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
作者:水心沙      更新:2023-05-07 07:56      字数:6154
  当我这么惊诧地问向狐狸后,他笑了笑,然后轻轻摇了摇头:“不,这不是血,在过去烧瓷这一行当里,他们把这现象称作漏彩。”第381章 青花瓷上 十狐狸说,早些时候人们相信,新鲜的血肉可以让死的东西沾染上活气。所以在造一些死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掺进点新鲜的血去中和一下死物的僵硬,而那些血,来自各种动物,比如鸡了,鸭了,牛了,羊了……当然,有时候还会用到人,在某些比较特别的时候。”“活祭啊。”听到这里时我插了一句。他笑笑:“类似,不过不完全。而且通常做这个的人从不把这种行为称做活祭,他们叫它点睛。”“点睛……”这倒不难理解:“认为用了新鲜的血液,于是像我这样的人都可以画出徐悲鸿的图,是不是这个概念?”“不是。”他摇头。“那是什么?”“你看这些瓶子的碎片,再看看茶几上那只放糖的盆子,两个都是青花瓷,你觉得有哪里不一样。”我朝两边看了看:“盆子颜色比较鲜艳。”“再仔细看看。”我仔细看了看,可是我不确定自己看出来些什么。对于我来说,一个老瓷一个新瓷,除此之外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过非要说些什么来,那就是一种感觉了。盆子放在桌上,可是一般只能注意到它里面的糖,但瓶子尚且完好时,我记得很清楚,虽然它一直被放在角落里,有时候根本就看不到它,却似乎总有种无形的存在感。甚至你会觉得有些时候它是在看着你的,当然,那感觉并不好,尤其上面还画着那么栩栩如生一个人。“说不清楚,”于是想了想,我道:“瓶子存在感比较强,我感觉。”“存在感,说得好。而这种存在感,靠的就是所谓的点睛。”“为什么?”有点疑惑,因为我没办法把那种虚无的感觉同画龙点睛这成语联系到一起。狐狸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用手指在那些瓷片上刮了刮,刮下一点从窑土上渗出的血液般的东西,拈在指尖搓了搓:“有时候,我会觉得某些东西在我边上呼吸,而它们是不可能有呼吸的东西,比如这个,”抬手指了指被我丢在一旁的鸡毛掸子,“再比如一些活体标本,比如一台三十年代立式的收音机,比如……”“某只上了年纪的板凳桌子。”我接口。他朝我笑笑:“没错。那就叫存在感,也是很多人所青睐着的东西,而在……”手指在瓷片上弹了弹,有意思的是,这瓷片虽然中间被做了隔层,弹出的声音却还是如薄片般脆生生的亮,也难怪那么久以来始终让人感觉不出它的异样:“而在这东西比较盛行的时候,那些人把这种会给人存在感的,比较稀有的死物称做贡品。”“是给皇帝的吗?”“没错。”没想到这东西居然还是当年献给皇帝的瓷器的赝品。“青花夹紫美人瓷,它还有个名字,叫美人血。”瓶子突然又发出了点细微的爆裂声,在狐狸轻轻说出最后那三个字的时候。似乎一瞬间内层白瓷上那些密布的细纹又多了些,他伸指在那上面抹了抹,而就在手指按下的同时,像是碰到了一道伤口似的,一丝暗红色的液体突然间从纹路里渗了出来。这让我再次吃了一惊:“它又流血了??”“这叫漏彩。”狐狸不得不提醒我,并同情我那如金鱼般可怜的记忆。“之前我说过,为了让某样东西更具备鲜活感,更让人迷恋,一些工匠会在烧窑时给它添加点比较特别的材料。材料包裹在胚土里,烧成后和原来的瓷吸附在一起,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原来这瓶中瓶并非是我家这只晚清赝品的首创,而是它所模仿的那种瓷器真品所原有的特征。但这种制作方法是在是相当奇怪,我甚至都没听别人说起过,包括那个对古董颇有研究的老教授。“因为曾经对瓷研究过一阵。”狐狸随意的回答更似是种敷衍。“那漏彩又是怎么回事。”我接着问。“这个,说起来也是个遗憾。”遗憾?