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作者:空巢独居客      更新:2023-05-08 17:13      字数:7828
  这一路回去坐的还是大船,押镖的还是万通镖局,只不过船上到底一个探花郎一个待上任的县令,是以除了还有两家也是要回乡,就搭了便船的两户正经人家,也就没多余的闲人了。来的时候逆流而上走了快两个月才到京城,如今顺风顺水,不过不过一个月多一点儿就到了荆湖码头。陈景得中探花的消息早早的就传回荆湖,临船靠岸的前两天船老大更是提前派人去通报了消息。这会儿整个码头都是等着迎探花郎的人,船缓缓靠岸的时候三清忍不住凑在陈景耳边小声嘀咕,“我可算是真知道什么叫衣锦还乡了,这么小的码头是怎么挤下这么多人的,待会儿可别再掉水里去。”“就你这性子促狭,你且放心,谁掉下去我也保证不叫你掉下去便是了。”在京城的时候身边都是进士举子,就算有谁落榜了也大多还抻着自己的脸面,恭维几句有但再过分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体面往地下踩。再往上,就都是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陈景这个探花郎虽风光,但也不是独一份,京城里每隔三年就得出一个,说句不中听的,翰林院里边一辈子不得志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多了去了。是以陈景高中之后,除了头两天着实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之外,也没觉着有什么太大不了的,也就这会儿了才隐隐约约反应过来,自己这辈子前三十年的夙愿,总算成了真有多难得。两人一出门就是一年多,再见面时哪有不高兴不激动的,尤其沈继海,完全顾不得一码头的人,也顾不得光宗耀祖的女婿,只拉着三清的手一个劲的说瘦了瘦了,眼泪也淌了个稀里哗啦,把一旁围观的老百姓都给看乐了。“爹,哪儿就瘦了,我都胖了快十来斤了。”三清自是知道沈继海老父亲的那份心,她也不觉得这会儿哭上一场有什么丢脸的,不过直到听到亲爹说自己瘦了的时候,三清还是没忍住小小声反驳了两句。京城和荆湖不同,京城虽繁华但却不是个鱼米之乡,没湖没水的不说,城外的山都不如荆湖的好。尤其冬天还那么长,一年到头吃肉还算容易,想跟在荆湖一样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青菜瓜果还真难。三清和陈景又都不是会在吃上边委屈自己的人,这一年在京城就只能换着花样的做,换着胃口的吃。哪怕三清原本挺瘦,都吃出来了个小小的双下巴,还是这一个月在船上飘着才又瘦回来一点儿。“你这孩子,这会儿你爹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了,怎么出门一年多,还是这不懂事的性子,你这心里到底还能不能存点事儿了。出门前我怎么跟你说的,以前在家嘴上那么厉害怕不都是假的,这会儿怎么多出个人来,你可得跟我说清楚不能糊弄我。”覃氏今天难得的站在沈继海这一边数落女儿,毕竟女儿下船的时候她就眼尖的看见坠在后头的何花了,女人的直觉比什么都厉害,覃氏可不信那么个标致的姑娘会什么不要紧的闲人。“娘,这事我回头跟你说,你别担心。”三清就知道瞒不过覃氏也没打算瞒着,“等家里这边安顿好了我就回去,到时候什么事我都不敢瞒着您。”覃氏看着跟前眼里嘴角都带着笑意的女儿,怎么看也不像被人欺负,或是被人抢了男人的样子。再说这会儿正是高兴的时候,确实也不好发作,才勉强点点头应了下来。与覃氏截然相反的自然是金氏,看到除了儿子媳妇之外,后边还跟着一年轻姑娘,自然而然就觉着这是儿子在京城开了眼界,不再跟以前那般执拗着,这是找了新人了。可惜她的高兴也没高兴多久,陈景跟码头最前边的几个荆湖本地官员寒暄过之后,便到了金氏跟前跪下磕头,给许久不见的母亲问安。只不过起身之后,便低低的凑在金氏耳边,三言两语的把何花的事给说了。几句话的功夫说不透这事,但不妨碍金氏听到何花要诈儿子一千两白银这句话。随着这句话金氏的笑模样立马就成了冷冰霜,眼刀子跟不要钱似的往何花那头飞。哪怕何花再是胆子大性子野,眼下也觉得不自在得很,不由自主的就想往后边的躲。