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作者:枝呦九      更新:2023-05-05 16:58      字数:3977
  鲜的很。等吃完了饭,阿爷下午又要去街上卖臭豆腐了。阿福也跟着去,帮着一起卖,他人小,但是会吆喝,比阿爷会做生意多了,还买了一个腰包,是如今最流行的拉链包。这种拉链刚开始研究不出来,后来还是雪生姑娘亲自去研究了一台高度精密的机器,各个环节采用人力,这才将拉链做出来。然后采用流水线的工程,彻底将拉链批量生产,于是一上市,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刚开始还是富裕人家用,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迅速的,贫民也能买的起拉链包了。阿爷很喜欢这个拉链包,每收一文钱,就将钱郑重的收到拉链包里。拉开,放钱,再拉上。这个动作,阿爷可以重复无数遍!阿福跟阿爷卖完了臭豆腐,送了阿爷回去,就跑去找丹青了。丹青在祝家豆腐厂帮忙切豆腐。他的刀快,且很准,切出来的豆腐又整齐又不留任何残渣在刀上或者豆腐切片上。祝家阿婆看见他这般的刀术,真是又欢喜又愁。今日其实是她将丹青叫过来的,叫过来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让他劝劝阿篱,不要想着去做游医。“她的先生是柳琦大夫,她跟着柳大夫在万民医馆做大夫多好。”因为有家里两个孩子都做了大夫,所以平日里邻居对自己都带着笑意,毕竟谁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尤其是急病,有个大夫能就近帮你,便能多得一条命。就比如说,上回隔壁的小子半夜发热,一家子人急的六神无主,因晚间是没有公共马车的,他们家又没有马车,一时半会赶不去万民医馆,所以只能跑到祝家来敲门。祝篱因为是大夫,家里有药,给人家诊脉,听了心跳,开了药服下,孩子才退了热。第二日,隔壁人家就送了锦旗来,把祝阿婆高兴的。如今,大家都喜欢送锦旗,无论做点什么,就都做一枚锦旗送去,尤其是百姓们喜欢送衙役。毕竟衙役跟他们接触到最多。以前大家都是写感谢信的,可是后面有人送了锦旗之后,便觉得锦旗看着好看,而且挂在自己的桌子上,就显眼的很。发展到后面,还有专门比锦旗多少的。不过后来官府并不提倡,所以送官员的就少了。倒是不少商家由送锦旗这件事情上想到了客人对自己的评价,制作了很多小锦旗放在铺子里,要是有客人觉得好,便插一面锦旗,要是觉得不好……嗯,你别插就行了,总不能拿走吧?所以,如今有人介绍自己的店铺,都是说:我们的锦旗有多少有多少,可见客人满意度很高。然后,便有客栈的众掌柜的站出来,由锦旗制度商量出了一种星级制度。他们将客栈分为一星级到五星级五个档次,这个档次是由客栈协会做出评判,然后最终确定客栈合格不合格。要是客栈能一直往前面发展,倒是可以不断的提交申请,即便是一星客栈,也能升级为五星,要是停滞不前,甚至退步,五星也能变成一星。客栈星级制度一出来,锦旗便被民间看中,所以祝阿婆收到了锦旗,还挺高兴的。邻居送来的锦旗是由红绸布做的,上面写了字:妙手回春。祝阿婆乐滋滋的将锦旗挂了起来,结果自家的孙女就给了她一肚子气。她想出去做游医。游医如今又分两种,一种像是江湖郎中,懂得一点点的药理知识,街头巷尾给人看病,一种是像张虎大夫和裘远之大夫一般,是不断的在外面寻找新的药物,研究新的病。阿篱就喜欢这种。祝家阿婆舍不得。她让丹青来,就是劝劝阿篱的,谁知道丹青不愿意,宁愿在那里切豆腐,也不愿意说。只道:“阿婆,阿篱愿意做什么,我们都该尊重她,支持她。”祝阿婆也知道,但是就怕孩子出门有危险。一个人出门,能行?万一碰上坏人呢?为人长辈,总是心中不安的。丹青就道:“那我教她功夫吧。”祝家阿婆:“……”算了,这也是个呆的。正好阿福来,她便挥手,“你快回去吧。”阿福是个极为讲究礼的孩子,也给祝家阿婆带了两瓶晋江老抽,这才跟丹青回了平安巷。第136章 完结倒计时(二)十月中旬, 牛大宝带着妻子和小闺女到了京都。一路上,小闺女丹瞳就一直买买买。比起丹朱和丹青的小时候,她是过的最好的。“你阿姐和阿兄小时候, 哪里有这般好的日子,那时候, 咱们穷的哩, 一点儿银子也没有, 你阿姐的衣裳一年到头都是一件,你阿兄就更没有衣裳穿了。”年纪大了之后, 牛大宝就喜欢跟小闺女说之前的事情。“你如今日日能吃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 简直不敢想,梦里做梦也不敢想。你还不喜欢吃红薯……这红薯啊,可是救命的东西, 要是我们那时候有红薯,村子里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每当这时候, 丹瞳就会静静的听着,那些人间疾苦都是她不曾体会过的。牛大宝就最喜欢小闺女这一点,愿意听他讲古。倒是他妻子白了他一眼, 有些不耐烦丈夫又絮絮叨叨, 撩起车帘子去看外面。牛大宝之前还去过以前的京都, 她却没有出过云州, 虽然说家里的生意做大了, 但是也只是在云州做大,其他的地方没有涉及,她每日里忙的很,没有时间出门去看看大千世界。