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
作者:池云      更新:2023-05-04 13:13      字数:4293
  道不可轻传——不知道多少道经典籍因为这一个规则而被毁,再也无法传承下去,缺乏了原本的道韵的功法入门极其艰难,修行之路尤为坎坷,而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是一些原本常见的功法,也因为存活下来的修士并不多,而被迫失传。西方天帝相比降灾的北帝和斩碎五行的南帝看起来要柔和许多,实则这才是真正的绝户计谋!传道者,也就是这个时候才真正走到了一起。在那个灾难之后满目疮痍的九州之上,他们才是真正志同道合之人。道门的先辈自述,他们收集了各方流传的道经,而且一些修士们尽可能地写下了自己的传承,毫无保留。除此之外,幸存的修士和凡人在灾难之中结下的情谊很深,他们也再度站在了一起。整个九州,在那个时候其实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这似乎也是正常的,因为在当时,修士和凡人之间的距离本来就也并不遥远,更何况灾难之后,天地之间俱是共患难者。幸存者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着暂时安稳的九州,所有人都同心协力。而后,他们也找到了在剧变之后的九州之上适应新的灵力的方法。看到这里,姜小楼顿时精神一振。这会是灵根的来源吗?但是她忽而又顿住了。“被撕掉了。”年表中间,赫然是明晃晃的缺页,而且只少了这一张纸。而且从中间的痕迹来看,其实这张纸被撕掉都是许久以前的事情了。这套年表一直以来都保存在道门的藏书阁,有什么人会刻意来损毁?而更诡异的是,为什么只撕掉了这一页?这只可能是道门中人自己做的,那么,道门中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姜小楼不打算停下来想这些问题,而是接着看了下去。缺了一页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没有什么疏漏了。果然要寻找九州的历史还是要来道门,也只有道门什么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虽然道门继承了传道者的遗志,但传道者并不全都是道门先辈。当年的几个传道者分别在九州控制着不同的势力传承,但只有道门留存了下来。姜小楼注意到在那个时候也有一个剑宗,而剑宗这个名字,其实也几度易主,只是从道门的记载来看,剑宗的山门一直有人固守着。和剑宗的传闻相对照一番就知道,想来,那就是铸剑峰一脉的先辈了。但就像是道门也已经要渐渐和传道者们的志向分道而行,铸剑峰一脉除了剑和神祇的脑壳也什么都没有流传下来,比道门还惨,至少道门没有在山门下面镇压一个神祇的头。可这二者都已经是如今的九州之上最为悠久的传承了,修真界多的是一些名声不显,又很快衰落下去的小门派,光是道门记载里面这些小门派的更迭就根本数不清楚。在记载之中,自上古以来,修真界几度变化,凡间也同样沧海桑田,因为灵根资质的原因,修者和凡人再度分别,修真界远离凡间皇朝。而修者和修者之间,也开始有了巨大的隔阂,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非我族类。这就是仙魔之别初显。这关系到修真界和魔域的分离,也关系到仙魔战场的出现。姜小楼聚精会神看下去,但很快又垮下了脸。“……又被撕了。”虽然她的心境其实不错,两次被打断都没有火冒三丈,但姜小楼的咬牙切齿也是真的。道门是盛产什么撕书狂魔吗?!写了又撕掉,这比完全没有记载还要让人愤怒!但她却也再也无法忽视自己那深深的困惑了。撕掉记载,代表着不愿为后人所知道,但是关于化神境界那个谎言的记载都能流传下去,不加掩饰,道门中人为什么要毁掉有关适应灵气和仙魔分歧的内容?第147章然而纵然道门坦荡, 姜小楼也未必能够找到最初做出来这件事情的人了,更何况从这个记载来看……道门也未必有多么坦然。只是道门当然也并不容易。承载着历史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段历史是如此的悠长。姜小楼放下道门所有的记载, 轻轻叹了一口气。这些记载的所有内容都是站在道门自身的立场和视角来叙述的,所以其中必然会有偏颇之处, 但传道者诚然可敬,姜小楼也无法否认。只是, 毕竟已经过去了万年以上的时间, 即使昔人的遗志尚在, 后人能有几人还坚定着, 也未必了。当代的这些修士们,既不会记得御灵宗那些修士们的牺牲,也不会感念传道者传道之情。但也不能指望人族太过看重这样的情谊, 若不然, 再往上追溯,感激起来盗火者传火种入人间的恩情,那可就糟糕了。道门之中的记载,并没有溯及至盗火者的年代,也许是因为那本来就是之于上古也很遥远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在当时,他们根本不敢落笔。姜小楼是不可能全然相信道门自己的记载的, 传道者以传道为志向,这当中固然有为此苟且存活下来之人, 但也会有因为畏战避战才活下来的, 只是在当时大局已定,他们也不好分辨罢了。但传道者的志向,并非是姜小楼的志向, 也并非御灵宗满门所愿,这就是器灵曾经表态的理念不同。不过,虽然秉持着不同的理念,姜小楼也还是希望道门能够永远传承下去的,即使此次人族败了也一样。她放下这些有关历史的记载,开始在一些同样也很古老的书籍之中寻觅。这要感谢玉丹大师的无私奉献,靠他指的路,姜小楼成功找到了许多她很感兴趣的东西。至于玉丹大师是怎么潜入道门内部查看这些典籍的,姜小楼没有问,也不打算追究。……“魔气虽则不显,然九州必然堕魔,众生成魔,万物成魔,最终世间无有不魔,唯魔而已,无有众生,唯魔与寂。”这是在玉丹大师标注过的一本典籍的扉页所写,字迹潦草,但还很流畅,可以看出来写下这行字的人像是深思熟虑许久。但这行字下面全部都是谩骂和不理解的话语。