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百二十四
作者:迴梦逐光      更新:2023-07-08 19:51      字数:6712
  【包拯闻言心中一动:洗冤录,洗刷冤屈,这名字取得倒也贴切。说罢,包拯双手作揖,说: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公主答应。赵凌舒心里顿时一咯噔,不会吧,包拯不会是想问她要《洗冤录》吧?她笑得十分勉强:包大人请说。

  话音刚落就听到包拯说:臣想借《洗冤录》一观。

  果然,她就知道古代这些断案高手没有一个能逃过《洗冤录》的诱惑。可问题是……她没有啊!

  《洗冤录》是南宋的宋慈写的,现在是北宋,隔着两百年呢,她上哪里找去?

  虽然《洗冤录》上的内容她记得不少,但有时候记得是一回事,默写又是一回事;再加上古代没电脑没手机,用的还是繁体字,她拿头写啊?

  于是赵凌舒推脱道:这书后来找不到了,本公主也不知道它哪里去了,或许是因为过于破旧、位置过于偏僻被宫人当成废品清理了吧。】

  宋仁宗时期

  捕捉到关键词的赵祯惊呼,&34;《洗冤录》出自我大宋!大宋果然人才济济。&34;大臣们欲言又止,官家你没注意到天幕说的是南宋吗?

  你忘了南宋是怎么来的?

  其他大臣欲言又止,包拯可不,他向来直谏,这次也不例外,&34;官家,大宋人才济济却最终落得靖康亡国的下场,汉人南迁与当年的晋又有何区别?

  官家听到这些应励精图治,重用能臣,收复燕云十六州……&34;赵祯:&34;……朕知道了。&34;

  “朕不正是想从天幕上了解大宋还有哪些人才未被发现吗,爱卿说的朕都知道。”在做了在做了,别催了。

  能青史留名的都是忠臣良将,这他还是知道的。包拯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得好些大臣嘴角微微抽搐,蹬鼻子上脸!不就是被天幕夸了几句吗?说话都硬气了。以后弹劾他们不会更过分了吧?一想到自从包拯进了知谏院,弹劾过的权贵数量,众人心里就没底。

  不如还是让包拯继续去当他的权知开封府吧?正好这回天幕都快把包拯吹得和断案如神的狄仁杰

  有得一拼,他们若是借此举荐包拯,官家肯定会同意的。

  嗯!就这么办!

  宋太祖时期

  自从收拾了赵光义,废除了金匮

  之盟,立了太子后,赵匡胤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尤其是知道辽国买不了天幕上的书后,赵匡胤更是干劲十足,铆足了劲操练禁军。

  火药本来就是在宋朝发扬光大的,有天幕的书籍,加上赵匡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真招募到了不少火器方面的人才。

  火器这种东西,敌无我有那就是一大杀招,用在战场上简直就是压倒性的胜利。赵匡胤没有废多少功夫就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此时的赵匡胤正得意于自己的功绩,冷不丁又听到天幕提起南宋。赵匡胤:快乐没有了。还得继续努力,绝对不能让南宋有出现的可能!

  大秦

  秦始皇听到这熟悉的语气,嘴角不由抽了抽。

  上回说给韩信写兵书,结果就给了两句话。虽然那两句话确实不错,任哪个武将看了都会眼睛发直,但他明明可以有一本兵书,却因为懒而变成两句话。

  想想就觉得亏了。

  尤其是书中的人明明记得内容,却因为字体繁复、没有电脑、手机这种令人无语的理由不想写。

  秦始皇:真懒散!

  这要是在大秦,他有一百种方法让她写出来,一天怎么着也要写个万儿八千字。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了下眉头,&34;怎么又是大宋的人?&34;

  包拯是大宋的,洗冤录是大宋的,大宋到底还有多少名留青史的人?自从上回听了苏轼写他踞厕见卫青后,刘彻就对大宋很不满,尤其是大宋的文人。

  “大宋如此重文抑武,瞧瞧这出名的都是文臣,武将那是一个也——”刘彻想到之前天幕说的杨业,话音一顿,改口道:“武将那是少得可怜,难怪最后会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汉人这么多,却被异族亡了国,啧,丢人!霍去病闻言,提醒道:“陛下,之前天幕提到的岳飞也是大宋的。”

