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作者:灰蓝      更新:2023-05-05 22:46      字数:4965
  唐氏看到这些,便淡了笑容。黄氏见婆婆这样,就道要是早知道她今日回来,肯定会准备几个好吃的,现在时间太赶也来不及了,明儿再为娘接风。黄氏话说的好听,唐氏想着小儿子的喜事不好发脾气,便忍下了。可大人能忍,小的就不行了。两个大点的孙子,拴柱八岁,狗蛋四岁,看见饭菜都闹腾起来了。小孩子也会看情势,同样的饭菜吃了一个多月,家里阿爷和爹都拗不过亲娘,如今能治黄氏的阿奶终于回来了,两人闹得都要把饭桌掀了。唐氏听得耳朵疼,道:“行啦,这些都是你们娘做的,不吃今晚就没得吃了。”张大福和张大郎都只是默默扒粥,正好这时村长家来人了,说要请张大福和唐氏过去吃饭。被儿子弄得挺没脸的黄氏正想说话,便瞧到张大郎看过来的一眼。张大郎道:“村长肯定是想着为二郎接风庆祝,爹和娘,你们赶紧过去,别让人等着了。”唐氏也是千年的狐狸,哪能看不出冲孙子使眼色的儿媳妇在想什么,她心里摇摇头,还是狗改不了吃屎:“你们吃饭吧,我跟你爹先回屋换件衣裳。”人走了之后,黄氏咬着嘴唇不说话,看着就像在生闷气。张大郎把馒头掰成两半,才道:“年前的事你都忘了?你信不信你要真敢让拴柱和狗蛋缠上去,弟妹就真敢让人把他们送回来。你也让我这个当大哥的在弟弟面前有点脸面。”张大郎很少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哪怕黄氏心里不舒服,气势上也消减不少。张大郎咬着馒头,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过年前张玉寒说的那些话他都记着,虽然心里觉得不舒坦,张大郎也得承认,二弟是有这个能力说不客气就不客气的。人就是这样,要是张玉寒是个宽厚的好人,张大郎就会想着两边和稀泥。可张玉寒把不好惹摆出来,张大郎多少总是有点忌惮的。黄氏再不好,她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哪怕张大郎也知道媳妇是在单方面闹腾找事,可日子总得过下去,他叹了口气,他只能管着她不上前寻事生非,总不能把媳妇休了吧。张大郎看黄氏低眉顺眼的不说话,不放心又提醒了一句,说弟弟两口子这回回村是个喜事,叫黄氏别再闹出事情来了。外头发生什么,张大福和唐氏隐约听到一点,唐氏心里舒服了一点,道:“大郎总算能钳制住他媳妇了。”张大福道:“大郎就是个没脾气的,心也不狠,只能管一时。”唐氏听他这么说,也想着说几句,又觉得说多了没用,黄氏的德行全家都知道,没必要再车轱辘话。两人换了一身衣服,就出门了。有些话唐氏当着儿子儿媳的面不好说,趁着只有两口子,她就问出口了。她问这段日子家里的伙食是不是都像刚才那样,心里却觉得肯定是这样,如今正值农忙,黄氏就给家里人吃这些?难怪老头子都要被逼得出来摆摊了。张大福点点头,烧菜做饭的事都是儿媳妇干的,哪怕张大福心里不满,也很少出声。唐氏摇头道:“我才离开家这些日子,你就过成这样了。”她在县里罗美娘吃什么,她就吃什么,罗美娘在吃食上从来不吝惜银子,饭桌上顿顿有鱼有肉,吃得她都胖了好几斤。回来看到男人熬得脸瘦身子干枯的,心里真是不舒服。张大福听她念叨半天,看她说够了才说:“跟我再说说二郎的事,我听到消息都不敢信。”唐氏听到小儿子,面色终于缓了过来,略带些得瑟道:“就是那样呗,我这些日子在县里也着急,之前急成绩没出来,之后就急他老不到家,二郎还孝敬了我一个银镯子,说是以前早就想给我买了,这孩子,多孝顺啊。”说着就把特意带回来的蹭亮的银镯子从手腕处露出来。唐氏说了一通她在县里如何的,眼角突然瞧见张大福的神色似乎不太高兴来着。唐氏以为张大福是嫉妒张玉寒给她买银镯子,冷笑一声:“怎么的,后悔了?这世上再没有后悔药能吃的,叫你以前死活看不上我的二郎要分家,现在风水终于轮流转了。”张大福没说话,他想过要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不会分家,张大福觉得自己还是那么做。