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作者:溪下绿      更新:2023-05-04 14:18      字数:3897
  孟清和可能也是刚从外面回来,外袍都没有换,脸上还是一副温文和煦的样子,但沈瑶华总觉得他整个人的气场给她的感觉不太一样,他好像并不是特别高兴的样子。“沈姑娘过来坐。”孟清和语气都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如春风化雨一般。让沈瑶华觉得他不高兴或许是错觉。沈瑶华也不和他客气,坐下问道:“孟公子叫我回来是有什么事吗?”“西北可能要打仗了。”孟清和突然没头没尾的来了这么一句。沈瑶华有些心惊,要打仗那天下又要乱了,原书里前期的剧情几乎是一笔带过的,都在写男女主谈恋爱的事,她也不知道究竟这仗打了没有。随后她又有些莫名其妙,孟清和为什么突然和她说这个。就听到孟清和接着说:“想和沈姑娘做个生意。”沈瑶华示意他接着说。“沈姑娘店里的腊肉腊肠,可否多做些卖给我,打起仗来,其它粮食物资还好,鲜肉实在不好存放,要是带些牲畜行军速度又会慢好些。”见沈瑶华皱着眉头,孟清和又接着说:“价格上沈姑娘放心,我代表宁王府找你买,不会让你吃亏。”沈瑶华一听,知道他误会了赶忙说道:“不是价格的问题,若是这些腊肉腊肠可以让边疆的将士门吃好,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用谈钱,我现在就可以把方子写下来给你。”她顿了顿接着说:“只是这腊肉腊肠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最好是腊月里做,现在天气太热了,勉强做了也很容易坏。”“不如,我现在把方子先写给你,等到深秋凉一些你就可以安排人做了。”沈瑶华试探的问。她也没想就把这些都存到自己手里,钱财乃身外之物,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她肯定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子日,现在既然她不用费什么力,有人上赶着帮她完成任务,又何乐而不为呢!孟清和摇摇头道:“那就等到深秋的时候再和沈姑娘合作。”“那西北大概会什么时候打仗呢?”沈瑶华有些疑惑的问。“现在还不太确定,不过北方最近回暖,那些人又有些按耐不住了。”孟清和喝了一口茶,又顺势把沈瑶华面前的茶杯里的水加满了。沈瑶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思考片刻说道:“我这还有另一个方子,现在也能做,只是可能没有腊肉腊肠那么方便,不过总比带鲜肉或畜生简单些。”孟清和示意她接着说:“沈姑娘说说看。”“其实你之前也吃过,就是和腊肉味道比较相似的坛子肉。”接下来沈瑶华一一的向孟清和讲述了坛子肉的做法。又给了一个小建议,“行军时,把它存放到木桶中,可能会方便携带一些。”孟清和点了点头接着说:“那沈姑娘我们来谈一下价格。”“不用了,虽然我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也还是愿意学宁王殿下,为黎民百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若不是宁王殿下,像我们这等人,可能都全死在吉州了。”沈瑶华连忙摆摆手说。沈瑶华很明显的感觉到孟清和的心情变得更好了。“那怎么行呢?沈姑娘你心怀大义,是为了黎民百姓,但我也不能让你吃亏。况且我们也可以谈谈其他的一些合作。”……走出宁王府回到铺子,沈瑶华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还是懵的。回到房间,她掏出怀中刚和孟清和签好的契书,上面还盖着宁王的印鉴。上面写着由沈瑶华提供方子,宁王府负责出钱出力,她和宁王府一九分账。除了送到边境的,多余还由宁王府负责打开销路卖往各地。天气热,做坛子肉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低温,让泡着肉的油能凝固下来。但是宁王府财大气粗,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孟清和说几日时间就能挖好地窖,若是不行他们冬日里还存了很多冰,可以拿出来用。沈瑶华缓了半天,把苏家姐弟俩叫了进了房间。给两人看了契书之后,沈瑶华便把自己的当时的想法和苏家姐弟俩说了。方子本就是沈瑶华想出来的,姐弟俩一直认为自己没干什么,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听孟清和说,这个事准备安排给那些残疾的老兵来做,让她这边安排个人过去。沈瑶华便问苏青山愿不愿意过去。毕竟那些菜的做法,苏青山全都会,虽然前几日他刚过了十五岁的生辰,年纪还小,但农家子十五六岁已经可以撑起一个家了。沈瑶华想他若是愿意,不仅可以去见见世面。毕竟是和宁王府合作,说不定以后还能谋个好前程,想着便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人细细的说了。宁王府那边可能还要几日才能安排好,把东西备齐。她也没让现在就答复,让姐弟俩下去商量一下,等孟清和那边派人来的时候,能给答复就好。她也做了两手准备,若是苏青山不愿意去那就宁王派个人来,学会了,后续就全程交给宁王府处理,她们这边就不再插手。至于云霓等人,都不太合适。作者有话要说:男女主深度合作,打开商业版图的第一步。第25章 外室翌日。苏青山一大早便找到了沈瑶华,说他已经考虑好了。愿意去跟着宁王府学点东西。这段时日,苏青山每日都会抽出一个时辰认字,常用字学的都差不多,现在基本的契书和账本,都能够独立的看下来。