可码头就这么大,她下了船本就站在码头边上,这往后一退,要不是铃铛眼疾手快,她就真一脚踏空掉水里去了。第48章 ·回家头好几天, 三清觉得自己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往家里来,直到天黑了也总有人不愿走。当初为了家产的事金氏跟陈家族人闹过吵过撕破脸皮过,哪怕后来陈景成了举人, 族里那些老人也还是端着架子,除了年节里走动走动, 其余时候还是只晾着陈家这一支不搭理。甚至这些年陈景两次春闱落榜, 背地里说闲话说得最狠的就是他们, 好像陈景落榜在他们眼里就是这世上最理所当然的事,连措辞都几乎一模一样:瞧瞧,我就说陈景那小子不成, 小时候有点小聪明罢了,能考上个举人就算是光宗耀祖,还折腾什么啊。只可惜这些话说得再多也没用,据说陈景成了探花郎的消息传回来之后,陈家的族长生是在祠堂里待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开了祠堂把老人们都叫了过去。到底说了什么外边不知道,只不过打那天开始,整个陈家人的话风都调转了个个儿,不管到哪儿都只说陈景的好话, 连带着金氏,好些多少年不往来的亲戚女眷都一一找上门来。现在陈景回来了, 就更是一窝蜂的往陈家道喜来,好像反正大家都这么献殷勤,也就谁都不觉得谁丢人,反而还理直气壮起来, 好像前些年那些懊糟事全都不存在了。“二爷,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家里亲戚这么多啊, 这都打哪儿冒出来的。好些我见都没见过,白天要不是有刘妈在我身边帮衬,我非得闹笑话不可。”新的一天,又是新的从未见过的好些亲戚,直到晚上都快要睡下的时辰,三清和陈景才得着歇息的功夫。三清难得赖在圈椅里动都懒得动弹,连洗脸的帕子都是春儿递到手边才懒懒的接过来。“别说你,我都不认识,别说我,我娘都不见得个个都记得。”陈景听了这话直摇头,“今天下午你偷溜回来躲清闲那会功夫,也不知道谁抱了个孩子过来,非说是我幺叔。”这年头论辈分不论年纪,但再是这么说也总得有个谱。真是年纪差的大了,也就正经场合叫一叫罢了,谁会这时候非拿这个关系来较真。“你是没见着,小孩儿牙都没几颗走路都还不稳当,就成了我叔叔,还说什么往后两家得多往来,到时候有什么事都得互相拉拔着才是。”陈景一边说一边哭笑不得,“等他长到能拉拔我的岁数,恐怕到时候咱们的孩子都能赶考了。”三清原本只是单纯的听笑话,可听着听着就觉着不对劲起来,便伸腿往坐在自己对面的陈景腿上轻轻的碰了两下,“怎么着,二爷这是想孩子了?”这次回来金氏理直气壮的想给陈景收个通房,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进门快两年,肚子都还没动静。陈景到底岁数比自己大,金氏总是怕这几年再不生,陈景就要不上了。“哪有,这不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你可不能冤枉我。要不是这次回来我娘提起这事,我都觉着咱们成亲就是昨天的事,怎么就快两年了。要我说啊,咱们在京城那小院子里住着就挺好,且没这么多麻烦事。”到了京城,两人多的是正事要办,多的是有滋有味的小日子要过,孩子这事他确实都没想起。但没想起的事被提起,心思自然也被勾起来,“不过,爷也不瞒着你,咱们要不努努力?孩子不孩子的另说,咱可好些天没……”后边的话不好说出口,陈景干脆弯腰一把捉住三清的脚踝不放,拇指还不动声色的蹭了两把她的踝骨。秀气伶仃的脚踝被握着,轻轻的挣扎两下,非但没挣扎开,反而更像是在邀请陈景,赶紧的别墨迹。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时候不对,陈景正想起身把老婆扑了再说的档口,巧儿突然在外边说话,说是前院里的何花何姑娘非要找三清,要是三清不去今晚上她就死了算了。“行了,别吓胡闹了,这场戏要紧的时候来了,我得去看看,你要是累了你就先睡吧。”三清等的就是何花主动找上门,这会儿哪怕自己心里也痒得厉害,还是强忍住了心头那劲儿,一把推开陈景就起身出来了。三清知道,这是何花受不了金氏,没了法子才求到自己这里来。金氏自打知道何花的事情原委之后,那可就炸了毛了。