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作者:灰蓝      更新:2023-05-05 22:47      字数:4962
  烧鹅已经烤出来没办法了,徐先生后头给的这篓子螃蟹,罗美娘却换了好几种吃法,把里头的蟹黄蟹肉都剔出来,蟹黄做了蟹黄包子.蟹黄包子做法也不难,主要是拆开取蟹黄这一步困难一些,后头用鸡蛋液、五花肉馅儿调成蟹黄馅儿就十分简单了。虽然做成包子费劲一些,不过成品出来后,张玉寒和唐氏阿才几个显然都很喜欢。之后罗美娘还用蟹肉做了丸子,或是做成蟹黄豆腐,蟹肉狮子头……都很受欢迎。尤其是唐氏,虽然喜欢吃螃蟹,却不耐烦拆螃蟹,心里也觉得儿媳妇做蟹的新吃法更合她胃口。蟹黄包子蒸出来之后,唐氏每日早上都要配粥吃两个,吃了五六日就没了,唐氏还觉得挺可惜的。罗美娘见此,就道:“如今也不是重阳了,集上的螃蟹价格应该降下来了,咱们多买些回来蒸包子吧。”唐氏一边是心疼钱,一边又是觉得蟹黄包子和蟹肉丸子好吃,犹豫了一下,才道:“要是太贵,就别买了。”“娘放心吧,柳家赔给咱们的那些银子没花完,咱们家现在吃螃蟹还是吃得起的。这东西也是个时令物,一年就只有这个时候最肥,过了这个时候就得等明年了。”想到得等一年才能吃到蟹黄包子,唐氏也狠狠心,道:“那就买吧。”罗美娘瞧婆婆那吃螃蟹跟割肉似的表情,心里就觉得十分好笑,其实唐氏跟他们过来府城,罗美娘每个月都有孝敬,且前几日她还有五十两进账,也不知道怎的婆婆还这么抠门。说起来,唐氏的抠门也真是自带属性,最近天气冷了些,罗美娘打算给家里人做些厚实衣裳。唐氏知道她要给她做新衣,就连连摆手,说自个有衣裳:“你去年不是才给我做了件轻薄的袄子?不是我说,比那身更暖和的袄子,肯定也没有了,不用再做了。”罗美娘也想起来那件羽绒服,她道:“总不能一整个冬日都穿一件袄子,冬衣的料子我已经都扯回来了,里头那几尺石青色蓝花底的,只适合年纪大的人穿,我一看就觉得适合娘,到时候绣一些花儿上去,再把棉花塞得厚厚的,冬日穿起来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唐氏还是道:“冬日外头雪下得大,我又不出门,哪用给我买新料子了,还是给二郎多买几身,他经常要出门的人,在外面可不能跌了面子。”“过年娘要是回村里,难不成也穿旧的吗?也就只做两件,不多做,有个替换的就好。”看唐氏还舍不得,罗美娘继续道:“也没有尽给相公做的道理,到时候别人瞧着,秀才亲娘穿来穿去就那一件事,张秀才倒是经常有新衣服穿,肯定会在背后说闲话。”涉及到儿子,唐氏就妥协了,道:“就做两件,够穿就行了。”罗美娘笑:“我也就只给娘买了两件衣裳的料子。”说通了唐氏,罗美娘这才开始做冬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罗美娘手里宽裕,冬日也想穿几件好的。可哪有他们两口子穿新的,却放着唐氏穿旧衣的道理,婆婆跟着他们到府城,罗美娘一向是一视同仁,夫妻俩有什么,唐氏也有一份。另外就是小妞妞的婴儿衣裳,罗美娘也做了好几件,闺女的针线都是她亲手做的,这回手里宽裕,她便给妞妞做了整身兔毛的小衣裳小裙子,虽然妞妞还不到周岁,可罗美娘就这么一个孩子,在她身上也是费尽功夫。唐氏虽然觉得给小孩子穿这样活计精细的衣裳浪费,不过孙女这些日子都是她带的,唐氏疼她疼得不得了,而且孩子也长得好,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就像葡萄似的,好衣裳穿在她身上,更是玉雪可爱,她瞧着心里喜欢,也就不说什么了。张玉寒知道这件事后,却觉得媳妇对付他娘的法子越来越不露痕迹了。每每家里花钱买东西或者做衣裳时,他娘都得念叨一回,虽然没啥作用,不过他听着也烦,不过这回唐氏自个也做了两件,也就没好意思念叨儿媳妇大手大脚。夜里睡觉前,他还夸了罗美娘越来越聪明了。罗美娘被丈夫说得一乐,跟唐氏一块住这些日子,罗美娘也掌握了不少对付婆婆抠门的伎俩,这回不仅一家子都做了衣裳,婆婆还半句不提她浪费钱的事,也算是小小的胜利一回了。而这几日唐氏穿着新袄裙,吃着蟹黄包子,也觉得小日子真是惬意得不得了。只是吃着这蟹黄包子,唐氏就想起买螃蟹的钱是哪儿来的。因为自家被小偷光顾一回,其实唐氏如今想想还有些心有余悸。