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世家子农家子13
作者:打字机N号      更新:2022-03-20 10:06      字数:5433
  按照寿王说辞, 他本名俞寿,是一个游商, 不久前在运送货物回程上被水匪伏击, 侥幸被简西救下。

  俞是寿王和雍王母族姓氏,而寿恰好是他封号, 简西越发肯定, 自己救助这个人,正是上辈子本该惨死寿王。

  对方现在不能完全信任他,所以隐瞒了自己真实身份,简西也就装作不知道。

  “我迟迟没有靠岸,我家仆应该已经在码头守着了,因为货物被劫,我还得回去处理之后烂摊子, 能否请恩人留下地址, 改日我一定备齐谢礼登门感谢。”

  寿王知道自己这一次是自己疏忽了,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这会儿他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到达青州府,恐怕他和三哥手下人早就已经在码头等着了。

  关于账簿, 关于刺杀他幕后黑手,寿王接下去要处理事情太多,完全顾不上简西这个救命恩人。

  “我们这位举人老爷可了不得呢, 别看他年纪小, 他可是我们蠡南解元郎。”

  船夫在一旁笑着插话, 同时也用期待地眼神看着寿王。

  这人是游商, 家境应该挺富裕吧,他和儿子将他救上船,又给了他容身之地,这人也应该感谢感谢他们才对。

  船夫那点小心思寿王一下子就看透了,他也不点破,只说等到了自己家仆,会重金感谢他们父子。

  寿王心里清楚,真正救下他人是简西,当是他虽然昏迷,可也不是完全失去意识状态,他知道是简西央求船夫父子将他捞上船,也是简西给他喂药,并且辛辛苦苦照顾了他一个晚上。

  而且比较船夫父子此刻略显贪婪表现,简西这样不揽功,不求回报态度,更让寿王敬佩欣赏。

  此时听船夫说道简西居然还是蠡南解元,寿王心中顿时更为欣赏,决定下船之后,就让心腹好好调查一番简西,看看是否有拉拢对方必要。

  寿王毕竟受了重伤,又刚刚苏醒,精神头并不好,只是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就再一次陷入了昏睡中,直到下船,才被简西唤醒。

  果然,在下船时,寿王和雍王人早早就等在了码头,两行人在码头分离。

  “西哥儿,那人……”

  坐在回乡马车上,姜念慈几次欲言又止。

  “你想没错,我认识那个自称俞寿商人,俞是他母亲姓氏,他真实身份是皇上第七子寿王。”

  怕被赶车马夫听见,简西声音很轻。

  “什么!”

  姜念慈惊讶地叫出声来,然后赶紧捂上嘴巴,怕自己一时激动控制不住音量。

  “寿王,那是寿王?”

  好半晌,姜念慈才平复完心情,然后拉着简西衣袖,压抑着激动说道。

  那可是堂堂亲王啊,怎么会重伤掉落江中,姜念慈政治嗅觉并不敏锐,但是这三年跟在简西身边学习,也知道一些朝堂上党派势力,寿王遇刺,背后必然有许多算计。

  简西救了他,会不会惹怒幕后之人?

  “西哥儿,你到底想做些什么,告诉我好不好,不然我会担心睡不着觉。”

  姜念慈本就觉得自从把那个人救上来以后,简西态度就有些奇怪,她知道少爷是一个善良人,可也不至于那般劳心劳力地照顾一个素不相识陌生人,当时她就有预感,或许救上来那个人,是少爷相识人。

  现在听简西亲口承认了对方身份,姜念慈心里想法就更多了。

  她不知道少爷这般讨好寿王,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

  “算了算了,少爷别和我讲,我并不是什么聪明人,就怕以后别人从我嘴巴里套到话,坏了你计划,我就希望你能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总是会陪在你身边。”

  姜念慈想到了远在燕都齐国公府,想到了那位面甜心苦国公夫人,隐隐猜测到简西之所以那般急切地想要救活寿王原因。

  对于自己能力,姜念慈了解非常清楚,她只求自己即便帮不上简西什么忙,也不要给他增添麻烦。

  “你能陪在我身边,就是对我最大助力。”

  简西拉过姜念慈手,与她十指紧扣。

  此情此景,让两人都想起了当年在客栈后院里那一幕。

  当时姜念慈也承诺了,会永远陪在他身边,不论贫穷富贵,永远不离不弃。

  “举人老爷回来了,举人老爷回来了!”

  简西和姜念慈坐着马车回来,还未进村,就遭到了全村人热烈欢迎。

  下塘村多少年没有出过一个举人老爷了,现在简西考中了举人,不仅仅是简家光荣,同样也是全村骄傲,如果将来简西能够当上官,他们也算有靠山了。

  简婆子好说歹说把人都劝回去,一家人才能好好坐着商讨之后计划。

  “我打算先独自去燕都赴考,如果我考中了,会有三个月回乡祭祖假期,到时候,我想带着祖母、爹娘,还有叔叔婶婶们举家搬迁至燕都。”

  简西缓缓说着自己想法。

  “去燕京?不行不行,我长这么大,除了当年逃难时候离开过下塘村,就再也没有跨过江了,再说了,这里还有我爹,我祖父祖母和其他祖宗坟位,我要是走了,谁看顾祖坟呢?”

