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3 22:23      字数:5584
  翌日上午,马伯远又和户部、工部商定一些事情之后,便踏上了回程。裴行昭策马送他到皇城外。爷儿俩都是经历太多聚散的人,不在乎相隔多远,只在乎对方的安危,因而只期来日,不诉离愁,笑着挥手别过。这时候,杨攸和韩琳在加急前行的马车上。她们白日乘坐马车,乏了就眯一觉,夜间骑脚力最佳的骏马赶路。韩琳很严肃地对杨攸道:“你要明白,对太后娘娘说的话句句属实,我才会帮你杀了姓徐的。假如你谎话连篇,那最后便可能是我杀了你,我可容不得谁骗太后娘娘。”杨攸道:“我晓得。”韩琳面色略有缓和,惑道:“这算起来,你跟那厮结仇的时间很久了,怎么这才决心要杀他?以往就真腾不出时间来?”杨攸失笑,“你以为锦衣卫是白吃饭的?卫所遍及各地,不能说对每个官员的人情往来都有数,但对人的行踪是一清二楚,一两日不见人,就会上报到京城。我哪里有本事瞒过他们数日?况且,我当差也不是多有能力,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偶尔腾出一半日来睡个觉,已是难得。”韩琳释然,笑得微眯了眼睛,“我是挺瞧不上锦衣卫的,以为只有在京城的那些才办些正经事,地方上的只是混日子。”“地方上的削尖了头想到京城,当差也很尽心。”闲聊了一阵,韩琳将话题转回到要着手的事,道出一些猜测:“你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到了那厮手里?要不然,早不报仇晚不报仇,偏要赶在调进京城的时候,叫人怎么都想不通。京城到洛阳又不是太远,京官每年最起码过年时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假,你何至于连一两年都等不了?”要不是杨攸的表现奇奇怪怪的,她自顾自认下的小师父也不至于没好气。“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们。”杨攸苦笑,心知韩琳所说的,亦是裴行昭早就想到的,“你不问,我也定要与你说的,不然你怕是要撇下我回宫里去。徐兴南也不傻,猜得出罢官之事与我有关,我跟太后娘娘告他的状再方便不过。他这一二年,忙着哄骗杨家的人,也忙着上下打点,谋求再度出头之日。对我,他也清楚,说再多都没用,只能用阴招。”“他做了什么?”韩琳问道。“我有个发小廖云奇,两家是世交,我与他情同亲兄妹。廖云奇是和我一起到军中的,三年前负伤,情形很严重,没个几年恢复不好,他不得不回家将养,朝廷给他挂了个五品的闲职。我在进京途中收到徐兴南传的信,他把廖云奇生擒了,扣在手里,要救廖云奇,就要过去用自己换人。若是我走漏消息,那么,人会毁在他手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韩琳的眉头蹙了起来。.在皇帝的坚持下,裴行昭改到在清凉殿批阅折子,下午循例的议事,皇帝也改在清凉殿,跟裴行昭说让重臣熟悉一下地方,跟重臣则说怎么能总让太后来回奔波呢?往后议事都要去清凉殿。裴行昭和张阁老有数,知道他这是为了跑出去修道做铺垫呢,其他重臣则只是进一步认定皇帝一门心思秉承孝道,无所谓在哪儿议事,自己着急的事能议出结果是最重要的。裴行昭只待了半日,就让李江海把殿内的帘帐全换成白纱帐:“哀家记得,小库房里堆着不少,先前还发愁没地儿用,现下好了,挂这儿来。”李江海却道:“可是,那些白纱成色寻常,织工也寻常,不如宽限奴才几日,去内务府选些好的过来。”“什么好不好的?”