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作者:灰蓝      更新:2023-05-05 22:45      字数:5484
  可罗美娘偏偏就把这些话说出口了,且她说话有理有据,态度落落大方,举手投足自有一种硬朗正派,李桂芳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她跟郑夫人说话时便在想,要是罗美娘在这儿,许是立刻就能劝得郑夫人叫郑县令把等在外头的张玉寒放进来。何若水这日去了县外,一更时才到家,回家时听说这件事,就想跑去张家问问情况。还是李桂芳拦住他,说外头都宵禁了,明儿再过去就是。何若水想想也是,就是躺下去睡觉时听妻子一个劲儿说起罗美娘,不由道:“那个零食西施瞧着柔柔弱弱的,真有那么厉害?”毕竟是朋友的妻子,何若水平日哪会关注那么多,他对罗美娘的印象就一个,贤惠会做饭。李桂芳嗔他一眼:“你也就是看个面儿罢了,哪能知道罗姐姐的好处。”她感叹道,“今日我真是开了一回眼界。你读了那么多年书,也说不出那些大道理。”何若水虽然还是有些忧心,还是嘿嘿笑了起来,对被媳妇取笑学渣的事也不在意,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吗,就是他还真的对零食西施好奇起来了。罗美娘当然不是何若水李桂芳两口子想的那样口才非凡。她回家时顾不得婆婆和高氏欲言又止的着急眼神,就先灌下了一大碗水,刚才在何家她都不好意思大口喝水呢。罗美娘不愿意跨阶层交朋友就是这个原因,在家跟高氏和婆婆说话,罗美娘真是没什么不轻松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话也无甚关系;在李桂芳面前,今日这一大通文绉绉的话,可是费了她好些脑细胞。关键是,罗美娘明白,就算求人也得有个姿态。你要是慌慌张张过去何家,自己都拿不定主意,难不成还想着何家帮着包办一切吗。何家又不是该他们的,两家非亲非故,她这回能踏进何家大门都是因着何若水和张玉寒那点同窗之谊。故此,罗美娘上门前,就把要说什么琢磨得明明白白。罗美娘天生就有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刚才看到李桂芳一下热络起来的态度,她就知道这回上门应该是成功的。得说李桂芳也是个机灵人,自来正室就没有喜欢小妾的,她面见郑夫人时,就把罗美娘那些小妾姨娘的话都说了一遍。郑夫人拿了罗美娘的零食册子,也觉得这事十分有趣,一个家里开零食铺子的童生娘子,辗转把劝她丈夫的话递到她耳边。且她想奉承的还不是最近风头颇盛的张姨娘。张姨娘是什么人,这些日子本地士绅夫人上门拜访,她不愿见的,张姨娘竟能撺掇得老太太出面见人。可见进门不过几月,心都纵大了。自个风头被抢了,郑夫人也不管,她就想看着张姨娘怎么一步步把老太太带沟里去。没想李桂芳上门一趟,郑夫人才发现,其实明眼人也是不少。就冲着这位罗氏的好眼光,郑夫人也不介意给她开个后门。在郑县令面前,郑夫人那张冷若冰霜的脸蛋就像化了冻一般,春意盎然,倒也没吹什么枕头风,只把话原原本本都说了一遍。以她对丈夫的了解,罗氏这些话应该能戳中他的痒处。她可知道丈夫多年为官,最羡慕的就是同年好友曾经得过百姓送的一把万民伞,偏偏到现在仍是没有与之比肩的荣耀,只能瞧着别人在书信里臭显摆。送匾额什么的,虽然比万民伞差点,还是不错的。