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
作者:水心沙      更新:2023-05-07 07:57      字数:5545
  既然注定一辈子都是在这牢笼里待着的,那只要能活着,能活得一辈子安稳妥当,对她来说那便是最好的。所以在我回房间后不多久,就见她换了身干净衣服,撅着被打得稀烂的屁股一瘸一拐走了进来,笑吟吟对我道:“姑娘,姑爷对您真真是好啊,打从发现您不见之后,就不顾自个儿一路上车马劳顿,带着人里里外外前前后后,一直在找您。可是您啊……”说到这里,摸着屁股轻叹了口气,扭头瞧了瞧四下无人,她终于隐去了一脸阳光灿烂的神色,有些哀怨地幽幽看了我一眼“可是您却又是怎的了,突然间好好的又跑出庄子……”我笑笑没回答,因为我的理由没法跟她说,一时却又找不到什么合理的借口敷衍她。见状她再次叹了口气,压低声道:“上回听姑娘说起,似乎是对婚配一事又起了反悔之意。但是,先勿论这次婚事是姑娘千般抗拒万般争取才令老爷松了口,单就已同素和公子家定下婚约这一事,一切便如泼出去的水,再怎样反悔也是收不回来了的。奴婢着实不懂,姑娘这些天究竟在想些什么,怎好端端的一段姻缘终于就在眼前,姑娘却偏又后悔了,且还在新姑爷到来接姑娘过门时又一次任性出走,这叫……这着实叫我们老爷的颜面何存啊姑娘……”年纪小小,看似平时一团和气温吞,此时一番话说得却是铿锵作响。但无论有理无理,我又能跟她说些什么?只能继续保持沉默。好在主仆这一层身份隔着,她再怎样觉得困惑,见我始终不愿意多谈的一副样子,自然也不敢再继续追问或者念叨些什么,又见我一味低着头,以为自己多嘴惹恼了我,忙用力抽了自己两巴掌,然后笑笑转了话题道:“喜儿真该死,偏捡着大喜的日子跟姑娘说这些有的没的,赶紧让喜儿替姑娘梳洗打扮吧,老爷和三太太正在花厅里等着呢。”我听完一怔:“……这会儿梳洗打扮?他们为什么要在花厅等我?”边问边心里琢磨着,可能是被我“离家出走”惹来的一肚子气还没完全出透,所以没耐性等到天亮,老爷子这会儿就急着把我叫去兴师问罪,正如我刚来到这世界时受了重伤回到万彩山庄,他所做的那样。但谁想喜儿的回答,却叫我再次一怔。她道:“说是要喜儿一给姑娘妆扮好,就领姑娘去那边同他们拜别。”“拜别??为什么要拜别?”“姑娘不明白么……”见我始终是疑惑着,喜儿不由又轻轻叹了口气:“一而再的擅自离庄,老爷火大了不得了呢,若不是三太太好声劝着,姑娘以为到家后能有这么安生么?不过,虽说暂时是不会怪罪姑娘了,但怕今日之事压不住会传到外边去,一传十十传百的说不好听,因此三太太跟老爷说了,今夜就让姑娘随姑爷回素和山庄去,这么热热闹闹吹吹打打一晚上,明日双喜一报,必然就不会再有人对姑娘今日之事有任何风言风语了。”“双喜?”虽喜儿喳喳一番话听得我一阵心惊肉跳,仍是挺清楚了这颇为关键的一个词。“喜儿,为什么我被送去嫁人,你却说双喜?还有一喜是什么喜?”这句话问完,明显感觉到喜儿面色变了变。随后小心翼翼看了我半晌,嘴角一弯,她朝我挤出一道自以为跟平时没什么两样的笑:“奴婢也是刚知道的,三太太有喜了,算上本月,该是有三个月了。”“……有喜?”燕玄顺年岁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也不算太老,但他身子骨有问题应该是显然的,否则,娶了三房妻子,按理说不会始终只有燕玄如意这一个孩子。因此未免突兀中带着点惊诧,我愣了半晌,才讷讷应了句:“那倒确实是件喜事……”“可不是么,也幸好三太太有了喜,否则依老爷的性子,即便是素和家大公子亲自登门说亲,又哪能这么容易答应下来,老爷怎会甘心让咱燕玄家从此断了后?所以对姑娘来说,真真是双喜呐,喜儿说得可对?”