裴行昭斜他一眼,“哀家只是觉得别的颜色料子都闷得慌,织工越寻常越好,透气。管哀家的膳食不算,连这些都要管,你真那么闲么?”李江海已算是摸透了她的脾气,听了不但不慌,反倒笑了,“是奴才多事了,这就去办。”随后,趁着太后回宫用午膳的工夫,带着人布置妥当。午后议事时,楚王和燕王也来了,说的事情很令裴行昭宽慰。“臣清点了府中粮库,足够用上三二年,便想着拨出名下七成的田地种植棉花,余下的用来种蔬菜瓜果,要是收成尚可,也能孝敬宫里一些棉絮棉布。”楚王说。燕王道:“臣也是这意思,只是手里务农的人不知道如何种植,连种子都要跟人摘借,不知道太后、皇上能否隆恩,容臣借几个懂行的人指点着。”皇帝听着便已笑开来,道:“这是好事,你们有心了,只管去调拨人手,可别弄得一塌糊涂,叫人看了笑话。”两位王爷道:“不会的,一定尽心。”张阁老递上一份名单,单子上的人,分量都不轻。崔淳风、姚太傅父子等人伏法之后,朝廷大员范围内势必有一连番变动,与其让京官层层替补,便不如起复一些丁忧或被先帝着意挫锐气赶回家的人才,或是在地方上功绩斐然却没挂实职的,譬如两广总督的女儿邵阳郡主,在那边,与其父的名气不相伯仲。这些人是内阁与英国公、吏部众堂官、翰林院大学士商议着定下来的。对此事,皇帝都比裴行昭有发言权,监国时期都曾打过交道,裴行昭心里门儿清的是主要京官和各省数得上名号的武官,对这些主要走文路的贤才仅限于知晓生平,听先帝做过客观的评价。于是,别人都没意见,她便也赞同。殿试候选人等前些日子便已进京,三月将至下旬,皇帝又急着“出巡”,便于明日正式举行殿试,他与张阁老、翰林院大学士一同做主考官,这是前两日便定下的,现下是商量一下细枝末节。本来皇帝有心让小母后一起主持,被裴行昭否了。她在文人学子眼里,好了是善于征伐体恤军民,不好了便认准她是女煞星,才不会认为她有真才实学,要是她也掺和殿试,放榜时,名次不好的一定会怀疑她从中作梗。私下里,裴行昭跟皇帝说了这层意思,末了道:“是人家生平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不妨为他们着想一二,不必徒增不快。再说了,哀家又不想让他们摸清楚学问深浅,都知道过得去就可以了。这样还有个好处,批折子大可随意些,不用总斟酌着措辞。”皇帝笑出来,“也是,朕批阅折子就总拿着架子,有时候想由着性子骂几句,自个儿就先拉不下脸了。”遂高高兴兴地回了自己的养心殿。翌日上午,裴行昭正伏案忙碌的时候,李江海来禀:“许大人刚刚派人递话进来,说是杨郡主离家前似乎留下了一些人证,杨夫人这两日往宋府走得勤,好像是为着要回财产的事儿,今儿闹得有些厉害,拉着宋老夫人进宫来,要请太后娘娘评理。”锦衣卫说似乎好像的时候,事情都是确然发生的,却是他们没必要弄清楚却弄清楚的事儿,便甩这种留下开脱余地的词儿,久而成习。“找哀家评理?为什么不是找皇后?”裴行昭蹙了蹙眉。“大抵是杨夫人觉着您会给她撑腰吧。”李江海说。裴行昭手里的笔不停,“是啊,哀家怎么能不给她撑腰?”李江海听着,觉得她有些没好气。“等人来了,先传宋老夫人。”“是。”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宋老夫人进殿来。待她礼毕,裴行昭问道:“何事?”宋老夫人都做好准备了,要在太后面前跟女儿争辩一番,却不想,太后没让她们一起觐见。这样一来,她还是直说结果的好:“杨家有一笔产业在臣妇手里,臣妇已经跟女儿说了,三日后才能整理出来,给她送到杨郡主府,她却认定臣妇拖延时间,执意要进宫来,请太后娘娘给她做主。太后娘娘,臣妇真的没有别的心思,下人已经在着手整理了。”“那笔财产,价值多少?”裴行昭问。