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溪下绿      更新:2023-05-04 14:20      字数:4846
  转眼新的工坊便投入了生产, 也按照计划招收了大量的人员。由于这个时代每家每户孩子都比较多,目前他们都模式也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商议之后, 最终决定, 一个工坊工人只可让一个孩子入学沈氏书院。由于要收束脩, 大多数都不太了解他们的书院, 一开始招收到的学子并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有新的学子入学。由于工坊和和书院的不同性质, 根据实际情况。沈瑶华后期又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食堂问题, 一开始沈瑶华的计划是,反正有午休的时间。那些住得近的人若是不愿在食堂吃饭的, 也可以回家自行解决。这个安排, 在书院里没多少问题,但工坊却出了很大的问题。根据下面报上来的情况,有很多人根本舍不得吃, 有些人不在食堂吃, 也不回去,就自带点野菜团子之类的干粮,就着水就对付一顿。偶尔一顿还好,他们天天如此。还有一部分人是回家吃, 但是不知在家中究竟吃了什么。反正那些不在食堂用饭的人中, 有一部分人, 一段时间之后, 很明显就能看出来, 他们长期没吃饱饭,导致没有力气干活。这些人干一些稍重的活时, 感觉都是有气无力的。这干的活越是重,给的工钱也高,但是架不住这些人舍不得吃,又天天干重活,自然身体吃不消,活干得也越来越差。当然也有一些是本身偷奸耍滑,不好好干活的。苏青山三人还在外面安排各处新店铺的相关事宜,苏青柔又接手了苏青山和云霓的事,所以新工坊的事情,是沈瑶华直接在负责关注的。新开的工坊这边的总负责人是一个姓罗的管事,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就来询问了她的意见。那几个偷奸耍滑的都是工坊旁边的村子的,工坊的人员很多来自这个村子,而一个村子的大都是亲戚,便问沈瑶华需不需要顾忌几分。沈瑶华直接给了处理意见:“对于那些偷奸耍滑的,绝不姑息,杀鸡儆猴。说清楚结钱之后就让走人。”“是,东家,那些吃不饱饭的人呢?人我都看了,干活都挺老实的,就是吃不饱,心有余而力不足。”罗管事又问道。沈瑶华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得做出大的改变了。“今日已经二十六了,这样,下月初一开始,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到食堂用饭,通知他们不管吃不吃,发月钱时都会把餐食的费用直接扣掉。”这个时代出去外面干活,主人家大多是包一顿或者两顿饭的。沈瑶华觉得这果真是生活中的智慧,她把饭钱折成现钱给了,很多人舍不得花,吃不饱,干不好活。本来一开始想着和书院一样,可以回家用饭,也给食堂人员减轻负担。没想到直接造成了损失,还不如多给食堂安排些人。罗管事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通知到了所有人。对于沈氏工坊要求所有人必须在食堂吃饭,大多数人还是都没有什么意见的。因为月底发月钱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们从工钱里扣出来,交给食堂的那一点点钱,自己拿出去根本吃不到那么好的。当然伙食标准虽然高些,但沈瑶华也不亏。她陆陆续续又买了好些地,包括梨花湾山脚下。那些宁王府的地,都是她安排人在种着,主食基本都是这些地里产的。至于蔬菜,第一家书院开起来之后不久,沈瑶华看账目时候就发现了蔬菜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蔬菜之类的虽然价格不高,但因为量大,每个月还是要花上大量的银钱,她之后便联想到新的工坊,新的书院,还会有大量的人员在食堂用饭。所以当机立断,直接去买了大片附近的土地,又雇了一些人,这些地全部用来种各种蔬菜。所以新工坊这边建好之后,蔬菜种植基地的一些,成熟比较快点菜便陆续可以吃了,再加上肉类都是从养殖场里出来的。所以相应的成本也没有那么高。但是扣的餐费是极少的,食堂也是不盈利的,所以勉强也能算作福利。沈瑶华本以为这件事就算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也有少部分人有意见,觉得沈氏商行是想赚他们的钱。有了前面沈瑶华所说的不必留什么情面,罗管事处理起来也很直接果断。等汇报上来,沈瑶华知道的时候,都处理好了。