边说,边从一旁一架上取了早已准备好的嫁衣来,摆在我面前喜滋滋随手一展,顷刻间,我眼前除了一片扑面而来未知的前路,还有一大片刺眼得让人睁不开眼的红。“姑娘,看呐,多美的嫁衣呢……真不知穿到姑娘身上后又该是怎样一种美法……”边说,边抚着嫁衣上金丝绣的牡丹,喜儿边啧啧赞叹。目光更是随着金线上变幻的光芒灼灼闪动着,因此毫无察觉我身子的僵硬和肩膀一阵阵的寒颤。这件如血一般艳红的嫁衣。此时此刻铺展在我眼前,倒也真恰好无比地迎合了燕玄如意的未来。那片被血色铺就的未来。第400章 青花瓷下 十六将近一夜的折腾后,在一片欢闹的吹打声中,我被送进了早已准备在中庭的那顶奢华花轿。离开前,曾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透过花轿上那扇狭窄的窗户朝外面看了很久,期望能在人群中找到狐狸出其不意出现的身影,像所有小说里那些救美的英雄那样。但终究是没有。失落归失落,倒也并不意外,毕竟他从来不是个爱多管闲事的人,而且在山上时他也早已对我明确了他的态度。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燕玄家嫁女,自是风光无限,即便夜晚也没能因此削弱了它的排场。古人的嫁妆,曾听过一种形容,叫做‘十里红妆’。所谓“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张口就能道来的句子,但其实一直以来,我对这描述都并没什么确切概念。仅有的一点想象来自电影电视,但直至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才发觉电影电视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省去了多少可观的画面。那可真是称得上蔚为壮观的一种场面。从山庄门口那条路一直延绵而下,直到我视线再也触及不了的尽头,这么长长一条队伍,清一色抬的都是新娘子的嫁妆。嫁妆上全都披挂着闪闪发光的大红色绸缎,所以一路往下看,好似半座山都被染红了似的,风一吹哗啦啦一片如红浪涌动,在四周闪闪烁烁的灯笼光下此起彼伏地翻腾着,艳光四射,煞是夺目。但旁人眼中这份叫人艳羡的奢华气派,内中苦处却只有当新娘的自己心里明白。由于全身被包裹得过于紧绷,又长时间被头上饰物重重压着,差不多有三四个小时我都只能被迫低垂着头,毕恭毕敬呆坐在众目睽睽之下。并由于怕麻烦,所以就连上厕所也是憋到实在憋不住了才肯去。因此坐进轿子里的一瞬,我感到自己像只生锈并每个关节都快裂开的机器人,只想找个合适的姿势躺倒下来。奈何轿子里也依旧只能干巴巴坐着。那是把被牢牢固定在轿内的红木椅子。上好的料子,雕琢着无比精美的富贵牡丹图,考究到每一片花瓣都能随风而动。着实是件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的艺术品,但用来坐就显得不太实用。好比椅子上那几块软垫,上等蚕丝包裹,细腻光滑,上面绣着用现代机器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的细腻图样。可惜正因为过于精致轻薄,坐上去不多会儿屁股就疼了,又因空间窄得连脚也没法伸展,所以跟山庄里众目睽睽之下的枯坐相比,其实也并不能舒坦上多少。好在心里想着事,因此这些生理上的苦难相对就不算太过难熬,只需尽可能地配合这一大家子所有的要求,遵从所有指点,像个真正的千金大小姐一样,任他们摆弄,由他们安排,一声不吭等待所有流程全都赶紧走完就好。随后上轿,离庄,恍惚竟有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直至一路走了很久后,才发觉始终没见到新郎官素和甄。