  天幕提起岳飞时没有专门介绍,刘彻想了一下才想起来,&34;朕想起来了,是那个与你二人同为八大军神的岳飞。&34;

  &34;生在重文抑武的大宋,可惜了。&34;

  汲黯向来看不惯张汤这样的酷吏,觉得后世的断案方法更好,他对《洗冤录》颇感兴趣,可见刘彻完全没有提起的意思。

  不

  由道:“陛下,《洗冤录》无疑是一部巨著,若得之,天下的冤案能减少许多,吏治也能更加清明。&34;

  刘彻白了他一眼,“朕会不知道吗?但天幕的意思明显和之前不想写兵书一样,兵书没有,难道《洗冤录》就会有?”

  汲黯:

  &34;

  汲黯痛心疾首,同时还有点疑惑:&34;后世的人到底怎么回事,连提笔写个书都如此懒惰,那他们这些书都是如何写出来的?&34;

  【包拯闻言颇为可惜,再次道:这书是汇集验尸之大乘,于断案有大用,若得此书并推广各州府,百姓的冤情定能减少许多,公主不如再好好想想?

  赵凌舒摇头:书是真的找不到了。

  看包拯满脸可惜的样子,她话音一转:不过本公主倒是记得书中不少内容,如果包大人实在需要,本公主可以——

  话还没说话,包拯再次作揖:公主深明大义,臣代天下百姓谢过公主。

  赵凌舒忙道:不是,我的意思是包大人如果需要,我可以口述,包大人派个人来抄写。让她自己写是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

  赵凌舒突然想到什么,暗示道:对了,我看展护卫就挺好的。看着他那张俊脸,说不定她想起的内容会更多些。

  可包拯不这么想,听到这话,包拯第一反应就是赵凌舒看上展昭了。

  想到因为美姿仪而被公主看上的陈世美,包拯心中更加肯定了,毕竟展昭的确英姿俊朗。包拯犹豫道:…这不妥吧?

  赵凌舒:那就算了?

  包拯立即改口:臣明天就让展护卫来抄录《洗冤录》。

  赵凌舒:…】

  宋仁宗时期

  包拯感受到众人投来的视线,岿然不动。

  那是书里的包拯,与他何干?

  而且书中提到的人、事、物他都没见过,分明就是杜撰的。

  众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包拯!

  就连赵祯都忍不住暗戳戳地偷看,原来包拯在后世人心目中是这样的形象啊。

  啧!

  不过会权衡利弊的包拯好像更有人情味,比刚正不阿,整天喷他的包拯好多了。

  唐

  太宗时期

  还以为这回又像之前的兵书一样,因为懒而没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又有希望了,李世民有点惊喜,但又不是那么惊喜。

  看脸什么的,好像一点也不意外呢。

  李世民长叹了一声,“朕是信了,这长得好看果然还是有用的。”看来得让起居郎好好写写他的英姿伟岸,雄姿英发。

  尉迟敬德:“我早就发现了,你们还不信,这回信了吧!”

  杜如晦:“……”如果他没记错,这话最开始是他说的。

  大秦

  秦始皇:

  这也行?

  无语的秦始皇转头看向韩信,所以之前韩信没有得到兵书,是因为他长得不如展昭?

  韩信被秦始皇看得浑身一僵,&34;陛下可是有何吩咐?&34;秦始皇目光挑剔地打量了好几遍,终于吐出了一句:“回头好好拾掇拾掇自己。”

  韩信:&34;??&34;啊?

  【《洗冤录》能让正直的包拯毫不犹豫“卖了”展昭,可见其魅力。这也难怪,毕竟《洗冤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书籍,也是被公认最为杰出的法医学专著。

  《洗冤录》的作者是南宋的宋慈。相比于包青天、狄仁杰等脍炙人口的断案高手,宋慈就显得很低调了,如果不是《大宋提刑官》《洗冤录》这两部电视剧,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南宋有这么一个人物。

  普通人不知道宋慈,但学法医的以及对法医、刑侦推理有兴趣的人肯定对宋慈这个世界公认的法医鼻祖不陌生。

  他是我国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而且你们绝对想不到宋慈其实也是出自儒家,被后世骂得狗血淋头的朱熹其实是宋慈的师祖,宋慈的老师是吴稚,吴稚师从朱熹,从这算,宋慈也算是朱熹的徒孙。