在她眼里自家儿子千好万好,怎么可能还有女人敢这么嚣张。这几天便处处找何花的麻烦,还放出话去,说是何花这样的女人不能放在陈景身边伺候。以后只能留在陈家守着,听话呢就安安分分的养着,要是不听话便做个差遣的丫鬟使唤,等什么时候学乖了再说。“二奶奶到底想我怎么做,才愿意放我走。”何花知道金氏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她甚至最怕的都不是金氏的磋磨,而是真要是等到他们再离开荆湖的时候不带上自己,自己也真就只能留在陈家大宅里生这么耗着。金氏不是个省油的灯,何况她手底下还有一个亲自千挑万选过后,才选出来一个模样旺夫身段好生养,专门给陈景生儿子的通房。沈三清要是真把自己留给她们俩,自己恐怕得被磋磨死。“简单,从明天开始你就把你之前在怎么问我们要一千两银子那架势拿出来,正院那位怎么挤兑你你就怎么挤兑回去,她要是再过分点你就直接动手,总之怎么鸡飞狗跳就怎么来,我想这些何姑娘就算没干过,应当也见过不少吧。”三清说得明明白白,一点面子都没给何花留,听得何花嘴角直抽抽还没法反驳。商贾人家,还有个好色的家主,后院确实干净不了。自己从小就见惯了姨娘们争风吃醋,好的时候互相呲呲两句,不好的时候正经动手打得往地上躺的也不是没有。“见过归见过,可我再是庶出也是何家的小姐,又不是什么奴才秧子。真要我豁出脸面去帮二奶奶把人弄走,我最后又能落着什么好处呢。”“好处?好处就是我到时候给你六百两银子,算是你的报酬。”陈景之前只是想抻一抻何花,觉着把她吓怕了就行了。但三清小脑筋转得挺快,在这件事上,很快就想得比陈景更深更透,也有了更好的法子来处理何花的事。有道是不劳而获最轻省,那相反的若是自己给何花的银子,是她自己拼了命舍了脸面才挣来的,那之后就不怕她还会没了银子再找上门来。毕竟第一回 要银子就这么难,再有第二回恐怕就更不容易了。“六百两?二奶奶可真会还价,一张嘴就把砍了我四成的银子去,我何花在您眼里可真不值钱啊。”何花没想到沈三清这个小门小户出来的填房,心这么狠又这么稳,明明有机会直接把自己弄走,偏还不愿意,就这么四百两银子都得要斤斤计较着。“错了,你就值三百两。”三清摇摇头,这会儿可不是跟她讲什么情面同情的时候,“我得用你把正院那个赶走,所以这六百两是你们俩的价钱,你顶多也就值三百两。”“你!”三清这话太刻薄,气得何花手都直哆嗦却还不敢还嘴。这几天在陈家她没少听当初陈景是怎么求娶二奶奶的故事,这样的主母离失宠还远着呢,自己可没本事跟人硬碰硬。“我知道我这话不好听,但好听不好听都是这么回事,银子也就是这么多银子,你想清楚行不行,行的话点点头咱们对灯发誓绝不反悔。要不行也无妨,过几天二爷就得回乡祭祖,到时候一出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了说不定也就到了要回京的时候,你再想”何花是个豁得出去的人,既是跟三清说定了就没打算把这事往长了拖。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她便主动寻上苗氏,找了她好几回的晦气,直到第三天下午,三清就被孙妈找上,说是两人在老太太跟前打起来了。事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于主要的错儿都在何花身上,非得在正院里苗氏跟前摆清白人家小姐的谱,明里暗里把人说得一文不值。苗氏别的不行,但脾气越不小,哪里就听得这样的话,可不是一个没忍住就真动起手来。三清到了正院之后,饶有兴致的看着金氏屋里两个斗鸡一样的女人,和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喘得好像下一秒就要嗝屁的金氏,再看看又大了一两岁,正一副世上怎会有这般无耻之徒的样子,眉头紧皱的陈蕊儿,又装作思虑了片刻才开口,“娘,要不这两人都不要,卖了吧。”金氏知道三清这个儿媳妇在这件事上头小气得厉害,听说儿子成亲之前还在她家答应了好些有的没的要求。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三清会这么直接,会一点体面都不要,连自己的名声都跟着不要了。“你这说的什么浑话,咱们家好歹也是体面人家,景儿又刚中了探花,换做别人家施粥送米做善事还来不及,怎么还能往外卖人。