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作者:枝呦九      更新:2023-05-05 16:50      字数:4625
  最开始说话的姑娘便道:“我跟我阿娘说好了,等我毕业之后,我也拿编制,我不想那么快的嫁人。”蔻丹就知道她在转移话题。心中暗暗不爽快,回家就跟寇亓道:“我们是鲁人,我还是公主,兄长,我受气死了。”寇亓的病情好多了,道:“那你回鲁国去?”蔻丹就犹豫的摇了摇头,“不回去,鲁国什么也没有。”她还是愿意呆在禹国的。而且,“父皇怕是已经忘记了还有我们这两个儿子和女儿了吧。”来禹国这么久,鲁国的信都没有来过一封,说是皇子和公主,其实,连禹国王公世家的姑娘们也差不多。所以,今天跟她们一起说话的时候,她们明显避着她一些消息,她也不好说什么。寇亓却将重点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他问:“你的同窗,那个姑娘,真说要晚点嫁人,然后毕业去挣一份编制?”蔻丹点头,“千真万确。”她有时候都想不通,她们可都是世家女啊。好好的世家女不做,做什么编制人呢?寇亓却眼含深意的看了看她,道:“阿丹,那你现在,愿意马上嫁人吗?你的年纪,也到了嫁人的时候了。”蔻丹就闭了嘴。她自然是不愿意的。寇亓便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手里玩着一副新买的,叫做禹牌的玩意,一边玩,一边淡淡的道:“等过段时间,我会再写一封信给禹国的皇太女,我必须见见她。”……楚国。京都,朝堂。肥胖的皇帝坐在上面,一脸严肃的听着,因为秦国又攻打了一次楚国边境聊城。这回,秦国要粮食和钢铁。底下的群臣争吵不休,一位主战的大臣都要去撞墙,想用自己的鲜血来警醒这些已经懦弱惯了的人。“秦国狼子野心,之前看我朝一直退让,一年总要攻打三次聊城,这么多年,朝廷送了多少东西出去,陛下啊——我楚国百姓,一年饿死多少人!可是如今呢,我们一味的忍让,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他们一次次的无底线进攻,这才九月,今年已经这般攻打聊城四次了!”“四次了,第一次给黄金白银,第二次直接割去了我楚国十座城池,第三次——”他愤怒极了,但话还没说完,就听另外一个主和派站出来道:“可是,楚国也不是没打过,不是没打赢吗?楚国国力本就弱,还要跟强秦硬碰硬,难道死的那么多儿郎,还不够让人警醒吗?”主战的人就被气的要死:“正是因为不能让死去的儿郎们心寒,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撒,不能让他们的尸体白白葬送在战场上,才该要继续打仗啊,陛下——楚国,不能再这般下去了。”坐在上面的皇帝就低下头,叹气道:“爱卿,不是朕不允许战士们出征,而是国力微弱,就算是出征,也是自投罗网,算了,秦国这次也不算过分,不就是给粮食吗?给他们吧,咱们自己再节省一些,也就罢了。”那主和的人,名叫王正的也劝道:“秦国今年估计也就最后一次来袭了,我们跟他们好好商量下,今年不能再打了,明年我们蓄积实力,再正面攻打?”年年都是这番话,年年都是被打,主战的人满脸绝望的道:“陛下!再主和,我们楚国,就要亡国了!”皇帝就胖胖的身子挪了挪,愤怒的道:“周卿家,注意你的言辞!”然后就摆摆手,要退朝了。那主战的周墨之闭上眼睛,“陛下——臣,最后问您一遍,咱们,还要降吗?”皇帝皱眉,“不然,你要反吗?”周墨之便大笑出声,道:“陛下,臣家世代忠良,不会有反心,更不会出现反的人,不过,臣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来告诉陛下您,楚国就要亡了!臣宁愿死在这朝堂上,也不愿意将来看见楚国亡国!”他说完,就朝着柱子上撞过去,瞬间鲜血淋淋,没了气息,朝堂便瞬间乱了。