郑夫人笑道:“你是没听李少奶奶说的那些,我听着都觉得挺有道理。听说罗氏还是乡野出身,也不知道哪里的水土养出这样的妙人。”郑县令听完后,面色已是缓了几许,嘴上还是骂道:“只会惹是生非。”今日这事真是把他吓了个正着,张玉寒又不是普通百姓不能面见父母官,早给他通个气儿便不至于如此。郑夫人并不搭话,只是笑着给丈夫倒了杯茶,过会儿郑县令才轻咳一声道:“夫人,我先去书房,张童生还在外面等着,我听听他说什么。”张玉寒这人,说是懒散成性,说耐心也是真有耐心。门役出来之后说郑县令不见他,他也没有离开。那什么,就算是冷板凳也是县令家的冷板凳,今儿只要天上没下刀子,地上没长钉子,张玉寒就不打算走了。张玉寒非但打算扎根在县衙做长期斗争,还劝一同过来的罗村长几人到他家里休息,正好罗德金就在一旁,带回去就是了。罗村长这几日真是老了二十岁不止,虽说每年交税时他都要掉一阵子头发,却没有这回这么让人难受的。偏偏这事却不能说是张玉寒的错,要不是他当机立断,他那小儿媳妇就得受辱了。一般而言,每年下乡收税的小吏一般都是村长家招待的,以前负责他们这个村的两个吏员还知道当面留一线,这回来了俩个新的,胃口大得不得了。张玉寒几人到村时正好是夜里,村长家一声女子的尖叫刺破黑夜,原是他家小儿媳妇上夜,被两个色胆包天的硬扯进屋里。张玉寒正好撞见这一幕,能忍得了吗,村长为着村人还要强忍住怒火,张玉寒提起一旁的板凳嗖得一下砸了过去,那两人冷不丁被砸个正着还大放厥词,张玉寒直接反手就是两记耳光,接下来便是一阵混乱的拳打脚踢。罗村长见他几下老拳砸得两个酒囊饭袋起不来身,似乎要把人打死,不得不忍着恶心上前劝架,就是这些日子被折磨得够呛,劝架时也跟着踹了两脚。可是等把人揍晕了,气也解了,烦心事就来了。罗村长正没主意,张玉寒就吩咐一旁看傻眼了的亲爹和罗德水找来绳子,把人绑住,又说了一番话,就是这番话,让罗村长心有感慨,觉得张玉寒读书不过半年,显然已经深谙读书人杀人不见血的妙窍所在。简直是口齿如刀,刀刀入骨,仅凭一张嘴就能叫人心潮澎湃。“村长别担心,我心里有数呢。咱们这里原也不是富裕的地界,这些年来受了这些鸟人多少恶气。”张玉寒头回收起了那副吊儿郎当的神色。“村里的人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什么叫苦,几十年前搬来村里前,天灾战祸无人救济是苦;十几年前,村人饥寒交迫无衣无食是苦;这几年,恶吏盘剥百姓无人做主更是苦。可只要每日有米入肚,日子能过的,我们小老百姓便能把苦楚咽在肚子里慢慢消化。“可就是有些人,连活路也不愿给咱们留一条。”张玉寒神色疏淡,半点不见笑意。“民愤是什么,就是百姓被逼走绝路的时候,发出的怨恨愤慨。别人不让我们生,我们也要让他们无路可走。今夜咱们把他们绑起来,也是一番好意不让他们继续激起村人的怒火。”“我们南山村的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不交税,这么多年都是老老实实,到了时间说交就交,一口吐沫一个钉,宁愿饿肚子也要把税交齐了。”“人世间的事情,都逃不过一个理字!就是把官司打到县里,在县令大人面前,咱们也是行得正坐得直,对得起天地良心!这事需要担心的绝不是咱们,而是这两个眼看就要恶有恶报的王八蛋!”说着就给他们安上一个意图激起民变的罪名。什么叫大帽子,这才是大帽子。这等天马行空的思路,就连罗村长也没想到。不过,因为张玉寒的话说得有理有据,罗村长也觉得,自己把这两个恶吏绑起来是对的,就连他这个略有见识的人都是如此,周围闻讯过来的村民,一个个也被煽动得情绪高涨。