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节
作者:非10      更新:2023-05-05 08:35      字数:3399
  许明意先是称“是”,又道:“但除此之外,晚辈还有另外几句话想说。”定南王看着女孩子,默许示意她开口。“家中祖父与燕王殿下所求,归根结底不过是共成大事,当今局势于我许家与燕王府而言,已是不进则退,必须要有所抉择。至于所定下的计划,晚辈亦不认为那是冒失之举,而恰是理智细思之下,的确有许多需要去保全的人和物——”淡淡月色下,小姑娘朦胧的眉眼间神色坚定:“为谋事而入宫,伴于猛虎豺狼身侧多年的皇后娘娘,当救——”“于京中被作为人质多年的吴伯父与吴伯母,当救。”“苦无能苛政已久的天下百姓,亦当救。”“在晚辈等人看来,这些皆是不可不该被舍弃之人,而若一味耽搁下去,持力而观望,那么只要稍有差池,最先沦为棋子、付出代价的注定便正是这些人。”女孩子的语气并不重,字字句句落下,却仿佛透着沉甸甸的分量。“吴老太爷所谋,皆是为了后辈名声着想,这番苦心燕王殿下清楚,吴世孙也明白。然世间诸事,本就甚少能有两全之策,所谓精心谋划,若时机把握不当,或是一全都难求了——所图太满,便多了顾忌与束缚。时局之艰,以全力相搏尚无十足胜算,若再有诸多局限来自缚手脚,这所谓两全,岂不反倒成了最大的妨碍?”这位老爷子从始至终都想叫燕王父子得一个名正言顺,殊不知这想法一旦成了执念,便是一把利刃,刀尖朝向自身却不自知。听着女孩子此番所言,定南王并未说话,亦看不出喜怒。许明意继而说道:“反之,若您肯暂时放下这份执念,却说不定日后自会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之时——”定南王眼神微动。小姑娘这话并不像是随口之言……“不知吴世孙是否同您提起过先皇当年触犯旧疾病逝之事,实则另有内情在?”定南王面色微变:“不曾——”先皇之死另有内情?此事怀疑之人自是不在少数,他也不例外,但关键在于,他听出了小姑娘竟是肯定的语气……“此事我与吴世孙亦是刚得知不久——”许明意遂将从乔必应口中得知先皇之死的诸多可疑之处,以及从纪修处得到了印证,及与纪修之间的交易大致说了一遍。“晚辈与纪尚书已有约定,只待夏廷贞一死,他便会将当年真相全盘托出。”纪修……定南王问:“纪修何以非要于此时置夏廷贞于死地?”他听着只觉蹊跷内情颇多,如此大事,纪修岂会这般轻易答应?其中莫不是有诈。老人思绪谨慎清醒,许明意便也不能图省事了,便道:“纪修二子当年并非死于敌军手中,而是丧生于皇帝算计燕王殿下的阴谋中,之后皇帝与夏廷贞又利用此事挑拨利用纪修,不久前,燕王殿下入京,纪修私下见到了昔日家仆,已知晓了全部真相——”定南王适才了然。原来如此。如此一来,纪修恨不能夏廷贞死,不肯再顾忌皇帝,便说得通了。可是——“你们又怎知替他除去夏廷贞后,他便一定会允诺?”有了前面那一问的答案,此时再问这一句,定南王心中已无疑虑,更多的只是好奇了。好奇这个小姑娘究竟是如何安排的整件事,所谓交易,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须有足够的把握可以控制住对方,不给对方留有反悔的余地。否则,对方一旦占据了主动,这交易便极容易赔本了。“纪修有一独女,晚辈答应了无论如何都会护其周全。”定南王眼中闪过一丝极淡近无的笑意,微一点头。除了先皇之死的真相外,这整件事情不算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也谈不上高明到无可挑剔。但从中他看到的是希望。这些孩子们,不知何时已经在独当一面了……从发现乔必应活着,再到将其带出宫,这其中有他吴家女儿的功劳,有两个孩子的功劳。再有这抽丝剥茧,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谋划到现今——夏廷贞也已经被逼至绝境了。而这些事情,他从始至终都从未参与过。这且是小姑娘拿来劝服他的一件事,由小窥大,这两个孩子所行之事,他所不知道的,必然远不止这些。坦白地说,他如这般少年时,所思所虑所行,远不及这些孩子……或许,他已不能再以自己这般年纪时的心性,去衡量看待阿渊了。而在此之前,他也未曾想到孙儿口中的许家姑娘竟会是这样的一位许姑娘——少年心思,情窦初生,他固然也想到过阿渊喜欢的姑娘必然不止是样貌过人,定多少还有其它可取之处,现下一见,却知他仍是想得太肤浅了。