叫人知道了,怕不是还以为陈家是什么苛刻人家!”金氏自从知道儿子成了探花郎之后,平日里连笑模样都比以前多了不少,对人更是越发的和善起来。这份和善是真是假不好说,但是金氏这个厉害人,在旁人嘴里的口碑确实是好了不少。“娘您放心,施粥送米的事我和二爷商量好了,等过两天回乡祭祖的时候就会安排起来。不光要施粥送米,还得回咱们陈家老屋乡下去走一趟,一来看看乡里二来把该拜会都见一见,到时候不管是乡绅还是耄耋二爷都不会落下。”“不过卖几个不听话不说,还胆敢在您老人家跟前撒泼动手的奴才,媳妇想想外边也必定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若是真有人说闲话,到时候媳妇一人担下便是,娘用不着担心。”进士回家,自然不可能只在自家摆上几桌饭就算完了,都得在老家各地四处拜会,一来和家乡官面上、地面上该结识的交际一二,二来也得给他们一个巴结的机会。只要有了这一来一回的往来,双方的关系才算是有了个说法,这种不算多体面的交往方式已经成了习俗,陈景又不是什么清高得半点烟火气都不沾的人,自是愿意顺势而为。毕竟这番结交又不止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像荆州这样不算富庶但也不算穷山恶水的地方,普通进士一大圈走下来起码都能得个千八百两银子,像陈景这样的探花郎能收的银子就更没个数了。第49章 ·三清的话说得再漂亮, 金氏也没法放心,更不可能真把苗氏给卖了。毕竟苗家虽然穷到卖女儿,但到底也是个正经人家的闺女。说好了买来当通房, 总不好转手又把人给卖出去。最后婆媳俩只能是在三清故作为难与不情愿的样子下,各退了一步, 三清自行处理何花, 绝不再让她扰着金氏的清净, 也绝不会让她闹出别的幺蛾子来丢陈家的脸。而金氏也不再坚持把苗氏塞给儿子,到底是只不过到底是再发卖出去,还是金氏自己留着, 这事三清也就不过问了。“行了,你也别哭了。这也是你自己亲眼见着的,咱们家这位二奶奶气性大,真要是把你送到东院去,也不一定能落着个好结果。这几年你就在我身边待着吧,等过几年这事的风头过去了,我再做主给你寻个好人家。”苗氏家里忒穷,穷得揭不开锅那种。苗氏前头两个姐姐都被她爹给卖了,一个卖给邻村的老头当媳妇, 苦不苦好不好的没甚说头,总之还活着就行。一个卖给路过家门口的人牙子, 人牙子倒是说得漂亮,说是大户人家要丫鬟,但家里人都清楚十有八九是卖进脏门子里去了,只不过都不明说而已。轮到要卖苗氏的时候, 因着苗氏模样比姐姐们好,家里人就没太马虎, 甚至还专门把人带到县城里来,这才被正好出门的金氏和孙妈给看上带了回来。给探花郎当通房,这是苗氏之前想也不敢想的的出路,在她看来这就是自己前十多年在家里苦得够了,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才给了她这么个转机。现在突然生了变故,再是老实人也多少有些心有不甘起来。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大多做什么事都踏实有一股子执拗的劲。他们能得到的太少,自然也就只能把能留住的死死攥住罢了。苗氏眼瞧着自己不能去东院,竟然天天的在金氏跟前想方设法的作起来,气得金氏发了好几回火,拿要把她再卖出去这事唬着她,才勉强把人给压服。自己买回来的人这会儿开始作起妖来,三清虽觉得金氏够倒霉的,但也没打算过去掺和什么。一来自己现在过去不管说什么干什么,在金氏眼里看着都很像专门过去看笑话的,二来陈景老家祠堂祭祖的时间定下来就在后天,三清还真没工夫顾别的。这一趟名为“拜客”,实则读作敛财的旅程,三清算是方方面面都跟着陈景长了回好大的见识。回乡之后,自然是最先跟本家亲戚吃饭,陈家在本地也算大族,但不管多大的家族,总归是平常人家更多些。陈景也不想因着自己回乡,就把一村的亲戚全给折腾个遍,只待了两天,收下乡亲们送上门的鸡蛋腊肉和鸡鸭,就赶紧往别处去。出了陈家村,陈景要打交道的基本都是各地乡绅富商一些员外,甚至还有一些本地的官员们,谁家都得去谁家都不能冷落。连三清都忍不住打趣,这一路过来两人就活像打秋风的,谁家都没落下。陈景听着也无奈,这样的规矩有利有弊,但在他看来是弊大于利的。只不过如今自己毫无根基,能做到的就只有稳住本心,不该应下的事不应,不该收的东西不收,只中规中矩的把这一趟走完就行了。