“……算上两个宅子、两个田庄,总值近四万两。”杨家还是颇有家底的,已故的杨楚成之父颇为疼爱女儿,备嫁妆手面大些再正常不过,“怎么会到了你手里?”宋老夫人早有准备,道:“臣妇接到手里的时候,杨家出了事,就是杨楚成的冤案,杨家上上下下乱成了一锅粥,在京城守着这些财产的仆人已有监守自盗的行径,臣妇当时也不知道杨家最终是何情形,便出面接管到了手里。”裴行昭看了她一眼,不应声,忙着批示手边两道加急的折子。宋老夫人等了会儿,没等到回音儿,心里忐忑起来,不由得稍稍抬起头,飞快地往前方瞄了一眼。白色帘帐的映衬下,汉白玉石阶上的玄色矮几、身着玄衣的女子分外醒目,亦显得分外肃冷。裴行昭忙得告一段落了,端茶喝了一口,这才道:“那种话,宋老夫人自己相信么?您老人家在家里忙活的事儿,哀家可是听说了不少。”宋老夫人躬身,“臣妇不知太后娘娘是何意,但臣妇真没想要留下那笔财产,这两年女儿外孙女都不曾进京,臣妇没机会交还给她们。”“杨将军身故之后,他父亲也病故了,杨家被抄没家产的事儿,老夫人没听说过?你从那之后到如今,帮杨家做过什么?保管那笔财产么?”“……”宋老夫人嗫嚅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臣妇和那个女儿嫌隙颇深,她什么事都不肯听臣妇的,臣妇是继室,您也是知道的,想帮杨家,便要顾忌长子三子答不答应,也毕竟是宋家的人,要为宋家权衡。”“嗯,为宋家权衡。”裴行昭话锋一转,“宋阁老前些日子上折子往翰林院举荐了几个人,其中就包括他的三弟,也就是贤妃的父亲。这事儿您怎么看?是不是觉着他很是不孝啊?您把人拘在家里十几年,最终人家还是有这入仕之日。”“那、那是官场上的事,臣妇不敢干涉的。”“寻常人是年岁越长脸皮儿越薄,您倒是相反,说瞎话脸不红,眼睛也不眨一下。”这一来,宋老夫人的脸腾一下红了,“臣妇……以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眼下年岁大了,再也不敢了。”“您的亲生儿子是宋阁老的二弟,如今在外做县令吧?过两日让贤妃的父亲顶替他,他回来在您跟前儿尽孝就行了。”“太后娘娘!”宋老夫人跪倒在地,“臣妇有错,您责罚臣妇就是了,不要迁怒宋家子嗣。”裴行昭翻找出一份公文,抛到她面前,“早就定下的事儿,谁会闲的跟你置气?恰好你来,便提一提罢了。急什么?宋三老爷被你拘在家里那么多年,也没见你为他着急过。”“太后娘娘……”宋老夫人落下泪来。她年岁不小了,膝下长子成为次辅已是板上钉钉,可以让她在人前志得意满,更能提携她的亲生儿子,可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到了这个年月,亲生儿子的处境要和庶子掉个儿了?裴行昭淡淡道:“哭什么?应该高兴才对,万一你亲生儿子行差踏错,赶上大家伙儿肝火都旺盛,砍了脑袋也未可知,留在家里管管庶务彩衣娱亲最安生。不要出幺蛾子,不然,我就得追究一番了,把榜眼拘在家里,到底是存的什么心?是不是对朝廷有成见?”“太后娘娘恕罪,臣妇断然不敢有异议,真的不敢。”“不敢就好。”裴行昭道,“往后别再管家里的事,虽说你可能已经把长媳带歪了,保不齐又是个祸害九代的货色,但她毕竟比你小一辈,还有希望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毛病扳过来。让你的三儿媳跟随夫君到任上去,这么些年了,她也该过一过没有恶婆婆恶妯娌压着的日子了。把杨家的财产还回去,你是几辈子没见过钱?那时候拿女儿女婿的那种财产,跟去乱坟岗偷死人东西有什么区别?”话到末尾,已经无法掩饰鄙夷。宋老夫人一张老脸涨得紫红。