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丫鬟
作者:尘墨墨      更新:2023-05-02 03:11      字数:4384
  周靖严的嗓音几百年没这个高过。云初告诉他她姓李,告诉卫国公世子她姓安。对她横眉怒目,对卫国公世子和颜悦色。很显然她对卫国公世子说的才是真姓,对她只是忽悠。都骗他都不生气。只骗他,周靖严的火气就压不住了。云初已经忘了告诉周靖严她姓李的事了,刚刚求卫国公世子帮她伸冤,还不知道人家答不答应,周靖严就过来了,回复被打断,她正一肚子气呢。好在卫国公世子答应了。心头一松,周靖严的质问就扑面而来。那几近喷火的眸光,云初看懵了,道,“我姓什么对你来说很重要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一样是偷他锦袍的贼。周靖严嗓子一噎,脸上怒意凝固,没有消散,一股脑的全跑心底去了。是啊。她姓什么对他一点都不重要。他为什么跟吃了爆竹似的一下子就炸了?“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骗我!”周靖严恼道。“……。”云初无话可说。他满京都的找她,逼的她客栈都不敢住,躲去慈云庵了,她能和他说实话吗?再说了,她对外都宣称姓李的。随她娘的姓。周靖严猜云初没法解释,也没有刨根揪底,因为他有更好奇的事,“你刚刚求卫国公世子帮你什么忙?”文远伯府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云初不肯告诉周靖严。可周靖严想知道的事,总能想办法弄清楚。因为知道这事的不止云初,还有上官暨。如周靖严所说的那般,他这个外人给上官暨面子,上官通这个弟弟未必给。周靖严和上官暨在大理寺大牢前比划拳脚的事,上官通知道。上官暨的武功有多高,上官通很清楚,虽然揍了周靖严,但他肯定手下留情了。六皇子用计才撞周靖严的拳头,把人送进大牢,上官暨不帮他们就算了,还帮他求情!没有这么胳膊肘往外拐的。上官通找卫国公夫人告状,卫国公夫人数落了上官暨几句。上官暨道,“是父亲的意思。”一句话,直接把卫国公夫人到嘴边数落的话都给堵了回去,脸都气紫了。卫国公夫人能数落上官暨的不是,但她还真不敢说卫国公做的不对。但上官通不愿与周靖严和解,上官暨几经劝说都没用,只得放弃。不过上官通不肯赴宴,上官暨还是约了周靖严在醉仙楼吃饭。上官通不来正好,周靖严和上官暨相谈甚欢。酒过三旬之后,周靖严望着上官暨,面色深沉,语气凝重道,“安姑娘那件事,你打算从何处着手?”上官暨没有多想,毕竟云初和周靖严同关在一间牢房内。周靖严又亲眼见云初向他下跪,还知道云初骗了他的事。以周靖严的性子,肯定会刨根问底。他料到周靖严会问,却没想过云初的嘴很严,什么都没说,不然周靖严也不会来旁敲侧击了。不设防之下,上官暨回道,“我去刑部看过卷宗,想翻案难度不小。”翻案?周靖严眉头一拧。想到云初给上官暨下跪,看来是有冤屈在身,想上官暨替她翻案。上官暨名声在外,找他帮忙是明智之举。但他好歹也是冀北侯府二少爷,不找他帮忙就算了,他主动问,她还三缄其口!这是……怕他把她抓去刑部归案?想到两人的矛盾,云初防备他倒也能理解了,周靖严心里舒服了几分。他还想再问,结果敲门声传来。小厮把门打开,上官通走了进来。上官通脸色很臭,明显是不愿意来又不得不来。卫国公知道他不肯和周靖严化解矛盾,把他训了一顿。走进来,上官通便阴阳怪气道,“不知道的,还以为冀北侯府二少爷和大哥才是亲兄弟呢。”拐着弯的说上官暨帮疏不帮亲。上官暨倒也不气。周靖严的脾气可忍不了他,越气他,他越高兴,“这话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可惜没早和你打上一架,不然早和上官兄成兄弟了。”