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作者:灰蓝      更新:2023-05-05 22:46      字数:5787
  唐氏虽也知道,自家是外地来的,儿媳妇是为了零食铺子能在县里站稳脚跟,才让些便宜出去,可这条街上有多少铺子多少伙计,唐氏每回算起来都觉得心疼。可惜这铺子与她丁点关系都没有,唐氏也只好在心里嘀咕,如今遇到机会,可不要说出来吗?见罗美娘想解释,她又摆手了:“我不过是说一回罢了,就不用说你那些大道理了,道理我都知道,就还是肉疼!”“……”罗美娘好生无语,话都被婆婆说完了,她还能说什么?想着以前她还跟嫂子说过婆婆该明理的时候也明理的,罗美娘就觉得看走眼了,这理儿也有明了一半的。此时,张玉寒从篮子里拿个驴肉火烧递到唐氏手上,道:“这个好吃,娘多吃一点。”那篮子驴肉火烧热乎乎香喷喷,马车里都是一股肉香味儿,唐氏早就觉得,她闻着就不住咕咚咕咚咽口水,就是人家林氏是送给儿媳妇的,她不好意思出口呢。此时看儿子有眼力见,知道老娘想吃,唐氏装模作样地抱怨了一句:“才刚吃过早饭呢,留到午饭吃不好吗?”接过来咬了一口,话题就顺势转到驴肉火烧上:“林家做这个还挺实诚的,看这里面夹的肉多厚实。”张玉寒点点头道:“是挺厚实的,我就是看娘说肉疼,肉疼就得多补点肉,补补就好了。”唐氏啐儿子一口:“就你贫嘴,在心里笑话老娘是吧?反正你们都是大方人,就老娘一个抠门。”“我们哪敢这么想呢。”张玉寒恭维唐氏,“娘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没娘帮着带妞妞,我和美娘都不知道要如何了。这回要不是娘答应了过来,我们都不能心安,娘是疼我才会抛弃爹跟着我们出门受苦受累的,没娘帮忙,我看我这辈子都不能混出头……”张玉寒要想哄一个人,好听话简直张口就来,唐氏听儿子奉承,到底笑开了:“成天胡说八道的,以后离我小秀儿远一点,别把这贫嘴毛病传染给我孙女。”“像我这样才好呢。”张玉寒一点都不在乎被老娘骂,他道:“这世上哪还有像我这样长得好人品好性格好运气好的人,就是前三样都有,最后一样也世上少有。”唐氏竟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添了个自恋的毛病。罗美娘却知道,自打一百两在府城买了个院子之后,张玉寒就是这样自信满满的状态,罗美娘也挺能理解他的心情,男人吗,养家糊口是责任,他能给家里人买个家,可不得飘起来吗。那什么,罗美娘其实还低估了张玉寒这份自信,由于有个神仙法器在身上,张玉寒确实打心里认为,这世上确实是少有他气运这么好的人,不然神仙为何就看中了他不看中别人呢。而且张玉寒还深深觉得,神仙看中他不是没理由的,他确实是有潜力的,就是以前明珠蒙尘埋没乡下了,神仙一慧眼识珠,他可不就光芒万丈了。不过这种自得,张玉寒只能在心里过把瘾,有时候也挺遗憾不能和媳妇分享。媳妇看了自己一眼,张玉寒还以为她是吃醋呢,便凑过去握住她的手,笑眯眯道:“当然我能有这么好的日子,也是因为有一个好媳妇,这些日子外头多少人说我这辈子有福气呢,我都跟人说我哪只是这辈子的福气,我是攒了八辈子福气才娶到这么好的媳妇……”男人这些甜言蜜语听起来就没啥诚意,不过罗美娘也挺高兴。唐氏其实也瞧见了儿子的小动作,不过,小两口蜜里调油却是她乐见的,两口子感情好,她小孙子才能赶紧生出来呢。想到即将要有的小孙子,唐氏真是精神百倍,恨不得赶紧到府城,两口子关上门快点给她生一个小孙子出来。以前儿子拿话忽悠她,说自个精力就那么点、读了书就没空生儿子时,她还挺担心两人要到牛年马月才能生孩子,如今小秀儿都出生好几个月了,唐氏当然反应过来自己被儿子哄了。