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作者:溪畔茶      更新:2023-05-08 13:10      字数:4425
  觉得白泉的事有了谱,许融也定下心来了,倒回去含笑问林信:“第一日当值,感觉怎么样?忙吗?”“没什么,就上了封书——”**这个时候,长兴侯府里,萧侯爷也正和蔼问出了同一个问题。“回侯爷话,一切都好。”吕博明在案前恭敬躬身,“学士给晚辈布置了抄录文书的任务,颇为提拔晚辈。”萧侯爷点头:“这就好。”他言辞间其实不经心,但吕博明乍进侯府,一路所见目眩神迷,全然没听得出来,忙又想着话搭:“晚辈还见到了林状元。”萧侯爷按在案上的手掌倏忽一紧:“哦?”吕博明愣了一下,他能中探花,并不傻,觉出来萧侯爷的态度与他所想的不相符,可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他一时未解,下意识就多说了两句:“林状元是个内敛性子,话不多,不过晚辈没想到他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为官第一天就敢联名上本,连学士都未拦得住他。”萧侯爷眼底压抑:“他上了什么奏本?”吕博明就说出来,又忧心道:“依晚辈看,林状元也是一片好心,但学士不知为何,起初就对他有些不大中意似的。”萧侯爷听得“平凉”地名时,脸色变了一变,旋即又忍下来,不置可否地敷衍了两句,即叫人领他出去赏一赏景。这所谓“赏景”,实际上是阮姨娘要求的,萧珊婚事连出差错,好容易萧侯爷又跟她说了新婿人选,她一边欢喜,一边却又不敢置信——从前想找个举人都黄了,怎么这下能有这么好运气?就要求亲自见一见,同时让萧珊也相看一下。因吕博明的态度也很积极,萧侯爷以为此次必成,而萧珊一直缠绵病榻,直到听了这个消息,人才似乎好了些,能从床上挣扎下来了,萧侯爷恐怕不叫她见,定了心,她重又卧病回去,斟酌之下,就同意了,以请吕博明用饭之名,将他叫进了府。吕博明心里是有数的,出来以后,被下人领到花园,照理他该全心放到未来的千金妻子身上才对,但萧侯爷刚才的反应始终在他脑海之中,令他觉得不太对劲,他就心不在焉,直到亲眼见到鲜妍花树旁立着的少女,才猛地惊艳了一下。萧珊相貌自来便好,虽因久病憔悴了不少,但底子仍在,吕博明出身普通人家而已,从前娶的妻子也不过中人之姿,哪里及得上萧珊?何况她还有侯府千金的光环加身。吕博明的心思就全然转过来了,见下人并不拦阻,忙过去见礼。萧珊柔弱回礼,她如今的心气灰了一大半,只愿早日嫁出去,离了这个叫她胆战心惊的地方才好,吕博明相貌不显,可探花身份实在不俗,就是放在从前她也能勉强愿意,何况现在?当下两人隔着些距离,在不远处阮姨娘及下人的监护下,搭了几句话,居然客客气气,聊得不错。吕博明不知不觉,又说到了林信——他对萧侯爷有敬畏,不敢出口询问,但这疑问存在心里,下意识就要提及,林信在侯府里长了近二十年,与萧珊也是至亲兄妹,也许他能从萧珊这里明白点什么呢?说到底,他实在满意这门婚事,也是不想失去,才格外注重萧侯爷的心意。他没想到的是,萧珊脸色一变,立即道:“你别提他,这府里提不得他。”吕博明:“……”他愣住了。阮姨娘见势不好,忙过来,道:“大姑娘,你累了,回去歇歇罢。”萧珊没心情再说话,不但这府里提不得,她更听不得——不是她对林信怎么样,她现在如惊弓之鸟,根本没那么多精力,只是一听,就要想到自己身上。她由阮姨娘扶着,转身走了。吕博明仍是愣着。萧珊反应如此,岂不是说,他先前想找话题拉关系与萧侯爷说的那些话全错了?