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3 22:25      字数:5707
  这样的事情,对于寻常人来说,兴许已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但对于行昭姐姐来说不是。不是的,姐姐如今站在荣华之巅,于她而言重要的是,该是造福苍生,肃清官场。守灵时再难过,有时也不免听到人低声谈论起朝堂上的波谲云诡,他们总是说眼下谁得太后娘娘赏识倚重,谁又成了太后娘娘落力整治的,他们总在一件事的开端尝试揣测姐姐的心思,却又揣测不出,有的人语气里明显透着不安、惶惑。宜家想到这些,总不免引以为荣。人就该是这种活法,就应该有生死之交,有人敬重,有人畏惧。二伯父跟她提过,说太后娘娘交代过他,要他和二伯母好生照顾她,说你哪怕是为了宫里的姐姐,也不要沉浸于悲伤之中,看开些,尽快振作起来。又说,宜家,你要记得,你也是裴家的女儿。是啊,她也是裴家的女儿,她是太后的妹妹,她不论有怎样的经历,都不能畏惧胆怯,要像姐姐从军中扬名再到如今一样,无惧风雨,一往无前。便是这样,宜家在哀伤之余,渐渐地镇定下来。人不是只为一两个亲人活的,她不能成为行昭姐姐和家中亲人的负担,要为了他们,好好儿地活着,让他们心安。这样的转变,虽然细微,裴显和二夫人、芳菲还是留意到了,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元家那边,因着是大夫人的娘家人,一来便住进了裴府的客房,看那架势,是大夫人一日不被放出来,他们便要逗留一日。裴显和二夫人也不当回事,说白了,这倒正合了他们的意:元家本就掺和过一些事,苦于抓不到真凭实据,人送上门来给他们监视一阵,他们求之不得,只盼着越久越好。再说了,元家脸皮再厚,也不可能要求裴府衣食起居样样照管,一年之内,府里都要吃素,庄子上送什么果蔬过来,主人家与客人就吃什么,私下里开小灶,就是个人自掏腰包的事儿了。元老夫人曾进宫一次。进宫之前,可谓威风八面,总是一副“你裴家缺理,对不住我女儿,更对不住元家”的样子,进宫之后,人便彻底蔫儿了。这不消问也想得到,行昭没给这人好脸色。本来么,一个如同陌生人一样的外祖母,你要她裴行昭以礼相待,那真是不如做做白日梦。而与元老夫人相反的是,元琦进宫之前总是谨小慎微,元家长辈待她一如小猫小狗,高兴了就夸一句两句的,不高兴了就训斥一番,而进宫当日安然无恙地回来之后,她做派如常,元家却像是思量颇多,对她都和颜悦色起来——哪怕是装的,也肯在这个女孩子面前做一做戏了。这情形,倒也不难猜出原委:元琦曾经被个劳什子的算命的说辞害得被迫离开家门,这一点算是与小太后有着同病相怜之处。元家人想想长房如今的惨境,怎么可能不担心小太后为这个表妹撑腰,等着抓他们苛待庶女的错处,借机严惩。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元家在裴府渐渐直不起腰杆了,也便觉得客居很是无趣,提出要搬到大夫人陪嫁的宅子里。裴显和二夫人心里其实有些失望,可要是挽留反而显得奇怪,也就态度如常地应下了,说了些日后要常来常往,有什么难处只管派人来传话的客气话。离开裴府之前,元老夫人背着人询问二夫人:“我的女儿,难不成要在佛堂里过一辈子?”二夫人就笑道:“进家庙之前,我婆婆和我大嫂就是这么说的。“我婆婆的脾气,您没见识过,也该听说过,那可是为着信佛的事儿把亲孙女逐出家门的主儿,要不是那孙女争气,这一辈子可就完了。“而我大嫂呢,这些年对我婆婆言听计从,您必然也是知道的。“眼下他们是真的诚心向佛,不再理会尘世中的事。