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3 22:21      字数:4519
  裴老夫人回到府中,唤裴夫人到房里,遣了下人,劈头问道:“你究竟做了什么好事!?”裴夫人早有预料,恭敬地道:“我没做任何有违妇德之事,太后意在挑拨,您可千万别上当。”裴老夫人冷笑,“只是为着挑拨,将生身母亲说成那样?你是有多了不起,值得太后用这种手段算计?这种事,你听说过没有?”裴夫人当然没听说过,这种事,也只有裴行昭那个疯子才做得出。“你倒是说啊!”裴夫人不知从何说起。“来人!”裴老夫人早就暴躁到了极点,一丝耐心也无,扬声唤人,“把大夫人关到祠堂去!”顿了顿,又加一句,“还有浩哥儿,一并给我关进去!”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母子两个都别想好过。“娘!”裴夫人有些慌了,“您息怒。这样吧,将行浩唤来,我们与您从头说起。”这种猜测她红杏出墙的疑影儿,必须尽快打消,要不然,行浩保不齐就要断送了前途。裴老夫人冷声道:“但愿你们能给我个合情合理的说法。”“一定会,一定会的。”裴夫人连声保证。.清晨,寿康宫寝殿。裴行昭躺在床上,枕着手臂,望着承尘出神。阿蛮轻手轻脚走进来,用银钩束起床帐,见裴行昭已醒了,取出两张笺纸,“敬妃被禁足之后,连宫人都不出宫门半步,却用信鸽与外界互通消息。阿妩一直留心着,这是昨日半夜、今日天刚亮誊录下来的两张字条上写的话。”裴行昭问:“写的什么?”“往外送的写的是:危在旦夕,从速行事。回信写的是:一两日见分晓。”崔敬妃要做什么,是不是针对寿康宫,全不见端倪。“知道了,等着吧。”裴行昭说,“太皇太后有心帮扶崔家,在我这儿行不通,少不得打晋阳长公主的主意,留心慈宁宫里的宫人。”“是,阿妩和李江海都安排下去了。”阿蛮担心地瞧着裴行昭,“奴婢怎么瞧着您有点儿打蔫儿呢?”裴行昭的确是有些提不起劲,“是啊,怎么打蔫儿了呢?”阿蛮追问:“是伤病犯得厉害,还是心里不舒坦?”成了名的将领,即便是只能运筹帷幄的文弱帅才,都会在烽火狼烟烈日风沙雨雪之中落下病痛,何况排兵布阵身先士卒兼具且视将士为手足的裴行昭。她要护的人太多,发了狂的想将她碎尸万段的敌人也太多,挂彩是家常便饭,重伤几次也不能真正歇息将养哪怕一两日。那张绝世的小脸儿,要不是有亲卫碎嘴子似的督促着求着用祛疤的药,早已留下好几处瑕疵。没有任何一种绝学,能让人的血肉之躯受伤后不伤元气,只是有伤病在身的人通常默默忍受,不屑或不好意思宣之于口,与娇气的书生贵女形成两种极端。裴行昭懒懒地坐起来,伸个懒腰,晃了晃颈子,“都没有,有也好了。有你这个没心没肺的开心果在跟前儿,我想打蔫儿都不成。”阿蛮心安许多,笑着取出一个白瓷瓶,备了温水,要裴行昭服一粒丸药,“老爷子特地求圣手给您研制的,伤病复发的时候服了见效,平时用着可以养身补元气,您别总说用过了蒙我们。”“碎嘴糟糠的。”裴行昭抱怨一句,倒也爽快地服下了,洗漱的时候忽地想起来,“我做皇后、太后,老爷子都没给贺礼?”“他老人家本来就不同意您进宫。”阿蛮笑着,“没写信数落您已经不易,您怎么还惦记贺礼?”“这一闹脾气,不知道又得几年才肯搭理我。”说到那位老爷子的时候,裴行昭眉宇间盈着笑意,活泼泼的,星眸中有着外人绝想不到的单纯明澈。阿蛮瞧着她的笑靥,情绪不自觉地被感染,想法也就很乐观,“说不定哪日就来京城看您呢。”洗漱以毕,穿戴齐整,阿妩来禀:“慈宁宫的女官芳菲求见。”“传。”裴行昭去了偏殿,在三围罗汉床上落座。阿妩将人领进来。芳菲二十多岁,生了一双天生含笑的眼睛,样貌就显得很喜气,举止则很是端庄沉稳,行礼后开门见山:“奴婢以前在先帝的御书房当差,先帝殡天后到了慈宁宫。