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作者:末苛      更新:2023-05-02 15:37      字数:3746
  三朝元老左思源就此终于被扳倒。随着左思源的倒台,荀相迅速清洗了朝堂之上的顽固派老臣,并迅速补上了新鲜的血液。那朝堂终于成为了荀相一个人的天下,然而却又不只是他的天下。不甘为傀儡的小女皇,也在默默积蓄着自己的力量。天佑三年,与小女皇一母同胞的小皇子5岁了。5岁的小皇子已经懂得了许多事情,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但与小女皇依旧十分亲近。有一日,小皇子对小女皇道:“陛下,我看你旁边这些人都有些凶,我身边那挽风最是温柔不过了,我想把她送来服侍陛下。”小女皇想了想,道:“好。”她欣然接受了皇弟的好意。挽风从此成了小女皇身边的女官。小女皇第一日将挽风带着身边时,荀溯冷着眼上下打量了挽风一番,突然问清裕:“这是小皇子的人吗?”清裕点头:“是。”不知为何,荀溯突然笑了笑。清裕一直都没有理解荀溯的那个笑,直到一天,她在皇弟的寝宫看见了荀溯。荀溯的手中拿着一盅金杯,冷眼转头,看见失态狂奔而来的小女皇。小皇子殇了。所以荀相那时候的笑,是因为皇弟身边终于没有了挽风这样敏锐的保护者了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提起小皇子殇折之事,诸位大人的眼里都闪着隐晦的光。说是小皇子服毒自尽,他小小年纪,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如何会想着服毒自尽?是真的服毒自尽,还是因为惹怒了某人才得了杯毒酒?这事情……说不得说不得。朝堂之上,时任大理寺卿的袁烨当着荀相的面向小女皇请旨,请求彻查小皇子殇折一事,朝堂上突然鸦雀无声。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袁烨那么一根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袁烨那么不怕死。无论这些大人们在私底下讨论得如何热烈,当袁烨请求彻查此案时,他们全都低下了头颅,完完全全的不敢吭声。高坐的小女皇望向伏跪在地的袁烨,又转头望向荀溯。良久后,荀溯勾唇笑了笑,冷冷道:“查吧。”这一句掷地有声的“查吧”,虽是荀相在表明他自己的立场,但冷冷的像淬了冰一样的语气,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威胁。小女皇仿佛完全听不出荀溯那威胁的口气,只点点头回应袁烨道:“查吧。”小女皇应声后,袁烨这才站了起来。这代表了袁烨的态度。他只听令于小女皇,也只忠诚于小女皇。即便荀相与小女皇下了同一指令,他也只接小女皇的令。荀溯睨了他一眼,轻蔑地一笑。大家都为袁烨倒吸了口冷气,结果大家发现袁烨其人居然神奇的第二天还活蹦乱跳在这朝堂之上。众人心思各异,心道这天是要变了。小皇子殇折后,他生前的寝宫一直有闹鬼的传闻。也因为这些传闻,小皇子的宫殿在小皇子殇折后便被皇太后封禁。直到袁烨奉旨彻查,寝宫才重新被开启,殿内一应器物都还保持着小皇子殇折当日的原貌,方便了袁烨的彻查。议事殿中,荀溯与小女皇如同往日一般分坐于茶案两旁。久久无话,荀溯突然问:“陛下不信微臣?”清裕眉眼轻轻舒展,笑容端雅道:“信。”但荀溯知道,她不信。不论她在其他诸事上对自己多么信任,在小皇子的事情上,她是始终不信的。因为荀溯不止一次的跟她提起过小皇子不能留。为稳固朝局,与小女皇一母同胞的小皇子不能留。荀溯亲口说过这话,并且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然而,还没等到他动手,小皇子就自己没了。与小女皇一母同胞的小皇子,同为先皇与太后所生,一样也有着镇北侯的母家势力。但因为他是男子,登上大宝之位要比清裕顺理成章得多。收拾完顽固派之首左思源,清除完朝堂上蠢蠢欲动的力量后,荀溯就把目光转到了小皇子身上。小皇子现在还小,清裕看不出他是多么大的威胁,只想着亲弟能平安喜乐的长大。为了能保住皇弟的性命,清裕甚至想出了不待他成年就给他划块封地,将他远远的送去西南,让他能好好的做个闲散王爷。面对清裕的坚持,荀溯也做出了自己的让步。他答应只要小皇子能乖乖去往西南王府,就不会再想着取小皇子的性命。然而,荀溯并非真的要在这件事情上让步。荀溯从来不是信守诺言的人,他只做他自己觉得对的事情,从来不将自己的诺言放在心里。荀溯的计划本来是这样的。京城与西南路途遥远,途径丛山峻岭。小小的王爷不过五岁,跋山涉水去往西南,一路上没有至亲的照顾,更没有了皇城禁军这样层层的拱卫,自然发生些什么都可以。荀溯的计划早已经安排好了。他根本不用兴师动众的让小皇子死在皇宫之内,可他也无法与小女皇说出实情。他不可能告诉小女皇:“我已安排好在小皇子前往西南的路途中伏击杀死他。”这个实情与现在所发生的,性质并无不同。唯一的不同是,如果小皇子死于去往西南的路途,他便躲开了这罪名。