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作者:蜂蜜薄荷糖      更新:2023-05-09 01:09      字数:5552
  眼见阿素退无可退,李承平越发狂热地兴奋起来,就在他扬手要下令时,忽听背后有人朗声道:“且慢。”阿素寻声而望,却见一人大步走了进来,竟是姜远之。第161章 复国魏王领军凯旋李承平蓦然回身, 眸色幽深,剑拔弩张间姜远之已然被东宫翊卫扣住,阿素才发觉他竟是孤身一人前来, 未带亲随。姜远之被牢牢按在地上,李承平居高临下望着他,神色阴沉不定,似乎拿不准他此行的来意。然而姜远之却并无惧意, 反仰面望向李承平, 冷道:“太子乃国之储君,难道便是这般礼贤下士?”李承平一怔,进而狞笑道:“死到临头,还摆这些架子。”他知道姜远之是李容渊的人,也并不信他此刻会投靠自己, 更兼此时已将阿素擒住, 里外俱是自己的人,自然有恃无恐。见李承平成竹在胸的样子, 姜远之不禁叹道:“大难临头而不自知, 太子当真好气度。”这便是实打实的嘲讽了, 怒意油然而生,李承平揪住姜远之衣襟将他拽起,厉声道:“你再说一次。”姜远之却不慌不忙挣开,掸了掸衣衫上的尘土道:“看来,对于自己的处境, 殿下并非一无所知。”李承平沉着面孔望着姜远之, 周遭的翊卫围了上来,却被他以眼神止之,姜远之气定神闲道:“殿下如此行事, 无非是要将她交给突厥人,以挑起魏王与毕迦罗可汗的纷争,好坐收渔利。”说这话时姜远之的目光落在阿素身上,声音却犹如一声惊雷,在众人耳畔炸响。李承平的心事被戳穿,面色突变,右手紧握着佩剑,似乎下一瞬便会将他斩于剑下。阿素被困在墙隅,不禁抬眸望向姜远之,心中涌起一阵阵波澜,此时他来,究竟是敌是友。姜远之似乎对阿素没有一点兴趣,看也不看她一眼,李承平森然的目光在姜远之身上滚过了三圈,仿佛在犹豫是杀了他灭口,还是容他继续说下去。姜远之并不在意,不徐不疾道:“只是殿下的计划,有一个极大的漏洞。”李承平顿时抬眸。见吸引了他的注意,姜远之淡淡道:“殿下可曾忘了,如今元子期手握重兵,若叫他知晓,如何放过殿下?”李承平自知元子期正在南城,若得知此事风声并不能轻饶自己,然而他已再无退路,只能铤而走险,妄图挟持阿素从东面出城。只是终究心虚,此时闻姜远之之言似有破局之法,李承平虽心急,却冷声道:“那又如何?”阿素直悬着一颗心,定定望着姜远之,不知他会说出什么话来。屏息凝神间,只见姜远之削薄的唇轻启:“我确有一策要献与殿下,只是……”随着他的尾音慢慢挑起,李承平目光中也越发热切,阿素忽然感到一阵冷意,她隐约觉得在场的所有人都落入一个圈套中。而此时的姜远之是陌生的,再没有一刻如这般令阿素深深感受到他的野心,仿佛他才是掌控全局之人。李承平却浑然不觉,只一瞬不转地盯着姜远之,见将他的胃口吊得够了,姜远之却卖了个关子道:“只是事成之后,我有一个条件,只望殿下应允。”李承平不耐道:“若真成事,世间便没有孤王满足不了的愿望。”是极狂妄的口气,姜远之倒像是早将他拿捏住一般,微微笑道:“那便一言为定。”李承平嗤道:“那也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他似乎再不愿等,果断命人将阿素带走,青窈与琥珀都被推搡在地上,青窈的额角磕破了一处,鲜血横流,却依旧伸着手想抓住阿素,那景象颇有些惨烈。阿素知道李承平是要将她交给突厥人,此时反倒镇定,被东宫翊卫挟持着向外也不硬抗,只小心护着腹中孩子,然而还未走出一步,果然被姜远之拦住。李承平眯起眸子望着他,姜远之淡淡道:“殿下应先将她送往南城,威胁元子期,找机会取他项上人头,收编元氏部曲,以清缴城中异己。