  最先反对居然是简西二叔。

  起先听到侄子要带着他们一块去燕都,简来驴当然是高兴,这说明侄子记挂着他这个叔叔,没把他当外人,可仔细一想,他就犹豫了。

  大哥大嫂不用说,肯定是跟着儿子走,如果他和老三也跟着去燕都,家里田地祖宅怎么办,祖先们坟墓怎么办?

  “西哥儿,你先听我说。”

  看简西似乎想要劝他,简来驴连忙开口:“再说了,我是真不习惯城里生活,当时听你爹描述国公府那威严景象,我就觉着害怕,浑身上下都不舒坦,你也不用担心我和你二婶,有你这样出息侄子,村里人别说欺负我们了,不把我们当祖宗供起来就好了,再说了,如果我们真想你了,也可以隔个月去燕京看看你们,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又不是出不起这个路费。”

  简来驴想很明白,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他和老三都没有儿子,按照普通人家情况,他们三兄弟早就应该分家了。

  现在侄子已经大了,将来等侄子和女儿侄女们都成亲有了孩子,人一多,矛盾就更容易发生。

  他们作为叔叔,跟着侄子生活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一直以来,简来驴奢求也只是在自己死后侄子能够帮忙扶棺摔盆,百年后替他扫坟烧香,不至于让他变成孤魂野鬼,别,他还真没有太过妄想。

  “我和你三婶也是这样想。”

  简来猪和妻子小声交谈了一番,也给出了相同答案。

  “既然你二叔三叔不想离开,那就让他们留在这儿吧。”

  其实简婆子也不想离开故土,只是如果孙子当了官,那么以后恐怕就没工夫回乡了,到时候自己这老胳膊老腿,还能见着孙儿几次呢?

  还不如趁着她身子骨尚且还中用时候,搬去燕都和孙子一块居住,至于老家儿子儿媳和孙女,反正还年轻,如果真孝顺她这个亲娘亲奶奶,一年到头总有时间来探望她。

  “那就趁我还在蠡南,早点定下三妹婚事吧。”

  原本简西让祖母不要急着给三堂妹说亲,就是怕人嫁在老家,等他们全都走了以后,

  没有依靠,现在既然二叔三叔准备留下来,这点顾虑就不必要了,还不如趁着自己能帮忙参谋时候,给三堂妹定下一门不错婚事。

  “好好好,三丫,还不赶紧谢过你堂哥。”

  简家几个姑娘早已重新取了更为好听名字,可家里人叫惯了,私底下还是用原本名字。

  此时简王氏面露喜色,她还真怕简西对堂妹不如亲姐妹来重视,忘了他们家三丫也正当婚龄呢。

  “办办办,最好把西哥儿和念慈婚事一块都办了,这就叫做三喜临门。”

  简婆子呵呵笑着,用打趣地眼神看着简西和不远处姜念慈。

  几个小姑娘正围坐在一块打络子呢,听了老太太话,纷纷用揶揄眼神冲着姜念慈挤眉弄眼。

  简西考中举人是一喜,简西和姜念慈成亲也是一喜,如果简三丫婚事能够定下来,那自然就是三喜临门。

  “那就劳烦祖母了。”

  简西一本正经地对着老太太做了一个揖礼,惹得满堂哄笑,姜念慈羞地捂脸躲了出去,原本分别淡淡忧愁仿佛都被此刻欢笑声冲淡了。

  简婆子效率很快,加上简西还要准备来年春闱缘故,就想要在过年前把小两口婚事给办完了。

  姜念慈没有家人,在简家人看来,她既是孙女,也是孙女婿,因此简家不仅要准备彩礼,还要准备嫁妆,旁人四书五聘,他们都一一不落要替两孩子做到。

  好在现在村里人正一心讨好简家人,不用简婆子上门请求,就有好些婆子妇人主动上门帮忙,原本应该手忙脚乱事,顺顺利利地办下来了。

  对于简家人准备让简西和简婆子那个远方侄孙女结婚事,村里人褒贬不一。

  有些人说简婆子和简刘氏这个做法聪明,娶了一个可以拿捏孙媳妇儿媳妇,要是将来简西取了一个管家小姐,恐怕两代婆婆都得在儿媳妇面前矮一节。

  也有人夸简家人厚道,姜念慈在简家住了三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和简西之间脉脉情愫,如果简西一朝飞黄腾达就抛弃了姜念慈,恐怕她名声会受到影响,在当地也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现在简西愿意明媒正娶这个远方表妹,在外人看来就是厚道重信义表现,要不然,即便她抛弃了姜念慈,抑或是纳她做小,也不会有人替姜念慈出头,当着他面说三道四。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声音在说简家人糊涂,简家本就不能给简西什么助力,于是在他婚配上,更应该考虑周全,姜念慈只是一个无依无靠小孤女,哪比得上官家千金身份尊贵,还能用母族势力人脉帮简西在官场上疏通关系,娶了这样一个糟糠妻,恐怕是简家人做过最错误决定。

