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第 91 章 说到这里,沈以南就……
作者:枝问雁      更新:2023-06-25 18:58      字数:9506
  说到这里,沈以南就有些许的担心了,也不知道那几位爷爷现在过的怎么样,只不过多思无益,还是得自己去看一看。

  他爸在两个月前是去过乡下看过一次的,那个时候几位爷爷也才刚被下放没多久,但他爸作为钢铁厂厂长,到底是没有那么自由,不太好经常过去,就算过去也只是把东西带到,然后说几句话就得走了,也不知道他们白天过的怎么样,那边的批|斗风气严不严重。

  沈以南这次还从首都那边带了不少的药物,本来乡下的医疗就不好,那几位爷爷年纪也都大了,作为被下放改造的人员,就算生病生产队的人估计也不会送他们去医院,所以那些感冒药,退烧药,还有消炎药,到了关键的时候,可以说是能救命的。

  那些吃的用的都是让他爸帮忙准备好,他明天直接带过去就行,而那些药物则全是爷爷私底下让警卫员去买来的,就怕到了省城这边买不到。沈爷爷对于那几个被下放的亲朋故旧的处境,着实是有些担心的,这次在孙子临行之前除了准备了一堆救命的药物,还再三交代孙子,一定要好好帮他慰问几句,并告诉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光明肯定是会到来的。

  而乔嘉嘉听到了以南哥的话,安慰道:“一个月前我还去过姥姥家呢,那边的批|斗现象并不算多,风气并不算差,其他生产队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以南哥你放宽心。”

  沈以南也不想让嘉嘉这个妹妹也跟着他一起担心,很快就结束了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说起了别的事情。

  因为乔嘉嘉现在还没有放寒假,学校那边下午还要上学,所以沈以南没多久就离开了,约好等着放寒假再一起玩,到时候还去公园的溜冰场溜冰去,冬天的时候能玩的东西并不多,溜冰也可以说是冬天里少有的有趣活动了。再加上沈以南自己没两年也就要下乡插队当知青了,以后能像现在这样玩乐的日子也没多少了,自然是要趁着现在多放松一下的。

  乔嘉嘉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对于以南哥邀请寒假的时候继续去公园那边溜冰也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上学完全没有以前轻松,虽然不需要考试了,但是平常也是要照常上课的,除此之外还有学工学农,一个学期上课的时间也就才四个月,有一个半月都要用来学工学农。

  别以为这个年代就没有补课的了,其他学校乔嘉嘉不知道,但是她现在上学的职工子弟初中,偶尔星期天就是会补课的,学工学农每次的时间都不短,课程就会被落下很多,再加上他们现在学校工宣队的主席对于学习也是挺看重,所以偶尔课程落后太严重,就是会让星期天也留下补课的。

  上学的时候事情这么多,能完全放松的时间也就只有寒暑假了,乔嘉嘉对于现在的寒暑假很珍惜了,现在她初一上学期马上就要上完了,还有三年半时间就会高中毕业。

  现在又不能高考,高中毕业之后肯定就是要去工作了。就算乔家并不缺乔嘉嘉这一份工资,但是这个年代劳动光荣是最普遍的思想,乔嘉嘉毕了业之后绝对不可能待在家里啃老的,就算家里不在意,但是外边的人肯定是会嘀咕的。

  而且这种与进步青年背道而驰的做法,是要被批判的,尤其是现在到了年纪在城里无法就业的年轻人,都是要上山下乡的,乔嘉嘉虽然是独生子女,并不用上山下乡,但是到了年纪不去就业,时间长了街道办那边说不定还会上门给她做思想工作,动员她去上山下乡。

  为了避免麻烦,乔嘉嘉自然不会与这个年代的主流想法背道而驰,高中毕业后就是会去工作的,这个是早就做好的决定,唯一可能改变的,大概也就是做什么工作了吧,虽然还有三年半的时间,但家里已经给她罗列出好几种清闲的工作了,比如百货大楼、百货商店、供销社、书店的售货员,又或者是电影院的售票员,钢铁厂也是有宣传科的,她也可以去当个广播员。