要不是我和我家老爷拼命拦着,两个人早就去庵堂落发了。您说你们要是见了她们,不论是规劝还是赞同她们,她们都会再度嚷嚷着去落发,这又是何苦呢?对谁都不好,您说是不是?”跟外人说起老夫人、大夫人的事,二夫人都是这番说辞,不用裴行昭做挡箭牌,要不然,外人想要探究的可就多了,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孩子会受影响,何苦。与她相反,裴显私下里与元家人却可以咬定是太后的意思,那是他作为一家之主该有的开诚布公,和毫不遮掩地借太后的势。元老夫人听了,自是一句不信,可又有什么法子呢?她垂了眼睑,神色很是黯然。外孙女成了皇后,又成了摄政的皇太后,原本是女儿和元家就此彻底扬眉吐气的转折,谁承想,当初的事,裴行昭不但不想一笑泯恩仇,还进行了这般彻底又残酷的清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果然是至理名言,当初眼皮子浅,不看重一个女孩子,如今便遭了报应。细究起来,也不能说是报应,因果循环而已。可不论如何,她也不能就此放弃身为裴府长媳的女儿,元家更不能。一旦放弃,便与太后的母族再无关系,兴许谁都敢蹬鼻子上脸,把元家踩在脚下,整个家族也就再无出头之日。要知道,裴行昭今年才十八岁,谁敢说熬得过她?即便她红颜早逝,以皇帝对她的尊敬孝心,人不在了大概会揪着曾冷待她、她嫌弃的人算旧账,更没出路。所以,元家不论出于什么考虑,都不能放弃裴府这门亲戚,更不能放弃攀附太后的机会。而机会是要等待甚至创造才会有的。来日方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家人慢慢筹谋,总会想到法子的。元家人搬到了大夫人陪嫁的宅子,短期之内,与二夫人的娘家一样,也不会离开京城,若能遇到良机,也就迁居此地了。裴显安排人手暗中盯梢,二夫人则要等待机会,收买或安插眼线到内宅,以便时时掌握元家的动向。他们不知道的是,元家里头的元琦,已经被人十二个时辰盯上了。负责监视元琦的是老六和老九。暗卫□□有十四名女孩子,除了能力最强的韩琳,别人当差时不用本名,只以年龄大小排序,又以排行相互称呼。如同一个大家族里的姐妹似的,反倒更添几分亲近之感。两个人轮班盯了这些天,看到了一些感觉有些反常的事:元琦才十岁而已,在人前算不上八面玲珑,但从来是笑脸迎人,谁对她说什么,总是有来有往地答对寒暄一番,与三个姐姐比起来,并不显得沉默寡言。而一旦回到房里,她便是惜字如金的做派,要么神色冷淡,要么面无表情。她喜欢写字作画下棋。字写得不怎么样,画也很是一般,这倒是不难理解,老六和老九听下人说过,四小姐流落在外的时候,没人正经指点书法画艺。或许正因不擅长,才要苦练吧。棋艺么,老六和老九只能保留看法:她们见识过太后娘娘高绝的棋艺,而且次数不少,再看别人下棋,便都觉得棋艺很一般,区别只在于谁更差。元琦的棋艺,到底在闺秀之中是个什么火候,她们做不出评价,别说没时间,就算有大把的闲工夫,也懒得与娇娇弱弱甚至爱哭哭啼啼的闺秀打交道,更别说观摩她们学问的深浅了。元琦喜欢自己与自己博弈,不少时候守着一局棋到后半夜,别人看着枯燥,她自己却是乐在其中。下完一局棋,再习字半个时辰才歇下。元琦平日里来往的,不过是同来的三个姐姐,今日你送我一条帕子,明日我回送你几朵绢花之类的,要么就是互赠点心干果、笔墨纸砚之类的。除了自家三个姐姐,元琦没有朋友,也不想有朋友似的:裴家的宜室、宜家都是她的表姐妹,行川是她的表哥,她却只是碰面了寒暄几句,再没别的。搬到大夫人的宅子之后,有亲朋故友的女眷来访,元家老夫人、大夫人总会让四个女孩子作陪。