半句诗都吟不出来。唉,所以说还是该多读点书,不然想装逼都装不起来。身边的韩朝晖体会不到齐政的郁闷,他看着眼前的海防林带,咧嘴笑起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太有成就感了。”齐政:“……”众人有同感,都点头附和。好吧,吟个屁的诗啊,还是“粗人粗语”入人心……第99章 把小子们叫回来吧海防林带的建设告一段落后,时间已经进入9月底。盐碱地在经过淋雨洗盐后又施加了土壤调理剂以及有机肥,可以进行牧草的种植了。牧草种植以紫花苜蓿和紫云英为主,整地后即进行了播种。因为牧场主体和牛奶加工厂尚未启动建设,奶牛也都还没影儿,这一轮的牧草种植主要是为了在冬季还田,以作绿肥肥地。尤其是紫云英,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只等进入冬季后打碎翻耕入地,植株死亡腐烂时可大量激发土壤氮元素,能很好地改良盐碱地的土质。待明年初春,那时牧场也差不多建设好了,才会正式大规模铺开紫花苜蓿的种植。靠近嘉谷牧场的两个村子的耕地同样是这样的处理。罗口村和东桥村的耕地合计有近两万亩,并没有包含在嘉谷承包的土地范围内。但是嘉谷并没有抛下他们不管。采用与普诚县类似的合作模式,两个村子成立了合作社,他们提供土地,由嘉谷提供盐碱地治理资金和技术,合作开发。所以无论是之前的淋雨洗盐还是如今的绿肥种植,都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他们的耕地虽然也发生盐碱化,但毕竟开发了多年,在这一带已经是条件最好的耕地了,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土质,都优于嘉谷承包的二十万亩盐碱地。而且他们以前有种玉米的经验,经过治理后明年将恢复种植玉米。这是根据牧场需求的规划。嘉谷牧场的奶牛养殖虽然以牧草等粗饲料为主,但其日粮中也要搭配精饲料补充营养,以维持高水平的产奶量。而奶牛的精饲料以玉米为主,需求量不少。最好是能靠近生产地,以保证原料供给,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因此不仅仅是两村的耕地,牧场也会抽出一定的面积种植玉米,争取做到保障牧场精饲料的大部分所需。嘉谷已经和两村的合作社签订协议,到时的玉米种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所有产品全部供应牧场。……事实上,嘉谷牧场的落地,已经给罗口村和东桥村带来了太大的改变。在嘉谷到来之前,这一片地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而盐碱化,农业发展艰难,那些只能留在本村的人,收入非常微薄,连孩子买书的钱都筹不起来是常有的事。嘉谷牧场落地之后,一连串的大动作,给两个村庄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机遇。修路带来的好处自不必多说,单单是盐碱地改造团队的到来,就为村民们贡献了直接的增收。几百人的营地后勤运转,能在村子里采购的物资都在村子里采购,单单是蔬菜、禽畜等食品的采购,就让多数村民笑逐颜开了。其后更是招募人工建设海防林,渴望改变现状的村民们立刻抢着报名参加。因为植树工程量不小,大部分壮劳力被录用了。等到海防林营造完毕后,嘉谷的补贴和奖金又丰富了他们的收入。原本贫穷的家庭,大多有了起色。紧接着又是牧草的种植……村民们的日子已经是越过越红火了。可以说,村民们已经看到了摆脱贫穷的出路。不吹不擂,这是把自然条件、扶贫和商业化结合的优秀案例。扶贫,早已不再是政府独立支撑的任务了——企业往往能用独特的产业视野为贫困地区找到最适合的精准扶贫产业,为他们带来强大的造血能力,永远告别贫困的噩梦。当然,从产业布局到盈利需要一段时间,从盈利到完成原始积累和服务设施建设,又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一段时期,纯粹是靠嘉谷的投入支撑。问题是,如今能有嘉谷这样的土豪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而这样的企业,有太多太多的领域可以圈地赚钱,怎么可能会花费精力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呢?也只有等到十几年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响应国家的扶贫政策,主动承担这一份社会责任。……其实,相对于明面上增加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嘉谷给当地村民带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这一点,两位村支书深有体会。东桥村的范永恒过来和罗口村的张连发碰面,乐滋滋地交流着村民们的变化。“好家伙,多少人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一排排的机械操作,以前这种壮观的场景只能在电视机里看到,羡慕归羡慕,但总觉得离我们太远了。”“嘉谷牧场也是真舍得投入,大伙儿算是真正开了眼界……”范永恒吸着烟,笑呵呵地说道。老村支书张连发一边吸着烟斗,一边眯着眼说道:“是啊,这是我们的福气啊。