待魏王回城,紧闭城门,让他与城外突厥人互相消耗,平定山河指日可待”这番话说的极有条理,阿素乌黑的眸子顿时睁得极大,她知道姜远之必不会让李承平擒了她去,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欲取阿耶性命,这番话究竟是假意还是真心,阿素已无从分辨,只觉热血上涌,怒道:“耶娘一向待你不薄,未想到你竟是如此无情无义之人!”姜远之依旧是云淡风轻样子,见此情景阿素不由悲切,嘴唇微微发抖。李承平无暇他顾,心中急剧地思索。姜远之说的有理,若能控制长安局面,将李容渊关在城外,倒比他去洛阳登基要更站得住些。负手在谷仓中走了几圈,李承平焦躁道:“即便拿得下元子期,姑母那边又如何……”姜远之打断道:“长公主孤身一人在宫中,身边不过是些文臣,不足为惧。”像是为了打消李承平的疑虑,姜远之沉静道:“如今长安城中万骑皆由我掌控,而我为殿下所用,长公主不过一介女流,又何足为惧?”说罢抬手扬起一纸调令,阿素隐约辨别出上面盖的印鉴正是李容渊交与自己保管的那方,原来姜远之是早有预谋,从她这里骗了印去,好调遣禁军。昨日一幕幕在眼前划过,此时阿素方知姜远之用心,原来自己终究信错了人。她又悔又急,不由有些眩晕,身体一颤,却是被姜远之扶住。她极憎恶地挣开,姜远之并不以为意,反向挟持她的东宫翊位训斥道:“好生看着魏王妃,如今她可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一点闪失。”阿素面色苍白,抬眸望向姜远之,缓缓道:“不劳姜令丞费心。”这七个字说的咬牙切齿,姜远之却神色淡然。见李承平着意部署,未注意此处,阿素低声道:“即便我死,也不会让你去害我阿耶。”姜远之扬起唇角道:“可是,你还有孩子。”这话拿捏得极准,阿素此时才体会出他洞察人心的可怕来,若她一人,顷刻自尽,自不会让李承平拿她去威胁阿耶,然而此时,却不得不得顾及腹中的孩子,不能妄动。姜远之本欲再嘲讽几句,见阿素眼眶通红,轻嗤一声,便不再开口了。只是李承平依旧在犹豫,即便如姜远之所言,他拿得下元家,城外的突厥人却不好退,若是城破,恐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干脆还是出逃洛阳,留李容渊与毕迦罗可汗拼得鱼死网破,想到此处,他的目光又落在阿素身上。然而见阿素与姜远之相距极近,不由警觉道:“你们做什么?”姜远之闻言顿时从阿素身畔退开,见李承平举棋不定的样子,微微叹了口气。看来只能使出杀手锏,他走到李承平面前,沉声道:“殿下无需忧心,突厥本为游牧民族,围城不过劫掠,又将与李容渊正面交锋,想必大有折损,到时候只要让他们满足,自可保长安无虞。”李承平嗤道:“说得轻巧,那毕迦罗可汗又如何轻易满足。”姜远之望了他片刻道:“殿下可曾知道,所谓高昌麴氏的宝藏。”李承平闻言瞳孔紧缩,传闻高昌王庭有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之者得天下,而且最令人渴望的是其中藏着关于长生的秘密,许多人求而不得,这其中就包括废后高氏一脉,为讨好皇帝,不惜借战事之名更换北疆守将,数次前往高昌探寻,皆不得。难道面前之人竟与之有所关联?李承平面色沉沉,姜远之也不卖关子,平静道:“求而不得,只因大部分人都寻错了方向,宝藏其实与高昌王庭并无关联,即便踏破麴氏也是无用。而是在百余年前,桓氏亡国之时,姜夫人派大将凌襄将宝藏从中原运往西北,做复国之用,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开启宝藏的钥匙则是一柄剑。”