罗美娘和张玉寒牵了一会儿手,她就主动放开了,主要是阿才这个大电灯泡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瞧着他们,罗美娘也不好太大方了。她装做要拿驴肉火烧的篮子,就把手松开了,给张玉寒阿才和唐氏都递了一个,还让车夫停下一趟,给后头跟着的聂家马车送了两个过去。刚才出县城时,聂家马车就在十里坡上等着了,只有聂恒和一个老仆,看不见聂先生和聂太太的踪影,看来聂先生也是铁了心思要锻炼儿子。唐氏对儿媳妇给聂恒送吃的也没啥意见,聂家前几日送了一份赔礼过来,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不看聂先生,看在礼物的份上,唐氏心里那股气也消了。再说以后去了府城,人生地不熟的,聂恒也能算个熟人了,多个熟人多条路的道理,唐氏还是懂的。马车停了一会儿又辘辘滚动后,众人又热热闹闹了一个多时辰,车上的人除了罗美娘,基本上都是话唠,唐氏还问起张玉寒在府城买的那个院子。说到这里,阿才就插话了:“姑丈买的那院子,好得不得了,里面还有家具呢,都是新的,说是人家夫人本来是想给闺女当嫁妆的,里头桌椅橱柜都是叫木匠用好料子打的,款式也好看得不行。”听说有一屋子好料子做的家具,唐氏登时乐呵呵的,道:“我这辈子就连跟老头子成亲时,也没用过新家具,这回过去也能享受一回。”阿才笑:“姑姑姑丈那么出息,以后阿奶且得有好院子住、好家具使呢。”由于阿才喊罗美娘和张玉寒姑姑姑丈,就连对唐氏的称呼也亲近上了。他本也不是下人,总之外头人听着,都觉得这是一家子亲戚。阿才的马屁简直唐氏拍到自己心坎上,唐氏被他拍得舒坦,还把自己藏在袖袋的两块绿豆饼分他一块。唐氏是个节省到极点的性子,虽昨日就把行李打包好了,一早起来她还四处摸摸看看,就怕自己落下一丁半点的,果不其然,在小妞妞的摇车旁看到包在油纸里的两块绿豆饼,她随手就塞进袖袋里。阿才也不嫌弃,拿起一块嚼了嚼,继续道:“院子里还有个天井,姑丈说之前说阿奶和姑姑肯定要种菜的,我就撒了些菜种,离开府城时都看见菜苗了,也不知道几日没浇水,会不会死光了。““去,哪里会死光了,肯定都长得好。”阿才这句话颇有些不祥的意味,唐氏刚才听着还挺高兴的,立刻就“呸呸”道,“小孩子家家,真是童言无忌,求过路的神仙菩萨有怪莫怪有怪莫怪……”唐氏双手合十念了几句之后,才很有经验道:“要住新屋子,就不能说晦气话,你们也都给我记着,这一路上都不能说个死字。”罗美娘张玉寒俱都点头,阿才摸了摸脑袋,道:“我就是想着万一呢,叫阿奶也有些心理准备……”“哪有那么多万一,就是万十也不会有事。”阿才憨憨一笑:“那就不死吧,我就怕那些菜苗都被晒蔫了,跟死了也没区别了。”唐氏简直怒目,看向他手里的绿豆饼:“有绿豆饼都堵不了你的嘴,把好吃的还给我!”“就这么一小块我都吃完了,哪能堵嘴,阿奶你再给我一块,我嘴就堵上了。”阿才实诚道。“没啦,你跟你姑姑要去,她才是大户呢,我看她早上装了好几个食盒……”唐氏看阿才瞧着她袖口,赶紧把袖口合上,并且深深后悔一早上为了臭美穿了件袖子宽松的新衣裳。一旁听着的罗美娘听着这些对话,已经笑得肚子疼了,张玉寒一边扶着媳妇一边道:“我看这一路上有娘跟阿才,都多了不少热闹。媳妇,咱们真是做了一笔合算的买卖。”罗美娘笑:“好处多了去的。”唐氏委实不能理解夫妻俩这幅看戏一样的恶趣味,她白眼一翻,拍拍怀里刚刚被她吵醒的小孙女,小秀儿两根酷似莲藕的胖胳膊挥动了一下,又闭上眼睛睡过去了。一路上叽叽喳喳说说笑笑的,罗美娘在大庆朝这么多年,也是头回离家这么远,心情也很有些雀跃。