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飞雨千汀      更新:2023-05-08 09:50      字数:5180
  孟婉深知追兵很快便会集结,故而她先前逃的方向并非直直通向自己帐子,而是跑出数十步后,知道那狱卒看不见自己了,才又折往对的方向。此处乃属南平军划地,照着她先前有意误导的方向,是通往南平军划地的深处。如此她改道往金甲军驻地的方向去之后,身后追兵却只会在南平军驻地内继续搜寻,一时半刻威胁不到她。到了熟悉的校场,孟婉这才缓下步子来回头看,见先前还漆黑一片的南平军那边已亮起了无数火把,想是惊动了不不少人。她本就“突突”跳着的心,不免跳得更快更猛了些。咽了咽,她动作略艰难的将刚刚逃走时夺来的钥匙串一一试过,终于找到能打开自己手上锁链的那把。箍了许久的腕子上留下了紫红色的印子,她有些心疼的自己揉了揉。如今双手得以解脱,短暂的歇脚后体力也稍稍恢复,孟婉深吸一口气后,便憋着这一口气儿快步往自己帐子跑去。大军才从俣城回来不久,她诈死才没几日,想来还不至于已将她的住处搬空。只要帐中还留有一套衣裳,她便可先换上,然后在营中躲上一夜,待天亮后拿着腰牌正大光明的出营。这样筹划着,孟婉终于回到自己帐子里。这里的一切都如她离开时的模样,没有一处被人挪动过,除了那扇半开着放进来一束霜白月光的窗子。“太好了!”她忍不住庆幸,一边手脚麻利的解着身上的囚衫,一边往立屏旁的衣柜去寻衣裳。谁知刚扒翻了几下,就听见外头传来“笃笃笃”三下叩门声。孟婉双眼霍地睁大,手上动作也不由顿住,虽一时想不明白这个时辰了何人会来敲响她的帐门,却是心中警铃大作,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她蹑手蹑脚的将手从柜中抽出来,悄然藏去屏后,侧脸紧紧贴在屏上探耳听着外头动静。那叩门声又响了三下,顿了顿,有个闷沉恭谨的声音响起:“王爷,南平军那边刚刚逃走了个犯人,此时正四处搜捕呢。”顿了下,他又略显担忧的请示了句:“您这边没事吧?”听闻这声音,孟婉不由得皱起眉心来。这声音显然是陆统领的,可为何陆统领禀奏李元祯事情,会跑来她的帐外?夜色昏昧,走错门了?那不能。孟婉认真琢磨了下,陆统领在这军中待了少说二十年了,闭眼都能把路摸对了,谁走错他也不至于走错。正琢磨不透之际,突然一个沉磁有力的声音自她背后响起,“无事。”不知是不是错觉,那声音近乎就贴着她的头顶压下。孟婉的心骤然提起,缓慢的将头转过,怯生生抬起向上看去……帐内仅有外间的一扇窗子半敞,漫至屏后便是光影愈加的婆娑溟茫,她不知对方是否能将她看清,但她仅能看见一个修长精壮的轮廓堵在眼前,却看不清那轮廓内具体的样子。可即便如此,答案也不做二想。那个声音,除了李元祯还会有谁?意识到这一点的孟婉,嘴巴随着双眼不由自主的同步大张,就在声音快要抑制不住从喉咙口溢出来时,一只温热干燥的手掌盖了过来,严丝合缝的将她嘴巴堵了个密实。那已涌至喉咙口的一声尖叫,便似哑了火的炮弹一般,生生又给憋回了膛里。嘴被捂住,可她双眼依旧大如铜铃,直直的瞪着近在咫尺的李元祯。虽看不清他的脸,可孟婉能感觉到他似乎在笑。只是这种情形之下,他的笑自带阴森氛围,令她浑身的汗毛炸起,她冷不丁就打了个寒颤。察觉到这一点,李元祯将捂在她口上的手移开,收回时还顺带帮她提了一提领缘。这时孟婉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先前急着更衣,外面的囚衫褪了去,里面的中衣也解了半落,有些袒领露肩,不成体统。她连忙扲了扲衣领,微垂着面,双手不自在的遮在身前。帐外的陆统领不知何时已退下了,李元祯移步到柜前,柜门尚敞开着,他翻捡两下,似是随意找了件外衫便向立屏处丢去。孟婉知是丢给自己的,迟疑了下也顾不得矜持,赶忙取下披到身上。待她摸着黑将衣衫理好,帐子里才亮起一片光来。她侧眼看去,见是李元祯将衣柜旁的一盏小灯点亮。其实那灯就在他抬手可及的地方,孟婉隐隐觉得他刚刚不急于点亮,是有意拿捏好了时间,以免她窘迫。可他又不知她是女子,怎会……看来是她多想了。看着李元祯在椅上落了座,冷眼看着自己,孟婉心知自己是必须要给个交待了。只是她心中暗恼,原以为灯下黑,跑来自己的帐中才最安全,孰料却是恰恰送羊入虎口。既然避无可避,看来她只能使出看家本领来了……“扑通”一声,孟婉双膝跪地,尚未开口言明过程,便“哇”一声先哭出了声来!