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作者:人偶师阿月      更新:2023-05-08 09:46      字数:4047
  这里海拔最高4618m,人感觉有些疲劳,唱歌飙高音飙不上去,有部分车队的人开始高反严重起来,开始吸氧气。余意虽然没有什么缺氧感觉,却有些疲劳,尽量多休息,中午午睡一小时来缓解疲劳。这里号称怒江72拐。实际上,因为坡陡路险,人称99道回头弯。有人统计,实际上有一百三十多个弯。作为川在南县的必经之路,对司机的车技非常具有挑战性。地面上有很多暗坑,石子特别多,现在这段路的地面还没有铺上沥青,还是前世丙察察的那种县道土路,车辆走起来左摇又晃。还好午饭吃得少,不然全浪费了。根据刀哥在对讲机说的,经过这条路千万不能逗留,因为随时可能有落石磙下来,还有遇到坍塌的危险。一路小心翼翼的专注开车,对面却不停的有自行车骑行者穿插在道路上,一个个包得跟埃及人一样,连眼睛都戴上了目镜。其中还有两个骑行者。找车队的人要水喝,正好找到了她的车子。余意给了他们两瓶水和两瓶红牛,得到了他们的感谢之后,也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前面的道路上有落石,汽车一时半会估计过不去。车队带队人不死心的开到了落石所在的位置,果然看到一片碎石块挡在路上。好在人多,大家快速下车清理石块,清理出一条道路之后,车队快速轮流通过。余意的车子刚过,又是一阵碎石滚落,后面的车辆又被挡住,刀哥的轻型卡车底盘高,直接从石头上面开了过来,后面的一些越野车也咬着牙压过石头闯了过去。剩下几台面包车上的人进退两难。只好下车,冒着危险继续搬石头。余意他们前面通过了车辆走出盘山公路后才停下来,等待后面的车辆。余意小心的跟向导的车子一起找了一个临时停靠点,这里是邦达乡的地界了,海拔4100米。这里地势开阔,左边是安静的森林,右边是咆哮的怒江,天空无声无息的下起了鹅毛大雪。余意找出大衣穿上,又拿了一件备用的羽绒衣给刀哥送去。刀哥在煮奶茶,见到余意过来,特地给她倒了一杯。“正要给你送茶呢!”他笑着说,高原上服役过的人皮肤都挺黑的,刀哥更加是又黑又瘦,不过他说话笑纹很深,应该是很自信阳光的性格。余意喝着加盐的奶茶,回头又送了一包茶砖给他。“匆匆忙忙过来,茶叶准备的不够吧,藏式奶茶还是要用茶砖煮才够味道。”余意笑着走进卡车后面。刀哥打来车厢后门,“嫂子,里面有高原制氧机,进去吸会儿氧气吗?”“好!”余意点头,她准备吸二十分钟氧气,然后就去捡些柴火取暖。等她从车厢出来,刀哥已经捡了干牛粪回来,看来是打算在野地里燃烧牛粪煮食物。风雪大,余意建议他在自己车子展开的天幕下面做饭。他点头同意,提了一箱子厨房用品过去。先把柴火炉点燃,用高压锅蒸上米饭,然后洗菜切菜。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做饭炒菜一点都不马虎。他烧了一个红烧牛肉,又切了一盘子四川泡菜出来,盛了一大碗递给被香味勾过来的如意。喷香的米饭配着红烧肉和红烧肉的汤汁就能吃上两碗。更何况还有香脆酸爽的泡菜配饭。余意高高兴兴地吃了一个肚子滚圆。吃完饭她要包洗碗,被刀哥拒绝了,“一路照顾你,为你提供物质,是我的工作。”余意决定工作结束后给他发奖金。车队的其他人都是煮泡面吃干面。眼馋余意的男朋友能够请得起这类退伍兵照顾她。刀哥这种类型的私人保镖,工资非常高,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月收入都是8000以上。他们工资高,能力也很强,几乎什么都会,开车,做饭,打架,使用常规武器什么的很熟练。余意觉得,以后出行,她应该也要考虑雇佣一两个这种保镖比较好。后面的车子汇聚过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走夜路很危险,车队今天晚上露营。剧组的人员配合默契,很快就扎起了帐篷,点燃了篝火。车子围城一圈,把帐篷包围在里面。刀哥把车子停在余意车子的外围,晚上直接睡在卡车里。余意把躺椅拿出来,坐在篝火前喝热巧克力,刀哥把发电机打开,连接了电线与灯泡,一百瓦灯泡把几米之内的范围照得很亮。胡导演和他的助理们也搬了条凳子过来,坐在路灯下蹭灯光。他喝着咖啡看图样,对资料,夸余意出门准备得很充分。余意吃了几颗胡导演给的花生后,戴上耳机对照学习资料练习听力。她想简单的学习几句简单的藏语,到了阿里地区才好摆摊卖茶砖。九零年代,来西藏旅游的外国人要比本国人多,毕竟,国内很多人家才刚吃饱饭,没有出门旅游的条件。所以在拉萨,当地人能听懂一些英语,大部分年纪大些的人不会说汉语。胡导演他们都是汉语英语混合着跟当地人沟通的。可是到了阿里地区,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那里外国游客很多,国内游客很少,会说藏语和英语很重要。入夜,气温骤降,天空又飘起了雪粒子。胡导演他们说话和呼吸都起白雾了,余意的脚底板也冰冰凉的。大家不约而同地休息去了。