不过赶路这种事就是这样,最初离县里不远,还能瞧见大片大片碧绿的农田,及至上了官道,便是尘土飞扬,罗美娘连车窗都不敢开了。尤其是上下官道是要税的,过几个时辰就要出来交一回钱,头日过后不仅唐氏,就连罗美娘都觉得朝廷这过路费真是好赚。张玉寒看他们都肉疼心疼,就道:“咱们幸好不是商户,上回过来时我看到有个商家运了十几桶白鱼白虾去府城,除了路税,每过一个县就要收一回车税,每过一个县就要收一回车税,你猜最后这些鱼虾到府城时怎么样了?”“怎么了?”唐氏问,她很热心道,“是不是都被那些人抢光了?”因为村里有被小吏盘剥的经验,唐氏一时间就没反应过来,罗美娘却立刻就想明白了,心里颇觉得好笑。果不其然,就听见张玉寒道:“都死光了,一路上收税就要停下来,不知道耽搁多久,天气又热,鱼虾到城门时都臭了,那商家就跟在我们马车后头,哭得哟。我还上前安慰了他一回,那大哥这一趟来府城真是破财又破家,惨得不得了……”张玉寒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唐氏、唐氏都懵了,看这混小子嘿嘿笑了起来,才反应过来是故意逗她呢。罗美娘补了一句:“幸好咱们身后就聂家一辆马车,也没别人了。”唐氏的面色这才放缓。张玉寒又亲亲热热地搭着他娘的胳膊,道:“我再给你说一个吉祥的,我在府城看过一种花,那花盘就跟妞妞的脸一样大,黄灿灿的,每天还会向着太阳那面转,稀奇得不得了,府城人取了个名字叫凤鸣朝阳,好听吧?我买了三株种在咱们院子里,咱们一进门就能瞧见了,娘看到了肯定心情好。”唐氏还是忍不住拍了这混小子一下,就是拍完之后就操心起这花这么稀奇,不知道贵不贵,跟儿子打听价钱。罗美娘却想着,莫不是大庆朝的向日葵?她也挺好奇的,罗美娘虽说两辈子的人生多了不少见识,人也算得上聪明,可她未嫁时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关县,对这些事就知之甚少,故此听得也很感兴趣。别说,唐氏喜欢吉祥事,他们进府城时确实碰到一桩喜事,遇到了别人家在娶媳妇呢。鼓乐和喜炮震天响,迎亲的队伍好两刻钟都没走完这条街。阿才在车厢里坐了两日就坐不住了,此时他跟车夫坐在外头,便问了起来,他声音大,就有府城百姓应道:“这是我们府城一等一的金家呢,是金家二少爷同时迎娶少奶奶和纳妾之喜,双喜临门呢。”纳妾这种事叫什么双喜临门。马车上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南山村出来的土包子,哪里听过纳妾的事。就是在北关县里也不流行这个啊。唐氏就忍不住道:“府城人难道都是这样的?”那她儿子在府城住久了,不会也要纳个妾什么的吧?唐氏虽是张玉寒的亲娘,不过,一来,纳妾这种事就不是什么正经事,二来婆媳俩一向处得也好,还因为罗美娘的性子,之前在村里时瞧着还挺贤惠柔顺的,谁知道凶起来连性命都不在她眼里,唐氏委实担心儿子以后有个什么歪心思,儿媳妇气起来就把他给收拾了。罗美娘却没想那么多,她只觉得府城这边风气还挺开放的,一日就把正室和姨娘娶回家,真是从来没听过的稀奇事,当真教人开眼界。由于见识了一回府城人的行事做派,罗美娘就连一开始觉得府城确实比北关县繁华的感慨也消失不少。北关县虽然不比府城繁荣,但她住县里这一年多就没听过几回有人纳妾的事,通常就是纳了,也是一顶小轿偷偷摸摸带进家里,哪会这么轰动。就是,她虽然觉得府城也就这样,可唐氏不住地掀开车帘子,罗美娘的眼睛还是跟着闲不住了。唐氏边看还边评价呢:“刚才进城的官道就比县里宽阔不少,你瞧那边的酒楼,也比咱们县里的知味楼装修都好看,那颜色,那花样,唉哟唉呀,我要记下来回去跟你们爹好好说说。”