不过他毕竟是探花,整个荆州府都有好些年没出探花郎,陈景那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金贵得厉害。所以他再是推辞再是不主动伸手要什么,一路下来得着的东西,三清只粗略估计一下,也得有个三五千两银子。三清看着算盘珠子直咋舌,感情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这个道理啊。最后一站两人默契的定在了长宁镇,当初三清嫁出长宁镇的时候,虽人人都上沈家去贺喜,但背地里总还是有人酸,这门亲事是沈家为了高攀,甚至是为了给沈一琅日后的前程做垫脚石,才把女儿送出去当填房的。这些话三清以为陈景不知道,就从来没提过,陈景以为三清不知道,只当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这档子事直到两人把长宁镇定在拜客的最后一处时,两人才明白对方也许什么都知道,只是大家都选择了不说而已。好在这份体贴有了回应,陈景如今的身份与地位已然高到,就算是闲言碎语,旁人也不敢再胡说。有道是一力降十会,也许用在这里也十分恰当。只不过在外边再风光的两人,进了沈家的门之后,该装老实的还得装老实,该乖乖听话的就得乖乖听话。陈景好点,老丈人再生气女婿带走了女儿,但到底女婿如今成了探花也算是替女儿挣了脸面,好些话也只能全和在酒力,让沈一琅多灌他几杯罢了。三清多少更倒霉些,覃氏教训起女儿来可没什么好客气的。尤其在回长宁镇的前一天,三清还趁着没回家,又赶紧把六百两银子给了何花,让她也走了。这事被覃氏知道她也不高兴,总觉得女儿前不该留下何花,后又不该拿何花当筏子料理了苗氏,又拿她当借口,推掉了这一路上好些人想要给陈景后院继续塞人的心。在覃氏看来,女儿成了探花郎的夫人,名声体面那就是最要紧的。三清这次拿何花当幌子做的这一切,也不是没人看出来到底怎么回事。外边已经有人传说三清这位探花夫人实在是小气的厉害,把陈探花管得严严实实,连个妾室都容不下。“娘,这世上可没有我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好事,只有要了这个就得扔了那个的事。我这人就是小气,外边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呗,反正等我回了京城,这些话我一句都听不着。”女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女婿又一味的惯着,覃氏虽不放心也只能是由着她去。但嫁了的女儿不好管,可还有俩没成亲的儿子能管呢。尤其是人在京城的沈二柏,覃氏自从知道儿子的消息之后,就见天的往京城寄信,但到底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寄了十来封,至今也就得着沈二柏三封回信,根本不够覃氏从字里行间来猜测儿子如今到底过得好不好。“你我是管不了了,但你二哥的事,今天必不能瞒着我。别人家仗打完了都回家,怎么你哥还留在京城做什么。麒麟军里副将这位子我让你爹去打听了,要是真回来说不得还能升半级,这不是好事嘛。偏我去信说了好几回他都当没看见,回信里也从不提这茬,怎么回事啊。我可连媳妇都给他物色好了,真要是回来,到时候他跟你大哥的亲事还能一起给办了。”三清就知道这事躲不过去,回来之前沈二柏还跟林娇吵了挺大一场,也不知道林娇哪儿没瞒住,到底还是被沈二柏知道她想请旨调离京城往荆州来。沈二柏知道这事之后差点没气死,他咬紧牙关不肯跟林娇把关系给定下来,就是觉得光凭自己给不了林娇一辈子的好。可自己这么死撑着,她却又主动要往自己拼命挣脱出来的老家去,这不是笑话嘛?真要是让林娇来了荆州,那他自己那点坚持又算什么呢?不过泥人都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林娇。两人这么僵着林娇还总愿意厚脸皮的往上贴,但耐心总有用完的时候,这回也不知道沈二爷那句话戳了林娇的肺管子,她愣是连林国公和林夫人都不管,执意把请调的折子给递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