要不是当日她多吃了一个咸酥包起夜喝水,真被那人摸进来,如今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她想了想,便跟儿媳妇商量着,自家要不要养只狗看门护家。柳三婆子一家子虽然已经从隔壁搬走了,可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半夜摸上门。罗美娘道:“咱们院子就这么大,平时相公回家也要看书写功课,狗要是突然叫两声,思路都没有了,还是别养了吧。”但家里没有狗,唐氏还真没什么安全感。她如今每天夜里都觉得有人在外头,睡都睡不好了。这件事最后还是罗美娘解决的。她在集上买了些荆棘条和荆棘种子,十文钱就买了一大堆回来,荆棘种在院墙上,再铺上一层荆棘条,虽然看着灰溜溜的不大好看,不过唐氏看着却安心得不得了。等到这一茬蟹黄包子吃完,天气就真的冷下来了。赶在下雪之前,唐氏还带丫鬟和阿才去了一趟城外看李桂建的那庄子。乡下地便宜,人工也不贵,就罗美娘给的那十两银子,李桂除了鸡舍猪圈,居然建了个小四合院。虽然只是乡下地头常见的泥瓦房,不是青砖青瓦,不过李桂能建这么一座院子出来,就说明他没贪墨了罗美娘給的银子。院子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李桂住在其中一间厢房,见唐氏过来,还跟她汇报了一回砖瓦、木料花费的银子,还有买鸡崽的价格。唐氏细致地瞧过一回,回来时总算没对李桂再说些什么。她一早上出门,到家时已经是傍晚,接过丫鬟递给她的茶水后,便是一饮而尽。罗美娘瞧着唐氏身上都是泥土,就道:“娘下回出门且等等我,要是觉得太累就别经常去了。”唐氏喝完茶之后,又让丫鬟给她倒一杯,摆摆手道:“你要去女学,哪有时间跟我一块去,我和丫鬟走一趟就是了。你不知道,那孩子还挺会算计的。”“那边的仓库建得很大,说是明年地里收成的粮食能放里头,等到粮价好一些再买出去。”“他明年还打算养些鸡鸭猪羊,以后咱们也不用去集上买肉啦,每个月庄子里给家里送一趟,就够吃了。”“……那小子说了,他自家养猪的手艺是家传的,还带我去瞧他带过来的几头大肥猪,是他以前就养着的,要是我们想跟他买年猪,二两银子他就卖一头,比市面上的便宜了半两呢,可惜咱们都要回乡下……”之前罗美娘给一家子做新衣服的时候,唐氏就已经想着回乡下的事情,此时越临近过年,她这心差不多也飞回去。罗美娘听婆婆语气有些遗憾,就道:“府城的猪贵,咱们那边猪便宜,一头只要一两半,等回村再买,到时候咱们多做些腊肠熏肠的带过来,也比在府城买更划算一点。”唐氏就笑:“美娘你现在也越来越会过日子了。”被婆婆夸一回,罗美娘也是一笑。婆媳俩说着庄子的事情,就等着张玉寒岁考完,便收拾起来回村里过年。其实,也不只是唐氏归心似箭,一整年没见到李氏和罗富贵,罗美娘心里也想念得很。作者有话说:第六十二章罗美娘想念爹娘,唐氏却是担心自家老头子挨饿受冻,跟罗美娘唠叨道:“你公公那人就跟蛮牛似的,只会埋头苦干,一点都不会顾忌自己,也不知道跟大郎两口子相处成啥样了?”罗美娘安慰道:“大哥总不至于不给爹饭吃,爹身体也壮实着呢。”唐氏听完儿媳妇的话却还是不能安心。之前没说回村的事情,唐氏还没那么多想头,此时越临近出发的日子,唐氏竟有些睡不着了。她在府城这边,每季罗美娘都要给她做两身衣裳,日常新鲜点心、各式肉食不断,一整年养下来,就连唐氏也觉得自个跟以前不大一样。人就是这样,过得越好,想起老头子在村里,喝稀粥,吃咸菜,她这心就越过不去。要说唐氏失眠这事,还是住在唐氏隔间的小米私下跟罗美娘说的。唐氏的想法不难揣测,罗美娘略想一下就知道婆婆为啥纠结,夜里睡觉前,罗美娘就和丈夫提了一件事。他们婆媳关系自来融洽,虽然婆婆也有这样那样的抠门毛病吧,不过一颗心从始至终都是为他们着想。罗美娘也愿意为婆婆考虑得周全一些,只是对公公她感情就一般,所以提的主意也很一般。她是想着,如今他们在府城置了院子,村里分家分到的那院子住的时候也不多,要是这回回去黄氏实在太过分,不如就让张大福住到他们那边去,再给邻居一些钱,好歹叫公公日常三顿不要饿着。她也没有想过要把公公也接到府城住的事情,都说近则易生事,还是在村里把人安排好,和公公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最佳。