之前他做梦都担心小儿子在外头行差踏错,哪日官府突然上门把全家都带走。可张玉寒成亲之后像被点醒了一样,一改之前的不着调,突然就上进起来。话说回来,要他还是以前那副样子,也轮不到婆娘在他面前得瑟。“你对二郎多上点心,他现在知道上进是个好事,别一时好一时歹的,以后又变野了。”“你当爹的,自个怎么不去说他?”张大福看婆娘硬要跟他抬杠,就道:“你不是不知道之前因为分家的事,他跟我记仇呢,吵得差点都快断绝父子关系,那会儿直接就说了他以后好赖轮不到我说他。我这几个月琢磨着,这小子向来喜欢藏一手,恐怕当时就想好了去聂家私塾干活和读书的事情,他打小就是这样,心里堵着一口气,就总能比平时来劲。”“屁!这么说你当时把他分出来还是好事了?当初我让你再想想,你非要立刻就把分家契约给签了,谁家儿子刚成亲就被人分出来?不是叫人说爹娘都不待见他吗。二郎是有韧劲,脑瓜子也聪明,不代表他就没伤透心。”要不是张大福咒二郎变野,唐氏还不会说这些,她越说越憋不住:“他现在脱离了泥腿子命,你才看重他。张大福我告诉你,你势利得没边了!”张大福被婆娘指着鼻子骂,也不说话。唐氏看他这样,想着张大福一向疼孙子的事情,索性小人做在前头:“我可告诉你了,拴柱和狗蛋两个也在读书,以后大郎他们要是供不下去,你可不准过来抠索二郎。人做了决定就没有后悔药可吃,当初分家契约上可是都写清楚了,咱们两口子以后归大房管的,你别以后为孙子去二郎面前哭穷哭惨的,二郎也没啥钱能让你占便宜。”读书是个费钱的事情,尽管儿子中秀才后,每月都能领到衙门发给的一两银子,但唐氏心里清楚得很,一两是供不起儿子念书的。在县里这些日子,唐氏对读书要花费多少,心里越发有数。纵使村里有刑先生在,每月只要花点笔墨纸张的开销就成,可这一笔银子出得就不容易。村人要是想着识几个字、以后在外能不被人骗了还行,要是真想跟她二郎一样,读出成绩来,总得一大家子都勒紧裤腰带地供着。别看她二郎读两年就能考中秀才,多的是人考了十几年都靠不中。一年两年的,大房能供得上,可要是几年几年的下来,说不准她那犯红眼病的大儿媳妇就又得出幺蛾子了。老头子自来疼孙子,但做人总得有些分寸,罗美娘能供儿子念书,总不可能把几个孙子也给包了。还没发生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张大福真是无语,他忍不住问道:“你这一月去县里,是不是经常做梦?”唐氏道:“我就是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张大福没好气道:“知道二郎是你心肝了。”农家请客吃饭,就是鸡鱼蛋肉,小地方也没那么多讲究。这一顿也算是张玉寒的接风酒,村长还把自己珍藏的好酒拿出来了。张大福和唐氏路上吵了一架,进门时老两口倒也默契得很,双双露出笑脸。饭桌上热热闹闹的,罗美娘后面还在村长小儿媳屋里给闺女喂了一回奶。村长的小儿媳妇瑶娘是个容貌秀美的妇人,纵使那夜被恶吏惊吓过一回,看着恶人罪有应得、夫家人又都心疼自己,这几个月也恢复过来了。这会儿看罗美娘一个人起身,便起身帮忙。她是个细致人,进门前还去灶下打了盆热水。罗美娘谢了她一回。罗美娘是罗氏族人,两人以前也是认识的,又因为感念张玉寒那夜在小吏手下救下她的事情,瑶娘跟她说起来话很有几分亲近,她笑:“上回德金大哥回村运粮时说你男人过了府试,公公就坐不住了;前头半个月一直盼消息,衙门喜报过来那夜,他高兴得喝了半壶酒,早上都起不来了,直说咱们村终于要起来了。”“村里张地主和我们家当日就放了炮仗,说是要添添喜气。大福叔和你大伯子,昨日也放了一炮,大家都挺高兴的。”瑶娘说话的顺序挺有意思的,罗美娘听完之后便知道,大房应该是瞧着别人都放了鞭炮,没好意思没动静。当然,这件事毕竟是张家的大喜事,公公和大伯子不至于这么没眼色,慢了一日肯定是有人阻止的,阻止的人是谁,罗美娘心里也有数。瑶娘又悄声道:“这两日村里人问了刑先生,都知道你们家现在有三十五亩免税地的事情,你们回家这一趟应该有不少人上门。”主要是张玉寒分家只分了几亩地,之后也没再置地,又知道他们大房嫂子跟他们家不睦,所以好些人都惦记上了。