也不知李元祯是不是料到了这一出,他竟丝毫没有意外的样子,就这样冷眼看着她,也不急,也不躁。哭了一会儿,孟婉知道戏也不能太过,便抽泣着开口:“王爷……属下为了再见到您,真可谓九死一生啊!”接下来,她便将在俣城时所发生的事情如实说了出来。只是说到在青楼中被那百夫长识破身份后一路追杀时,没提自己寻了个农家藏身起来,而是说自己在逃命过程中滚落马背,昏迷不醒,待醒来时被一乞丐救了。“属下深知撞破那档子事后,必会被他们拦截灭口,故而不敢返回王宫,只好将事情原委写了下来,请那乞丐呈给王爷……属下当时不得不诈死以骗过他们,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益州,想着寻机悄悄折回营中,再将实情禀明王爷!”见她终于差不多说完了,李元祯抬脚踢了下先前被她丢在地上的囚衫,“这便是你悄悄回营的方法?”看着那件囚衣,孟婉收起心虚,硬着头皮应道:“是啊,属下想了好久才想出这个掩人耳目的法子……”第70章 重责得罪人的事儿,全归她只是在问完这一句后, 李元祯又不再说话了,帐内一时间陷入略带着点儿忐忑氛围的静谧。孟婉怯生生的偷眼看他,见他若有所思状, 也分辨不出他这是信了还是没信。心中大慌未定,面上却又不敢显露出来,便将那种心虚之下的彷徨化作抽噎,有一下没一下的抽搭着。许是被她搅得心烦了, 李元祯眉间微微锁起, 由高到低凝视着她问:“你刚刚说的那个百夫长,可是吴德?”“吴……吴德?”孟婉虽还不能确定那人是否就叫这名,但却暗暗觉得这名起的学问,与那人性情可谓匹配至极。李元祯从椅上起身,负手绕过孟婉的身侧走向窗边:“你说他在西乡横行无忌, 那此地必是受他所辖。又说他能在俣地王宫外苑拘着那些所献良家女子的宫苑自由出入, 那必然也是有相关职务在身。若如你所说,还能欺上瞒下将我下令放了的那些俣地女子私贩至青楼, 且还能私自提审被羁押在南平军牢房中的你, ”他回头瞥她一眼:“百夫长级别里除了他, 便无其他人可以做到。”经李元祯条分缕析一番,孟婉纵是无凭无据,此刻也深信不疑的点点头:“那肯定就是他了!”才笃定的确认完,她又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一丝怪异,“不过王爷, 为何他区区一个百夫长, 有那么多权限?”“因为,”略拖了下音,李元祯才淡然的道:“他是吴将军的弟弟。”“吴将军的弟弟?!”闻言孟婉心中大震, 感叹完这句嘴却迟迟闭不上,哆哆嗦嗦的颤抖了好一会儿,似不能接受这个晴天霹雳。的确,吴将军算得上南平军内的一把手,整个滇南的军队里除了滇南王,没有人的职位能高过他。就连陆铭这个金甲军的总统领,也只能与他平起平坐,并为滇南王的左膀右臂。若是他的弟弟,即便仅是个百夫长,在军中的确也无人敢惹。故而下面的人要么盲从于他,要么至少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冒险揭发于他。这也难怪夏家出事时,西乡的人都说状告无门。就连府衙的衙役去了,也只能默默的将夏家人的尸首抬走埋了,不敢再提后话。想到这儿,孟婉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儿!这下她是彻彻底底的把吴将军给开罪了。若李元祯秉公处理此事,那么以吴德的罪行,即便不问斩,也难逃下半生要在牢狱里过活。那么日后吴将军再见自己,必定次次如芒在背!反之,若李元祯看在吴将军的面子上,对其弟网开一面,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日后别说是吴将军兄弟二人视自己为仇敌,就连李元祯也要气她哪壶不开提哪壶了。毕竟在外素有公正之名的滇南王,唯一的一次徇私舞弊被自己亲眼见证,日后自己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不被灭口已是万幸。细思完这些后果,孟婉只觉自己脊后森森,一片虚寒涔涔而下……她不敢再回头看李元祯一眼。她的双肩带着一颗脑袋一并微微抖颤,下一刻,一只温热的手掌如定海神针一般落在了她的左肩上,“怎么,这就怕了?”掌间的温度似能穿透衣衫,触及肌理,她终于不再抖了。可张了张嘴想回答点儿什么,却话至嘴边,又不知应该如何回答为好。说怕,便是她懦弱,恰恰是李元祯最烦的。可说不怕,李元祯能信才怪。