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柔桡轻曼      更新:2023-05-05 22:55      字数:3403
  是许沁玉炒菜时多炒了些份量,又弄了个汽水蒸肉,装在食盒里让功哥儿送回去的,两孩子跟老太太不能饿着。回到桂花巷,桂氏见到许沁玉的模样,也不免有些心疼,帮着烧了热水让她先洗漱。洗漱过后,换了身干净衣裳,许沁玉又在床上躺了歇了小半个时辰,倒也缓过来了。还是得赶紧招个几名帮厨,不然还是挺累的。不大会儿,闻氏宁姐儿,还有成哥儿跟功哥儿也都回了。陈氏她们三个跑堂的妇人也回家睡了。闻氏跟宁姐儿怀中还抱着个木箱子回。钱箱她们给抱了回来,怕放在食肆被人盗了去,毕竟食肆夜里没人守着。木箱里就是今天整日的销量额。许沁玉听见银钱撞击的美妙声音,整个人都没那么累了,笑的眉眼弯弯。闻氏见玉娘的模样,都有些无奈。一家人守在厨房里准备算算今日赚了多少。成哥儿和功哥儿把人送回来后也回了闻家。闻氏做掌柜,自然也做了账本的,方便每月的对账、许沁玉数了数木箱里面所有的银钱,差不多是三十五两银子。闻氏喃喃道:“今日一天就赚了三十五两银子吗?”宁姐儿连忙说,“娘,哪有三十五两,还得除掉食材的支出才是赚得银钱。”许沁玉算了算,今日用掉的食材差不多用了八.九两银左右。但剩余的二十六七两也不算纯利润,还得算一下毛利润。毛利就是减掉本钱,再减掉房租人工费还有其他各项支出的费用。闻氏既然帮着做掌柜,算账结账,许沁玉打算每月给闻氏开五两银子的工钱。成哥儿还是一两,功哥儿每次都是跑杂活的,比如帮她送送东西甚的,许沁玉每个月给他五百文钱。三个跑堂的八百文钱,一个月就是二两多银子。加上房租一个月算四两,主要还有调料的价格可不低,今日光调料差不多都用去二两银子的,一个月调料钱都得六十两银,还有后期的商税和其他杂七杂八费用。算了算,她真正能够得到的毛利润其实也差不多有二十两银子左右,一个月也有个五六百两银子的纯利润。还算是比较高的。但也的确是很辛苦的。一个月五六百两银子,对普通百姓的确是一辈子都赚不来的,但闻氏才知儿媳赚个银钱有多辛苦,她心疼玉娘,得知玉娘每个月打算给她开五两银子的工钱,她都拒绝的,她要银钱也没什么用,不如都留给玉娘。她晓得玉娘想开个大酒楼。算好账,把木箱藏在床底,许沁玉才打算歇下。白玉这会儿正在床底窝着,许沁玉蹲在床边,拍了拍木箱,告诉白玉,“白玉,可记得帮我把银钱守好喽,以后赚多了,咱就买个大宅子,带那种园林的宅子,到时候你就能满园林乱窜,不用睡在床底啦。”白玉不知听懂没,倒是竖起身子,盘在了木箱上。许沁玉笑了笑,摸了摸白玉的光溜溜的脑壳。其实白玉也不是日日都在床底,它偶尔还会跑去山林狩猎。不过倒是再也没给她反哺过。夜深人静,一家人都睡下。许沁玉瞧着窗牖外已经不算圆的明月,想到了离家有三个月的四哥。都三个月了,许沁玉叹了声,也不知四哥跟着外面的商队跑得如何,希望四哥平平安安,早些回来。闻氏躺在床上,也想到了儿子。她想着,玉娘跟家里一切安好,希望玄哥儿在外也能保重身子。抹了下眼,闻氏闭眸睡下。次日一大早,一家人起来又开始为了生计忙碌起来。如此小半月过来,许记食府的名声在西街这边越传越开。也因为许记食府的原因,西街这边有两家比较大的食肆和小酒楼的生意都受到些影响,清冷了不少,食客大多都跑去许记食府吃的。但许记食府朝食暮食有限,大部分食客排不到队,也只能回另外家食肆跟小酒楼吃。的确如此,不过半个月,许记食府的食客想要吃上这里的朝食和暮食,都要跟着买鱼的那些街坊们一样,开始排队了。好在许沁玉对自己做的吃食的份量多少还是心知肚明,大概排到什么位置,她就会让三个跑堂告知声,后面不用排队了。也让不少食客怨声载道,询问厨子怎么不多做些。跑堂的陈氏妇人也只能说,“怪不得咱家的东家,之前东家招帮厨呢,这些个帮厨听咱们掌勺的东家是个小娘子就跑了,没有帮厨,这些朝食暮食就咱家小娘子一人忙活的,也就只够大几十人吃,实在没法子的。”门口的确还贴着招帮厨的告示。但就一个镇子,帮厨起码都是掌勺好几年的,统共闲着的帮厨就那么几个,之前都来跟许沁玉问过,许记食府开了半个月,这些帮厨其实肯定也有听闻,不知是不是觉得之前甩袖离开太过分,没好意思再上门。