沈瑶华相信他的能力。但毕竟是苏青山第一次这样独立出门,合作对象又是宁王府这样的庞然大物。沈瑶华还是细细交代了他好半天,告诉他此行的目的只是去多学一点东西,开阔眼界。若是发现什么不对的,千万不要声张,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平平安安的回来就好。当天,云霓知道苏青山要出门,愣是每天多抽了一个时辰来教苏青山认字。转眼就过去了四五日,孟清和那边通知她所有的都已准备到位。听说安排在离青州小半日的,宁王的私产一个庄子里。事情进行的比较私密,也不可能跟着去看看,几人给苏青山收拾了好些个东西,便依依不舍的送他上了宁王府的马车。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在加上用了系统的buff,梨花湾很多的黄瓜、西红柿都可以吃了。“东家,我们不如再开发一些新菜式。”云霓听说那边丰收之后,眉欢眼笑的来找沈瑶华道。“还是按照之前那样来限量来卖,大部分我们都留种。”沈瑶华沉思片刻后,把云霓叫到她的房间,两人在房间内深入交谈了一个多时辰。“云霓,你能帮我吗?我们一起让天下人衣丰食足。”云霓听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东家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若是投生为男子……”沈瑶华牵住她的手,“云霓,谁说只有男子才可以报效国家,心怀天下。女子难道真的天生就不如男子吗?薛家,也可以因你而光宗耀祖……”云霓在恍惚中点了点头。次日,沈瑶华发现云霓变了。从一开始让自己忙起来忘记那些痛苦,变成有所追求的精神焕发。沈瑶华真的为她高兴,她是真的把过去抛下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沈瑶华,苏青柔和云霓三人连续讨论了三四日,总算拿出来初步的方案——先赚更多的钱。青州水路便利,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店里现在有的,能长期保存的。比如皮蛋、咸鸭蛋,还有豆制品:干豆皮,腐竹甚至腐乳这些,都可以靠着水路销往各地去。不过,也面临新的问题,没有地点,人手也不够。沈瑶华倾向于自己买地建成厂房,就可以建设成合适的,适合通风晾晒的房子了。虽然赚了些钱,但是要在青州城内买块地皮建房子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城外远一些的地方,又分不出多余的人手去管,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租赁一个院子。苏青柔自告奋勇,把找个合适的院子的活,给揽下来了。沈瑶华也乐得做甩手掌柜,多锻炼也好,能早日独当一面,便全权交给她负责了。这日都快打烊了,店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听就不是本地的口音,倒是与云霓的口音有几分相似。云霓脸色难看,也都认为是来找她的。没想到竟是来找沈瑶华的。来人是一个嬷嬷带着几个下人,等下人打听清楚,地方对了之后。那嬷嬷才倨傲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进门就叫道:“哪一位是沈姑娘?”沈瑶华冷着脸答道:“我就是,不知你有何事。”那嬷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说道:“姑娘可知自己的身世,我是您父亲派来的。”沈瑶华不想和她在门口纠缠,便让她和自己到楼上的雅间,苏青柔等人有些担忧的看着她,她点了点头,示意几人放松。刚到楼上,两人坐下,店里的姑娘来给他们上了茶。那嬷嬷浅抿一口,做出一副这粗茶难以下咽的模样,沈瑶华面色又冷了两分。店里菜品卖的贵,来的都是些青州的达官贵人和一些有钱人家,店中备下的茶都是上好的茶叶。这嬷嬷分明就是故意的,想给她一个下马威。沈瑶华闭口不言,嬷嬷却开始给她“编造”起身世。对的,是“编造”,而不是真实,听得沈瑶华怒火中烧。原身的母亲明明是沈邑明媒正娶的原配,到了这嬷嬷的口中就变成了,沈邑的外室。当年沈邑为了攀附权贵,打算贬妻为妾,原身母亲抵死不从,怀着一个月身孕的她,便偷偷跑了。生下原主后,不久就因为亏了身子没了。原身母亲的丫鬟何娘子带着原身辗转到了吉州,对外宣称原身是自己的孩子。直到临死前才告诉了原主的身世。听了半天沈瑶华也算是明白了,沈邑这个小人,现在官做大了,他岳父也已经告老辞官了。翅膀硬了,便偷偷派人去查自己的原配妻子,得知自己还有一个流落在外地女儿,便‘善心大发’的想要接回去。只是又怕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所以打算让她以外室生的庶女的身份回京城。见沈瑶华不做声,嬷嬷接着说道:“那小姐收拾一下东西,我们明日启程回京。”沈瑶华摇了摇头,忍住没有骂出脏话:“嬷嬷请回吧!你一定是认错人了,就是没有认错人,也和我没有关系。请嬷嬷就当从来没有来过。”她也算是想起了这个嬷嬷是谁了,原书里这嬷嬷表面是沈邑的人,实际上从一开始便是沈邑的夫人安插在他身旁的。这样的小人,沈瑶华也不想得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沈邑的夫人绝对不会想要她这样碍眼的人回去,相信她坚持不回去,不认亲,这嬷嬷自会想办法和沈邑回话。嬷嬷演得尽职尽责的,一直劝说沈瑶华回去,各种好处摆在她的眼前,却又一副看不起她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