  基本上这些清闲工作,只要她点头,家里都能帮她找关系安排上,她自己是什么都不必担心的。

  但工作再清闲也是工作,原本一年还有总共七天的节假日,尤其是现在因为大运动连春节都取消了,那些元旦、中秋之类的节假日也经常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周上六天班,也就只有周末能休息一天,这样的日子还要维持好多年,至少也要等到恢复高考之后才能结束,现阶段乔嘉嘉肯定是不可能毕业之后当待业青年的。

  一想到三年半以后就要成为“社畜打工人”了,乔嘉嘉对于现在清闲的日子就无比珍惜,寒假就不说了,她几乎是天天去公园溜冰场那边打卡,而在夏天,也一改以前宅家的属性,隔三差五就会出去跟姜姜逛一逛街,到处玩一玩,夏天热一点也不算什么了,等高中毕业,可就没有这么悠闲的长假期了。

  “刚刚是以南那孩子过来了吗?他们那边放寒假倒是怪早的。”何英英一边梳着头发准备出门去上班,一边顺口问道。

  “嗯,以南哥他们那边所有学校放假都怪早的。”乔嘉嘉回道,然后又道:“而且以南哥他刚刚还跟我说,他等到高二毕业了,就要下乡插队当知青了,到时候就去何家村那边,他还准备要去看看何家村是什么样子的呢!”

  至于以南哥还要顺便去看望几位下放改造的老爷爷,这事儿乔嘉嘉就没有提了,毕竟这件事有些敏感。

  “那感情好呀,就在一个村子里,到时候跟你大舅二舅说一声,还能让他们帮忙照看一下。”

  沈兴国这个厂长是六一年的时候调过来的,到现在已经七年了,说起来两家也认识七年了,沈以南这个孩子又经常过来带着自家闺女玩,也可以说是算是眼皮底子下长大的,何英英对于这孩子也是很喜欢的,而且人家还叫她姨呢,以后既然要到何家村那边下乡当知青,她这个做长辈的,自然也是该帮忙做点什么。

  乔嘉嘉点点头也道:“何家村也是离省城最近的几个村子之一了,到时候沈伯伯去看以南哥也方便,在这边下乡插队当知青,日子也舒服一点。”

  “说起来你姥姥家那边已经来了一批知青了,还有一批下放改造的人员,两伙人前后脚被送到了公社那边,每个生产队要领一些人回去安置的。

  那些下放改造的人还好,不需要特意为他们准备房子,公社那边说了,这些人是送过来改造的,不能让他们太享受,主要是那批知青,有二十多个人呢,有男有女,现在村里也没有多余的空房子,得现给他们盖个住的地方,要盖三间房。

  而且这些也都是年轻人,有些年轻气盛,住在一起经常会闹些矛盾,还有的只来了一个多月,就已经跟村里的姑娘谈起对象,村里社员没少跑去找大队长投诉,总之大队长现在忙的不得了。”

  这些都是何英英听大侄子成文说的,这段时间村里天天家长里短说的也都是各种关于知青的事情。

  虽然五几年的时候虽然就已经动员上山下乡了,但那时候都是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当知青的,何家村离省城不远,又靠山又靠水,日子放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里,也绝对算不上艰苦的那一挂,所以那时候知青自然就不会到何家村来,也就是现在全面开展上山下乡运动了,何家村这边才分来了这么一批知青。

  因为知青下乡插队在何家村还是头一回,而且这些还都是城里的学生,村里人新鲜的不得了,何成文带着媳妇儿闺女回家一趟,只待了一天,就听了一兜子关于知青的事情回来,上回过来乔家送鱼的时候,聊天顺口就把这些事情跟姑姑姑父说了。

  何英英听完这事,其实也没怎么惊讶,他们筒子楼里有四五户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半个月前下乡走了,当时还是大卡车接走的,就算去再远的地方,半个月也肯定是能到了,所以何家村那边到了第一批知青,也挺正常的,她估摸着后面估计还会再来,毕竟她感觉上山下乡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结束不了,就连他们街道这边都已经在做第二批下乡人员的登记了。

  第二天,沈以南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就去了红星公社那边,他从他爸那里知道了那几位爷爷下放的村子在哪,再加上他爸也早就去过,还给他画了一个简陋的地图,跟着地图上面的路线走,沈以南并不觉得自己会迷路,好歹之前和几个堂兄弟也是被大伯,二伯扔到部队里跟着训练过好几个寒暑假的,最基本的侦查认路,他还是没问题的。