许沁玉都想着,要是再招不到帮厨,只能先找几个学徒从头开始教了。不然就成哥儿一个也不够。另外两家食肆酒楼其实也心急,觉得生意被抢了去,可又无可奈何,因为两家的东家跟大厨也买了许记食府的吃食回来尝过,的确是很美味,连着两家的大厨都对这手艺无可挑剔,甚至还直白的告诉东家,“这许记食府厨子的手艺,即便是我们再掌勺几十年也比不上的,这家的生意,咱们没法抢的。”要不是他们都是大厨,只是普通帮厨的话,都想过去许记食府做学徒了。……许沁玉的营生顺顺利利,而远在上千里地的大海旁,海域之上,一艘大船之上,船帆巨大,迎着海风朝前行驶着。夹板上站着几人,为首的正是裴危玄。第54章海域之上, 风大浪大。裴危玄身侧还站着几人,站在左侧的便是霍叶,黑甲侍卫的侍卫长。霍叶看着一望无际又波澜壮阔的海面,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出海了。几个月前, 他们还都各自东躲西藏。直到他找到小殿下, 小殿下带领着黑甲侍卫, 抢了两艘官船。甚至还把官船上的铁矿跟煤矿都给悄无声息,没有惊动朝廷跟官兵的情况下卖了出去,卖了一大笔银钱。而两艘官船也被小殿下带着人开到海域附近一个很小的岛附近。殿下带着他们, 期间还又抢了一次官船,又把铁矿跟煤矿卖了一次。似乎把朝廷跟宫里的伏太后给气疯了, 派遣了许多官兵,还有西南驻守的士兵在运河两岸剿匪。以为是那两拨水匪抢的官船。两拨水匪,霍叶也是了解的些的,有一波无恶不作, 烧杀抢掠啥都干。小殿下带着他们收服了另外一波水匪。这波水匪虽抢东西, 但没杀人,抢得也都是不义商人的货物,寨子里还养着许多老弱病残,寨主是个心肠不错的男子, 上有老下有小。因为殿下带着他们连抢两次官船,伏太后几乎让西南镇守边城的士兵出动了一半。这波水匪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还被包抄,要不是小殿下带人攻了过去, 把人全都救了, 这个寨子里所有人都得死。小殿下收服这波水匪, 家眷也都带去了小岛上, 暂且让他们在小岛上生活着。不过这波水匪也不知小殿下身份,他们平日都喊殿下做主子,所以这些人也不知殿下就是曾经的四皇子。黑甲侍卫又是绝对忠心之人,绝不会跟外人透露殿下的身份。后来小殿下就带着他们在小岛上,把几艘官船给改成一艘这样的大船。本来他们也不会建船,但期间小殿下只是拆船时看了看,就什么都懂了,殿下教着他们改的。这么一艘,说是巨船都不为过。霍叶还问过殿下,建这艘船要做什么。殿下告诉他,“出海。”他还茫然问,“殿下,出海作甚。”在他们看来,出海除了捕鱼还能做啥。就算是捕鱼,用这样的巨船也大材小用,海边普通渔民的渔船才多大点,一艘官船可以抵得上普通渔船十艘。这个巨船就更加不用说。殿下却说,“出海去寻其他的国家,那些地方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如果能找到,不仅可以成为对付伏太后的利器,也能造福数以万计的大盛朝百姓。霍叶愣了愣,“可是殿下,海的那边不也是海吗?怎么会有其他国家?”没人知道海的那边是什么,倒是有些游记上说,海的那边也还是海,是没有住人的,海上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岛,什么都没有,小岛上或许会有些野人,但小岛上面又岂会藏着一个国家的人口?殿下并没有告诉他,海外的小岛上怎么藏人。但殿下却告诉他,这趟海他一定会出去的。所以霍叶挑选了一部分的人,跟着殿下出海。跟着去的人除了霍叶还有其他一部分黑甲侍卫,再就是之前收服的水匪中的两人,并不是水匪中的老大,水匪的老大叫陈义,留在小岛上照看家里。跟着去的是个壮实的光头,名字叫大头,武艺了得。这大头说他小时候头就大,所以家里人喊他大头,后来饥荒家里人死光了,他也差点饿死,被陈义捡到,带回寨子里面去。另外个则是寨子里面文弱书生,应该也算是寨子的军师,叫做陈河。是陈义在河边捡到的,捡到时,陈河才十岁,问什么都不知,不知是忘了身世还是不肯说。后来被陈义带回寨子,给起名叫陈河。陈河跟大头站在裴危玄的另外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