上官通气的头顶冒青烟。论气人,在周靖严这里除了云初,还没人占过上风。人家是女人,他要让着。旁人,无需忍让。上官通恨不得转身就走,但他还是笑着坐下了。小厮端了酒水来给他们倒酒。小厮拿的是鸳鸯壶,给上官通倒酒之后,轻轻一动给周靖严倒酒。因为心虚,小厮的酒倒撒出来了一点。上官暨眉头皱紧。醉仙楼的小厮怎么会犯这样的错?想到上官通,上官暨有点不放心了。之间周靖严抬手端酒,他要开口,周靖严抬手阻拦道,“我敬二少爷一杯。”小厮把酒倒洒了,上官通想杀人的心都有了。但见周靖严不设防,他又笑了起来。只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周靖严用力一碰,酒杯里的酒洒了好几滴进上官通酒杯中。“咱两一口干了,”周靖严笑道。上官通几乎要把酒杯捏碎。但他还是仰头把酒一饮而尽。不喝不是明摆着告诉周靖严,他指使小厮往酒里下毒了吗?他倒是可以说是小厮下毒害他们,可小厮会老实担着,不把他招供出来吗?这酒——他今儿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了。好在是慢性毒,要会儿才发作,还有时间服用解药。他喝了,周靖严奉陪一杯。上官暨眉头微皱,是他多心了吗?一旁站着的护卫魂差点吓飞,赶紧让小厮端着鸳鸯壶下去,把解药下在菜里给他们解毒。上官通没想过计划有失,计划失败后,这顿饭前半段吃的还算相安无事,直到飞虎军有事,上官暨提前离开。周靖严郁闷,他话还没问完呢。上官暨不在,上官通就没好脸色了,看着周靖严道,“别以为大哥出面做和,我就既往不咎了,以后见了我躲远点儿!”这是存心气周靖严,让他先动怒出手。那样就是周靖严不愿和解了。如此,上官暨就不能再劝和了。这点小伎俩,瞒不过周靖严的眼,他斜了上官通一眼,给自己倒酒道,“你比你大哥差远了。”简简单单几个字,却直捅进上官通的心窝子。他比不上上官暨。这样的话,私底下说的人不少,可明面上说的只有周靖严一人。上官通还得忍着不发怒,不然闹大了,闹笑的是他。因为周靖严说的是实话!如果眼神能杀人,周靖严已经被大卸不知道多少块了。周靖严把酒杯放下,迈步要走。走了两步之后,他转身看着上官通,“你嫉妒自己的兄长,我管不着。”“但你因为嫉妒就要毁了他,我绝不会坐视不管。”“这一次看在上官兄的面子上,我没有戳破你要毒杀我嫁祸他的事。”“下回,我打的你满地找牙!”丢下几句,周靖严转身离开。他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刑部。上官暨是对他不设防,才接了他旁敲侧击的话,若是再问,他肯定会起疑心。不过上官暨也说了,他去刑部看过卷宗。只是卷宗是重要东西,不是他想看就能看的。周靖严也不是直接就冲着卷宗来的,他问衙差道,“刑部有什么犯人是姓安的?”衙差愣了下,不知道周靖严为什么这么问。衙差想了想道,“刑部关押的犯人多,除了文远伯府,小的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还有哪些犯人是姓安的。”文远伯府?衙差不说,周靖严还真没想起来文远伯姓安。文远伯府被判通敌卖国,撞墙自尽已证清白,文远伯府家眷悉数被抓进京,就关押在刑部大牢内。他锦袍被偷的地方正是从文远伯府进京的必经之路。还有云初那一手漂亮字迹,以及上官暨说案子棘手……要是寻常案子,卫国公世子跟刑部打个招呼,说案子可能有冤情,刑部会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重查案件。如此种种,周靖严不得不怀疑她就是文远伯府大姑娘。通敌卖国的案子一向不好查,尤其皇上已经下旨抄了文远伯府,这就说明皇上信了。要是文远伯府真是冤枉的,那皇上就是听信谗言,中了小人奸计,误杀忠良,皇上必定会落个昏君骂名。为了颜面,皇上也不允许臣子替文远伯府翻案。