沈瑶华倒也欣赏这位处理的手段,先礼后兵,罗管家直接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说明了原因,尤其是针对那几个闹事的。下面来汇报的人,绘声绘色的在哪里表演当时的情况。“罗管家当时就说了‘别人家供饭也是把工钱都算了的。本来我们东家心善,想着可能各家口味不同,有想要回家不在食堂用饭的,便多发一些银钱,补贴上,不能让众位吃亏。但是,你们很多人,回家吃,或者自己带些吃食的。你们舍不得吃,之后干活的情况,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让后人群里就叫好,大家都认为罗管事说得对。罗管事又接着说,他们不干活,就是把活给别人干了,大家都领一样的钱,凭什么让别人干。”沈瑶华听了也觉得有意思,这罗管事还挺适合做领导的,这一下就把矛盾转移了。“然后那几个刺头也大多偃息旗鼓了,只有一两个人还在那里纠缠,罗管事便言,‘既然你们觉得吃亏,便不必做了,账房给他们结了银钱,让他们走吧!’那些人一下子就傻了。”沈瑶华本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没想到过了两个时辰,作为工坊这边,青竹书院院长的孔茶也来询问沈瑶华,说是罗管事那边把处理结果通知到她那了,因为今日让走人的其中一个,他家孩子目前就在青竹书院上学,具体该处理,她有些拿不准。虽然说祸不及家人,但是这书院本就是给工坊的工人们的福利,若是都不在工坊干活了。他们都孩子还在工坊念书。保不齐之后有人会为了把孩子送过来念书,报名到工坊干活,之后再故意不好好干活,就可以顺利离开,然后只让孩子蹭这福利。毕竟他们这书院收的束脩钱不仅少,还包含了后期笔墨纸砚的钱,这个时代读书开销最大的便是这些笔墨纸砚和各种书籍的钱。虽然自从雕版印刷弄出来之后,价格低了好多了,但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加上沈氏的书院中教授的内容都是力求有用,致力于让他们学成之后,能够靠在学院里学到的知识,获得一个更好的营生。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对容易改变一家人命运的选择。这个时代还没有类似这样的书院,有利可图,自然会有人动些小心思来占便宜。沈瑶华自认自己还没有能力做救世主,能够兼济天下,她还有任务需要完成,不能让这些绊脚石阻碍到,所以只能一开始就立好规矩。“让孩子一起离开,折算把多余的钱一起退回去,以后便按照这个处理。”沈瑶华给出来最终的答案。想必之后,就算是为了孩子,那些人干活做事也得谨慎三分。不久之后,沈瑶华得知,那个家中有在书院念书的,对在食堂吃饭一事不依不饶的人。是有人私下里给了他钱,让他闹事。直到书院里让他儿子离开,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去找当时撺掇他一起闹事,和他一起离开的那人。只是那人大门紧闭,都不理他。沈瑶华再一查,他的那个同乡也是收了别人的银子。沈瑶华便让人故意把事情散播出去,让当事人和外人全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据说几家人闹得不可开交的。自此,沈氏工坊定下规矩,一旦结钱走人之后,再不录用。很久之后,很多人靠着沈氏工坊发家致富,家中孩子也因为念书之后,走上了更好的人生道路。当初那些个偷奸耍滑和闹事的,更是悔不当初。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等所有的店铺全都开办起来之后,苏青山几人也回来了,沈瑶华也就闲了下来。种子的推广是一直在做的,由青州府城一直向着青州下属的县里去推广种植。由于前期的推广种植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效,所以之后再推广种植什么都没有太大的阻碍。像土豆、红薯之类的,百姓们都没有见过的植物,也因为前期种植成效,又大量百姓愿意尝试。到今年,最初推广种植的水稻,如今官府已经不再推广了。因为百姓们现在已经开始自行存下粮食种子,替换了之前低产的粮种,大面积种植了。沈瑶华甚至还听说了,附近的一些州的商人,买下了好些个种子,准备在其他州种植。这倒是给沈瑶华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她们也可以依托于各处的店铺,卖这些高产的种子。土豆和红薯已经在各县开始大量种植了,想必今年会有一个非常高的产量。玉米今年也开始在青州府城附近推广种植了,等收获之后,存下种子,想必等到明年便可以开始在各县试点推广种植。至于石头村及其附近的村子,今年种的也各不相同。