若令萧侯爷对他生厌,那这门亲事……第117章 参劾许融把歇息好了的安子召过来, 问他使钱赎回白泉的可能性,安子愣了愣,意外道:“小人以为, 应该可行,庆王爷极好奢华,因此开销极大, 他扣下大掌柜,就是想大掌柜替他打理生意, 贴补一二。”依律制, 藩王是不许插手四民之业的,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或使世仆, 或转挂姻亲名下, 不但当地官府无可奈何,就是报到朝廷来,天子一般不想显得对亲戚太刻薄,往往也不了了之。既然安子也这么说, 许融就不犹豫了, 在他的协助下, 抓紧时间打理起商行来。吉庆商行的总部设在苏州, 白泉带了一部分人到平凉去开拓新版图, 留了另一部分老人在苏州替他看家, 总账也在那里, 许融去问林定借了两个家将, 陪安子一起跑趟腿,去将账本取来。天气愈加和暖,走运河顺水而下可以直抵苏州, 加上粗略盘账的时间,大约半个多月就够了。想来这段时日之中,白泉总可以维持住平凉局面。她就又琢磨起等商行那边落定后,真正对接上庆王,要怎么跟他打交道、怎么把人平安换回来等事宜。至于林信上的那封书,她与林信一般,都没多想,他做了官,那自然是要担起为民责任来的,这年头百姓看天吃饭,看的不但是头顶那个天,也是京里这个天,朝廷越及时得知旱情,越早做赈灾预备,百姓们生的希望就越大,等过了这一季收成,撑到新麦种洒进地里,就能熬过去了。事实上,朝廷的反应比他们想象的都要快。报灾是件大事,通政司的官员在将当日奏本分类时发现了这一封,未敢耽搁,当时就递进了内阁,在内阁经过了一点争执——因为这奏本上的其实奇怪,竟不是平凉方面的任何官员,而是来自不管庶务的翰林院翰林,其中一个还是新的不得了的新官上任,如此消息是否准确,是否需要惊动圣上,就成了阁老们争议的一个点。可争执过后,即便是阁老们也不敢拖延,如果地方真的发生天灾,谁不上报,这责任就在谁身上。当日,票拟好的奏本递进内宫圣案。隔日发下,圣上准依票拟所言,着平凉官府从速回报,上书是否属实。圣命之下的响应就比岳翰林的家书来得快多了,十日后,平凉知府的奏本快马送进了京,奏本上写得分明,平凉今年雨水虽较往年少了一些,但并没有流言所说的那么耸然,百姓们正在地里忙得欢快,情绪都十分稳定。平凉知府且还喊冤,如平凉果有旱情预兆,他怎么会不上报,这必定是有人要冤屈坑害于他,求圣上替他做主。翰林院里,岳翰林沉默。因执意上书违了夏学士的意思,林信如今更无事可干了,他就常常到岳翰林这里来,消息传进来的时候,他正也在。“状元郎,这次算我们时运不济了。”良久,岳翰林叹了口气,抬起头来道,“大约是我父亲大惊小怪,不该信他才是。”林信不为所动,道:“前辈,平凉知府所言也未必是实。”他比岳翰林知道的信息要多一些,只是不好将白泉被捉进而可断平凉知府为人的事直言相告。岳翰林微有惊异,但想及他出身,忍不住还是将心思偏向了些过来——不是他盼着平凉有旱,可一来他也不觉得老父会诳到他头上,二来,要真是报了个假预告,他临告老的人晚节不保,再闹个灰头土脸,又怎么甘心呢。“那就再等一等。”他按捺了心情,道。真灾情是不可能压得住的,几十万人要吃饭,地荒了,本来的平民就只好成为流民,流到周边地方去,但周边又怎么可能接受得了这么多灾民?这还是相对平缓的情况,若灾民们饿急了,举起反旗来都有可能,那事更大,就算本地隐瞒,周围官府怕牵连,也要赶紧上报的。但他们先等来的是一封参劾。巧得很,这参劾的人也出自翰林院,与林信同院、同榜,正是新科探花、现任编修吕博明。这一下子热闹了,翰林院在书香之外,又浮动起了许多心思与眼目,林信在院中行走时,都察觉得到衡量打探他的目光。——状元和探花干起来了,哇。