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古人婚嫁规矩的关系,还是因为邀谈被拒又紧跟着经历了我‘逃离’山庄事件,所以他刻意地回避了在婚前同我的见面。当然了,无论哪一种,对我来说其实都是件好事,因为我根本不可能跟他结这场婚,所以尽量避免跟他的接触,应该可以避免掉很多节外生枝。现如今,这出戏仍还在按着历史原来的进展所发生着吧,自他把我从我的世界里抓来之后。但若继续下去,必然会因为我而改变很多东西,譬如他和燕玄如意婚后的相处,譬如燕玄如意的死。真不知道这样的话对他来说会意味着什么?想到这里时,忽然轿子猛晃了两下,猝不及防间让我吃了一惊。原来是外头那几个轿夫。闲着没事,所以他们又在颠簸轿子取乐。许是为了打发路上长久无聊,他们时不时会这样胡闹一下,边还乐颠颠唱着一些不着调的歌,以此逗弄边上那些年轻的陪嫁丫鬟。只是不知怎的,明明一派欢闹,却突然让我感到一种空落落的不安。隐约觉得似乎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将要发生,这念头让我不由自主朝自己手腕上用力摸了两把,及至感觉到藏在衣袖里那把刀子所传递过来的坚硬,才似乎定了定心。但正当想要把窗关牢,以此隔绝外头那片让人心慌意乱的嘈杂时,窗外突兀传来一道话音,冷不防地让我再次吃了一惊:“你在想什么。”不用朝外看也立刻知道,说话的人是素和甄。本以为一直没见到他,是因为他骑马走得快,遥遥领先在这支迎亲队伍的最前头。但没料到他竟一直都在我轿子边,并且没骑在马上,而是牵着马一路在轿旁跟着走。不知跟了有多久,却始终沉默着,直到周围因轿夫们的逗乐而热闹起来,他才突然开口。只不过,与其说是在问我,倒更似是在自言自语。因为一边问,他一边兀自看着远处的黑蒙蒙的天,样子着实有点心不在焉。直到很久不见我回答,他才收回视线朝轿子里望了进来,然后再次问了一遍:“你在想什么。”我把喜帕遮了遮拢,权当没有瞧见也没有听见。但过了会儿,听他依旧在外面跟着,只能含糊回答了声:“没想什么,就是累了。”“累了就歇会儿,往后的路还长,不如趁着天还没亮先睡一阵子。”“好的。”说完,正要借机关窗,但他忽然伸手挡了挡:“其实有句话原是早就该问你,只是迟迟不得机会。如今虽晚,但或许也不算太迟,所以仍是想问个明白。”突然间说出这么一番话,不能不让人感到有点好奇,所以我把喜帕朝上掀开了点,问他:“问什么?”但他却没再继续说下去。透过喜帕的缝隙,我见他目不转睛朝我看了一阵,随后一声不吭翻身上马,扬手挥辫,不一会儿就汇入前方队伍里,再也见不到踪影。真是有点莫名其妙的一个人。问得莫名其妙,之后又沉默得有点莫名其妙。但就在我为此重新有点坐立不安起来的时候,忽然发现前方队伍悄然起了一阵骚动。就连原先说说笑笑的轿夫也都一瞬间沉默下来,不再开玩笑地颠簸轿子,脚步变得特别稳,也特别沉。甚至呼吸也是沉甸甸的,在突然变得寂静下来的旷野里,一阵一阵异样清晰地压迫在轿子四周,因为就在队伍正前方,迎面也缓缓过来了一支队伍。白衣白幡、白花花的队伍,在灰蒙蒙苍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所以在两队相交的瞬间,最前方那个最为年长的轿夫突然抬起头,冲着前方用力咳嗽了一下。然后以一种异常夸张的声音干笑着喊了一嗓子:“今儿吉祥!遇见宝财啦!”宝财,指的自然不是什么真的财宝。那是一口棺材。很简单的一口松木薄棺,简单到漆也没上,字也没写,因而跟队伍长长的人数相比,显得似乎格外寒酸。尤其当距离接近时,更可见棺材上竟连盖板都没有。只有一卷厚厚的草席将整个棺身包裹着,上面插着支木棍,依次挂着四个头,新鲜割下的,正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滴滴答答一路淌着血,所以还没走到跟前,已可闻到扑鼻一股腥臭味。