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作者:映在月光里      更新:2023-05-05 15:38      字数:4785
  第四十四章康熙前去谒陵, 从乌拉山回宫之后,一直忙着做打仗的准备。去年郑经病逝,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位, 内部官员人心动摇,分化严重。康熙借此机会, 最后力排众议, 启用郑经的降将施琅为水师提督, 再次攻□□。前线在打仗,康熙在后方也没有闲着。他吸取了与三藩打仗的经验, 再次重启方略馆,编撰与三藩的战事《平定三逆方略》。闲暇的时候康熙也经常来万寿宫, 只要他不主动提一些引战的事,万柳也温和得很,不主动招惹他。只要他一提要收拾万柳的事, 她也不会客气,两人你来我往斗一番之后, 康熙也精了,只要万柳开始抓狂,他就马上转移话题。只是他实在太牵挂台湾的战事, 坐下还没说几句话, 总会不由自主提到与打仗有关的事情上去。万柳听他提及了好几次方略馆, 按照她的理解, 方略就是打仗后的军事总结, 把怎么用兵,怎么训练,后勤保障等全部整理成册。康熙说,万柳一般只听着。听他提多了, 她也偶尔插一句嘴,问得最多的就是:“有依据吗?”康熙愣愣地看着万柳,她眨着眼睛,理所当然地道:“事事都得讲事实依据,方略记载也太过简单。哪天灭敌多少,哪天发现了敌人多少,究竟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得有真实的出处啊。而且皇上说起来,奴才听得头晕。好比整理包袱的时候,常袍放在一处,里衣得放在另一处,若是都搅合在一处,乱不乱呀?”康熙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激动地道:“你说得对,既然要记载,就应该翔实细致,把奏折,户部支出全部列进去。到头来看了就一目了然,还能看出究竟在哪里折损得多,哪一处花费有问题。”他凝神思索片刻,又痛心疾首道:“可惜三藩才定,又要与郑氏打仗,不然哪能容沙俄在雅克萨做乱,我迟早要把这些强盗赶出去。”万柳好奇地问道:“皇上,雅克萨在哪儿呀?”康熙一听她问,将炕桌上的东西挪开,拿手指蘸了茶水,给她画起了雅克萨附近的地图。万柳听得一知半解,不过从康熙口中听到北海,立刻激动不已,她知道北海就是贝加尔湖。那里虽没有绿草如茵,没有春风沉醉,绝大部份时候只有冰天雪地,可亚欧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绝对绝对不能落入沙俄手中去!“皇上,沙俄离雅克萨这么远,他们怎么来的,要是人少,宁古塔将军的兵把他们围起来,一人吐一口唾沫,也能冻死他们啊!”康熙笑了起来,说道:“他们人数是不多,打起来之后,粮草补给也跟不上,就是派人回去求援,快马加鞭也于事无补。打仗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打完之后怎么守住才是重点。那边天气极寒,人在那里很难生活。等撤走兵力之后,他们又跑了回来,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打仗不是解决之道,得拟定个双方都能遵守的条约,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万柳抓住康熙,眼里冒着光,无比恳切地道:“皇上,务必,务必请将北海守住,有水就有鱼,还有好多好多宝贝在水里,人怎么缺得了水,大清更不能缺呀。”康熙被她逗得哈哈大笑,顺势握住了她的手,取笑她道:“你是不是听到水,又嘴馋想到吃的鱼虾了?你放心,不管是土地,还是水域,我半点儿都不会让出去。”万柳点头如捣蒜,附和着他道:“是,皇上最最厉害了,国土寸土必争,岂能容他人侵占。皇上,不如先攘外再安内,把沙俄先打出去再说。”康熙仰躺在软垫上,揉了揉脸,难掩眉眼间的疲惫与无力,说道:“朝堂上许多大臣都反对我用兵,这些年战事不断,末了我说不定还得留下个穷兵黩武的名号。与郑氏的这一仗迟早要打,现在也不是说撤就能撤的,实在是腾不出手来对付沙俄,且先派兵看着,让他们有所顾忌,也不会太过嚣张。”万柳虽然不懂朝政,也知道康熙穷得叮当响,生产力就这个水平,天下也不那么安稳,他就是变成八抓鱼,也不能面面俱到,只得暂时作罢。