斟酌了片晌,她只得大义的回道:“属下的确是怕因此开罪吴良将军,可属下是王爷的人,自始至终只会忠心于王爷一人,不管是谁,胆敢欺瞒王爷,在外损毁王爷的令名,属下纵是拼得一死,也虽死无悔,勇于揭发!”这慷慨大义的一段陈词,未能换来掌声便罢了,反倒换来李元祯的一阵笑。孟婉大着胆子转头看他,完全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一句“起来吧”自李元祯的口中缓缓溢出,他重又坐回了椅中。孟婉迟疑了下,乖乖从地上起来,揉了揉有些酸疼的膝盖,突然对照起这两兄弟的名讳来,不禁暗笑起他们爹娘的起名水平来。“良”和“德”的确都是周人喜用的好字,可偏偏他们沾了个“吴”姓。随后她又试探着问:“不过王爷,此事属下在离开俣城时,已完完整整的书在一方帕子上,拖人呈给王爷过目……”可李元祯刚刚听她说时,怎么好似头一回知晓?李元祯信手自袖中取出一方叠得齐齐整整的帕子,递向孟婉:“你说这个?”“昂……”孟婉小心翼翼的将之接过来,展开一看,发现帕子上的字迹除了少许几个尚能看清外,其它的早已混沌成一片污渍。不必凑近细闻,便有一股烈酒的气息扑入鼻息。不必问,必是那乞丐得了跑腿儿的银子高兴,腹中酒虫作祟,打满了腰间葫芦一路边走边喝,这才淋湿了她新写的血书,从而坏了她的大事。用力攥着那帕子的一角,孟婉心里已暗暗骂了成千上百句。之后还是李元祯的开口才打断了她的正恼思绪:“去将吴良传来。”什么?“属下去?”孟婉不敢置信的将李元祯望着。坐在椅中的李元祯掀着眼皮看她,虽声色未动,却是意思明了:你不去谁去?孟婉自是瞬间败下阵来,收起疑问,应了声“是”,便乖乖往外去传人。心中隐有怨尤:看来李元祯是要她将吴将军开罪个透彻!出了帐子,她步子突然顿下,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帐子,眉心渐蹙:没错,这是她的帐子啊……到底为何李元祯会深更半夜待在这里?即便此处曾是他用过的书房,可毕竟正处她诈死之时,他就不觉晦气?还有刚刚那方血书帕子,他竟贴身收着……若说是重要证据,字迹已糊成那样,还能算作什么凭证?带着一脑门儿的疑问,孟婉快步往吴将军的帐子赶去。不多时,二人便一同回来。离帐子还有十数步时,吹了一会儿凉风的吴将军终觉自己头脑彻底清明起来,有意放慢了步调,不解的小声问道:“小孟,你刚刚说之前诈死是为了暗中执行王爷交待给你的任务,到底是何任务?又和王爷连夜传我过来有何关联?”这一路上孟婉揣着心虚哪里敢正眼看他,半步不敢停顿的继续往帐子走着,催促道:“吴将军您还是快些吧,莫让王爷等急了。”听她如此说,吴良也不敢再耽搁,只得匆匆大步跟上。将吴良引入了帐内,孟婉给李元祯行了个礼,便打算悄悄退下。她疑心若自己继续留在这里,只怕过会儿吴将军能当场揍她。可奈何李元祯一双鹰眼似长了钩子,她才一动心思向外退了几步,他便瞪眼过来,冷冷的命令:“将你适才所说的,再说一遍。”孟婉随即打了个激灵,看看李元祯,又看看吴将军,最后双唇哆哆嗦嗦的张开,依命又一五一十的将先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说这些时,她头微垂着,眼神只落在脚前三寸的地毡卷草纹路上,完全不敢看向其它任何一方。每每说到一处罪行时,便能听到站在一旁的吴将军一声低低的叹气,倒是没有她之前预想的那样情绪激动。待她终于说完,便听身旁“扑通”一声巨响,仿若泰山骤然间倾颓。悄然转头看,见是吴将军正双膝跪地,两手恭敬的相拱。“王爷,都怪末将平日教导不严,舍弟所犯之罪行滔天,天理难容,还请王爷重责于他,勿要姑息!”孟婉不由得内心震撼,于心底对吴将军的大义灭亲之举暗暗赞赏一番。只是又有些疑惑,面对自己的说辞,吴将军这位做兄长的竟轻易就相信,甚至不加求证,不加辩解,直接要求“重责”。难道是他早前便知自家弟弟的品行与作为,故而才对她的指证不予反驳?可那样一来,又有之前明知却瞒而不报的包庇之嫌。“夏家之事,本王已早有耳闻,只是当时正逢出兵俣国之机,无暇分心查证此事,且战前斩将亦非明智之举,故而问罪之事便暂时耽搁了下来。”听李元祯如此说,孟婉心中不免又是一惊。之后便听他又追了句有未尽之意的话:“原本定于待大战之后立即查证法办,可当时你的排兵布阵……本王知你八成已知晓此事了。”最后这句孟婉属实未能听懂,还是接下来吴将军的反应,才令她慢慢想通了。吴将军闻言落下两行泪来,重重的点了点头,似是在印证着王爷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