才进院就这样,连点缓冲时间都不留,真是后生可畏啊。岳翰林很不解:“我那日瞧你们同行,不是很和睦的吗?你几时得罪了他?”林信摇头。这些时日他一直坐冷板凳,吕博明一直被夏学士带着打下手,眼瞧着栽培之意甚重,两边都没碰面,怎么得罪得起来。但他隐隐地也有点感觉,这缘故,恐怕是打长兴侯府那边来,吕博明之前那么主动跟他搭话,现在成了个陌路人,就算繁忙,也不至于此。“急了些。”那日与岳翰林下棋的另一个翰林过来串门,他姓丁,接着道,“但也有他的道理。乘着学士看重他,一鼓作气将状元郎压下,你们这科榜眼又是个老实的,岂不是就剩他一枝独秀了。”“也太急了些。”岳翰林认同老友的评断,觉得多半如此,但他摇头,“他又不是御史,不过才抄了几天文书,强出头参什么人?他这奏本写了也是白写。”丁翰林点头:“确实。”依照朝廷规矩,朝臣被参劾是要上折辩的,位分高一些也更看重脸面一些的朝臣还会同时上奏请求解职,但这个前提是,出手弹劾的人份属言官系统。要是随便什么人上书将朝臣骂一顿,朝臣都要做出反应,那也别做这个官了,天天解职都解不过来。林信请教:“那晚辈需要回去闭门吗?”岳翰林想了想:“也可以,你做个态度出来,堵堵别人的嘴,也避避风头。横竖你在这里也是无事。”林信便拱手应声,出门去找夏学士报备去了。夏学士今日的心情却似不错,听他说了来意,慢条斯理地点了点头:“你知道闭门反省,也好。”他的说法就与岳翰林那种替他着想的善意不同,但林信也无所谓,就掉头回府。然后许融就得知了他被参的事。说实话,她先觉得有点新鲜:“啊?怎么参你的?”林信:“……”三言两语告诉了她。“哦。”她点了头。林信忍了忍,他叫平凉知府怼了,又叫吕博明参了,都没觉得怎么样,但回家来居然换不到一点温暖,他就不乐意了,堵住许融:“你就这样?”许融:“……呃。”忍笑解释:“从吕博明论起,他不参劾你,也会得到夏学士的任用,而从夏学士论起,他如想整治你,不会找不到一二言官出手,用不着叫一个新丁出来坏了规矩;如此,可见吕博明出头与夏学士那边有关系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有另一边了——从他中探花至今,总有一个月了吧?够他在萧家里面打听到些事了。”许融分析完,笑了笑:“看来这门婚事必成了。祝探花郎如愿以偿罢。”之前她有稍微同情过吕博明,萧侯爷这么搞来搞去,简直像水鬼抓交替一样,但这点善心本不足以让她向一个陌生人发出警示——发出了也没用,要怎么说才能抵消掉侯府千金下嫁的诱惑?而现在,就连这点善心也没了,她只剩了冷眼旁观。林信目不转睛看着她。就觉得她这样子特别好看,一分艳两分薄凉三分算计四分胸有成竹。“……你干嘛?”许融忽然腾空,惊得叫了一声。林信把她抱到床边放下,他头一回这么干,也有点不好意思,耳根红着,可眼神又很亮,修长身躯压下来:“我不用去衙门了。”“但现在是大白天……你看外面太阳!”许融抗议。又努力着捡回话题来:“我还没跟你说大姑娘的事呢,我一直没告诉你,她的身世问题恐怕比你还大得多,吕博明一心娶她,将来极可能自食其果,你不用跟他生气……唔。”当初逃出萧家前与萧珊的那番谈话,她连林信也没有说过,倒不是连他也想瞒,实在总有这样那样的事耽搁下来,加上她自己因对最终结论尚持谨慎态度,未得明证不想出口,就一直没说得成。“我没生气。”林信亲亲她,道,“他要参我就参好了,我又不做他的官,用不着管他什么意见。”是这个理。许融不由点头,但又有点担心:“他参你,会不会害你受什么处分?”“岳翰林说不会。”林信顿了顿,“但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