这次一路来京都, 她看了不少的新鲜东西。此时,她们的马车走在了京郊的路上,但虽是京郊,却已经繁荣的很。她看见了一个卖糍粑的,摊子前围满了幼童,手里都捏了一文钱,应该是大人们给他们买糍粑吃的。又见不远处还有一个像游乐园的地方,有简单滑滑梯,还有一些木质的小碗,铲子,锅,水桶,以及各种形制各异的小家具。如果组合在一起,应该是一个小家。不过比起游乐园来,这里又未免太过于简陋,且给孩子们玩的地方都堆满了沙子,孩子们过家家的东西都是沙子。正想着,就见一个人给里面的孩子递了一些枯草进去,孩子们一阵欢呼:“菜来了,买的菜送来了。”她就知道递菜的人,应该是看护他们的。又过了一处,见着大冬日的,竟然有几个老人揣着手在外面聊天,有的在下象棋。原来那树下用大树墩子做了一个棋盘,还用水泥做了四个石墩子,老人家都坐在那边下棋,偶尔听见一句:“将军”,一伙子人就开始各抒己见,一个说自己早在旁边看出了有一子可以被吃掉,下棋的人却看不见,观棋不语,他可着急死了。一个说你那招不行,他也早看见了,按照他的看法,就应该走一步士,然后双炮将军。两个人声音越来越大,马车行了几步,还是能听见他们的争吵声。牛大宝妻子就笑着放下车帘子,然后一回神,就听见丈夫还在跟丹瞳在那里说胥江之前的事情。“那时候穷的很,我们那里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能娶上媳妇的,还是你爹我眼疾手快,将你娘给娶到手里了。”“后来,娶到媳妇了,不是自己一个人了,我就想怎么才能赚到银子,可是你一个大字不识的农人,你除了种田,能做什么呢?你去做什么,人家都不要你。”说起这个,牛大宝就很庆幸自己进了钢铁厂,“你想啊,那时候你阿姐都好几岁了,你爹我啊,按照那时候的习俗算起来,就不算年轻的了,人家要什么跑堂啊,小厮啊,都是按小的找,所以是举步维艰。牛大宝妻子倒是想起来那时候的艰难日子了。她道了一句:“好在那年,皇太女殿下将胥江县划分了出来,说是要作为一个特殊的地方,搞试点。”这个丹瞳知道,如今胥江府的人都感念皇太女殿下的恩德,他们是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如今他们的地皮租房,都能养活一家子人。如今,因是皇太女殿下传了话出来,说要在明年三月册封群臣,明年三月,又碰巧是皇太女殿下入朝政十年,所以,大家便开始捋起这十年的历史。然后发现,最先被皇太女殿下以特殊试区划分出来的胥江县,真是令人艳羡。什么好东西,都是在那里开始试,不说别的,就钢铁厂一物,便让胥江县成了云州的龙头。作为直接受益人,牛大宝很有发言权。他想起之前的事情,心里就激动,道:“你不知道,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在做梦——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地方呢,做活虽然累,但是给吃肉吃,那大馒头哦,一点儿也不掺假,我吃一个,等到晚上回去的时候有剩下的,给你阿娘和阿姐兄长带。”“再然后,就有了学校,这比我们能吃饱更加让人兴奋。”不过,他当时第一个念头是想让儿子去读书的,那时候,可不像如今,稍微富裕的人家都愿意送闺女去上学,那时候,他们就没有让闺女上学的概念。所以当妻子提出来也要送丹朱读书的时候,牛大宝是震惊了一会的。“我当时,就想着你阿娘是不是说错了,但是她那般的认真,我一想,如今手头有银子,也不是不行,便送了人你阿姐也去学校。”这一送,便彻底改变了他们家的命运。“你阿兄读书一般,但是你阿姐却是难得的有天赋,先生十分喜爱她,将看她看的跟什么似的,我们当时就想,你阿姐将来有活路了,即便长大后,回小学里做个先生也好啊。”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家的大造化还在后面。“后来,胥江又有了一个新的教育试验,说是要将你阿姐这般有天赋的,都送去京都,我当时就想,这可了不得了。”牛大宝妻子也道:“对,这真的是咱们家的大造化,后来你兄长因为……因为在被绑架的时候,杀了人,被唐县令一并送去京都,送给他京都的好友教武功,这般就可以谋个好前程。”“哈哈哈,也是你阿兄争气。”牛大宝连忙将话岔子接过来,道:“你阿兄被皇太女殿下看中了,最后做了宗大人的亲传弟子——哎哟哟,这可是,这可比你阿姐又能常见得皇太女殿下。”他终于说到这里了,便再次说出自己说了十万八千遍的事情:“就是你爹,也是见过皇太女殿下的,彼时我是胥江钢铁厂的万民代表——”听见这里,丹瞳就不想听了。因为后面的事情,她都能复述出来。她道了一句:“阿爹,进城门了。”这就进城门了?牛大宝连忙撩起车帘子往外面看,道:“你阿姐和阿兄说来这里接我们的哩。”丹瞳和母亲也往外面看,两个大的没看见,还是小的一眼就瞧见了站在左侧四处看的三个人。一男一女年纪大一,男的不认识,女的虽然不认识,但是丹瞳能一眼看出来,她的眼睛跟自己很像。还有一个小的少年,穿着一件看着像官府模样的衣裳,很是好看,他的轮廓跟自己有像。那大一的少年应该就是阿姐的未婚夫安晓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