张玉寒正在看北关县来的信件,临近岁考,北阳府所有秀才都需要到府城赴考,聂先生就来了信叫他帮忙在城里客栈订几个房间,张玉寒之前还回了信说家里有多余厢房,让他住家里。不过聂先生对这个主意不太感冒,第二回 来信时就让他别订客栈,他们几个秀才已经在府城租了个院子,到时候有地方住。张玉寒刚写好回信,就听到媳妇说的事情,道:“老头子呆在他大儿子身边,就是吃糠咽菜也是高兴的,你别想太多了。”罗美娘一听就知道这人赌气来着,道:“要是咱们回去,你瞧见爹真饿瘦了,你不心疼?”张玉寒把信件封好,才继续道:“你心疼死都没用。我大哥他大儿子在他心里就是天上的云,咱们这些人都是地上泥,一块臭泥巴你整那么多事干什么?”张玉寒话刚说完,罗美娘就顺手拍了他胳膊一下:“跟你商量事呢,干嘛攻击人?”“罗美娘你居然为个老头打我,我给你记住了!”罗美娘瞧着他胡搅蛮缠的样子就头疼,想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要是真不愿意就算了,再想想别的法子,就把油灯吹了,歇下了。可她才躺下,男人却用手指戳她胳膊,戳得罗美娘睡不着了,睁开眼睛看着床帘,无奈问他想干嘛。张玉寒瞧着还有些别扭:“你跟我说的事情,你想干啥就干去,就是你说出口了老头不一定会领情,到时候一片好心付诸东流,别来我这里哭。”罗美娘跟张玉寒做了两年夫妻,对他性子也有点了解,听他这些话再看他脸上的神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好笑道:“我想这个法子还不是为了你,公公在村里要是一切都好,咱们在外头也少点麻烦,那院子咱们一年也就回去住两日,没必要空着浪费。”张玉寒却还是坚持他是被媳妇强迫的,这决定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罗美娘:“……”因为要给亲爹实惠不高兴,男人晚上就闹腾了点,隔日起来时罗美娘总觉得腰酸。吃完早饭,张玉寒去了府学,她便把两口子的决定告诉唐氏。唐氏当然是愿意的,甚至还有些措手不及的欢喜,就是想想刚才儿子在饭桌上闷声闷气吃饭的脸色,砸吧砸吧嘴道:“这事不会害得你们俩吵嘴了吧?”她很是违心道:“二郎这狗脾气,要是不愿意就算了,反正你公公那人也不知好歹,对他太好他还不适应了。”罗美娘看婆婆舍不得还硬要嘴硬的模样,突然觉得母子俩性子还挺相似的,笑道:“没有,相公也是同意的。”唐氏仔细看了一下小儿媳妇的神色,见这事确实没影响他们夫妻感情,才放心下来。她是个明白人,儿子对亲爹素有心结不可能主动提出这事,儿媳妇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气,唐氏也能猜出一点,对罗美娘也有些感激。她叹口气,他们老两口本来就不该归小儿子一家子管的。之前儿子儿媳要她跟到府城,是打着照顾孙女的名头,家里买了丫鬟之后,她就应该回村的。可就是那会儿儿媳妇突然说要去女学,她怕家里都是丫鬟,没个亲近人在,小孙女会受罪,才腼着脸留下来。而现在,儿子儿媳没主动叫她回去,每月还给孝敬钱,这是小两口孝顺,可她却不能把这份孝顺当理所当然,这才是唐氏憋死了都没提出要求的原因。两个儿媳妇,小儿子这媳妇是娶对了,大儿子却是还在鸡飞狗跳,也不知道回村后会是啥样,唐氏想想又叹了口气。………………岁考的正月子在十一月二十九,临近腊月之时。这是每年整个北阳府所有县学府学的秀才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这就是说,张玉寒以前在县学时认识的同窗,好些人都要往府城赶。这会儿府城已经下了不知道多少场雪了,如今一出院子,冷风里透着刺骨的寒意,要是没做好防寒就出门,掀开帘子出去就得被冻成冰棍。家里过冬的柴火都是庄子上送过来的,李桂每两日就会进城一趟。这也是个实诚人,说是大冬日的地里活不多,每月白拿着罗美娘给的八百文工钱也不好意思,所以给家里送些柴火,他心里也安心。正好,大冬日的家里烧炕,也算省了一份开销。因着天气太冷,罗美娘还给家里备了治冻疮的药,之前家里阿才、麦苗手指就冻上了,这两人还无所谓,说是以前每年过冬都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