道门据说处处如此,道门弟子会在典籍之上相互交流感想,有许多已经被引为佳话,但这本书显然不是这样的。“疯子!有病!”“翻开此书,你会失去人生之中宝贵的半个时辰。”下面还有另外一行不同字迹的批注,为上文作解。“为什么是半个时辰呢?因为我打赌看不到半个时辰你就不会再想接着看下去了。”姜小楼挑了挑眉,衡量了一下自己宝贵的半个时辰,还是翻开了这本书。正如扉页之上所言,其中的话语都像是一个疯子才能说出口的,玉丹大师的虽然自这本书之上学到了不少,但也并不完全赞同。因为此书的作者的确是一个疯子,而且他对魔气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但他就在这错误的理解之上,得到了一个荒诞的结论。万事万物必然都会堕落成魔,等到天地被魔气覆盖,那么世间会进入一个均一的唯有魔气的状态之中,也不再有众生万物。姜小楼默默合上了书……她好像真的浪费了自己人生中宝贵的半个时辰。所以她也没有读到最后,也没有看到,在末页其实有一行姜小楼有些熟悉的字迹的批注。“虽然有些荒诞,但也有道理,可以推算一试。”姜小楼接着去翻剩下的典籍。除了这一本格外离谱之外,其余的几本倒也还算正常,而且道门修士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真灵是难以触及的,但与修士本身息息相关,只是,虽然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真灵,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修行真灵,甚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应到。在道门的猜想之中,这与修士们的修为有关,因为修行本身就是一条逆天之道,修士们从凝气,再到筑基和金丹,直至结婴,都是在铺就一条道路,而化神也并非是最终的终点。尽管在修真界的普遍看法之中化神之后再划分境界,而后就是飞升成神,超脱于九州。但是一来现在的修真界没有任何修士飞升的可能,二来,飞升本身就是一个比化神还要更大的骗局。这一点道门中人没有那么明白,姜小楼是明白的。飞升本身就是那些盗火者的阴谋,而越来越多的人族化身成为神祇之后,也默契地隐瞒了这个事实。而在上古还可以飞升的年代之中,即使是飞升成神,也同样无法超脱。在姜小楼的推测之中,这件事情或许并非与东西二帝有关,而是来自曾经为人族的南北而天帝。因为人族永远都是最了解人族的,飞升成神是不是谎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祇的地位,权势远高于当时的人族,所以飞升的人族修士会怎么选择不言而喻。因此,在盗火者先扯了一个谎,道门为了圆这个谎又一次扯了一个谎言之后,修真界之中有关化神境界与飞升之路的传闻才会越来越混乱离谱。道门中人甚至自己也没有逃过去,但是他们到底要比那些寻常修士更懂得如何思考和钻研,即使是被遮蔽了真相,也能另寻一条路出来。在他们看来,化神之后修士才可能触及到自己的真灵,从而借着真灵的升格来提升自己。这和言轻给姜小楼提到过的有关神圣境界的猜想很一致,他也认为神圣境界是连接在化神之后——或者必须有化神作为基础的。这似乎也有道理,因为直到化神境界之后,修士才可以超脱于本来的肉身,这正是接触真灵的最好的时机。真灵的修行是一个升格的过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面和那些神祇的修行之路有些相似。然而吸取其它人族的真灵来丰富自己的真灵,这和神祇又有何异?当然,明真那种反过来吸收神祇的方法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很难仿效。姜小楼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她也只能再去找寻别的道路。在道门提出的这些猜想之中,还有另外一点让她觉得很有道理的。真灵的升格可以来自于自身,也可以来自于外物,这之中最特殊的就是整个九州世界的规则。掌控规则,继而借九州升格。由此推算,只要能够获得规则碎片,就能让原本在化神境界的修士迈入和神祇相当的伪神境界,也就是道门所称呼的神圣。这件事情不会有说来的这么简单,但听起来还算可行。而且,姜小楼想到了自己身上的东西。她以《铸剑术》强行融合了仙魔界的补天石,但是在补天石之前,她并不确定她身上是否还有另外一块规则碎片。那来自她从未谋面的生母。而湛明剑,是否也因为那块规则的碎片而来。姜小楼依然没有摸到头绪,道门这里也只是猜想罢了,没有道门修士亲身印证过。她记了下来,接着去看别的猜想的内容。姜小楼看着看着,就不由感慨道玉丹大师能够在道门典籍之中总结出来一条逆魔的路径也实在很不容易。因为道门上下这些典籍也好记载也好,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方向,所有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而道门偏偏正是一个能够包容所有这些猜想的地方。提出这些猜想并且记录下来到典籍之中的修士是很轻松,但在后人面前,就是一大堆南辕北辙的内容,而且数目上面说不定还会有两本典籍作者的隔空对话——论道其次,更多的是骂战。这让不论是阅读还是理解都变成了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她有着玉丹大师提供的书单,而且比玉丹大师更为了解此道之上的内容,但也领悟起来极其艰难。玉丹大师单凭自己一个人能够做到这种地步,想来曾经也是很了不得的修士。姜小楼沉下心来,迅速阅读着道门所有关于真灵的典籍,全数印在脑海之中,但这中间的猜测她并没有尝试。在道门之中运转冥丹之法,并不合适。不用姜小楼嘱咐,明真也明白这一点,他做着和姜小楼差不多的事情,只是和姜小楼并不在同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