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被阿渊护在身后的姑娘,而是可以同阿渊并肩而立,一同往前走,甚至是还能拉阿渊一把的姑娘……不仅是能力, 寥寥数语,亦可见其见识胸襟不输男子。他如何也想不到,老匹夫竟是给他养了个如此不同寻常的孙媳妇——老匹夫还算有点用处。吴老爷子已单方面在心中改了称呼。而称呼既是改了,身为长辈的诚意也得拿出来:“许姑娘方才所言,老夫会仔细考虑——”许明意心中微定,再次向老人施礼,语气里有着一丝欢喜:“晚辈多谢吴老太爷!”女孩子的谢,不似为了自己。更像是为了她方才提及的那些“当救”之人。这其中有天下人,也有他吴家人……“老夫考虑罢,无论是何决定,皆会叫阿渊告知许姑娘。”老人说话的语气,已不似在对待一位闺阁姑娘家。许明意应下。定南王肯考虑,便是最好的开始。定南王道:“时辰不早了,回去吧。”——带着你那糟心的祖父。“是,晚辈告退。”许明意行礼,离开了此处。见孙女折回后堂,镇国公便催促道:“走,回家去。”吴恙便道:“晚辈送国公。”“不必了,老夫知道路怎么走!”镇国公声音拔得老高,倒不像是说给少年听的。“……”吴恙心情复杂。国公这是明晃晃地“隔山打牛”啊。“我便先随祖父回去了——”许明意刚要同吴恙说句话,便被自家祖父揪着胳膊带走了。她只好朝吴恙挥了挥手。吴恙回以点头,略心酸地默默叹了一口气。受迁怒他倒不怕,只要别当真影响他娶媳妇就行。第568章 抢出来当儿媳而他今日才知,原来自家姑母同许先生之间竟有过那样一段往事,且之所以未能走到一起,除了局势弄人之外,竟还同两家老人赌气较劲有关……感慨之余,有此等前车之鉴,不由就叫人忍不住更加担心了。见自家祖父未有回来,少年便离了后堂,往院中寻去。月色稀薄清冷,亭边两株桂树枝叶上还攒着雨珠在,一阵风来,晶莹水珠簌簌洒下。着深灰氅衣的老人负手而立,背影笔直清瘦,望着一株桂树的方向似在出神。“祖父。”吴恙走上前去,先是行礼认了错:“今日孙儿擅作主张诓祖父来此,还请祖父责罚。”老人收回的视线落在少年身上,道:“倘若真要罚你,单凭你近日所为,怕是一条腿也能给你打折了——”吴恙闻言笑了笑:“祖父只管打,孙儿骨头硬,养得好。”定南王也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腿能养得好,记性却是长不了。”自幼便是如此——看似处处服从管教,实则真正想做的事情,一旦认定了,便根本不会回头。打也任你打,罚也认罚,且是真心实意地认罚,没半点不服气,站得笔直,跪也笔直,但下回却依旧不耽误他继续这么做。但说到底,他这个做祖父的,也从未曾真正想过要将这份执拗掰碎——这个孩子,无疑是很聪明的,大约也察觉得到他的用心,所以待稍微大些之后,便很擅长应对身边的诸多规矩与约束了,很清楚要守住的分寸在哪里。他也很清楚这个孩子的承压能力在何处,亦是诸事把控着分寸,因为他要养成的,也历来不是一个只会乖顺听话的傀儡。在这件事上,他自认一直做得还算不错,可现下想想,却是太过高看自己了。不知不觉中,他还是将诸多压制强加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哪怕是以打着为孩子好、为大局着想的旗号。孩子之所以能担得住这一切,是孩子自己的本事,而非是证明他这个祖父做得有多么无可挑剔……这一点,是他这些时日直到今晚,慢慢看懂并接受的。“阿渊,你可怪祖父吗?”定南王开口问道,语气很平静,却似带着一缕叹息。少年眉眼间神色坦然,没有犹豫:“孙儿有时的确会不认同祖父的做法,但从未怪过祖父。”不是不敢,而是的的确确从未怪过。意见不合时,他首先想的是说服祖父,若当真说服不了,则会另择应对之策。有问题便解决问题,至于怨怪,那等并无用处的情绪,不该用在自家人身上。祖父从来不是他的敌人,纵有意见无法统一之时,也不过是因各有考量,而归根结底,皆是为了吴家。若祖父当真有错,他只需以此为鉴,提醒自己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定南王闻言面上有一丝淡淡笑意,心情却很复杂。少年并没有细说什么,但这句“从未怪过”却已经包含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