罗美娘笑道:“咱们等安顿下来,就过来逛逛,多见识见识才对得起这一路的车马劳顿。”唐氏十分认同儿媳妇这话,而且,由于罗美娘也跟她一样瞪大了眼睛不住观望,唐氏心里那点担心自个丢人的顾忌也都抛开了。唐氏没跟任何人说的是,其实来府城前,她还挺担心自己会给儿子媳妇丢脸。这会儿却着实觉得这辈子来这一趟真是值了,村里那些男的女的,哪个跟她一样能走得这么远的,回去了都能是一辈子的话题。婆媳俩把小秀儿丢给孩子她爹带着,就着车窗不住指手画脚。却不知道外面人也瞧着这对没见识的婆媳觉得稀奇呢。罗美娘当然也看到别人的目光,不过,管他呢,又不认识,这世界上谁不是被人笑话的同时又在笑话别人呢,这些人觉得他们乡巴佬,罗美娘还觉得他们那股子府城土著的土头土脑土气十分可笑呢。她和唐氏两人大大方方地指指点点,倒叫马车外看笑话的人都觉得无趣。车夫是经常往来县里和府城的熟手,张玉寒说了个地址,车夫没一会儿就把马车停在他那花了一百两银子买的三合院门前。大门上铜将军把门,从外面看过去房舍都是青砖青瓦,还能瞧到从里头探出墙外的枣树绿果。枣树都是入夏开花结果,秋日成熟,此时看着树枝上绿宝石一样细密的小青枣,几人都能想见秋日结果时是何等的果实累累。像唐氏这样喜欢吉兆的,便油然而生一股喜欢之情,主要是,她已经听儿子说了好几回,这院子是何等的划算,唐氏还没见着时,心里就喜欢得不得了,如今就更要加上一个“更”字了。第四十八章罗美娘也觉得这院子挺好的。虽然是三合院,前头少了一排倒座房,不过北关县里他们租的倒是四合院了,那排倒座房却一直当做仓库和工房使,也没咋住人。院子一进门就是刷得花白的照壁,照壁之后是个极大的院子。前半部分铺的青石板都被阿才撬出来了,两边都是菜地,只中间留着一条过人的小道。正房明三暗五,左右厢房都是三间,加起来这么多间屋子也足够住人了。怎么住倒也好分配,正中间的正房留做客厅,左右都是一样格局,罗美娘两口子住了左边,右边的一明一暗给了唐氏。三间左厢房,阿才和正帮着搬行李的聂恒各住一间;右厢原本就是当厨房和仓库使的,罗美娘指挥着张玉寒和阿才把带来的家伙什放进厨房,如此便能做饭了。由于路上阿才说了那一通,唐氏一进门心心念念的就是菜地,瞧着院子里有水井,她挽起袖子就浇了一回晒得蔫蔫的菜地,顺便把枣树也浇上了。罗美娘听着外头的浇水声,先用带来的铁锅,在灶上烧上一锅热水,住进新院子,她心情实在雀跃,还幼稚地用手指在灶下抹来抹去的。张玉寒和阿才先前买下院子时两人已经打扫过了,不过才离开了几日,这院子又实在通风,屋子里一点灰尘都没有。罗美娘见此,心里就更添喜悦。那啥,不止唐氏有些封建迷信,其实罗美娘自个也有些迷信心理。虽然她两辈子的经历都证明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可搬进新家,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啥的,罗美娘也挺讲究这个的。此时屋子干净整洁得让人如沐春风,真是个好兆头啊。这回搬家,罗美娘也带了不少米面腊肉过来,就是担心到家时、时间太晚不好买菜。如今才刚过未时,今儿也算是乔迁之喜,罗美娘便想露两手,叫家里人也吃得好点。她和阿才打听了这附近的集市在哪里,阿才多机灵,一听就知道姑姑肯定是想好吃的,很积极地把张玉寒之前叫他打听的都说出来了,还道:“姑姑,我之前去过,我带你去。”罗美娘笑:“你先和面,我回屋换件衣裳,不急呢。”待会出去不定会遇到街坊邻居啥的,罗美娘也很有些臭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