元琦对同龄人也是点到为止,从不尝试深交,哪怕对方明显有意常来常往,她也婉言谢绝对方主动提出的邀请。这种做派,叫人有些犯嘀咕,也不知她是因着在家里没有安全感,还是根本就不屑与年岁相仿的女孩子来往。老六老九将点点滴滴的发现每日如实上报给裴行昭。裴行昭便也开始犯嘀咕了:元琦进宫那次明明说过,在梦里嫁人之后,苦学过琴棋书画这些才艺,言外之意分明是学出了点模样。如今怎么书法画艺都拿不出手?可她的意思明明就是她是重获新生的人,难道活过一世,根本不能捡起曾经擅长的才艺?怎么可能呢?即便是黄粱一梦,只要清清楚楚地记得在梦里的经历,便能掌握学成一门学问的精髓,就跟忽然开窍了一样,再下笔绝不同于以往。又或者,元琦是怕下人、长辈看出异样,故意写的画的一团糟?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可私下里自己写字画画,也能忍受拙劣的笔法?再说了,字与画这种东西,学成之后再退回到原点,怕是更难吧?好吧,就当她为此下足了工夫——虽然满心质疑,裴行昭还是不在行动上表明对那孩子的怀疑。观望的时日久了,元琦若没有任何异常,而且也没有为自己争取扭转命途的手段,那就随她去吧。可怜的人多了去了,有的值得帮,有的不值得帮——要是明明知道自己会是个什么下场,要是真的是重获一世,还是不能有所改变,活不出全新的光景,那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要帮就得帮她一辈子——凭什么?裴行昭自认只是有善良的一面,却不是时时善良的人。元琦要是指望着她改变运道,那就真是大错特错了。在如今什么结论都不能下,继续观望便是了。这一阵,朝堂官场关注的事,无非是康郡王被杀害、陆子春与陆雁临相继入狱。陆家父女在裴行昭这儿,必死无疑,乔景和与许彻自然明白,却不能早早下断言:二人入狱时间太短,他们得照章程行事,把场面功夫做完整。这也算是新帝登基以来最大的命案了,即便是刑部与锦衣卫联手查案,磨叽个把月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不然日后一定有人嚼舌根,指责他们仓促武断行事,谁吃撑了要学太后娘娘给陆家翻案也未可知。一眼可见的隐患,他们自然要避免。两人联袂向太后说明了这些顾虑,意在请她不要心急,多给他们一段做戏的时间。裴行昭又哪里不晓得这些,笑着应下,说你们看着办吧,别只一味忙着闹虚文就行。许彻笑着称是,行礼告退。他压根儿就没有得闲的时候,这边得了准话,就好重新安排时间,去兼顾别的差事了。乔景和则与裴行昭说起女儿那边的事,先是道:“太后娘娘怎么还给了小女那么多银钱?她本就要买个宅子做学堂,家里已经给她拨出了一笔银钱。”太后给女儿的信封里,竟有四张五千两的银票,着实把女儿吓了一跳,当即跑去拿给他看。“那是你家的事儿,哀家交代尔凡的,是哀家主张的事儿,怎么能让你们搭钱?”裴行昭笑微微的,“安心收着,哀家有先帝赏的产业,有皇上皇后时时贴补,想手头拮据都难,你们却是不同。”“不论如何,多谢太后娘娘。”乔景和又道,“臣和尔凡商量了一番,想到了几位名士,有男有女。不在京城的,臣已经命人带着名帖书信,前去邀请来京城一趟;在京城的,尔凡已经前去拜望,想先混个脸熟再说明意图——那孩子行事就是这样的,有些人也就真的喜欢绕弯子行事,跟他直来直去的,事情兴许立马就黄了。”裴行昭一笑,“是该如此,绕绕弯子也好,彼此都能更了解对方的心性。谁都跟哀家似的,一年得有半年无所事事。”乔景和撑不住,轻轻地笑了,“太后娘娘也是因人而异。总之,此事臣会全力帮衬小女,她心中所求所想,便是臣所求所想。”“如此再好不过。”乔景和这才行礼告退。这样疼爱、支持女儿的人,让裴行昭又添了三分欣赏。