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
作者:寒花一梦      更新:2022-03-24 06:31      字数:3764
  傍晚附近, 夏露让人递消息回来。

  按照宋嘉月所交待的,他们给城外的流民送去些粥水馒头充饥。

  房间里早已点上灯。夏日蚊蝇毒虫出没,秋月领着两个小丫鬟, 正在四处走动用点燃的干艾草熏蚊虫。空气里到处弥散着艾草燃烧后散发出来的浓烈气味。

  宋嘉月坐在窗棂下的罗汉床上发呆。

  沐浴过后的俞景行从外面进来,神清气爽、眉目俊朗。

  “我待会去书房。”

  在宋嘉月身侧坐下的俞景行, 喝过一杯茶水, 见她回神,方才开口。

  宋嘉月抬眼看向俞景行。

  俞景行问:“在想什么?坐在这里发起愣来了。”

  “在想……”

  略微犹豫过一瞬, 宋嘉月回答道, “是在想白天看到的那些流民。”

  她记得有过一件因为流民闹出来的事情。

  原本不太确定具体时间,但静下心仔细想一想、前后对比,感觉就是这次。

  宋嘉月印象里, 皇帝后来安排大皇子去妥善安置那些流民。结果流民出现暴动,死伤不少, 且伤了不少无辜百姓。这件事同样导致皇帝和大皇子离心。

  流民暴动却不是什么偶然, 而是被二皇子安插的人煽动闹事导致的,其目的不言而喻。这样一件事,如果可以有所防范,至少那些无辜的百姓有希望避开危险。

  在出手救人和视若无睹之间, 宋嘉月没办法选择后者。

  但她可以做什么?

  贸贸然说自己知道这个、知道那个肯定不行。

  宋嘉月视线落在俞景行的脸上,她如今最信任的人,也就只有他了。

  “我有点儿担心那些流民会不会生事。”没有直接提到什么大皇子、二皇子,她尽量说得委婉,“邺京城里富贵人家太多, 他们如今却是无家可归。”

  “官府对他们的态度,白天我们也正巧瞧见了。”

  宋嘉月说,“若有人在这时故意生事,是不是太容易挑起情绪和矛盾?”

  俞景行感觉她是话里有话。

  略微沉思片刻,俞景行问宋嘉月:“要不要陪我去书房一趟?”

  ……

  麦冬出去了,将房门关得严严实实。

  宋嘉月站在书案一侧,手中拿着墨锭,挽起衣袖帮俞景行研墨。

  “我来吧。”

  见俞景行伸手要接过她手里的活计,宋嘉月轻声开口,“你要写什么?”

  “给大理寺卿傅大人写封信。”

  俞景行解释道,“他以前曾教过我读书,算是我的恩师。”

  “流民要怎么安置,向来是令朝廷头疼的事情。你担忧的那种情况,可以说是朝中向来极力想要避免的。但如今形势复杂,更易生出事端,我想问一问老师。”

  宋嘉月一双眼睛看着俞景行,手里动作也不由得顿住。

  她没有想到,他会对她说得这么仔细。

  不是把她看作什么无知的深闺妇人,同样不认为她见识浅薄、不必要和她废话,甚至也不是以所谓保护的名义让她远离这些……他想要让她参与他的世界。

  正愣神,研墨的手叫俞景行手掌握住,带她继续没有做完的事。

  宋嘉月回过神来,一时微赧。

  “你这样告诉我这些也不要紧吗?”

  她眼帘低垂道,“其实我也谈不上懂不懂,只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罢了。”

  “有自己的看法是很好的事。”

  俞景行说,“我也想听一听你怎么看,才让你陪我过来的。”

  “我可以说吗?”

  直到俞景行颔首,宋嘉月略微想一想才慢慢开口。

  “这些流民会跑到邺京来,定是在家乡待不下去。他们也是大齐的百姓,官府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的。即使要送回去,也不能不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大多数人图的无非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大部分百姓只要可以安居乐业,便自然会拥戴官府,同样会愿意相信官府是为了百姓好的。反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俞景行认真听过宋嘉月的话,说,“纵观古今,亦看得出这个道理。”

  待宋嘉月研好墨,俞景行便提笔开始给自己老师写信。

  她在旁边,看他洋洋洒洒写得十来张信纸。

  一封信粗粗写好之后,俞景行检查过两遍,又重新誊抄一遍,才算了事。等到用火漆将信封好,命人送出去,不知不觉已经是亥时三刻。

  从书房出来,俞景行和宋嘉月回房休息。

  洗漱后,两个人挨着躺到床上。

  “先等一等老师的回信。”

  俞景行抱着宋嘉月,低头在她脸颊上亲一口,“夫人今晚辛苦,好梦。”

  “夫君也好梦。”

  宋嘉月靠在俞景行的胸前,语声含糊,闭上眼,很快沉沉睡去。

  ……

  傅大人第二日一早便有了回信。他在信里说,流民之事,皇帝陛下已经安排大皇子去处理。俞景行在信里提到的那些,也会提醒大皇子多加留心注意。

  这一封回信,似乎说明可以避免最糟糕的那种情况。

  然而,事与愿违的,流民依旧闹事了。

  事情发生当天,宋嘉月正帮俞舒宁一起在廊

  下挑做扇坠的玉石和丝线。

  一个小丫鬟涕泪交加跑进院子里,神色慌张、惊惶不已。

  “秋月姐姐,不好了,出大事了!”

