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堂上栽赃
作者:颖猪猪      更新:2023-05-04 06:03      字数:2137
  顾寒落给了她如此的保证,薛玉初觉得这就足够了。只要他们两人心中有彼此,而且能一直这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就是最大的荣幸了。“相公,我相信你,你是我们这个家一个坚强的后盾。”“卿卿,谢谢你能理解我。”两人在新宅子里面待了许久,这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顾府。等薛玉初准备沐浴更衣的时候,零在门外敲了敲窗。薛玉初知道,定是有大事发生,否则他才会不顾被发现的危险,在深夜前来顾府。穿好衣服,薛玉初给零打开了门。零只是将一张纸条递给了薛玉初,便转身消失在了夜里。当看到纸条上的内容,顿时脸色一黑,差一点没有站住。陆淮安决定明日在朝堂之上揭发薛彦书,而且会拿出刀疤汉给的证据呈交给皇上。若是皇上被蒙蔽,那么薛彦书以及薛家,可就要满门抄斩了。“小姐,热水已经准备好了,怎么还不沐浴呢?”碧桃提着水桶进来,看到薛玉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奇地问了起来。薛玉初将手里的纸条揉成一团,挤出了一个笑容解释道:“我这就去洗。”坐在浴桶里面,薛玉初感到全身百骸都在被渐渐地掏空,那种虚无缥缈的担忧油然而生。既然她已经知道陆淮安的全部计策,不如就将计就计,给他一个措手不及,顺势在朝堂之上揭穿他的真实面貌。想到明日要遇到的凶险,而且成败只有一次,薛玉初就有些气闷,身体慢慢地滑落到了水里,憋住了呼吸,将脸埋在了水里去了。等到顾寒落熟睡了之后,薛玉初才回到房间,望着躺在那里的顾寒落,伸出手慢慢地抚摸着他俊朗的脸庞。顾寒落感受到有人在动自己,一把抓住了薛玉初的手,将她带到了身下。“这么晚,不休息,你在忙什么呢?”“翠云阁那里有些事情,所以耽搁了一些。”薛玉初才沐浴完,脸色红润地呼出了热气,撩拨的顾寒落难以自控,不听她接着说下去,便吻了上去。一夜过后,薛玉初担心的事情马上就要来临。趁着顾寒落起身上朝,她也悄悄地爬了起来,尾随着顾寒落到了宫门口。好不容易等到薛彦书和薛长年前来,她让人带着薛长年到了自己的马车上。“六妹妹?你怎么会在这里?”“别的话就不多说了,这是我要交代大哥办的事情,还请你务必慎重。”说着,薛玉初将手里的一沓纸张递给了薛长年,上面有那个刀疤汉签字画押的证据,还有陆淮安借着二皇子的名声,在宫外欺压百姓抢夺的财物清单。薛长年不知薛玉初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些证据,单看薛玉初的神情,他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容忽视。“大哥,今日上朝之后,四皇子说的每一句话,你都不要当真,若是皇上问起,将这些呈上便是。”皇上多疑,若是薛府之人辩解的太多,未免会令皇上更加的不满。因此,薛玉初只好如此对薛长年解释着。薛长年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妹妹,大哥知道该怎么做了。”伴君如伴虎,他们父子在朝中这么多年,自然清楚皇上是什么样的人了。薛长年答应了薛玉初,下了马车,跟着同僚一起进了宫。天色微明,陆淮安踌躇满志地在朝堂之中望着走进议事殿的官员。今日早朝,他就可以将丞相一党全部缉拿,然后整个朝堂就是他的天下了。正在他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皇上唤了一声陆淮安,让他上去说话。陆淮安走到了皇上的身边,不知他要问些什么事情。当他看到皇上的御案上放着有人签字画押的东西,脸色马上难看了起来。“皇儿,最近你二皇兄都在做什么呢?”陆淮安听了这话,脸上一喜,忙对皇上说道:“父皇,二皇兄最近在办一件大事,等一会儿朝堂议事的时候,儿臣会仔细禀明父皇的。”“好,朕就等着你禀报了。”挥了挥手,皇上示意陆淮安退下。等到朝臣们都聚集到了议事殿,内监唤了一声,让朝臣们将重要的事情禀告皇上。薛长年望了一眼站在前面的陆淮安,将手里的信纸捏了捏,不知该不该主动上前禀明一切。薛彦书此时上前,向皇上禀报边疆军饷不足之事,希望国库能拨付一些银两,以激励边疆的将领们。“丞相大人,此言差矣。”还未等皇上决定,陆淮安就站了出来,笑着对薛彦书说道。不知陆淮安是何意,薛彦书好奇地盯着他,想听他继续说下去。然而,陆淮安并没有对他解释一个字,拿出了自己袖中所谓的证据,呈给了皇上。“父皇,儿臣方才所说正是边疆军饷一事。”心想着有证据在手,就不怕他薛彦书能逃到哪里去。“这些是从何而来?”皇上看着手里的信件,好奇地问起了陆淮安。陆淮安拱手禀报道:“此乃二皇兄发现端倪,派人秘密查询,才得到这些证据的。”“什么证据?四皇子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薛彦书虽不知道是什么证据,可与陆淮安对视一眼,便猜到,那些所谓的证据,对他没有一点好处。“丞相大人,是不是本王信口雌黄,那得要拿事实说话了。”刀疤汉给他的信件和证物具在,薛彦书是百口莫辩的了。皇上看完了手里的东西,抬头望着薛彦书,眼中皆是疑虑。“爱卿,你倒是说说,这些作何解释?”此话一出,薛彦书忙跪了下来:“皇上明查,臣未做过任何有愧与皇上和江山社稷之事。”丞相的为人,满朝文武皆是知晓的,可在证据面前,他们也变得犹豫起来,不知此事是真是假。正在大家不知该如何断定的时候,薛长年站了出来,对皇上禀报道:“启禀皇上,微臣这里也有一份证词,还请皇上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