  诸如此类话还有很多,好在简家人忙着筹备婚礼,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流言蜚语。

  而姜念慈更是沉浸在将要嫁给简西喜悦里,更加不会被这些外界揣测影响心情。

  “有趣,居然是齐国公府被抱错那个小世子。”

  此时寿王已经回到了燕都,正在王府里养伤他翻阅着底下人送过来资料,而他床榻边,还坐着一个模样与他有五六分相似,却比他更为沉稳严谨青年。

  此人正是寿王同母兄长,三皇子雍王,比起偶尔还有些跳脱七皇子寿王,雍王给人印象是刻板而又严肃

  “三哥,我记得,齐国公府那个小世子风评不好吧,听说是个浑不吝,小小年纪就收了一堆通房,每日和一群狐朋狗友混迹在斗鸡场和船坊里。”

  虽然三年过去了,可还是有不少人记得当年轰动全燕京世子错抱事件,时至今日,还有人会提及那件事。

  只因为齐国公府找回来那位嫡小姐实在不比那个假世子出色多少,攀比心重,不容人,性子乖戾……每当那位小姐出丑时候,就会有那些和齐国公府不合人翻出当年旧账,讽刺齐国公夫人既不会生孩子,也不会教孩子。

  上一世,因为原身不肯和亲生父母离开,厚着脸皮留在燕都缘故,众人目光大多集中在原身一人身上,即便齐明珠有什么做不好地方,大家也会看在更荒唐原身面子上体谅她童年不幸,宽容对待,尤其后来原身缠着齐明珠想要娶她,好继续留在齐国府内,更让人对这个被命运捉弄无辜女孩心生怜悯。

  因此那个时候,齐明珠名声尚可,谢氏也依旧是美名在外国公夫人。

  这一世,只是因为简西离开了,顿时就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

  “三哥,你说有不有趣,一个劣迹斑斑纨绔子弟,只花了短短三年时间,居然成了一省解元?”

  寿王玩味地说道,到底是蠡南从上到下考官全都眼瞎了,让他一路从县试考到乡试?还是蠡南这届考生这般无用,连一个只念了三年书纨绔子弟都比不上?

  抑或是,简西真是那样一个天才,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能达到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高度?

  “而且哥,我真很好奇,你说那齐二,当时认出我没有?”

  这是寿王最好奇事,他或许不认识燕都某个纨绔子弟,可作为曾经齐国公府世子,经常出入国宴齐桓西应该记得每一个皇子模样。

  寿王不介意简西是在认出他以后救他,他只是奇怪自己当时自我介绍时简西态度。

  那样平静,要么,是忘了他模样,要么,是心机足够深沉,如果是后者,寿王倒是更欣赏他了,当初他在十七岁时候,可远没有简西这样沉地住气。

  “记不记得,等他这一次进都赶考就知道了。”

  雍王心思远比这个弟弟来深沉,因此他从这份短短资料里看到讯息更多。

  雍王相信挫折会让人快速成长,简西因为身份骤变从此改了性情,也是一件理所当然事,可雍王真很难相信,一个纨绔浪荡了十四年人,可以在一瞬之间调整好情绪,然后明确目标,努力奋斗。

  而且几天之内,让一个不学无术,连字都写不好人靠兜售字画凑齐回乡路费,这个可能性又有多高呢?

  在他看来,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从一开始,齐桓西就在藏拙。

  这样一来,又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齐国公要求他那么做,但可能性不高,因为齐国公对于他父皇根本就没有威胁,他不需要养废继承人,让他父皇安心;第二个可能,就是他自己决定这么做,可身为嫡子,又是世子,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招来一堆骂名呢?除非他知道自己不是真,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被换回去,为了不招人眼,故意藏拙。

  显然后者可能性更高。

  雍王越发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心境智慧,会让一个人从那么小时候就学会伪装,甚至让周围人都没有发现他假面具。

  “咦,那齐二居然娶亲了,娶还是当年跟着他一块离开丫鬟。”

  寿王翻着册子,忽然皱眉。

  只是丫鬟罢了,简西好歹也是一省解元,小官女儿总娶得了吧,如果他再等等,等到这次春闱结果出来,没准高官权贵榜下捉婿,将自家宝贝女儿嫁给他这个青年才俊呢,有一个得力岳家,他在官场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个道理,已经是解元简西没道理不懂。

  现在简西娶了一个丫鬟,将来除非他位极人臣,不然谁家小姐愿意嫁他为妾,奉一个丫鬟为主母呢?

  相比较之下,雍王原本紧锁眉头反而放松了。

  愿意娶当年不离不弃丫鬟为妻,足以见得简西这人知恩图报,人品上毋庸置疑,他不怕手下人太聪明,就怕聪明人太狠心。

  雍王觉得,他越发想要见见那个曾经齐国公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