  到了那边天已经有快要亮的趋势,沈以南也就只能赶紧把那些东西都交到几位老人家手里,然后把爷爷要他带的话也都仔仔细细地交代了一遍,然后才放心离开。

  接下来他还准备去何家村那边看看,反正都大老远跑过来了,就这么回去也没有事情做,倒还不如提前去看看以后插队的地方。

  乡下每天上工的时间很早,五点就已经吹哨了,干两个小时才会回家吃饭,沈以南他到何家村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生产队的社员去上工,路上的人实在不少。

  对于何家村的人来说,沈以南绝对算得上是生面孔,而且一看穿着,就不像是乡下人,绝对是城里来的。村里那些才来一个多月的知青,倒是也有人跟沈以南这个陌生面孔穿着打扮差不多,但是大家也不会把沈以南当成知青,村里那二十多个知青,早就被认熟了,走在路上,大家连那些知青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这会儿是绝对不会误认的。

  因为这个年代不管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见了陌生面孔,基本上都会上去问询,查户口更是基操。

  “你是哪里来的?到我们村里做什么?”何大队长听到有人说村里来了个陌生面孔,就顺路走到这边盘问了几句。

  “我是省城来的,到何成文家走亲戚,我家跟乔家也认识。”沈以南一边掏出随身带着的介绍信一边说道。

  他这会儿敢这么说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身上还带着何姨的手写信,反正要是村里问,就说是何家亲戚,到时候何家人也不会拆穿。

  何大队长看了看那封介绍信,发现并不是什么盲流,而且还是省城钢铁厂的,看到这里,他对这个少年的说辞就已经相信了,要说他们村对城里的哪个工厂最熟悉,那肯定是省城的第一大厂钢铁厂,乔家一家人都在那里工作呢,何家也是,有三个儿子都是钢铁厂的工人,村里也有一个也是钢铁厂的。

  这个少年既然能拿出钢铁厂那边的介绍信证明身份,那么跟何家、乔家两家认识自然也就作不得什么假,于是何大队长还很热心地说道:“看样子你应该是第一回来我们村走亲戚吧?知道了他们家怎么走吗?用不用我找人给你带个路?”

  沈以南假装有些羞涩地说道:“我等一会儿再去吧,要是现在过去,叔叔婶婶他们肯定要留我吃饭,现在先在村里逛一逛,等过了饭点我再过去。”

  何大队长对于沈以南的话也没有怀疑,毕竟这个年代有不少人为了不给亲戚增加负担,走亲戚的时候会专门避开饭点。

  他道:“好,那你在村里先逛一会儿吧,不过咱们村也没什么好逛的,不过你倒是可以去找那些知青说说话,你们都是城里来的,应该有那什么共同语言。”

  因为沈以南过了大队长这一关,其他村里的人见了他也就不会把他当成什么要警惕的人物了,还有人过来找他说话呢,村里人对城里来的人都挺新鲜的。

  沈以南也没有什么架子,这些人问他话有时候,基本能回答的他回答几句,过两年他就来这边下乡插队了,这会儿自然不会人还没到就先给人家留下坏印象。

  何家村并不算大,沈以南走了半个小时,整个村子就被他逛遍了,他还去看了看这边知青住的地方,现在还在建,不过看着比他预想的要好一些,建好之后应该不会像那些茅草屋一样漏水漏风,住宿这一块还是可以接受的。

  路上他也遇到了几个知青,那几个知青还以为他是其他生产队的知青呢,还聊了几句。沈以南这才知道,现在这些知青就借住在村里的社员家里,还要等知青宿舍建好,他们才能搬出来,所以现在知青们才三三两两的行动,因为本来就不住一块,还没有拧成一股绳,小团体倒是先出来了。

  依照沈以南的想法,这一批知青作为外来的,本应该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在这边立足的,二十多个人合在一起,也是一个不小的力量团体,有什么事情,二十个人一起提出来总比几个人的话语权要更强,现在分裂成三三两两的小团体,可以说是放弃了掌握未来话语的机会。