以至令喊话的轿夫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却仍是硬着头皮使劲挤出张笑脸,继续喊了一嗓子:“今儿吉祥!遇见宝财啦!”第401章 青花瓷下 十七喜事撞上了丧事,正所谓红白冲。为讨个吉利,所以遇到这种状况,喜事一方的轿夫们会一边避让,一边用尽量热闹的语调对着棺材说些讨口彩的字眼,比如把棺材称作宝财。但这口棺材虽然单薄简陋,实则很不普通,所以单凭简单一句吉利话,说出口时自然气虚了许多。再仔细一看孝子手上捧的那块牌位,我就知道它更不普通了,因为牌位上写着的那个名字,是杨阿贞。众所周知,杨阿贞是景德镇内有名的神婆。有名程度,就连我这个来这里才个把月的人都知晓她的大名,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之所以会知晓她的名头,当然是因了那名死去丫鬟春燕的关系。杨阿贞就是燕玄顺出重金请到万彩山庄,为春燕那具无人敢碰的尸体超度并殓葬的殓尸婆子。曾听内院里那些丫鬟婆子们说起,这杨阿贞年轻时候出了趟意外‘死’过一回,不过很神奇,几天后又活了过来。而从那之后,她就能走阴阳,而且特别灵。所以但凡有谁死得凶或者死得异常,其家人都会去请杨阿贞到场专门收拾,因为她一到必然能镇得住那些死人的怨气,保得下葬时候平平安安,所以哪怕是衙门里的仵作,有时候都会迷信她,请她在验尸后替他们去收拾尸体。据说她做这行当前前后后几十年,中间从没出过什么岔子。但唯有春燕这一次,她非但没给超度,而且刚把尸体收拾完,她就匆匆忙忙逃一般离开了万彩山庄,连殓尸的钱都给退了回来。这种反常着实让那些熟知她的人感到困扰。不过那之后,由于她一直都借口生病没再出过门,又由于万彩山庄的人对春燕的事全都守口如瓶,所以渐渐的人们也就把这事给忘了。谁能想到突然间在这种时候以及这种地方,竟会再次见到了这位婆子。而这个时候的她,再也不是那个为别人收尸的殓尸人,因为她自己已然成了一具尸体。收尸人变成尸体,原本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人总难免一死,况且她年纪本也已经很大。但怪就怪在,有那么多的人为她送葬,队伍里却竟连一个哭的人都没有,包括那个捧牌位的孝子。而且杨阿贞从事殓尸行当那么多年,即便不说富裕,买口像样棺材的钱总还不至于没有。但到头来却只落得一副漆都没上的薄木板棺,并且连块盖板都不装,仅用一卷草席卷着,他们就这么把她抬出来了,这不是明摆着要让死者到了地下后头顶永无片瓦遮盖,年年岁岁受尽风吹雨淋么?又还在棺材上插木棍,分别挂上牛,羊,猪,马四种牲口的头颅,这看起来就更奇怪了。因为它们显然并不是用在葬礼上的祭品,而是活杀之后刻意摆放在棺材上,令它们流出的血能完全浸染棺材。说真的,从小到大纵然见过再多怪事,我也从没见过谁搞出过这么晦气的葬礼,试问有谁会往自家棺材泼上血?毕竟血为阳,棺材为阴,两者是相克的。基于这些,于情于理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这支送葬队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着实叫人感到有些费解。想到这里,突然前方轿夫一声吆喝,蓦地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不知不觉中,那支送葬队伍已几乎近得要同迎亲队交织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