一些人哭,一些人偷着笑,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副嘴脸,只有白白胖胖的皇帝心里毫无波澜,他甚至只问了一句:“这人,疯了吗?”周墨之的尸体被送了回去,他的儿子们哭的泪眼模糊,他的妻子似乎早就知道丈夫会死,倒是冷静的办好了丧事,只是呆若无魂。跟他同窗的赵田心中悲痛,发誓会保护这孤儿寡女,但是周墨之的妻子却道:“不用了,我们愿意回到田野间,从此不过问朝堂之事。”赵家是如今楚国还算有势力的主战派了,赵田跟周墨之交好,如今见他这般死去,便多有怜惜他的家人。便亲自护送周家人离开京都,声势浩荡。一路上,看见的人都是饿得不行的老者,赵田会停下来,给他们一点食物,有时候会看见一群人被赶着去拖船。路上也遇见了一群朝着鲁地而去的百姓,问他们,便说走亲戚,但是给了几个饼,有两个就小声的道:“我们是往禹地去呢。”赵田问:“可是去禹地投亲?”那人就摇头,“不是,听闻禹地如今在修路,在四处建厂,去那里,能活。”这些人已经面黄肌瘦了,说话的时候,除却提到禹地两个字,带有一丝光彩,其他时候,都黯淡无光。赵田见了,痛心不已,“听闻禹地,如今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但那毕竟不是楚国啊,你们是楚国人,楚国再艰难,也不该弃家而逃。”那几人便拿着饼走远了,用一种“这人有大病的眼神”看着他,小声的道了一句:“弃家?我们还有家吗?我们的家,早就没了。”死的死,逃的逃,就剩下他们几个了。赵田闻之更悲,但是还没悲伤完,忽而四周来了刺客,目标明确,就是朝着他们来的,一时间,场面混乱,赵田自己会武,也带了侍卫,但这群人明显是训练有素,人数众多,短短时间内,将赵家的侍卫杀了个精光。周家的人,也夫人惨死,一个儿子也不身亡,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活着。赵田大悲,看着不远处的周家人,再看看身边说着要去禹地的流民,险些要背死过去。又心知这是王正派来的,不敢再停留,连忙带着人回京都。回去之后,他召见了不少人,开始密谋之后的出路。“秦国无赖,虎视眈眈,陛下无能,信重宦官和奸臣,王家狼子野心,这时候还搜刮民脂民膏,天神共怒,我们赵家,不可再妥协下去。”……楚国战败,被迫送粮送铁的消息传到禹国京都的时候,折青正在召见黄有为。这个刚开始学医的商人,如今真正算是有为了。他亲自开辟了一条连接京都-青州-云州-西域的商道。在这条商道上,无数的商人来回奔走,如今已经沿途有客栈,吃饭的酒楼,差不多十里就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货物,走到半路,就被人接手了过去,后面这种人,赚个差价,也有不少银子,前面跑商道的,也不用来回不断的从起点跑到终点。于是,云州就有一个分销点,青州也有一个分销点,有了相当大的规模。黄有为这次回来,给她带了一个盆来。“跟您画给我的那个红薯十分相像。”,他道:“您看看,臣也有些拿不准。是在最西域的月刃国找到的,月刃倒是没有人种植这个,臣能得到他,还是机缘巧合之下,进了一个密室,在密室里找到的。”折青看着那盆里,像红薯又不像红薯的东西,道:“我也不确定,得拿给沈离看看。”她高兴的道:“若这是真的,你便是千秋万代的功臣。”黄有为笑起来,“臣也希望。”他出了宫,就找医学院的好友们相聚,不过,相聚之前,是有一件要事做的。——将代购的东西,都送到付了定金的人家。没错,黄有为如今已经是禹国最大的代购头子了。他常年跑京都到西域这条线,每次回来,货物也很多,运送起来,运送成本就低了,所以能带就带,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分销。这样做的人,不是他一个人。如今,专门做代购的可不少。不过,禹国的商人代购可不是从别地买东西回禹国,而是从禹国带出大量的货物去其他六国。黄有为忙到很晚,才有时间见亲友,见了面,亲友问:“这回什么时候出去?”