  不过对于这边生产队的队长来说,这样倒是更方便管理,只有几个人是闹不起来的,也不用担心出什么大乱子。

  沈以南并没有继续思索这件事,反正他还有一年半才会过来这边插队当知青,现在他不管是对这批知青还是对村里人来说,都是外人,也自然没有立场说什么。

  他继续在村里闲逛,准备过一会儿再去何家的,总是要上门通通气串一串“口供”的,先把亲戚这件事给落实了,以后他还可能会经常过来呢。

  另一边,何珍她也在往家里赶去,学校那边还没有放假,她现在是专门请假回家的。

  她妈妈一个多星期之前摔骨折了,因为她在学校上学,怕耽误她的学习,家里没有一个人到学校那边告诉她的。

  何珍这会儿知道家里发生的这件事,还是因为学校里一个同村的男同学。那位同学他妈过来给他送粮食,顺口说起了这件事情,然后那个男同学又告诉了她。

  何珍跟这一世的父母关系很亲近,知道她妈腿摔骨折了,在学校里上课还哪里上得下去?昨天晚上刚知道了这件事情,今天一早就跟老师请假回家了。

  她一边往家赶一边在心里忍不住地各种担心,也不知道她妈到底是哪一种骨折?村里的卫生所条件十分一般,里面的大夫医术也仅限于帮村里人看个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大病是压根治不了的,不知道妈妈她去没去镇上的医院看一看,虽然镇上的医院比不得省城里的大医院,但肯定比卫生所要好。

  沈以南走在路上也想了很多事情,既想了那几位爷爷以后的处境,又想了自己过两年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情景。

  “啊!”何珍一边走路一边想着她妈的病情,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撞到人了,她往后一退,结果脚下一凉,她好像踩到水坑里了。

  沈以南也是,他刚刚也在想自己的事情,没注意前边有人,直接跟人家撞到一块儿了。

  “对不起,是我刚刚走路不小心,这才撞到你了。”沈以南赶紧道歉。

  然后很尴尬地发现,人家女同志因为刚刚后退一步避让他,好像踩到了水坑。

  前几天这边刚下了大雨,路上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积了水,再加上这会儿已经一月了,气温早就零下,那些水坑表面都冻了一层薄薄的冰,周围还有一些灰黄的杂草,很容易就让人不注意踩上去。

  水坑最上面的那一层冰很薄,压根就承受不了人的重力,薄薄的冰面下都是积水,不过水坑不大,也就差不多刚好比鞋子大一点的面积,踩下去那些积水刚刚没过了一点鞋子的表面。

  何珍以前在村里冬天的时候也是不小心踩到这样的水坑的,这会儿一意识到脚下一凉,就赶紧抬脚离开水坑了,只不过还是晚了一步,棉鞋已经湿了,她已经感受到那股又冰又凉的潮湿感了。

  沈以南赶紧说道:“对不住,把你鞋子也弄湿了。”

  他身上也没有带其它东西,就只有几块钱,沈以南赶紧掏出来一块钱递给人家女同志,表达自己的歉意。大冬天湿着鞋子肯定很难受,要不是刚刚他走路的时候神游天际,人家女同志也不会这么倒霉因为避让他踩到了水坑里。

  何珍她一般一个月只回家一次,平常都是在学校住宿的,虽然知道村里来知青了,但每次只放一天假,时间紧得很,上一次回家的时候也没有注意那些知青,对那些知青也不太熟悉。

  这会儿她自然就以为沈以南也是知青了,对于村里出现了这个陌生面孔也就没在意。这个钱也是没有接的,直接就拒绝了。

  虽然棉鞋湿湿地脚上有些不好受,但她也没有怪人家的想法,毕竟刚刚她走路的时候只顾想着事情,要不然也不会没有注意到前面有人。

  她直接道:“没事儿,刚刚走路撞到一块也有我自己的原因,是我走路的时候在想事情,也不能全怪你。钱就不用了,只是鞋子湿了而已,又不是坏了,我回家放到炉子边烤一烤就行了。好了,我还有急事,就先走了,再见。”

  说完,何珍就匆匆忙忙地又往家里赶了过去。

  沈以南手里拿着钱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不过想着既然是这个村的,以后他过来插队肯定也是会认识的,到时候再找机会补偿一下,也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总归是他的原因才导致人家一脚踩到水坑里的。