眼下李总管、吴尚仪进了监牢,太皇太后跟前没了堪用的人,指派奴婢找门路送一封密信出宫,务必加急送到晋阳长公主手里。”语毕取出信件,请阿妩转交给太后。晋阳以交接军务耽搁不得为幌子,过了先帝的三七就离开京城,近来在地方上四处晃。裴行昭接了信件,并不急着看,问芳菲:“可知信上写了什么?”“奴婢隐约听了几句,也留心打听过。”芳菲恭声回道,“晋阳长公主眼下在沧州盘桓,因着听说当地百姓为陆麒将军建了忠烈祠,颇感兴趣。”陆麒是裴行昭的袍泽,她请先帝昭雪的将领之一。芳菲又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请长公主查出忠烈祠的不妥之处。虽说法不责众,可领头的是陆家族人、商贾,他们罪责难逃,也必然与太后娘娘有些牵扯,以此为条件,能换得太后劝说皇上对崔家网开一面。只要长公主办妥此事,太皇太后手里那些官宦门庭,日后都为长公主所用。”忠烈祠不管有无不妥,都要大做文章——太皇太后是这个意思。裴行昭看了看信,果然与芳菲所言相符,且是太皇太后亲笔,“为何来告密?”这种时候办这种差事的人,在慈宁宫的地位必然不低。芳菲深施一礼,“殉葬制得以废除,全赖太后娘娘,但凡有些良心的嫔妃、宫人,及至官宦门庭的妾室奴仆,都该感念太后娘娘的恩德。“眼前事,关乎陆将军的身后事,奴婢没脸说敬重忠臣良将那样的虚话,只是觉着这是太后娘娘的逆鳞。受您恩德在先,眼下既然知情,即便明知是背主的行径,也该及时告知。”“你有心了。”裴行昭和声道,“下去跟阿妩商量商量,想要个怎样的前程。”“奴婢晓得,宫里是留不得了。谢太后娘娘隆恩。”芳菲跪地磕了个头,随阿妩退出去。裴行昭把信纸照原样放回信封,递给阿蛮,“着许彻安排人手,从速送到晋阳手里。”阿蛮讶然,等待下文。裴行昭星眸中跳跃着酷寒的火焰,“传话给晋阳,她若是打忠良亲族、同乡的主意,回京之路,便是黄泉路。”作者有话说:(づ ̄ 3 ̄)づ第16章辰正时分,皇后过来请安,说起善后的事:“那些被李福、吴尚仪磋磨的宫女、少年人实在可怜,共有二十七名,皇上有意给些像样的抚恤,以免寒了在宫里当差的人的心。”也不是所有人都抵死不从,有一些逆来顺受的,甚至有讨得李福、吴尚仪欢心的,这些,就是不提也罢了,要另行安排。裴行昭嗯了一声。“皇上的意思是,每人六千两的规格,从查获的赃银里扣,让儿臣请示您够不够,不够的话,他私下里再拨出一笔银子。”皇后停了停,很公允地评价,“修道也不是全无益处,皇上时时记着施恩修功德。”六千两放在寻常人手里,的确不是小数目。可是,即便是事先许给这二十多人六万两,又有谁愿意?裴行昭道:“银钱不在多少,终究要看怎么用,你怎么打算的?”“儿臣是这么想的,”皇后娓娓道,“不论有无亲人,都派专人帮他们购置一所小宅院、百亩良田,所剩银钱由他们自己拿着,雇仆人、柴米油盐、诊金都是开销,尤其诊金。“病痛严重的,酌情多贴补一些。如果有人要长期用价高的药材,儿臣按时赏下去。“说来说去,是因为宫里治下不严,他们才经了那样一段磨折。“当然,他们的事,能瞒就瞒着外面的人,过一阵子再陆续放出去,只说是遇到了难服侍的主子,免得被人议论。”裴行昭满意地笑了笑,“想的很周到。”皇后心里踏实了,回宫去筹备。皇帝今日上朝,下朝后来寿康宫请安,落座后道:“朝会上,提了崔阁老的案子,百官有一些义愤填膺,其余的缄默不语。朕最担心的是,言官用那些腌臜事做文章,往父皇和朕身上扯,扯来扯去扯成尴尬的局面,保不齐弄得雷声大雨点小。有些言官那张嘴……”“前头有个坑,把它填上或是绕开不就得了?”裴行昭不以为然,“何必只想着怎么跟它较劲?”议事大多是说三分留七分余地,她没必要说出细致的章程。皇帝的确是帝王这行当里的二把刀,但脑子并不迟钝。