余意车里的小床早放了两个热水袋,被子里面已经暖和和的了,睡进去躺在软绵绵的小床上,有种奇怪的安全感。夜晚的高原有些寂寞,天空没有了蓝天白云,只有阴沉沉的天上落下来的雨夹雪和寒冷。白天觉得郁郁葱葱森林和草地也变成了黑色,感觉随时会有什么东西从里面穿出来。余意探头探脑的从车里面出来,手里拿着大哥大四处寻找信号。所有人都睡着了,只有篝火还有些微弱的火光,细细的雪花飘落火中,立刻化为水汽回到天空。余意穿着薄睡衣,披着大衣走在夜晚的石头地面上,这里已经薄薄的堆积了一层积雪。电话里面是贝拉在哭,边哭边吸溜鼻涕,明显是着凉了,“你在哪里,我想马上能够见到你,呜呜呜……”余意立刻心软,拜托张寅把他空运到拉萨,车队后天应该就能抵达拉萨了。第64章 聚会越是接近拉萨,到路上朝圣的藏民就越多。“即为朝圣,当心与佛同,体佛之心,悟佛之行。”拉萨是西藏同胞心目中的圣地,一生能够进行几次“磕长头”的“朝圣”之行是他们毕生的心愿。“磕长头”就是走几步就要将自己的身体铺在地上,做到身心的五体投地。整个过程非常艰苦,朝圣者,无论男女都蓬头垢面,深泽长围裙,手代木拖板。面对拉萨的方向行磕十万长头,神情凝重而虔诚。车队小心的避让朝圣的藏族老乡,慢慢前行。有的时候还会停下来用摄影机拍摄他们的身影。因有佛心,这些人都非常友善,车队的人晚上和他们一起在避风处的草地露营,能够得到他们燃起篝火的休息地。余意还得到了老婆婆给的一颗大李子和酥油茶。余意回赠了老婆婆几包精盐和茶砖,脸上长满了皱纹的老婆婆微笑着送给她一串柿子红配绿松石的玛瑙手串。余意不好意思的又回赠东西,老婆婆却微笑着却说什么也不要了,她也不勉强,拿出绵软的点心跟老婆婆一起吃,向她学习藏语口语,怪腔怪调的发音逗得老婆婆哈哈大笑。成都到拉萨2350公里的道路,车队走了快六天,到达布达拉宫广场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早就联系好的旅游局的工作人来接待车队,带领他们去八角街不远的招待所住宿。里面的院子不大,停不下十二台车子,剧组之纯粹来旅行的几家人包括余意和刀哥都把车子停在外面的马路上。招待所派了专人帮忙看守。余意分到的房间在三楼,从阳台上就可以俯视整条八角街。雪山下的八角街人潮汹涌,是著名的转经道,也是拉萨最大的集市,走动着很多穿着朴素的内地商人和游客。当然,这个朴素感是余意的主观看法,内地来的游客很多都穿得很时髦,女人西装套裙小背包,露出长腿高跟鞋什么的。不过西装革覆,中山装什么的对她来说都是朴素,而且司空见惯。她稀罕的是本地的民族服装,露出半个肩膀和手臂的对襟丝绸衬衣配羊毛大袍子,宽阔而粗犷的腰带上镶嵌着珍珠,珊瑚,金银,玛瑙等装饰品。男人戴着有绣着美丽图案的帽子,和腰刀,火镰等等。女人头上也是有各种美丽的头饰,女孩头上辨着很多小辫子,辫子上缀着珊瑚,玛瑙,绿松石。他们普遍喜欢颜色艳丽的服饰,女人腰上的帮典(围裙)也是七彩缤纷,厚重感让女人的身材显得窈窕而端庄。她蹲在阳台上,透过防护栏杆看得腿都麻了,直到看到贝拉和张寅出现在楼下。“我在这里,你们快上来!”余意高兴地站起来边喊边挥手。贝拉和张寅惊喜的看向她,朝她挥手。快半年不见,贝拉长得更高了,快要一米八了吧,身高的快速增长让他看上去又高又瘦,雌雄莫辨的五官少了一些阴柔,蓝宝石一样美丽的双眸也拉长了一些,看着显得有了威严感。一年多的时间,两个可爱风格的美人有了不同的转变。余意变得妩媚动人,贝拉变得端正英俊。余意美滋滋地看着竹杆一样越长越高的美人,觉得他们真是天生一对,一定要永远在一起。张寅一路上跟比他高了半个头的贝拉保持距离,并排走太显矮了。现在两个美人见面,激动得在房间里抱在一起,又笑又闹的样子,不由得也想凑过去。三个人抱在一起转圈圈多好玩啊!结果他还没有凑上去呢,贝拉笑着笑着,抱着余意大哭了起来。余意拉着他坐到床上,只仔细细的问他到底怎么了,可是贝拉只会哭,什么也不说。余意看了张寅一眼,他识趣的说出去买包烟。等他走了,余意用袖子给贝拉擦眼泪,“现在可以说了吧,谁欺负你了?”贝拉看着余意,紧紧抱住她不说话。很多白人和黑人都有很重体味儿,可是贝拉身上没有给她这种感觉。可能是生长在寒冷的地方,汗腺不发达的原因吧。当然最有可能是余意已经很适应贝拉身上的味道了,还觉得挺好闻的。余意让他抱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什么推开他,瞪着他的脸,颤抖着声音问:“你……你被男人c啦?”贝拉的脸被她气得黑了下来,“怎么可能,我要是遇到这种事情,肯定已经把那个家伙的作案工具打残废了,怎么可能会有时间找你哭诉?”“对哦,你上头还有好几个哥哥呢,他们能直接宰了人家。”余意歪头想了想,忽然又打了个哆嗦,“难道是你哥哥们对你……”“滚!”贝拉跳起来,哭得楚楚可怜梨花带雨的表情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脸的黑线。“到底怎么啦?”余意起身拉住他,被他猛的甩开。“嘿嘿!”余意讪笑着,再次拉住他坐回床上,“要不,你再哭会儿?”贝拉沉默的坐在床头,扭过头,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