  小丫鬟一面喊一面提着裙摆一气儿跑到廊下。

  看到宋嘉月和俞舒宁都在,反应过来自己恐怕失了规矩,又是脸色大变,便要跪下来请罪。宋嘉月拧眉看向她,追问:“慌慌张张,出什么大事了?”

  小丫鬟不敢不答:“外、外头……”

  “外头不知什么人闹事,大街上不少人受伤,奴婢也是逃回来的。”

  宋嘉月几乎立时间便想到流民生事。

  懵懂的俞舒宁惊吓中瞪大眼睛:“竟有人敢在邺京闹事?”

  “听说那些伤人的都是难民。”

  小丫鬟瑟缩一下身子,“到处都是被砍伤的人,大家都吓得到处跑……”

  这些污糟糟的东西何必说给小姐夫人听?

  秋月走过来,用眼神示意小丫鬟住口,小丫鬟连忙噤声,不敢多言。

  “外边现在这么乱,府里的人也先别往外面去了。”

  宋嘉月心中暗暗叹气,不想有过提醒,事情仍走到这一步。

  “舒宁,我下回再帮你挑吧。”

  宋嘉月站起身道,“我现在得去找你大哥。”

  “大嫂,我不要紧的。”

  俞舒宁说,“既然你有事,那我也先回去了,改天再来找你帮忙。”

  宋嘉月送走俞舒宁,这才到俞景行的书房去。

  俞景行此时也已收到消息。

  “你也晓得了?”

  眼见宋嘉月面色凝重,俞景行有所猜测。

  宋嘉月点头:“正巧有一个小丫鬟刚刚从外头回来,便说得两嘴。”

  俞景行又看一眼宋嘉月:“这些难民恐怕被利用了。”

  “事情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帮不上忙。”俞景行带宋嘉月坐下来,扶着她的肩,说,“背后究竟牵扯到什么,你我尚且无法下定论,只能慢慢看。”

  “我明白。”

  宋嘉月垂着脑袋,应得俞景行一声。

  一件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最终还是以最惨痛的方式发生了。

  这对宋嘉月而言是一个打击。

  皇权倾轧之下,无辜百姓因此受难,她心有不忍。除此之外,她不能不联想到自己以及俞景行的命运。那个原定的结局,会不会也终有一天还是来了?

  倘若如此,她无法靠自己改变。

  那么,更应该珍惜和俞景行在一起的每一天才是。

  宋嘉月心中情绪难明,却清楚垂头丧气并不会有任何帮助,还让人担心。

  不如及时行乐,起码有一日,好一日。

  俞景行猝不及防被站起身的宋嘉月的伸手抱住。垂眼见她将脸埋在自己胸前,莫名有些撒娇意味,禁不住嘴角微翘,反手也抱住她,小声问:“怎么了?”

  “没事,就是想抱你了……”

  宋嘉月没有抬头,瓮声瓮气开口,“抱一会儿就好。”

  俞景行便安安静静任由她抱。

  他只知道必定同今天发生的事有些关系,却猜不到宋嘉月心中所想。

  宋嘉月赖在俞景行怀里好半天。

  熟悉的怀抱令人心安,她心绪恢复平静,颓丧的想法扫出脑海。

  即使没有这些事,将来也同样有太多不确定。

  正如俞景行当初所坦白的,他无法保证几十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谁也无法保证。

  承诺这种东西确实好听,但至多代表当下,甚至可能连当下都无法代表。

  不如——

  有一天,爱一天。爱一天,好一天。

  在心里默念过十个数,宋嘉月终于松开手臂,离开俞景行的怀抱。她后退一步,仰头认真看看他,又上前踮脚在他唇上飞快啄一口:“你看书吧,我回去了。”

  俞景行来不及说点儿什么。

  离开他身边的宋嘉月,倒着走得几步,笑盈盈转身,走出书房。

  俞景行没辙,却起码人知道没事。

  他手里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没有追上去,想着晚些再找时间好好问一问。

  宋嘉月离开后不久,麦冬进来书房,向俞景行禀话:“朱表小姐方才执意想要出府去,被门房拦了下来,闹到夫人面前去了。夫人不允她出门,叫送回院子。”

  俞景行问:“她出府做什么?”

  “朱表小姐说要去白云寺给自己母亲烧香祈福。”

  俞景行对此不置可否。

  他让麦冬先退下,将这事撇在一边,一如既往没有多理会。

  另一边,被强行送回院子朱嘉芸正在闹脾气。

  刘昭负责处理流民一事,现在流民闹事,她怎么能不去见他、不去安慰他?

  朱嘉芸感觉自己的大事都被耽搁了。

  她在房间来回踱步,试图想出个好法子溜出府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及时行乐的意思是:为爱鼓掌可以提上日程了。(x

  ~

  让我一边写文一边摆小摊的是什么魔鬼?我一个【告辞jpg】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