阿素的心跳得极快,她知道姜远之说的那宝藏其实已为李容渊所得,却不知道其中竟有如此曲折。李承平也蓦然色变道:“为何你知道的如此清楚,难道……你是!”姜远之笑道:“不错,我便是桓氏后人,天不亡我,一切终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李承平此时才悟到他的最终目的,不由倒退一步,厉声道:“将他拿下。”东宫的翊卫顿时上前,姜远之却不惧,淡淡道:“殿下慌什么。”此时有人惊惶报道:“禀殿下,谷仓外已被万骑包围了。”李承平此时方知,姜远之敢孤身一人来,自然留了后手,不由阴森道:“孤现在便可杀了你这乱臣贼子。”姜远之却笑:“殿下杀了我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与我合作,共赢天下。”李承平颤声道:“你要……”姜远之道:“我助殿下登基,并退突厥,只要殿下允诺,以黄河为界,天下两分。”此言掷地有声,而李承平此时方知,原来比他更想要黄河以南的东都洛阳的人是姜远之。桓氏本据洛阳为帝都,在中原世族根基极稳,他若以桓氏之名起兵复国,必得呼应,此时有底气说得出这话来,想必早已计划好。而李氏三代基业,不能毁在自己手中,想到此处,李承平断然道:“休想。”姜远之淡淡道:“殿下拒绝我容易,只是拒绝了我,也只有死路一条。”李承平急促地喘息,他知道姜远之说得无错,如今他进退维谷,犹如困兽。望着对峙的二人,阿素心跳得极快,视线中的姜远之面目清晰,她却觉得一点也看不透他,更不知道若如他所言,要如何处置自己,而他又要如何对待李容渊。然而姜远之却像丝毫没有这些困扰般,只静静望着李承平。过了许久,李承平狰狞的面目有了些松动,终于想明白一般,他狠狠道:“说罢,接下来要如何做。”像是料到这般结局一般,姜远之道:“那便一切听我安排。”说罢,即刻上前,要带走阿素。阿素望着姜远之不由后退,李承平喝止道:“慢着。”他也知道眼前的魏王妃几乎是自己全部的筹码,这谷仓终究是他的天下,随着他发令,东宫的翊卫即刻上前,将姜远之拦住。姜远之眸色一深,退开道:“也罢,那殿下便亲自带她去南城,解决了元子期,便再无后顾之忧。”阿素心中打了个突,姜远之一味想引李承平去南城,究竟是为了什么?李承平也有些犹豫,姜远之见状,淡淡道:“方才说到,开启宝藏的钥匙是一柄剑,如今在元剑雪手中,无论如何,要先得到这柄剑。”李承平蹙眉道:“若你真是桓氏后人,为何这柄剑竟不在你手?”姜远之叹道:“此剑唤作龙胁,原是我曾祖桓冲佩剑,后赠与麾下大将凌襄,后世子孙不肖,交友不慎,以至如今流落民间,又为永仙公主所得,赠与靖北王世子元剑雪,殿下若是不信,待取此剑一验便知。”阿素不由睁大眼睛,阿兄这柄剑的来历,她的确知晓一些,起先这剑是在李容渊那里,她随李容渊去平康坊,悄悄见到他请一位六指侠盗去盗宝,报酬便是那柄龙胁,后来不知怎么被永仙得了,送给阿兄,还是她打的剑穗。如今想来,这柄剑莫不是姜远之赠与李容渊的,而他所说后世不肖子孙,莫不是指的是自己。阿素正思索间,李承平似也拿定了主意,向姜远之道:“如此,就按照你说办。”是要送她去南城的意思,阿素猛然抬眸,深深望着姜远之,不愿信他竟真要取阿耶性命,然而……她同时也知道,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就帝业者绝不会感情用事,姜远之如此,李容渊亦如此,皆是手腕铁血,紧紧咬住下唇,阿素只觉指尖发颤,然而打量姜远之,却见他表情淡淡,甚至有一瞬如释重负。