康熙撑起手臂,斜着她道:“你知道我的辛苦了吧,所以你得懂事听话一些,不要每次都惹我生气。”万柳心道,又来了又来了,真是烦死人。她也不客气了,笑眯眯地道:“是呀,皇上辛苦得很,辛苦着三天两头当爹。嘿,乌雅氏姐姐才给皇上生了格格,转头间肚子里又揣上了。皇上一瞧,掐指一算,嗯,还不够,得在郭姐姐与钮祜禄姐姐肚子里,各自再种上一个。奴才知道一首俚曲,用在皇上身上最合适不过。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几十个瓜......”康熙气得头顶快冒烟儿,蹭一下坐起身,急道:“你少编排我,我对你怎么样,难道你还不清楚,其他人敢这样在我面前说话,我早砍了他的头!我一心一意对你,你究竟有没有良心,不思考着回报也就算了,还冷嘲热讽不屑一顾。你说说看,你这颗心究竟是什么做的,怎么都捂不热的?”万柳被康熙的悲愤快逗乐了,她盘腿坐在榻上,手指敲打着炕桌,笑眯眯拉长声音道:“我这一颗心呀,转眼间就稀巴烂,分成许多份,别急别抢,见者有份……”康熙胸脯起伏,定定看着万柳,眼里是说不出的失望。半晌后,他从榻上站起来,平静地道:“既然如此,你好自为之。”万柳看着他大步离开,许久后才倒在榻上,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笑死人,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关键是对于深情不渝这项业务,她实在也不熟练。秋月走进屋收拾炕桌,看了一眼翘着二郎腿晃悠的万柳,嗔怪道:“主子真是,皇上气得脸都黑了,你还跟没事人般,要是主子这样子再被皇上看见,真怪罪下来怎么办?”万柳手枕在脑后,笑道:“秋月啊,你后不后悔,现在我又失宠了,想要帮你出宫去,只怕是做不到啦。我早就跟你说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秋月考虑良久之后,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宫里,打算以后就跟在万柳身边做个管事嬷嬷。她看着手上景德镇官窑刚呈上来的青花瓷茶碗,抿嘴笑了笑道:“主子真是爱说笑,皇上哪能真跟主子生气,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万柳失笑,秋月对她还真有信心。一次次的,她自己都觉得烦,也亏得康熙来劲。康熙这一去就没再来过,二月份,他首次西巡去了五台山。等到他从五台山回来,因山路险阻,路上难行,念着要奉太皇太后前去礼佛,从户部挤出了款项出来,开始修建巡幸五台山的道路。他一心钻研打仗,成日忙碌,新建立了汉军火器营。上次与万柳聊过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雅克萨之事,与亲近大臣在南书房商议下来,准备在黑龙江设黑龙将军,驻军黑龙江城。到了夏天,康熙也没有如往年一样,再去南苑避暑。今年有一件大事,木兰围场终于建成,轰轰烈烈的木兰秋狝正式拉开了帷幕。万柳在慈宁宫听说了此事,她想起以前康熙在热水温泉时,他曾提到了木兰围场规划。她都快忘了,没想到他已经建好了围场。万柳除了佩服他的执行力之外,更佩服的是他旺盛的精力,成天就跟坐不住的蚂蚱一样,到处乱蹦乱跳。最最让万柳觉得他变态的是,他居然每天都没有拉下功课,还一直在坚持学习数学。只要他在宫里,每天鸡一叫,南怀仁就被接进宫,开始给他讲授数学。等到他上完朝处理完政事,南怀仁又得教他到下午三四点。万柳佩服归佩服,当她听到自己在随行人员名单中时,白眼差点儿没翻上天。她每天都混在慈宁宫,在听康熙的吩咐好自为之。她根本不想住帐篷,不想舟车劳顿往草原上跑。她更不想见到康熙,这段时间两人没见面,她过得好得不得了。在慈宁宫也混得如鱼得水,太皇太后经常召她说话聊天,对她慈爱和善得很。在御驾正式启程前一天,万柳病了,这次她没有装,是真病。天气热,万柳贪凉吃多了冰,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人都快软成了一根面条,自然没办法再跟着御驾前行。康熙这段日子也不好过,成天抓耳挠腮,憋着劲不去见万柳。平时忙碌的时候还好,他只要闲下来,总是会忍不住朝万寿宫的方向张望。