小太后倒是一句脏话都没说,却已把她骂得没法儿要了。裴行昭轻一拂袖,“你告退吧。”“是。”宋老夫人往外走的时候,步履蹒跚。片刻后,杨夫人进殿来。她刚刚窥见了母亲离开时的样子,一看便知是被太后训斥了,那么便是一心向着杨家的,自是神采奕奕。“宋老夫人会归还那笔财产。”裴行昭道。“多谢太后娘娘为杨家主持公道。”杨夫人福了福,“若非进宫来,臣妇实难讨到个说法。”裴行昭侧转身,手肘撑着桌案,“哀家倒是有些好奇,你怎么一定要拉着宋老夫人进宫?这种事情,跟宋阁老递句话便能办妥。”杨夫人解释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臣妇与宋阁老虽是兄妹,却没什么情分,与家母,亦是从出嫁之后便屡生嫌隙,臣妇不认为能跟他们讲出什么道理。”裴行昭和声问道:“命妇进宫,求见皇后才是正理,你怎么总往哀家这儿跑?”这问题,杨夫人只能实话实说:“这自然是因着太后娘娘与臣妇长子是袍泽,臣妇进宫来,唯有见到您,心里才踏实。”“因着哀家与杨楚成是袍泽?没杨攸什么事儿?”“自然有的,”杨夫人忙道,“臣妇刚刚没顾上说,小女是太后娘娘一手提携到如今的,这是谁都知道的。”“看得出,杨夫人今日心绪很是愉悦?”杨夫人语气轻快:“是,臣妇能够再次觐见太后,太后又为臣妇做主,如何能不心花怒放?”“你还挺有的说。”裴行昭视线锁住她,“哀家为你做主?”杨夫人不明白,小太后的话怎么突然就变调儿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裴行昭又问:“你算哪根儿葱?”杨夫人感觉不妙,慌忙跪倒,“太后娘娘,不知臣妇有何过错,请您息怒,只管责罚臣妇。”“别人跟哀家玩儿这一套,是用脑子,”裴行昭徐徐站起身来,缓步走下玉阶,到了杨夫人跟前,“你是拿命跟哀家玩儿,好本事,好胆色。”杨夫人面色陡然变得煞白,心里直怀疑杨攸走之前惹怒了太后,以至于自己被迁怒。“上次进宫,说什么来着?”裴行昭在她近前缓缓踱步,“说杨攸的前程,要哀家答应她辞去官职,你怎么不要哀家免了她的郡主封号呢?”杨夫人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倒是没忘记俯身,手撑着地,做出最恭敬的受训的姿态。“哀家一向认为,人没有那么多的高低贵贱可分,各人把各人的分内事做好便足够了。”裴行昭道,“如你,一个深宅妇人,好生打理家宅、照顾好儿女便可,却跑到宫里来干涉朝廷命官的前程,怎么想的?活腻了?哪怕那个人是你女儿也不行,明白么?”杨夫人忙不迭应声:“明白,臣妇明白,臣妇再也不敢了。”“再说今日这一茬,你怎么有脸进宫,还口口声声要哀家给你做主?做哪门子的主?”裴行昭停下脚步,居高临下地瞧着她,“是你治家无方,连个忠心耿耿护着你女儿嫁妆的人手都没有;是你在娘家人嫌狗不待见,亲娘都在杨家最倒霉的时候伸手抢东西;是你在哀家为杨楚成与陆麒昭雪之后窝窝囊囊,连来京城要回财产的胆子都没有。“你女儿给你找到了人证,你可算是有底气了,跳着脚地闹腾,连三日都等不得,一定要揪着你亲娘来宫里丢人现眼。你娘就要成为次辅府里的老夫人了,她敢不还么?“你还兴高采烈的,浑然不知把杨攸和哀家的脸都丢尽了。“丢人,这俩字儿认不认得、会不会写?知不知道这俩字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合着哀家就是戳在宫里给你平事儿用的?给你丁点儿颜料你就要开染坊,脸是有多大?杨郡主府搁不下你了,要来寿康宫上房揭瓦,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