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者:桐盏      更新:2023-05-04 12:54      字数:3977
  她让女儿衣不解带的在老夫人身边侍疾,是想传出女儿纯孝的名声。如此一来,哪怕是老夫人去了,顾珞也不可能不碍着女儿的名声,给女儿指一门好婚事。顾锦宁不会蠢到体会不到大太太的用心,可心里到底还是有些委屈。祖母如今这般,身子都动弹不得,她在旁尽孝,可不是往日里只简单的拿了勺子喂祖母吃药,哄祖母开心这么简单。这少不得帮着祖母净身,还有别的脏活累活,一想到这,顾锦宁就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可她虽然委屈,方才宁国公那一番耳光赏下来,也把她打了个清醒。她今日在万寿山,确实是太糊涂,太愚蠢了。而今,顾珞既然已经成了皇上的宠妃,她再这样做,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所以,她若不想输,就不能再和顾珞有任何正面的冲突了。而眼下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好好挽回自己的名声。翊和宫魏贵妃也已经回了宫,只是想到皇上对顾珞的宠爱,她还是有些心绪不宁。这时,有宫女缓步走了进来:“娘娘,方才有消息说,宁国公老夫人中风了。”魏贵妃听着这话,直接就笑了出来。“这宁国公老夫人,病的还真是及时。”一旁,南嬷嬷当然知道自家娘娘怎会这么开心,毕竟淑妃娘娘再得宠,可宁国公老夫人却在这个时候病倒,还中风了,如何能不惹了流言蜚语。“娘娘,要奴婢说,您完全无需把淑妃娘娘放在心上,就宁国公府这么一烂摊子事儿,已经让淑妃娘娘寸步难行了。她眼前这荣宠,只怕也是昙花一现。”这个时候宁国公老夫人病倒,可见和淑妃是八字不合,外头那些好事者,不知会有多少版本的流言传出呢。而且,淑妃入宫前,总归先要回了宁国公府住些日子的,到时候发生些什么,可是有好戏看了。第61章 母族她重活两世,一直都未和外祖家有……顾珞在万寿山的日子过的如此闲散, 六皇子洗三那日,又是出尽风头,京城世家大族无一不去讨好她, 这自然让德昭公主恨得咬牙切齿。可她再是恨得咬牙切齿,如今也没法子寻了顾珞的麻烦。所以,德昭公主越想越觉得生气, 直接就摔了茶杯在地上,气呼呼瞪着念珠道:“你这没用的东西,若拾念锦瑟她们还在,早就替本公主出主意了。偏你,丁点儿用处都没有, 不能替本公主分忧半分。”念珠既然已经当做陪嫁宫女随德昭公主入了这承恩侯府, 当然心里也有了自己的计较了。而且,这些日子她冷眼瞧着, 贵妃娘娘只一心为了四殿下谋划, 竟是一丝都未想到自家殿下。念珠往日里对魏贵妃再忠心,如今,也变了些味道了。毕竟,日后她到底是要在公主手底下讨生活。有了这样的思量, 念珠瞧着公主又发起火来,再没有和往日一样劝着公主,反而是缓声道:“殿下, 奴婢知道您见不得淑妃娘娘得意。其实, 要奴婢说,也未必没有法子找了淑妃娘娘的麻烦。”德昭公主一听,怎能不好奇,忙道:“快说, 你有什么法子?”念珠想了想,开口道:“殿下,这些年宁国公老夫人不喜淑妃娘娘,不就因着那明姨娘。而今,淑妃娘娘贵为妃位,我们大可以撺掇着明家人去寻淑妃娘娘,您说,若让她们上门去寻了淑妃娘娘,这破路户的亲戚,淑妃娘娘得有多难堪啊。”“而且,宁国公老夫人那边若闻着明家人去找了淑妃娘娘,怕是更动怒,您说是不是。”德昭公主听着,眼中尽是笑意。是啊,她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的法子呢?顾珞如今背靠宁国公府,可这个时候,明家人却蹦跶出来,可不惹了流言蜚语。可她却不由有些担心,这若顾珞根本不嫌弃自己的母族,吹了枕边风让父皇给明家大肆封赏呢?这可不就弄巧成拙了。听着公主的顾虑,念珠却是有不同的看法,“殿下,淑妃娘娘疯了才会招惹这样的麻烦,这若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当然会选择舍弃这不显的母族来讨了宁国公老夫人的欢心了,这毕竟,不管是淑妃娘娘还是六皇子,到底还得靠宁国公府这个娘家。淑妃娘娘只要不蠢,就不至于会抬举明家。”德昭公主听着念珠这番话,却是又道:“明家人会如我们所愿吗?我若没记错,当初明姨娘进了宁国公府的门,明家人并未露面的。这说不准,如今明家早就没人了。”可话虽这么说,德昭公主到底还是点了头,差人去打听了。而打听的结果,果然明家老太爷和老夫人前些年已经去了,而且明家人这些年过的挺艰辛的,家里如今明家大爷管家,在城南开着一个茶铺,至于明家二爷,则参加了科举,这些年一直努力考取功名,前两年终于考取了秀才。而且出去办差的人还打听到了一些事情,说是明家这些年过的艰辛,和宁国公老夫人不无关系。更有人说,明家二爷读书蛮好的,二十岁那年若不是科考途中被歹人打断了腿,未必会耽搁那么多,最终只得了个秀才。德昭公主才不理会这些过往,在她看来,明家人就是那打秋风的亲戚,若是听说顾珞成了宫里的娘娘,肯定会一窝蜂的去攀亲。可让德昭公主没有想到的是,她派出去的人再怎么怂恿明家人,明家人竟是不为所动。真是些硬骨头呢,德昭公主气的又摔了一地的杯子。而她又岂是容易善罢甘休的,直接就让人放出了风声,让明家的街坊邻居都知道原来明家竟然就是新进淑妃娘娘的母族。同一时间,更有流言蜚语传出,明家很快便要成为京城的新贵了。