张玉寒被门役带进去见着郑县令时,这番话也是原封不动搬过来。比起南山村的村民,郑县令便多了不少理性,情绪明显被调动得有限。县衙门的书房摆着冰盆,即便在炎炎夏日天气闷热,屋里也没有半分暑热,这种待遇比起刚才在外头已经好很多了,张玉寒在郑县令的冷脸下,语气一直不快不慢。不得不说,脸皮厚还是有好处的,张玉寒面对郑县令时,就总能保持出一幅淡定从容的姿态。“大人是个好官,小子能进县学,也是蒙大人提携,心里对大人一直十分感恩戴德。”“要别个事,我也是不会这么激动,偏偏恶吏鱼肉百姓、蠹国害民,我也是不忍有人误会了县尊对本地百姓的一番好意,也不愿意被两个蛀虫破坏大人在县里的经营,这才一时心急。”“这么说你做这件事,还是为我好了?倒是还挺有理由的。”郑县令声音里带着几分讳莫如深。“县令大人明察秋毫,即使我说再多,也肯定能看出我的真实用意。”张玉寒是多机敏的人,听郑县令这句话便知道不能藏着掖着,立刻承认了自己确实有些别的心思。由于他话说的坦荡,郑县令先时的不悦也散了几分。张玉寒面上一片赤诚,继续朝着心里设定好的话题方向道:“我是大人提拔上来的,大人也知道我的底细,就是农家子弟出身,也是这半年才进学读书。”他温声道:“以前在村里时,我经常觉得村人勤劳朴实善良,其实哪里的百姓不是这样呢。”“底层人过日子是最简单的,一辈子就是看老天爷赏不赏脸,要能几十年风调雨顺,再遇到个好官就算是福分了。”说到这里,张玉寒对着郑县令笑了笑:“像大人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就是百姓们最喜欢的。我们北关县的百姓们盼到望眼欲穿,才盼到一个,也算是老天爷给面子了。”郑县令对张玉寒的马屁表面上不可置否,心里却还是被这接二连三的奉承弄得面色一松。当你真正与一个人接触时,就会明白,容貌只是第一印象,接下来,你的言谈举止,神色表情,乃至各种微动作才能体现你整个人的本质修养。在郑县令看来,张玉寒此时的眼神坦诚得一眼就能看到底,浑身的气度根本不像他说的农家子弟出身。张玉寒不知道郑县令在想什么,继续道:“就是大人才到县里半年,许是不太清楚,恶吏横行是咱们县多少年的积弊沉疴,前头几任的父母官并未管过这些事。”“当然,他们没有大人这么英明神武,咱们百姓也从没指望过他们能为民做主。”张玉寒深谙说话的艺术,一下就把郑县令跟那些人划分为两类,也让郑县令心中颇为舒泰。这人即使说些奉承的话,语气也是大大方方的:“我们这里的百姓从来都是最记恩的,只要一点点恩惠就能牢记很久,邻县那座为前朝青天大老爷铸造的塑像现在还有人常去祭拜。”“像我们这种民风淳朴的地方就是这样,来时村人还说,咱们运道好,碰到大人这么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县里才能过些太平日子,不能让大人为了我们吃亏又受累。就是以后像领县那样为父母官铸像送万民伞的也是应有之意。大人为我们北关县百姓做的事,人们心里都是知道的。”郑县令听了这么多,也没有露出半分满意的意思,不过倒是让丫鬟上了茶。张玉寒极为有眼力见,喝着热茶,这心就安了一大半。郑县令慢条斯理喝了口茶,又回复县考场上那种威严自若,道:“你知不知道,地方有民变,一般而言都是要立时上达天听的。皇上乃是圣明天子,”郑县令朝着天际合手一供,“不会这么容易被你忽悠瘸的。”张玉寒自然也早就做好准备,他从袖袋里拿出一条白布,铺开之后,上头全是村人按的血红手指印,他做这个事时就是想着法不责众,朝廷想要处理也得掂量点。