  因为这一出,沈以南接下来走路的时候终于不想事情了,就怕这样的事再来一回。

  “你叫以南吧?吃饭了没?要不我给你拿两个杂面饼子,你在喝碗粥,垫垫肚子。”何母相信自己的闺女,虽然不认识这孩子,但这会儿既然已经上门,肯定就是要招待的。

  沈以南赶紧摆手拒绝道:“不用不用,我早上吃了饭的。谢谢您了。”

  “等出去的时候有人问,我就说你是咱们家城里的远房亲戚,你以后过来的时候就放心吧。”何母说道。

  这会儿正好何大哥、何二哥他们下工了,刚吃完早饭,你在家还没有出门。他们对于沈以南倒是不陌生,有两次去城里妹妹何英英家里的时候,正好遇到这孩子带着嘉嘉出去玩,所以这会儿也就没有思索的就答应了帮忙对口供,对外就说沈以南是自家的远房亲戚。

  沈以南今天过来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不过他带来的一大包东西全都送到了几位爷爷那边,这会儿身上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他也知道作为小辈,这会儿要是给钱表达感激,嘉嘉的舅舅姥姥他们是肯定不会收的。

  所以沈以南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做,而是想着下次过来的时候捎一些日常的东西,比如肥皂、打火机之类的小玩意,这些在乡下比较紧俏,而且也便宜,送出去也不用担心人家觉得太贵重不愿意收。

  这次到乡下来的目的都已经达成了,何家村里里外外也都已经逛了个遍,再加上何家人马上又要出去上工了,他留在这边人家还得招待他,可别耽误了人家干活,所以沈以南没一会儿也就走了,回家去了。

  “你怎么回来了?你们学校不是没放假吗?”何妈妈看着闺女回来,拄着拐杖在院子里喂鸡的时候有些惊讶。

  “妈,你赶紧回屋去,腿都骨折了怎么还干活?我要是不回来,你们是不是就不打算告诉我骨折这件事?”何珍强势地把她妈扶到了屋里去。

  何妈妈有些讪讪地说道:“伤势也不重,人家医生说只是最轻的骨折,打了个夹板过两个月就能好了,所以这才没想着告诉你。”说到这里,何妈妈又有些疑惑的问道:“你在学校是怎么知道我腿骨折了的?”

  “咱们村不是有我同学吗?他妈过去给他送粮食的时候正好说了这件事,我跟他关系好,他肯定把这事儿告诉我啊!还幸亏他跟我说呢,要不然你们还得继续瞒着我呢!鸡我来喂,妈你快进屋歇着。”说完又道:“妈你去医院了吗?咱们村卫生所什么水平您应该也知道的,骨折是一定要去医院的。”

  何妈妈听了这话赶紧点头道:“去了医院的,你看我这夹板上,还有人家医院的名字呢!这夹板可不便宜,要两块钱呢!幸亏我伤势轻,不用打石膏,要不然那石膏可贵了。”

  听到她妈去了医院,何珍就放心了,镇上医院医生的水平还是可以信得过的,她看着她妈手里那根拐杖,有些心疼,说是拐杖,其实也就是一根粗一点的树枝,何珍不用想,就知道她妈应该是心疼钱,所以还没舍得在医院买拐杖的。

  只不过何珍她也只能心疼,却也做不了什么,就算她爸是大队长,但是家庭条件也就只比村里的人家好一点,日子也不富裕,尤其是两个哥哥马上要娶媳妇,彩礼也是一笔钱,而且还要供她去城里上学,家里经济一直都有些紧张,一年下来能存个一百块就已经不错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妈才会舍不得买拐杖。

  既然自己拿不出钱,何珍也就不会说出什么让她妈不要心疼钱的话,这样也只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她这会儿也就没有都说什么,而是把她妈扶进了屋里,自己把院子里的鸡给喂了。

  她现在已经想到了一个可以赚钱的办法,到时候也能带动整个村子一起富起来。

  虽然现在不能私人办厂,但是集体却是可以的,镇上的那家模具厂就是公社办起来的,听说在隔壁公社,还有一个生产队里办起了小作坊,主要加工一些粉条,毕竟他们这边每年都能收获大批的地瓜,原料是不缺的,只不过赚的也是辛苦钱,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供销站那边收购的价钱也不高,只有零星几个生产队也模仿办了那样的小作坊。

  既然公社和生产队都能办厂、开作坊,没道理他们何家村不行。

  她的想法是村里建两个砖窑,烧砖还是比较赚钱的。他们这边镇上是没有砖厂的,要是买砖需要到隔壁镇去,而且还得托关系,比人家自己镇上买的价钱还要高一厘呢!隔壁镇的砖厂是那边的公社开办的,里面招的工人也大多数都是下面的村里,因为砖厂很是赚钱的缘故,那边的公社下面的村子也比他们红星公社这边生活要更富裕,有不少姑娘都往那边嫁呢!