而现在,即使这事情与他全然无关,但满朝文武怀疑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荀溯晒然一笑,默默揭过了这个话题。他能感到,无形之中悬在他头顶的那把刀。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朝局稳定,他这把层染鲜血的刀确实差不多到了应该退场的时候。他在等着那个默默于暗处推动此事的人,将此事发酵。天佑四年,除夕夜宴之夜,女帝近身女官挽风及一众禁卫将士趁荀相酒醉,将荀相擒获。但其实,那一众将士并不仅仅只属于禁卫,他们之中武艺高强之人,皆是镇北侯精心为女帝挑选出的忠心可用之人。荀溯被擒之时,太后突然失态,她责令禁军卫首领即刻取下荀溯首级,以告小皇子在天之灵。史书上记载的这夜,与此结束。佞臣荀溯死于这除旧迎新的一夜,当太阳冉冉升起新的一年悄然降临时,这个王朝在女帝的统治下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史书中,女帝与荀溯是不睦的。她被荀溯推上皇位后,做了几年傀儡。幸得她早慧,又有母家镇北侯帮衬,才最终诛杀了荀溯,夺回了牢牢把控在荀溯手中的权力。但只有参与了那场夜宴的人知道,女帝与荀溯的关系可能并不像他们平常在人前表现的那样,并非只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并非只是傀儡与操控傀儡之人的关系。当皇太后喝令禁军卫首领取下荀溯首级时,小女皇忽然道:“不可!”面对希望能够以刑律桩桩件件对荀溯做出判决的女皇,皇太后冷笑道:“荀溯此人恶毒至极,灭人满门诛人九族之事难道还少?他取人性命时从不依照律法断决,只凭着内心好恶,想杀一人便是一人,想波及几族就是几族,何曾与别人讲过道理?”“如今,我们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者说,陛下,”皇太后提醒小女皇道,“你要记得这朝堂之上,荀溯党羽遍布,今夜你不除他,让他喘过了这口气,来日被那刀架在脖子上的可就是我们。”皇太后的话没有错,甚至逻辑都让身为女皇的清裕觉得很熟悉。一样的逻辑,曾经出自于荀溯的口。荀溯曾告诫清裕,当她的皇弟长大成人之时,等她所维护的这个小生命喘过了这口气,他便有可能成为她生命和这皇权最大的威胁。想起这些,清裕回头看了荀溯一眼。荀溯被人羁押在那,迎着她的眼神望着她笑了一瞬。唇齿微动,荀溯向她做了个口型,他只说了一个字:“刀。”他是一把能够让清裕坐稳皇位的刀,刀之所向血流成河,而今海晏河清朝堂稳固,就到了弃刀之时。荀溯笑,眼神幽暗,笑容冰凉,去并未心有不甘。虽然有点早,却未尝不可。太后和镇北侯皆已没有了皇位的第二人选,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们只能全力的辅佐女帝。清裕的手有些抖,眼角也微有些红。但她终于沉默下来。皇太后便即催促那禁军卫首领道:“快!快!”佞臣荀溯,伏诛与天佑四年的除夕之夜。大燕的盛世,即将到来。“咔!”陆天率先鼓掌:“很好,非常好。”除夕夜宴,要营造剑拔弩张的氛围需要演员们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经过了几次调整后,终于实现了一镜到底,陆天实在非常满意。扮演小女皇的李斯斯从布景里走出来的时候,陆天特别拍了拍她的头道:“最后一个眼神不错。”最后一个眼神,是小女皇将眼神从荀溯身上收回后,原本有些柔软又有些挣扎的眼神微微的沉了下来。因为那一沉,小姑娘的眼神便稍微让人觉得有些冷。那种冷意是小女皇摈弃掉了对荀溯的最后一点不舍。她终于成为了一个不再柔软的真正的帝王。即便她清楚的知道母亲口中十恶不赦的荀溯真实的模样,但为了帝位稳固,也为了荀溯和她共同的心愿,她沉默下去,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出演皇太后的演员是个老戏骨,她一见李斯斯露出了那样的眼神后便很好的把握了这个时机,赶紧在那个时候接上了台词,略有些着急的催促着禁军卫首领赶紧取下荀溯的首级。这样的承接虽然与剧本上的有些出入,但承接的更自然,情感处理得也更自然。得到导演的表扬,李斯斯小朋友很高兴,但她也不忘了夸奖提点自己的人:“是陈曦姐姐戏讲得好。”刚刚ng了几次,李斯斯有点急。这场戏的感情切换点很多,她年纪小掌握得不好被批了几次就更着急了。陈曦姐姐就跑来安慰她开导她,让她想想这部剧的名字。这部剧的名字李斯斯当然知道,叫《弑君》。陈曦问李斯斯:“你知道弑君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李斯斯也知道,弑君的意思就是杀了皇帝。陈曦问李斯斯:“如果弑君的意思是杀了皇帝,那挽风这个杀手选择不杀女皇辅佐女皇的之后,不就已经把这件事情讲完了吗?为什么后面还有很多场戏呢?”这个李斯斯就不知道了。“所以,这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她问。陈曦半蹲在李斯斯的面前,抚抚她的刘海对她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