有些种植花生、向日葵,还有两个村子种的是后来带回来的高产小麦。至于最开始合作的石头村,已经种起了西红柿,黄瓜、辣椒之类的蔬菜。当然,这次的种植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为了大量留种,因为沈瑶华准备开始卖这些蔬菜的种子,一是赚一笔钱,二也是到了应该逐步推广的时候。所以都事情都有安排人,做得妥妥当当的,沈瑶华也闲了下来。她这一闲下来,自然就得捣鼓一些东西出来。第81章 肥料既然今年土豆和红薯都各县开始大面积种植了, 想必能够有很高的产量,到时除了正常的饮食消耗以外,应该还能余下不少。这些红薯和土豆完全可以再加工一下, 所以沈瑶华准备再开两个加工工坊, 做她很早以前便准备做的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因为要筹备新的生产线需要一定时间, 沈瑶华在土豆和红薯还未到最佳成熟之时, 便提拿出来一些存储下来的土豆和红薯。指挥着之前在面条工坊,被抽调过来的几个人,实验了好几次, 有了之前的经验, 很快便就做出了达成目标要求的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而且是宽的、细的都有。按照以往出新品的惯例, 沈瑶华这次也亲自下厨, 用这粉条做出几道不同的菜肴,让苏青柔几人品尝。最近天气炎热,尤其是那凉拌的红薯粉条和凉拌的土豆粉条, 不一会儿便被几人吃光了。“二姐做出的这两种粉条, 虽然看似相似,味道却大不相同。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菜肴。我觉得这个生意可行。”“青山还少说了一点, 这个还比较好保存, 就是运出去卖也很方便…”几人一致认为这个应该会很赚钱, 就比如那面条, 虽然看似简单, 但是各处店铺开起来之后就会发现,实际上十分的好卖, 而且利润空间也非常之大。这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和面条一样方便,同时又十分美味,想必也会一样的赚钱。而且其它地方可能要等到很久之后,土豆、红薯之类的才能够,传播过去大量种植。至于青州本地,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土豆和红薯该怎么吃,所以他们拿出来的这两种粉定然是独一无二的,起码在近两年内,都不会有人想到如何做出来的。“等青州市场饱和之后,可以带一些土豆和红薯去其它州府卖,打一个时间差,想必也能赚不少钱。”沈瑶华思索片刻道。赋予一定价值之后,想必能够能快速的推广种植。青州是宁王封地,她想怎么折腾都行,其余地方,不可能让官府插手帮忙推广。虽说这种子有一定价值,若是找上门去,各地长官为了政绩也有可能去做推广一事。就算是她找人把种子进献给各处官员,但即使是这样,她也有可能会暴露在这些人都目光下,怀璧其罪,甚至可能会把她推到风口浪尖。而且,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青州,其余地方只是顺带。毕竟若是有天灾,所有的地方都种上各种高产的粮食,存粮比较多,自然抵御天灾的资本就更雄厚了。但若是会影响到她,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不久之后,土豆和红薯相继成熟,沈瑶华这边也大量收购了来做粉条。同时,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得农户多去种植。不可能一直是官府推广,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吃,去发现土豆、红薯之类的优势。沈瑶华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法子,做了一个美食比赛出来。因为土豆先于红薯成熟,所以这次由沈氏商行承办的美食大赛的原材料,就要求是这土豆。本次赛制分为四轮,只要进了第二轮就会获得沈氏商行发放的福袋。福袋里的东西多种多样,全是沈氏商行在卖和即将要卖的物品,一举两得,同时也给这些物品打了一波广告。“恭喜恭喜,听说你也进入第二轮了。”“同喜同喜。”“你们的福袋里是什么?我的是三粒西瓜种子,听说之前可是卖出了高价。”“那你赚大了,我的也是种子,不过是黄瓜种子,不知道这黄瓜是何物?”“西瓜、黄瓜名字差不多,应该东西也差不多吧!福袋里不是有种植方法嘛,到时候试试就知道了。”“你们的都是种子吗?种子还得种,还不一定能种出来。我的是红糖,现在就可以吃。”“我的是一本书,刚好我儿子刚入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