黄有为却摇头,“我已经跟皇太女殿下说了,我今年就不出去了,事情都交接了出去,明天,我就要去商部跟着孙香大人学些东西。”那可是被夸过骨骼惊奇的孙香先生啊,她亲自传授自己知识,想想就激动。友人就好奇道:“你如今这般,还要继续学?”黄有为立马正经道:“你不懂,皇太女殿下说了,学无止境,我还有得学呢。”友人就笑起来,道:“你说的很对——哎,这果子好吃,叫什么名字啊?”黄有为就得意道:“是从兰溪国买回来的,一个果子,保存的这么好,得卖到三十文银子呢。”……九月的云州,依旧是热的不行。云州新建的钢铁厂里,管事的正在给大家分发果子。“这是从兰溪国买回来的,你们尝尝,要是好吃,兰溪那边有商人来,咱们再买。”,管事的笑着道:“上个月,咱们的绩效超过了钢铁一厂,厂长给我们批了不少的银子。”做事的便都排着队上来取果子。此时正是吃午膳的时间,来的人多,一群人乌泱泱排队,倒是壮观。一个人便道:“之前没来钢铁厂之前,我都不知道,咱们云州还有这么多人。”跟他相熟悉的中年汉子就道:“小声点——你不知道吗?咱们这个三厂,很多人之前都是野人,还有的啊,是那些贵人老爷们的黑户。”野人,是指藏在云州山里面的人,他们没有田地,只在山中生活,不交赋税,不入户籍,所以被称为野人,如今云州这般热火朝天的搞工厂,铺路,只要能吃苦,那就都能吃饱饭,野人便也下了山。刚开始还有些害怕,但是后来发现,只要去做事,基本不会有人管你,那你拿了银子,是不是就想要一个家?是不是就想要一块田地?那阵子,云州的荒山都在被开垦出来,只要你交银子,朝廷就会将这块地卖给你,刚开始的三年,是不收赋税的。非但不收,还会借给你农具,那可是铁农具啊,还有从京都传过来,改良过的播种工具,以及镰刀。没错,他门之前割禾的刀可没有现在这种的轻巧,不仅薄薄的,还带有弧度,像弯月一般,割起来十分的便利,快。这已经难得的仁政了,于是便开始去上户籍,那一段时间,禹国的人口突增。再就是“黑户”,这个词,还是从京都流传出来的,说是皇太女殿下说的,黑户不入籍,是在贵人老爷们的保护下,才有口饭吃,佃户,帮佣,奴婢,小厮等等,之前自然是极好的,但是现在呢?当看见你身边的人,活的尊严,活的体面,活的丰衣足食,媳妇娶了,炕头热了,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便开始有了想法。哪里有好日子过他们就往哪里奔走,哪里有希望,这群人就往哪里闯。他们这些底层的人,第一件事情,想的总是活着,活的好一点。于是,钢铁厂里,就从来不缺人。至于那些逃出来的“黑户”主人要抓他们回去?对不起,皇太女殿下说了不准。有了这些人,人口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能干的活也更多了,云州的基建速度一直都是最快的,这里的人,最先尝到了甜头,所以对于京都传下来的命令也是最快服从的。让修路,就修路。修的又快又好,然后,他们发现,自从有了水泥之后,修的路就不仅仅是给贵人们踩的,还保不准,这修的路,正对着他们未来的家。没错,那个从京都来的京官开始拿着一张看起来很高深的,叫做什么建筑图纸的东西,开始又招人建房子了。先是建在郊外,也就是他们修的路旁边,叫做安置房。那房子漂亮的啊!不是木头做的,但是光洁,明亮,简直就是神仙之地。这般的房子,竟然给他们住!有人还特意求了认识的上去看过一次,那屋子十分实用。一共是三层,每一层上面都有很多屋子,屋子里面房间不多,基本都是三个小屋子,一个大一点,叫主卧,两个小一点,叫次卧,跟厢房一般,只是叫法不同。一间屋子,大的可以住下四个人,小的可以住下三个人,一家人挤一挤,就有地方住了。那么好的屋子,只要你有户籍,就可以买。如果没有银子,可以先去贷款,什么是贷款?就是先花用屋子,再每个月慢慢的还。还得也不多,一个月还一钱银子。一家人咬咬牙,按照现在每天的收入,还是还得起的。而且,买了屋子在城里,也便利许多,孩子们读书住的地方解决了,就是去城里看病,也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