罗美娘谢过瑶娘的消息,便出去了。外头唐氏和村长媳妇都醉在一块了,村长媳妇尤其会说话:“张家嫂子,二郎中秀才是个高兴事,你可得多喝几杯。”“还有这肘子,也好吃,我还特地出去摘了些桂花撒在上头,我男人说,读书人都讲究一个折桂攀蟾,二郎以后桂榜题名,咱们村都为他高兴呢。”唐氏最喜欢人夸她小儿子,村长媳妇一夸她就喝酒,喝得脸上两片酒晕,笑得跟傻子似的。张大福那边也醉了,一直叫着“二郎、二郎”,醉意上头的村长问他要说什么,他就摇摇头不出声。到头来长辈都醉在一块,张玉寒只得跟村长家借了辆推车,把爹娘都推回去。吃过村长家的席面,张玉寒隔日陪罗美娘回了趟娘家。饭桌上也丰盛得很。罗美娘这趟跟着回村主要是想看看爹娘,她还盘算着要在娘家住一夜。这年头没有出嫁女住娘家的道理,不过罗美娘也不管。好不容易才回趟村里,她就想跟她娘说说话。其实前面过年时她就想在家里住着,可惜那会儿天太冷,张玉寒也不放心。许是生育过的原因,生完闺女之后,她总想起小时候的日子,越回忆就越想要回娘家。昨夜吃席面吃得挺晚,一大早的她还早早地起来,催着张玉寒出门。他们一家三口进门时,李氏正在杀鸡宰鱼,看到闺女女婿都笑不拢嘴了。她尤其看了一下罗美娘的面色。过年前村里说罗美娘这胎是个闺女时,她就有些担心,如今看闺女生完之后面色这么红润,便知道唐氏没嫌弃她生孙女的事,月子伺候得不错,李氏才放下心了。李氏抱着换过尿布的小外孙女,高兴地了不得:“哎呦哎呦,我看村里,再没有比妞妞更俊的孩子了。”罗美娘怀里抱着罗德金和高氏两岁的闺女,对着亲娘脸皮也挺厚的:“主要是她爹她娘都长的好,生出来的孩子可不就好看吗。”要是以前罗美娘在她面前说张玉寒的好话,李氏总得跟她拌几句嘴,不过,随着女婿越发出息,李氏已经把那份不喜给忘在脑后了,尤其是这回张玉寒中秀才,村里多少有闺女的人家都在扼腕当初走了眼,没瞧出来张玉寒有这么出息的一日。于是,李氏也颇是赞同闺女的话:“是这个理儿!”罗富贵虽没抱孩子,可凑眼过去看外孙女确实长得好看,眉目也舒展开来。待到傍晚时分,张玉寒看罗家被褥铺盖都安排上了,又瞧着媳妇笑眯眯的模样,是铁了心思要在娘家住一夜,只好无奈回去。吃完晚饭之后,罗美娘带闺女进房休息,李氏就过来了。李氏笑道:“你现在这样,就只差个儿子了。”罗美娘却是问起村里集市的事,主要是担心李氏和罗富貴忙不过来。要说村里有了集市,受益更大的其实是罗家。罗家本身就是做批发生意,以前是他们家不愿到外头,所以只能把东西卖给过路的货郎。现在南山村成了附近几个村的固定集市地,罗富贵和李氏每日都能挣得盆满钵满。就这两个月,罗富貴和李氏其实已经忙得没空干活之余再带小孙女了,就只是咬牙坚持着。李氏叹口气:“你大哥嫂子都在外头,还能怎么办?只有我们给带着。”母女两个靠在床上说私房话,罗美娘道:“要是把身体累出毛病,治病的钱花得更多。辛辛苦苦挣了钱,就是为了日子过得好点,难不成娘想以后把钱都给医馆药铺才甘心?”她说完,李氏便道:“怎么说话呢,现在成了秀才娘子就能这么气人了?”罗美娘道:“我是为了娘好呢,现在县里的铺子挣得也还行,娘听我一句,你和爹不如就把那些批发的生意给停了,以后只做县里铺子和附近乡亲的买卖。”“我就是想着,以前哪有这样的好日子,每日都有钱进账,咱家艰难的时候你又不是没经历过,能多挣点就想着多挣点。”李氏叹口气,她想想道:“我明儿跟你爹说说。别说家里了,女婿这回中了秀才,可有不少人惦记着呢。你们家大房那边就不好打发。”李氏说的也是女婿那些免税地的事,她道:“我们家就算了,我也没脸跟女婿提这个事,你也别提。可你家嫂子先前对你那样,这回要是便宜了她,我想想就气啊。”李氏已经是第二个跟她说起免税地的人,罗美娘道:“娘就放心吧,她占不了便宜。”那些必须分润利益给旁人的秀才,基本都是一家子供出来的,全家的资源都紧着一人,读出成绩之后自然得回馈家人。可张玉寒这个秀才,大房前前后后一份力气都没出。这世上哪有光捡便宜不付出的好事儿。李氏看闺女心有成算,才没继续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