我却并没有在他说出这两个字时感觉到他的遗憾,甚至有些淡淡的漠然,从他那双细长的眸子里闪烁而出,让人感觉他似乎是在说着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东西:“无论谁,制造的时候仅仅只是看到它的光彩,但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缺点。用那种方式做出来的瓷,的确,有种不同于一般的灵性,甚至连金玉在它面前都是黯淡的。小白,很可惜你看不到它那时的光华,它曾经可的的确确是个美人。”说着话,狐狸对着满地的碎片看了阵,然后有些遗憾地轻轻叹了口气:“但它也有个不可避免的缺陷。或许是违逆了制作的寻常道理,于是,可说是一种报应吧,在隔了些不长不短的年头后,它会出现这种状况,”手指轻轻一拨,更多暗红色的液体就顺势从那些碎片里渗透出来:“里面反潮,外面干裂,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这是每代用这类方式烧出来的瓷所改变不了的命运。而一般到了这种状况,就好似人的寿命已经到头了,等着它的只有彻底瓦解。”“那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去做瓷器。”我忍不住插嘴问了句。“因为发现得太晚了。”“晚?”能有多晚。“差不多隔了一个世纪,人们才渐渐发现到它的这个缺陷。少则几十年,多则百年,时间一到,它就会自然地瓦解,任再巧手的工匠想尽办法都补救不了。所以这种瓷虽然珍贵美丽,最终没有成为皇家的专属贡品,因为它保留的时间太短。也因此清代之前所烧的这种瓷的原品,几乎都已经绝迹了。”“可是这个赝品在我家摆了那么多年,我就从来没觉得它像你形容得那样美丽过,是因为赝品制造者的仿造水平不行么?”“那是因为……”原是想回答,但不知怎的忽然目光微微一闪,狐狸没再继续往下说,只转身从抽屉里找了块红布将那些碎片一块一块放进去。见状我忙问:“你要做什么,狐狸?”“既然瓷已死,自然要找个地方将它好好安葬了去。”说罢,见我依旧傻呆呆看着他,他嘴唇一抿一把将那堆层层包裹好的碎片提了起来。随后转身便要走,却又停下脚步,看着我一动不动盯着他瞧的模样,轻叹了一口气:“至于它没有我形容的那种美,说到底也是因了里面用的材料有点差异的关系,而且制作者不再是原先的那个人,瓷也必然无法焕发出那人才能赋予的神采。说起来,这种东西虽说是死物,何尝不是具有灵性的呢。”“那原先的制作者是什么人,很有名么?”我忍不住继续问。“曾经颇负盛名,但时间久了,又几百年没再继续出瓷,所以早就被历史所遗忘。”“既然手艺那么高,为什么不再继续出瓷?”一而再的提问让狐狸似乎有些无奈,他看了眼手表,扬了扬眉:“你不饿了是不是。”“谁叫你说得那么有趣又爱卖关子。”“其实并不是个件有趣的事,我怕你听多了以后要后悔,还不如趁这时间边吃饭边看电视。”“我刚碰上了那么怪的事你居然叫我看电视……”“能有多怪。”“我刚才看到这只瓷瓶上那个美女动了。”“是么。”“不单动了,她还一直盯着我看,好像随时都会从瓶子里走出来似的。”边说,边学着那仕女的样子演给狐狸看。原以为会引来他一些兴趣,但他似乎并太感冒。也是,既然连瓷都砸了,他一个老妖精又怎么会对一口百多年的瓷出现的变异行为产生出兴趣。不过总算他不再推荐我去看电视,而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坐到沙发上对着旁边的空处拍了拍:“永乐年,青花瓷器制作开始盛行,而真正做出它精髓来的却是宣德年,那年头保留下来的青花瓷不少,但极品不多,特别是一些御赐官窑的作坊里做出来的贡品瓷,很多都已经绝迹了,而其中最有名的一支,更是在清代前就销声匿迹,所以现在几乎没有人会知道宣德瓷里有一种极有名的官窑瓷,它曾经是比羊脂软玉更昂贵的东西,可惜四百年前就绝迹了,这种瓷名叫素和。”“吚?素和甄的姓么?”坐到他边上后,我一听见素和两字不由立即问他。他没回答,只是笑了笑,然后继续道:“如果说翡翠是玉里的皇帝,那么素和瓷就是宣德瓷里的王。南素和,北燕玄,宣德年里瓷器中的一王一后。记得当时有这么种说法,素和家的瓷,画鱼能观鱼游,绘草能见草动,当真是色如凝脂,触如婴肌。”说着话,手指在茶几那只放满了糖的瓷盆上轻轻一个兜转:“只是几百年后已经没人再能有机会见到了,在最后一只成品出窑后,那些瓷烧的烧,砸的砸,几乎一件都没有留存下来。”