  所以说,只要砖窑可以建起来,能烧砖成功,就绝对亏不了本。在前期只建两个砖窑满足本村还有周围其他村的需求,到了后期可以慢慢扩大规模,也办起砖厂,到时候可以跟其他几个村一起合作,也不用担心人手问题。

  至于砖窑怎么建,烧砖怎么烧,何珍还是知道一点的,前世她老家的村子里就有这样的砖窑,她姥爷就是砖窑的烧砖师傅,原本是想把技术传给她妈的,不过她妈一个姑娘家,并不愿意学烧砖,她每次回姥爷家的时候,就没少听姥爷在旁边念叨各种烧砖的技术,甚至还带着她去过砖窑那边看怎么烧砖的,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她也重活了一世,但大概步骤和关键点,她还是可以记起来的。

  不过这个还得从长计议,毕竟砖窑建起来要是烧不了砖,对于生产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她准备先列一个计划书,再把那一些跟砖窑有关的技术写下来,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跟她爸说这件事情。

  不知道省城图书馆有没有这类的书籍,要是可以参考一下,也能增加几分把握。

  “怎么回来了?你妈有你两个哥哥照看,不用你回来照顾,你今天吃完午饭,就回学校去。”何大队长在路上就听到有人说他闺女回来了,于是赶紧回家看了看,发现还真是。

  何珍道:“不会耽误学习的,这学期的课本我早就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上面的东西也都掌握了,请假一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我都已经跟老师说好,要请半个月的假,老师也准了,等半个月之后我就回去。”

  “你在糊弄我呢!半个月之后你们就放寒假,还用你回去?”何大队长一下子就猜出了自己闺女的心思。

  何珍举手发誓道:“保证不会影响学习,爸你就让我请假在家吧。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段时间也忙,大哥,二哥又是男性,都不可能好好照顾妈,要是修养不好,以后腿留下毛病怎么办?”

  说到这里,何珍赶紧又转移话题道:“村里来的那些知青怎么样了?”

  “还是那样,偶尔会闹出点事情,但都不大。再加上现在知青宿舍还没有盖完,他们分散着住在村里能腾出房子的人家,没聚在一起,管理也好管。”

  这些事情何大队长并没有瞒着自己闺女的意思,闺女从小就有主见,之前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还是因为闺女的原因,他们整个何家村才那么容易地把难关渡了过去,三年时间,村里一个饿死的都没有,比其他的村日子过的要好多了。

  所以从那时候起,何大队长对自己的小闺女就很是信任了,有什么大事也会跟闺女说一说。

  “那另外一批人呢?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何珍继续问道。

  “那些人住在牛棚里,毕竟他们是下放过来改造的,上面公社的人还会经常巡查,不能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太安逸了。”

  “爸您还是对那些下放的人好一点,结个善缘。要是放以前,他们都是咱们村里跳起来都够不到的大人物,现在的困难是一时的,指不定哪天上面就会来人把他们接走了,要是现在帮他们一把,以后他们随便一句话,就能帮咱们村大忙了。

  而且里面应该还有教授吧?咱们学校还是省城里排名前几的高中呢,都一个教授也没有,这里面的教授要是愿意教一教咱们村的小孩,还能省一大笔学费呢……”

  何珍说了很多,总的思想就是让她爸对牛棚里下放的那些人态度好一点,在有限范围内多照顾一把。

  何大队长点点头道:“这些你爸我都知道,咱们村的牛棚可比其他村的条件好多,不漏风不漏雨的,还有门和窗户,除了味道不大好,也不比知青宿舍差多少,而且他们家属寄过来的东西,我也都原原本本的给他们送了过去。平常也就是上面来检查,才带他们出去批|斗一下做个样子,有那个批|斗的功夫,我还不如多去地里看看咱们村的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