  宋慈二十岁时踏入了太学的门槛,拜了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为师,在师长们的倾心栽培下三十一岁中进士。

  从这里可知宋慈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和理学打交道,是宋代的理学,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科哦!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

  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1]。

  理学讲究“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教条,但是宋慈对尸体的查验要求严重违背了理学的教条。

  古代是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哪怕是尸体也一样。

  而且当时并没有法医的概念,充当法医职责的件作也因为对尸体的种种避讳,一般只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死因,就像之前那个案子一样,仵作只会告诉你人是怎么死的,而不会深究有助于案件侦破的线索。

  但是宋慈的断案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出于尸体检验的实际需要,他大胆地冲开尸体检验的桎梏。

  宋慈告诫尸体的检查人员检查务必细致,所有孔窍都必须细细查验,一旦其中是否可能藏有致命的异物。

  而且宋慈还要求尸体不可有任何刻意遮蔽的地方,一旦有人故意遮盖某处,则一定要对此多加查验,并特意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2]。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从小就备受儒学熏陶的人能说出的话?事实证明,优秀的人是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的,他会打破常规,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

  宋慈将礼法教条抛之脑后,一心只想确保天下无冤。与理学家的唯心主义不同,宋慈更像是一位信奉科学、心怀浩然的唯物主义者。

  也正是因为宋慈的坚持,才缔造了一段让“死人开口说话”的法医传奇。宋慈六十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洗冤集录》这部旷世奇作。

  这部著作包含了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在内的53项内容。并对犯罪、犯罪侦查、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3]。

  书中宋慈不仅创造了众多理论知识,还把自己二十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真实案例编撰其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很多检验方法,现代依旧在用,书中科技含量是真的高!

  后世很多法医著作也是以这本书为蓝本,而且这本书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传到海外,对整个世界的法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宋慈世界法医鼻祖的地位。】

  大秦

  世界公认?

  真有这么厉害吗?天幕出现以来,还是第一次用到这个词。

  法医学之父,法医鼻祖,后世居然如此推崇令史(秦朝的验

  尸官),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不过能让死人开口说话,怎么做到的?死人怎么会开口说话呢?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李斯,死人可会开口说话?”

  被点到名的李斯心中一惊,如临大敌道:“天幕说的未必真是让死人开口,而是通过验尸从尸体上得到指证凶手的线索。&34;

  求求了,别什么都问他,尤其是这种关于死人的,他害怕。秦始皇将刚才听到的内容细细一想,颔首道:“唔,有点道理。”李斯松了一口气。

  扶苏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不知不觉入了迷,优秀的人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他会创作属于自

  己的思想。

  他心中怦怦直跳,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悟到。

  半晌,扶苏抬头看向如高山般存在的始皇,或许他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这座大山,但他想试着做一些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都麻了,所以这个宋慈是个比包拯还厉害的人物对吧?但为何出现在大宋啊!

  这样的人怎么就不能出现在大汉,刘彻忿忿不平道,&34;电视剧是什么?&34;为何可以让人声名远扬?

  三个字他都认识,但合起来就成了一种他不认识的东西。

  “禀陛下,之前那本《传播学》中曾提到过电视,是和报纸一样的传播媒介,但传播速度优于报纸。”

  有才华的人比不上会宣传的人?刘彻看着天幕若有所思。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狄仁杰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好像是唐朝的,唐朝、宋朝都有这种断案如神的人,怪不得如此热度如此之高。

  他的大汉,武将有了;文人嘛,司马相如算一个,这断案也不是不能有。

  唐太宗时期

  贞观群臣们惊讶于“让死人开口”的言论,直呼这怎么可能。李世民的关注点却在于:“狄仁杰这名字好熟悉啊,是我们大唐的人吧?”

  众人闻言立即停下讨论,记忆力最好的杜如晦最先想起来,他颔首道:“正是,狄仁杰是高宗朝的人。”

  杜如晦说完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年纪和高宗相差无几。”

  李世民笑了,&34;不错不错,能和包拯、宋慈相提并论,这狄仁杰肯定是个能人。&34;而且听天幕的意思,狄仁杰在后世的名声比宋慈大,和包拯差不多。

  这包拯是大宋顶流,狄仁杰想来也不差吧。还是和他儿子一朝的,和他儿子年纪差不多,嘿嘿,等天幕说起狄仁杰时,没准能薅羊毛呢。

  李世民:“回头仔细查查这个狄仁杰是个什么来历。”

  君臣二人打的哑谜,在场的聪明人都听出来了,就是听出来了才无语,和下一任皇帝年龄相差无几,那不就是还没出生吗?