万寿山,每日只顾着养孩子的顾珞,也未料到外头竟然会传出这么些流言蜚语。她重活两世,一直都未和外祖家有任何的接触。毕竟她出身卑微,宁国公府又如何会把明家人当做亲戚。也因着从未有过接触,顾珞从未想过,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拙心见自家娘娘怔在那里,没忍住开口道:“娘娘,要奴婢说,明家不会故意闹出这样的流言蜚语的。若明家人真有心攀附,在太后娘娘下了懿旨封您为妃,就该心急的差人来找您了。可这都过了几日了,也未曾见明家有任何的动作。要奴婢看,两位舅老爷还是有分寸,替娘娘着想的。”正说着呢,却见庆和帝缓步走了进来。察觉到顾珞的情绪有些低落,庆和帝直接便看向了屋里侍奉的宫女。拙心哪里敢瞒着,直接便把外头肆起的流言给说了出来。庆和帝登基这么些年,突然在这时候,弄出这样的流言蜚语,他当然明白,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这该是有人故意想看顾珞的笑话。可他却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明家,既然是顾珞的母族,自然该封赏。这样,也能让那些满心算计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顾珞听说皇上要封赏明家,如何能不惊讶。可她也说不出这是好还是不好。这些年,她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宁国公老夫人又因着姨娘,这些年该没少为难明家。如今能蒙皇上封赏,她心里自然是欢喜的。可除了欢喜之外,她还有一些不安。毕竟,她和明家,这些年从未有过接触。庆和帝却早比顾珞早想到了这一日,其实在决定让顾珞入宫,成为淑妃,庆和帝就已经想到了明家。许因着是爱屋及乌,或许也是怜惜顾珞这些年受的苦,所以庆和帝便想着若明家人安分,倒也不是不可以抬举明家。而结果,也未让他失望。起码,明家未有他预想中的肮脏事,明家二爷更是中过秀才。听皇上提及明家的事情,顾珞不觉也有了些好奇,“皇上,您是说二舅舅竟然还中了秀才?”有时候人真的很奇妙,虽顾珞未和明家人见过面,可听皇上说起来时,她竟然莫名就感觉到一些亲切。宁国公府大太太当然也听说了这些流言蜚语,听到有传言说皇上会封赏明家,大太太根本就没拿这当回事。毕竟,在她看来,皇上不是昏、聩之人,这些年,宫里即便是有得宠的嫔妃,皇上也未见得就恩赏她的母族。何况,真正说起来,明家算什么东西。明姨娘不过是老国公爷的妾室,明家哪里算得上是正经亲戚了,顾珞也不会蠢到和明家有了牵扯。却在这时,只见顾锦宁哭着跑了进来。见她竟然不在寿春堂侍疾,竟跑回正院来,大太太直接就冷了脸,怒道:“你怎这么不懂事,不在你祖母跟前侍疾……”没等大太太再斥责,顾锦宁哭着就诉委屈道:“母亲,祖母中风之后您不知就和变了一个人一般。女儿好心侍奉祖母吃药,可祖母却发了好大的脾气,直接推开,撒了女儿一身。”这还不是让顾锦宁最不能接受的,她最不能接受的是如今祖母瘫痪在床,大小解都是靠人侍奉,而她只当这些怎么着都该寿春堂的丫鬟来的,可这些人,竟然也都躲着,更因着母亲放下话让她尽孝,事事儿都推给自己。顾锦宁哪里做过这些脏事儿,直接就吐出来了。而这,更惹了宁国公老夫人震怒。这往日里,顾锦宁在她眼中也算是个孝顺孩子,可如今,才算是让她看到了真面目。她虽说不能言,不能动,可脑子确实清楚的。怎能不发火。顾锦宁却委屈极了,她一个尚未出阁的姑娘家,别人每日胭脂水粉,她却每日在那样的肮脏中度过,就是此刻,她都感觉自己身上一股子屎、尿味。她再不想在寿春堂多呆一日了,为了博这纯孝的名声,她这付出也太大了。听着她的委屈,大太太却气急道:“你这没定性的东西,这点儿委屈都受不得,日后还能有什么前程?”“这史书上越王还曾卧薪尝胆,你呢,竟然这么轻易就喊累喊委屈。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顾锦宁当然知道母亲替她考量,可她真的不知道侍疾会如此辛苦,她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做的却是比那些贱婢还要肮脏的活,她心里如何能平衡。“母亲,您何苦为难女儿呢?女儿是真的不行了。女儿到底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您再是怕小姑姑,该也有别的法子,让小姑姑给女儿指一门得力的婚事的。”往日里,每每见着女儿哭诉,大太太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她。可这一次,她却不能对她有任何的怜惜。尤其老夫人如今已经怀疑女儿的孝心,若女儿再没了老夫人的怜惜,只怕在这府中,更是遭了国公爷的厌弃。所以,大太太也只能狠心道:“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乖乖回去给你祖母侍疾。二是,我亲自搅了你的头发,如你父亲所言把你送到外头的庵堂去,这样,我也无需再替你费心了。”第62章 惹眼“娘娘,方才皇上下了旨意,封明……外头再是怎样的流言蜚语, 顾珞那日得了皇上的准话,会封赏明家,所以也安下心来, 只静静的养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