当然,布上顺便也把此事的来龙去脉写了一遍。张玉寒这半年多的字已经很像样了,着重写明了是酷吏在乡下欺男霸女,盘剥敲诈,村人明明已经缴过税负,还要再被勒索,实在是忍无可忍,又知朝廷恩德,县令仁义,不忍迁怒到官府身上,只得把恶人绑起来送到衙门,希望青天老爷为他们做主。小吏再小也是代表衙门,尤其是张玉寒这种在外头混过的,更是知道这事有多得罪人,要是没有郑县令的庇护,这回打了衙门的脸面,恐怕村里以后就要艰难了。郑县令看完了这封血信,此时瞧着张玉寒才觉得顺眼了些,能闯祸也能兜底,要是留个烂摊子给他,他余下这两年半的任期都得是一脸晦气。第三十一章 (改错字)张家这一夜,人人都是担惊受怕。这回村里过来壮声势的,除了罗村长外还有另外四个年轻汉子,张玉寒进了县衙后宅之后,罗德金好说歹说,才把五人都劝着跟他回家。也是凑巧,回家时正好撞上罗美娘正在跟婆婆和嫂子说起在何家时的情况,几人都跟着听了些,知道罗美娘把压箱底的零食方子都拿出来时,真是满腔滋味难言。罗德水前头两回送唐氏过来县里、都去过零食铺子,最知道族妹的手艺多挣钱,忍不住道:“这回我们出来,村里也凑了两百两银子,要是我们早点来,就不用美娘妹妹拿手艺疏通门路了。”吃食上的手艺可是能传家的,这种事谁听了不觉得惋惜啊!唐氏自前几日就担心个不停,刚才听罗村长等人说完村里那夜发生的事,更是心有余悸,这会儿却道:“先别说这些了,都是同个地方出来的,衙门怪责下来,咱们村的人一个都逃不过去。”刚才看到小儿媳妇直接把册子拿出来,唐氏也跟割肉似的,可唐氏平日里抠门得不得了,关键时刻却是个明白人,即使说不出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大道理,唐氏也知道这回一遭殃就得是整个村跟着受罪,所有人都得有力使力才能度过难关。罗美娘看众人十分在乎这个,便道:“县尊夫人跟着县太爷走南闯北的,哪会缺银子,咱们村里那点小钱都不够大户人家家里一个摆件,要打动人就得送点别人能看得上眼的。方子给了就给了,也没说我们以后就不能继续开铺子。要是这点手艺能让村里这回顺利度过难关,我倒觉得挺值得的。”罗美娘倒不是不心疼,只是东西已经给出去,与其在众人面前肉疼个没完,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好歹也是个姿态。不得不说,罗美娘这样将自家的贡献轻描淡写地说出嘴,众人听着,都在心里记住了她的人情。还有罗村长,他和罗美娘虽是同样姓罗,关系却早就出了五服,不过,在这个讲究家族一体的时代,即使只是同个姓,罗村长以前也没少给罗家方便,跟罗美娘也是极熟的。他开口道:“一个村里的人是应该守望相助,也没有逮着一家出血的道理,这回的事情不管能不能了结,我回村后都会跟几个耆老商量一下,看怎么补偿二郎小两口。”唐氏刚才话说的大度,此时立刻接上一句:“那我就替我们家二郎记住了,村长你也别忘啦!”那啥,这回小儿子两口子割了肉,总要从其他地方找补点回来,多一点是一点儿。她儿子以后可还是要继续读书的,也省得儿子以后太辛苦。罗美娘说一回托何家帮忙的事后,众人除了等就没别的事了。只是也没有饿着肚子等人的道理。零食铺子毕竟是做吃食生意的,家里别的没有,粮食存了不少,多了五口人吃饭也供应得起,就是桌椅不大够。不过此时也没人在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