“为什么?”“因为都说它是不祥的,它身上背着令两个氏族灭族的血案。”“为什么会这样??”狐狸沉默了阵,目光有些异样,似乎我问到了什么不该问到的东西。那样静静过了片刻,他才再道:“代代相传的手艺,素和瓷薄而坚韧,艳而不糜,很长一段时间,素和家都在为宫里烧制贡品瓷,直到第十二代传人,年仅二十的他把这门手艺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知道博物馆里那只千花淬金盘玉钹么,”随后他看了看我,“它就是出自他的手,没有点过睛,所以一直保存至今。”第382章 青花瓷上 十一那只钹我见过。当时在博物馆里,狐狸是特意指给我看的,他说进这地方不看这东西,就不算到过这间博物馆。所以看的时候格外留心了下,记得上面只说了是明宣德年的东西,初看以为是玉,后来才知道是瓷。在墓里放了几百年依旧白得跟雪似的,上面一根金线绕着一圈花,弯弯绕绕盘了整个钹身,有心人数过,当真有一千朵。那会儿就觉得,能做出这样细腻东西的古人实在是了不起,因为即使是用现代的技术,只怕都未必能做出这样精致奢华的效果,而这是第一次听说烧制它的人是谁,竟然是个才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有人说他是天才,或者,他确实是个天才。而成也天才,败也天才。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总在看似最得意的时候,一些祸事不知不觉就降到了自己的头上。”停了会儿,狐狸接着道:“或许从小就被盛赞所泡大,他不免同那些年纪轻轻就出类拔萃者一样,犯着心高气傲的毛病。好争,争个名头,争个天下第一的名头。总见不得比他好的,南素和,北燕玄,虽说一王一后,地位却不相上下,也有人说北燕玄的瓷给人的感觉更醇些活些,这是他所见不得的。他爱瓷,太爱瓷,而往往越是执着的东西,越会计较得厉害,无论别人怎样解释两个派别烧出来的瓷的特点不同,不需要硬比高低,他总认为别人烧的瓷无论哪一点都不及他素和家的,正所谓同行相忌,哪怕北燕玄掌家人唯一的女儿,是他的未婚妻。”“每年的贡品进京,就好象一场战争,他打给自己的战争,不断对比着两家的贡品,如果对方的烧制技巧高过他,他会把原本做好的瓷器砸破了继续重来,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到了有些病态的一个男人,他对这工艺的喜爱把自己逼到了一个极度狭窄的地方,自己却毫不自知。于是到宣德十年,那一年冬天,又到了快要进贡的时候了,他却发觉,自己做不出一件象样的瓷了……“说到这里,狐狸的话音顿了顿,看着我的那双目光有些意味深长。“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不由问他。他笑笑,摇了摇头:“没什么。”然后继续道:“那个发现快把这男人给逼疯了,他把自己关在窑里,整日整夜的,团团转,不吃不喝,像只穷途末路的困兽。他未婚妻很担心他,可是没有任何办法,那个时候女人是一点说话立场都没的,既无法停止娘家人制瓷的进展,又无法用任何语言去宽慰她未婚夫那颗被攀比给扭曲了的心。北燕玄烧出了琉璃瓷,就在元月那天被带进了乾清宫,皇帝对它爱不释手。亲口说出天下第一瓷,圣旨下来那一刻,这天才般的男人失去了所有烧窑的灵感。”说到这里,包裹里突然发出轻轻一阵爆裂声,随后隐隐有血色从包裹内渗出。“它们又出血了,狐狸……”“是漏彩。”“哦……漏彩……”“三天后男人总算从窑里出来了,一身的灰和汗,被窑火熏得像个鬼。可是手里依旧空空如也,三天三夜不停的烧制,只留了一窑的残破碎片。他坐在窑门口不停地喝酒,拒绝任何人的靠近。后来那些试图靠近他的人一个个离开了,包括他的父亲,只有他未婚妻还远远站着,看着他……哦,对了,那个时候她其实已经成了他的妻。”说到‘妻’这个字时,我感觉狐狸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太阳落山,他妻子朝他走了过去,开口叫他回家。而他就是在那一瞬间爆发的,他尖叫着让她滚,然后将那可怜的女人一把推到在了地上。”