皇帝实在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又敛容沉思一阵,“案子告一段落,朕就晓瑜全部官员,再上折子,可以尝试为崔阁老辩驳甚至翻案,却不可有旁的说辞,譬如对宫里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若谁不同意,当下就说,替朕料理此事也不是不可以。事过后如若违背这一条告诫,直接关进诏狱。母后看这样妥当么?”裴行昭微一颔首,“皇上和内阁商议着拟旨即可。委屈皇上了。”他爹确然是文治武功、不拘一格用人的帝王,但也做过些糊涂事,宫里这烂摊子就是其中之一。“母后折煞朕了。没您时时提点,朕要想烧这把火,真烧不起来。”裴行昭微笑。皇帝又气闷地道:“吴尚仪招认,数度监守自盗慈宁宫的宝物,常收受嫔妃宫人官员命妇的贿赂。”裴行昭想了想,“监守自盗要追究,旁的就罢了,皇后自会一步步肃清宫里的风气。”皇帝望着裴行昭,目露不甘、困惑。这方面的问题,他应该从没注意过,裴行昭只好细细地跟他说:“数以万计的宫人,和官员一样,仅凭例银活的舒坦的少,一般指望着额外的赏钱,有不少会用银钱贿赂能提携自己的人。官员命妇打点宫人也是常态,只说进宫来,最怕的就是宫人刁难。“若是发力查,宫里宫外就会相互攀咬拉人下水,兴许连谁赏谁个银锞子都会说成行贿,要皇上治罪。到那种地步,起码半数宫人半个朝堂都得卷进去,没法儿收拾。“而那种情形,正是有些人喜闻乐见的。”皇帝沉了会儿,理清楚利害,缓缓点了点头,仍是恼火不已,“症结是慈宁宫,慈宁宫纵着贵太妃,才把宫里弄得乌烟瘴气的。您说吧,怎么才能把这祸根清理干净?朕来,这回也豁出去了!”裴行昭莞尔,“皇上怎么能管自己祖母宫里的事?”“朕都不行,那皇后不是更不能管?”皇帝要跳脚了,“就摆在那儿让人咬牙上火?”裴行昭笑得云淡风轻,“慈宁宫出了这么不堪的人与事,哀家理应秉承孝道,为太皇太后分忧,帮她调换堪用的人手。”这倒也有个好处,芳菲不论去往何处,都不突兀。皇后默了会儿,很是内疚,“又害得母后劳心了。”天地良心,他真不想让小母后管这种烂糟事儿,养足精神等着摄政才是正经的。“言重了,这是哀家的分内事。”阿蛮走进来,交给裴行昭一封信,“有人送到宫门外,求一名侍卫交给太后娘娘。”这种反常的情形,倒更不宜有片刻的耽搁。信封上写着“太后亲启”,裴行昭检查了一下,没有被拆开的痕迹,拆开来,发现里面还有个信封,这个信封上写的是“映惜亲启”。她眉峰微不可见地一扬。映惜是她的小字,而那字迹,竟是出自漕帮帮主沈居墨之手。作为信纸的是一张薛涛笺,上面写着:望江楼,小江南,今夜戌时,备薄酒一盏,与君共话映惜与漕帮渊源。落款是沈居墨。细看之下,字迹也是他的。裴行昭神色自若地看完信,心里已经有了主张,对皇帝道:“白云观姜道长邀哀家过去品茗下棋。”“是么?”皇帝面露喜色,“姜道长是修为最高的女道长,尤其精通占星观天象,朕原以为您二位是泛泛之交,眼下看来,竟是交情匪浅?”裴行昭很有保留地道:“道长手里有些不外传的外伤方子,哀家讨过几次,先在书信中有了些交情。”皇帝释然,“那您快去吧。能不能向道长帮朕美言几句?若能请她老人家得闲进宫盘桓一半日,点拨一二,可就是朕的福气了。”乾道坤道堪比两条并行的路,但也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好。”他时刻不忘修道,裴行昭真服气了,“路程不近,下棋又耗时间,哀家明日回来。”“行!啊不对,”皇帝从意外之喜中回过神来,“朕得帮您安排堪用的侍卫,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