她已经失去父爱,此生再不可得,但从不嫉妒在享有无尽的亲情的人,相反,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疼爱,来日也都成为疼爱孩子的父母。当晚,裴行昭仍是与林策、杨攸一同用膳。起先是在寿康宫,吃饱之后,三个人还没喝尽兴,林策闹着要去御花园,“那个水榭的景致当真是好,就算瞧不清了,只闻着风里的花香,便最是惬意。太后娘娘,我们还是去御花园吧?”“要去你只管去,做什么要我和瑟瑟陪着?”裴行昭故意逗她。林策一本正经地道:“诶,您二位可都是身怀绝技,跟你们一比,我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娇女,你们就不怕我喝高了掉水里给淹死?”“什么死不死的?”杨攸掐了一把林策白里透红的小脸儿,“私下里没个忌讳也罢了,在人前可不准这样。”“我晓得。”林策拍了她的手一下,又眼巴巴地望着裴行昭。裴行昭笑着起身,“走吧,横竖也没什么事儿,你真掉水里去,少不得告假,内务府好些事儿又得落到皇后头上。好端端的,干嘛辛苦我的儿媳妇儿?”林策和杨攸大笑。三个人溜溜达达地去了御花园。御花园就在坤宁宫后方,而时间已经不早,皇后早已歇下。裴行昭见宫人想去给皇后报信,立刻拦下了,“只是去水榭坐坐,不要声张,更不用惊动皇后。”宫人从善如流。御花园已经下钥,守门的宫女太监见到太后和两位郡主,倒也不惊讶,毕竟,这三位这几日晚间是这儿的常客,这次来的比较晚罢了,赔着笑行礼之后,便要层层传话下去,唤宫人过来服侍。裴行昭否了,各赏了他们两个银锞子,“我们只是四处走走,随意坐坐,随行的备了酒水果馔,不用人服侍。”宫女太监哪里有不喜欢清闲的,称是谢赏,开了门,退到一旁守着。裴行昭一行人走进园子,随行的只有李江海和两名拎着食盒捧着酒坛的小太监。走出去一段,裴行昭吩咐李江海,带内侍先去水榭,不用跟着她们晃悠。三名女子,两个是绝顶和一流的高手,园子里又正是最清净的时候,李江海没什么好担心的,称是而去。三个人走走停停,林策和杨攸通过闻到的花香识别是哪一种花的,总是说法不同,便循着味道找过去,看看谁对谁错,错了的要挨罚,到水榭要自罚一大杯酒,结果,连续两次,两个人都错了。裴行昭笑得不轻,只觉得俩人跟傻乎乎的小狗似的,明明鼻子都没那么灵,偏还要比出谁更不行。可是这样一来,三个人不知不觉就走岔了路,加上对御花园都不大熟,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走近路到水榭。裴行昭在心里揶揄着自己,凭借直觉,带着两个人选了条路往前走。杨攸和林策乖乖跟着,相互揶揄打趣着。过了片刻,趋近一个院落的时候,裴行昭忽然停下脚步,对她们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林策耳力一般,杨攸则是耳力绝佳,静下心来,听到院中传来一男一女低低的交谈声。女子说:“死鬼,怎么才来?叫我等的好苦。”男子说:“一整夜呢,还担心没工夫享受?”杨攸愕然,下意识地望向裴行昭,这是后宫的事,她又不得不管闲事了。“等着。”裴行昭微声吩咐二人一句,施展身法,鬼魅般消失在二人面前,潜入院落。林策看傻了,随后就懵住了:堂堂的太后娘娘,亲自去捉奸?等了好一阵子,裴行昭出了院落,步履闲适地走回来。走近了,林策看到她手里多了个包袱。“是什么?”林策拿到手里,觉得特别轻,放到地上细究,才知不是什么包袱,是用男子外袍包裹着的男女的衣物。林策和杨攸愣了片刻才明白过来:小太后把那对男女的衣服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