“他疯了……”听到这里我忍不住道。狐狸看了看我,眼神似笑非笑。嘴里则继续说着,尽管有那么一瞬,我突然有点不太想往下听,这实在是个疯狂又黑暗的故事。但忍不住仍静静听着,或许自虐是人的某种本性。“那女人倒地后不再动弹,一如他所期望的安静。于是他继续喝酒,在身后窑火熊熊燃烧的声音里,喝得几乎忘了自己的名字。那样不知过了多久,醉生梦死间,他看到远处有个男人朝他走了过来,一路走一路望着他,似乎认识他似的。但那会儿他正被酒精和四周的热浪熏得迷迷糊糊,所以完全没去考虑这个男人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要来到他面前,低头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又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只是朝那男人瞥了一眼后再次将酒瓶塞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听见那男人问他,你是不是想要这天下最好的瓷?他下意识点点头,之后,便见那男人又道,我可以给你最好的瓷,只要你交换给我一样东西。”“交换什么?”我问。狐狸没有回答,似乎是连番的述说后让他变得有点忘我,以至投入进了那个故事里去,化作了故事里的某个人:“几天后,素和烧出了一口半人高的瓷瓶。瓷瓶外观并不特别,蓝花底,美人面,那年头做这类瓷的很多,即使是斗彩,素和家从不出这么普通的贡品。可是素和把它烧出来后就把窑的火给熄了,素和只有在做出自己满意的瓷时才会熄掉窑火。而就在这天晚上,素和家出了件蹊跷事。”“什么事?”“半夜里,小厮起来方便,路过放瓷的房间,听见里头有声音在响。他以为是贼,靠近窗仔细看,却吃了一惊,你猜他看到了什么。”“什么……”下意识回应,我不确定他的故事和他忽然沉下来的声音,哪一个更吸引我多一些。“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女人在那个半人高的瓶子里走来走去,他听到的声音,就是因此而从瓶子里发出来的。”说到这儿,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房间那扇门忽然轻轻滑开了一道缝的缘故,我觉得脖子后有股风在吹。风不大,可是很凉,这让我不由自主缩了缩脖子。“冷么?”我的举动似乎让狐狸终于从故事的述说中摆脱出来,他站起身将窗户关上,然后回到沙发边,将那包碎片提了起来:“不久,那口瓷被送往了京城。之后没几天,京城里来了道圣旨,素和官赐正五品,并宣他和他父亲一起入宫见驾。谁知就在入宫前夜,素和却突然失踪了,哪里都找不到他的人,他的房间,整片宅子……发现到这一点,素和家上下登时乱了套,到处找,所有他可能去的不可能去的地方,全都找遍了,包括已经封起来的官窑,却始终一无所获。”“他跑去哪里了……”“就在他们为怎么去跟宫里人交代而伤透脑筋的时候,又一件事发生了——封闭数天的官窑,突然无缘无故燃起了熊熊烈火。当好不容易将火熄灭,却发现纵火者竟然是那视窑如性命的素和,他不单放火烧了那座几乎早晚不离的窑,也将自己烧死在窑内,若不是随身佩戴的一块瓷珮未遭焚毁,几乎令他无法被辨明正身。于是一夜间,原本的大喜事,变成了大丧事。而更不幸的事,却是发生在几个月之后。”“……几个月后怎么了……”“宣德十年五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素和家送进宫里的瓷突然全部崩裂渗血,只除了那口美人瓷。血流出时,出现杜鹃啼声,也就在当天晚上,年仅37岁的宣德皇帝明宣宗卒死。同年七月,素和家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罪名是妖乱朝纲。他们说,素和家的瓷被施了妖法,所以每晚掌灯,瓷里的妖都会出来祸害皇上,他们把宣宗的死全部归咎于素和的瓷。妖乱朝纲。”“这么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