阿素很快被挟着出了谷仓,李承平不许任人靠近,亲自押着她上了牛车,也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不远处东城门外忽然传来巨大的轰隆声,一队探路的斥候飞奔入而来道:“魏王,魏王领军凯旋!”第162章 城下第一次知他竟为自己可以做到这一……谁也不曾料到李容渊竟回来得如此迅疾, 若按照李承平所想,至少还有三日他这九弟才会回返。而那时他早已出逃洛阳,突厥人也早已将长安劫掠一空, 留给李容渊不过是一座死城。然万万没想到,李容渊竟以雷霆之势赶回长安,而且既报凯旋……李承平的目光落在报信的斥候身上,果听他朗声道:“魏王与攻城先锋遭遇, 斩其大将, 一举击退突厥主力。”本是捷报,李承平却攥紧了佩剑,面色也有些发白。竟连突厥精锐也拦不住李容渊,那留给他的时间自也不多了。方才姜远之所言虽在理,李容渊的突然出现却打乱了一切计划, 看来先发制人抢先在长安登基的路是行不通, 李承平想,好在他尚有人质在手……感到李承平的目光森森落在自己身上, 阿素才反应过来如今有多危险, 若方才李承平对她还未起全然的杀意, 那如今便是下定决心要将她置于刀锋之上。阿素不禁后退一步,脸色有些苍白,姜远之却比她更快地唤住李承平道:“殿下稍安。”说这话时姜远之的眉峰也蹙得很紧,李容渊的突然回城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也将原本立于危楼之下的李承平逼至绝境, 使他再无退路, 不得不铤而走险……鲜血的气息在谷仓中弥漫,姜远之急速思索,李承平恐怕并不会再听自己的话, 为今之计只有……轰隆的巨声再次炸响,“突厥人退走了!”不知是谁喊出了一声,接着浪潮般的呼喝声震得谷仓大地都在颤动,众人皆意识到这是胜利的欢呼,李承平心中绷得很紧的那根弦应声而断,他断然喝道:“抓住他们。”这句话自然是冲着已扶着阿素的姜远之说的,他半抱半强迫想将阿素带出谷仓,然而阿素根本不配合,乌黑的眸子瞪着他,僵持间东宫的翊卫已上前将姜远之扣住,谷仓外姜远之带来的万骑闻听动静也冲了进来,奈何李承平掌握主动,牢牢将阿素挟住,无人敢轻举妄动。望着万骑诸人刀锋间的寒芒,李承平向姜远之冷道:“原来你真正的目的,是她!”姜远之此时再次被五花大绑按在地上,微微叹了口气,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李容渊的突然之举打乱了一切,然而此时他清秀的眉目却并没有仓皇,沉声道:“若是殿下此时放人,魏王宽仁,我以性命担保,日后并不会为难殿下。”随着他的话音,万骑诸人缩小了包围,严密地堵住了谷仓的出口。阿素讶异望向姜远之,难道他此前铺排竟是为了救自己?然方才他侃侃而谈,对阿耶也并未留情,这让阿素又不由迟疑。李承平居高临下望着姜远之,冷笑道:“以性命担保?也要看看你究竟有没有命活到那时候。”说罢他狰狞道:“我得不到,谁也别想要,小九既要着长安,我就给他一座死城,要她一起陪葬!”说罢狠狠扭住阿素的下颌,几乎要拧断她纤细的颈子,果然见姜远之的神情凌冽,李承平仿佛发觉一件极有趣的事一般,阴森道:“要你的人都退下。”李承平的大掌极有力,在阿素颌下勒出红痕,万骑诸人缓缓压了上来,姜远之色入寒霜,他努力挣开桎梏,望着李承平狰狞的面目缓缓道:“慢。”而随着他发令,原本将李承平包围万骑终于让开了一条道,只是李承平却未松开阿素,此时她已呼吸困难,几乎不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