可他的倔脾气也上来了,只要想到她那满不在乎的神情,就气得发誓再也不要见她,总想等着她害怕了,亲自前来告饶。他想了无数修理她的办法,只要他一句话,她在宫里的日子就不会好过,肯定会马上哭兮兮前来认错。但他最后却始终没有开口,他下不了手。且依着她的小心眼,她要是有点什么损失,肯定会跟他闹一辈子。一辈子,康熙想到这里时,就顿住了,心里温热蔓延。算了算了,他是大男人,这次就先退一步,首次木兰秋狝,这么大的事,他想她也能在一旁亲眼见证。康熙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打算趁着这次出行,两人神不知鬼不觉和好,再也不提以前的事。他万万没想到,万柳却直接报了病,他所有的计划全被打乱。康熙听到梁九功提到万柳身体不适时,以为万柳又想着躲懒,他集聚的怒气重又上了头,打断他道:“知道了,以后不用再提。”梁九功不敢再多说,小心翼翼问道:“皇上,那可要换一个主子前去?”康熙冷着脸,说道:“换卫氏吧。”他就不信邪,还离不得她了。其他女人都知情知趣,除了她之外,谁敢在他面前有二话,更别说对他做出吆五喝六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梁九功忙退下去,唤来小太监去卫氏处递话,让她准备明天跟着御驾前去木兰围场。康熙坐在御案前批改折子,渐渐下笔越来越慢。屋角冰鉴吐着寒气,他却觉得说不出的烦躁,又闷又热。他扔下笔,背着手在屋里转动了几圈,仍觉得不解气,干脆怒冲冲出了门。梁九功悄悄掀起眼皮看了一眼,忙不迭跟在了身后。他打了个手势,李进忠忙悄无声息跑上前,听他小声吩咐道:“快去万寿宫传话,皇上去了。”李进忠呆住,皇上以前去万寿宫,从来就是想去就去,从来不用人先前去传话,今天怎么变了?梁九功见李进忠满脸不解,嫌弃得眉头紧锁,这个棒槌!皇上许久未去,那个主儿又不是安生之人,要是皇上见到了什么不该见的,又被气着,两人还得闹一场。这段时日,皇上的脾气大得很,他们这些下人也跟着不好过。如今皇上好不容易去了万寿宫,两人从此和好,他们当差也会轻松许多。梁九功恨恨推了李进忠一把,阴沉着脸道:“让你快去就快去!”李进忠忙缩着脖子跑了,其实他觉着梁九功根本就是多此一举。他与万寿宫打交道多年,算是一路看了过来,早将皇上与万寿宫的关系看得清楚明白。哪次不是皇上让步,万寿宫聪明得很,肯定不会有什么事。万柳又一通上吐下泻之后,喝了半碗淡盐水,吃了只奶饽饽,肚子里垫了点东西,人已经舒服了些,总算恢复了些力气。她抱着垫子趴在塌上养神,准备等着肠胃重新闹腾时,再来一次上下同时开闸泄洪。李进忠脚步飞快跑进了万寿宫,见到秋月端着盆从屋里出来,上前抓住她喘息着道:“秋月姑姑,皇上来了。”秋月愣住,皇上来就来呗,他又不是没来过。她也见多了,皇上就算再气急败坏离开,最后还不是他低头再来,值得李进忠这般大惊小怪的?康熙步子快,秋月还没有来得及进屋去传话,他已经到了大门前,她忙拔高了声音,福身请安:“奴才见过皇上。”康熙看也不看她,一阵风从她身边刮过,径直进了屋。李进忠对她挤眉弄眼,小声道:“快送茶进去。”秋月白了他一眼,“皇上在的时候,从来不要人去跟前伺候,要去李谙达你自己去。”李进忠见秋月端着铜盆扭身离开,瞪着她的背影嘿了声,转头见梁九功袖着手站在廊檐下,如老僧入定般动也不动。他挠了挠头,也不再作声,悄悄立在了旁边,拉长耳朵听屋内的动静。屋内声音小,他听得不甚明白,只听到皇上的声音略高,着急忙慌吵嚷了几句之后,声音又低了下去。李进忠啜了啜牙花子,得勒,又自己找台阶蹭蹭蹭下了。他只且管安心等着,皇上出来之后,保管心情好得很。万柳听到秋月请安,她实在是不想动,不情不愿撑起身,康熙已经沉着脸走了进来。他本来满腔的怒意,见她白着一张脸看过来,顿时疾呼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厉害,快躺着别动,请太医没有?”万柳见他大惊小怪,半靠在垫子上,无力地道:“回皇上,已经请太医看过,多谢皇上关心。”康熙心疼不已,急着道:“什么谢不谢的,你别顾着那些虚礼,太医怎么说,你的脉案呢,不行,我得亲自看着,得让他们再好好诊脉。”万柳被他烦得不行,皱起眉头道:“皇上,奴才还在好自为之呢,哪敢麻烦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