  这能查到什么?

  唯有武将和一些文臣听得一脸茫然,不是,天幕不是在说宋慈和《洗冤录》吗?怎么就扯到狄仁杰身上了?

  ★

  宋仁宗时期

  赵祯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包爱卿,此人成就不在你之下啊,想不到两百年后,我大宋竟会出现这么一位惊才艳艳之人。&34;

  那是南宋啊,经历过国耻,被打得偏安一隅的南宋,都还有这样有希望“天下无冤”的官员。包拯听到宋慈突破常规,亲验尸体,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臣远不如矣。”赵祯道:“都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大宋有诸位爱卿,乃幸事也。”然而大臣们并不开心。

  儒学兴盛的宋朝,朝堂上的大臣有几个不是出自儒家。

  脸色能好看才怪,虽然天幕这回没有明着说儒家哪里哪里不好,但众人还是觉得脸疼。什么叫优秀的人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会打破常规创作属于自己的思想。这不就是在说他们不行,所以才会被思想禁锢吗?

  ¥≈≈

  【所以《洗冤录》真的是一部很牛的巨著,虽然里面有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理论,但瑕不掩瑜。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古代,已经相当难得了。

  好了,说完《洗冤录》的来历和过人之处,我们接着往下看书里的内容。展昭接到要去公主府抄书的任务时,表情是这样的:(Ωaq)

  他当时心里想的是:有没有搞错啊,他是个带刀侍卫,干的是保镖的活,这抄书什么的,不是应该让师爷去吗?

  但包拯指名让他去,还说是公主的意思。

  这也就算了,关键在他应下之后,包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去公主府要

  小心些,小心公主。展昭内心:??这是几个意思啊!?

  翌日,展昭来到公主府。

  出于上次来得太早赵凌舒还没起床,这次展昭是巳时过半才来的,也就是上午十点钟。

  赵凌舒把上次案子用到的验尸方法详细的说了一遍,包括现场勘察,判断是不是第一案发现场、受内伤后的常见症状和尸斑等验尸等。

  说完之后,赵凌舒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主要两人目前的情况,仿佛像是老师抽背课文一样,赵凌舒觉得自己就像是个被抽背课文的苦逼学生。

  哪怕那个老师是个年轻帅气的小哥哥也不行。

  于是赵凌舒提出去游湖,讲解一下溺水而死和死后抛尸的不同,以及落水之后的急救法等。赵凌舒根本没等展昭回复,自己就安排好了画舫。展昭还能说什么,只能跟上。

  然而游湖并不顺利,两人刚上船没多久就发现了岸边有躁动——有个钓鱼佬钓上来一具尸体。赵凌舒对此震惊不已,感慨道:原来就算在古代,钓鱼佬也是除了鱼什么都能钓上来啊!展昭一听说有命案,本能起身,轻功一跃就飞到了岸上。

  徒留赵凌舒一个人在画舫上。

  赵凌舒都看呆了,两眼放光地看着飘然落地的展昭:原来古代真的有飞来飞去的轻功啊!!随即很快反应过来她还在船上。

  赵凌舒:

  就不能带她一起飞过去吗?她也想体验一下飞来飞去的轻功是什么感觉啊!】

  【古代的轻功真的好酷,谁当年没有被飞来飞去的轻功迷倒呢,来给你们看看古代的轻功合集。】

  各个时空的古人只见天幕画面一转,一个个年轻的侠客们花样起飞,有一跃三尺高的,有翻跟头的,有水上踏浪的,有隔空越崖的……

  众人看得目不暇接,果真如天幕所说飞来飞去。

  大秦

  秦始皇眼睛亮了:“轻功?”

  天下间竟有这样的功夫?这真不是神仙手段吗?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坐不住了,激动道:“轻功当真能让人飞来飞去?”这未免也太神奇了。在刘彻的印象中,能在天上飞的只有神仙啊。

  轻功怎么练啊?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