上官暨既然答应帮云初,那就不是嘴上说说。由卫国公带头,不少大臣帮文远伯府说情,希望皇上从轻发落,只是非但没用,还把皇上气的不轻。通敌卖国,罪比弑君夺位,是诛九族的大罪。哪有通敌卖国还宽恕其家眷的,这不是委婉的承认他下错圣旨了吗?皇上绝不同意。卫国公他们也不敢把话说的太直白,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替文远伯府翻案的第一步,就是帮云初保住家人,否则人都被杀光了,皇上就更不会让他们替文远伯府翻案了。文远伯好歹是自尽的,其他人可是被送上断头台的。只是说服皇上太难了,上官暨也束手无策。周靖严想了想道,“我倒是有一计。”太子病重不治,皇后出宫到大佛寺替太子祈福,还算了一卦。挂上说太子病重乃因福报不够,需皇上替他行善积福。皇上积福是向百姓施恩。只是朝廷今年是多灾之年,今儿这里干旱,明儿那里洪涝,国库都被折腾空了。朝廷就是想施恩,也没办法施。皇后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候,大赦天下四个字被送到了皇后耳中。对!大赦天下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皇后回宫后,就去找了皇上,皇上距离上一次大赦天下已经有十年了,也该大赦天下一回了。皇后苦苦哀求,皇上答应了。一般小罪直接就放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人,则没那么好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朝廷放他们一条生路,判流放千里。当然了,文远伯府被判通敌叛国,肯定有人背后出阴招,未免文远伯府死灰复燃,要皇上在大赦天下之前砍了文远伯一家。不过皇上是为太子积福才大赦天下的,大臣一说这样不利于给太子积福,皇上就心软了。放了那么多人,最后因为杀文远伯府一家而功亏一篑,得不偿失。流放千里,不比死了轻便。就这样——文远伯府一家算是保下了。云初得知这消息,喜极而泣,向上官暨道谢。云初要跪下道谢。上官暨不居功,赶紧将她扶起。“安姑娘谢错人了。”云初望着他,满脸疑惑不解。不是他们,她娘和兄长能借着皇上大赦天下逃过一死吗?她能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吗?上官暨笑道,“文远伯府能保下,是沈兄的功劳,而非是我。”之前过招,他就认定周靖严是大将之材。这次救文远伯府,周靖严的计谋手段更是让他惊艳。周靖严站在一旁,脸上刻着“没错,就是我”几个大字。云初一脸错愕,她是做梦都没想到是周靖严帮她的,她怕他使坏,都没敢和她说这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云初给周靖严赔礼道歉。周靖严端着架子道,“你住慈云庵不是长久之计,不安全,来往也不方便,我看你还是搬进我冀北侯府住吧。”云初望着他。上官暨也看着他。周靖严轻咳一声道,“都看着我做什么?”“是去给我表妹做丫鬟!”一个姑娘家,就这么贸然住进冀北侯府,肯定会惹来非议。他不在乎名声无所谓,可云初不能不在乎,还有冀北侯府也得在乎。云初现在毕竟是在逃犯人,凡是要低调,即便是她娘身边,也有露馅的可能,在确保云初安全的情况下,知道她身份的人要越少越好。他思来想去,放在表妹身边是最好的选择了。这个安排上官暨觉得不错,云初还有点抗拒,但周靖严才帮她救了娘和兄长们的命,又是为了她好,她不能不识抬举。就这样——云初到了周靖严的表妹颜宁身边做起了小丫鬟。为了掩人耳目,颜宁是在街上买下颜宁的,花了二十两银子。赐名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