大机器、盐碱地改良、海防林建设……乡亲们都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了。能否促进致富先不说,如今,让家里的小孩多读书,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范永恒点头,看着嘉谷利用并推广新的技术,村民们都穷怕了,有机会进步都紧紧地抓住机会。有跟着在学机械操作的,有去求教植树管理的……只要是求上进,嘉谷对此都是乐见其成,甚至主动为大家提供培训机会。范永恒吐出一口烟,才继续说道:“我跟嘉谷的小谢交流过。他跟我透露,牧场接下来会进行员工招聘,海防林需要专门的人员管理,牧场工厂的建设也需要人手,而为了照顾贫困家庭,我们两个村里的村民,只要符合要求,会优先录用。”“老张,你怎么看?”张连发闻言,停下了吸烟,良久,感慨道:“人家仁义啊!”范永恒赞同,嘉谷这个公司,确实没的说。张连发思考了一会,想起村里外出打工艰难谋生的年轻人们,想起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再想起如今嘉谷牧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心里就有了决定。他果断对范永恒说道:“将村里外出的小子们都叫回来吧。大好的机会,离家又近,能照应家里,错过了绝对会后悔的。”“我看嘉谷公司的未来不可限量,只要有本事,多的是向上爬的机会。”范永恒收敛了笑容,“只怕有些人会舍不得放弃现在的工作……”张连发毫不犹豫:“跟他们说清楚了,机会不等人,不珍惜的话也没办法,各有各的缘法。”范永恒想了想,缓缓点头,“好,那就叫小子们回来,家里机会多的是,抓不抓得住就看命了……”第100章 当前的霸主,未来的对手齐政并不关心普通员工的招聘,这部分工作由谢开济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王昱业为牧场招聘的负责人杨业身上。杨业原来是伊力nmg牧场负责生产管理的副总,王昱业为此向伊力支付了一笔违约金,才将他挖到了嘉谷牧场。杨业从国内农业大学的畜牧专业毕业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取得了动物遗传学的硕士学位,也算是具有真材实料的海归人才。他是越省人,因为年迈的父母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了伊力的职位,回南方工作。要不然,嘉谷想挖到这样的人才,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默默无闻的嘉谷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也是王昱业亲自和他谈过,展示了嘉谷的实力和牧场的规划,并在经营理念、薪酬等方面展现了极大的诚意,才打动了杨业。王昱业向其许诺,嘉谷牧场是嘉谷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了在发展战略、财务上受到总公司的指导之外,日常的具体事务可以由杨业一言而决。这也是他愿意跳出伊力,到嘉谷牧场试一试的重要原因之一。齐政在和他初次见面后,并没有谈及什么战略什么管理之类的,反而先问起了他对伊力的看法。“老杨,在你看来,在什么情况下,目前伊力一家独大的格局才会被打破?”杨业只当这是齐政对他的面试,不敢放松。他略微考虑了一下,才谨慎回答道:“我认为有两种情况发生的前提下,最有可能打破伊力的垄断地位。一是伊力内部发生巨大的动荡;二是有强力资本介入并打乱竞争市场。”此言一出,齐政就知道,杨业是真的有料。如今是02年,伊力在国内乳业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后世“乳业双雄”之一的猛牛虽然在00年之后开始追赶伊力,但效果甚微,反而是伊力反狙击猛牛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伊力作为引领中国乳业发展的最大功臣,有太多太多的第一了。它是乳品行业第一个将超高温灭菌技术引进国内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将无菌灌装技术应用到液态奶生产中的国内企业……这两项技术的引进,直接开辟了中国液态奶市场发展的新纪元。直至04年,一手缔造了伊力的掌门人因财务问题入狱,引发了伊力管理层的动荡,才给了猛牛可乘之机。随后猛牛通过高超的营销手段,引发了群雄相争的混乱局面,趁机加速抢占伊力的市场份额,才有了以后的国内乳业“双寡头”的格局。“你知道猛牛吧?对他们怎么看?”齐政不做评价,继续问道。杨业淡淡一笑,“伊力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猛牛的。”猛牛创始人曾效力伊力十多年,被免职后扯旗创立了猛牛,随后展开了与伊力之间的十年战争,一直是江湖上津津乐道的话题。“猛牛虽然现在实力不显,但我了解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才,在我看来,未来猛牛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乳业第二梯队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