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作者:过敏反应      更新:2023-05-01 20:57      字数:3655
  顾不得旁人如何, 阿济格和多尔衮反正是先从多铎那里得来了番薯,安抚住了府中孩子们的嘴,其余众人则都在等着, 看八阿哥今日还会不会赏下来。却连着两天的晚上都再也没有动静, 先忍不住的竟然是一向沉稳的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的长子富尔敦和次子济度都是年前的夏天所生,爱吃甜的也爱吃软的, 自从那天晚上吃过了番薯之后,天天晚上的同一时间便围着他这个阿玛讨要。济尔哈朗被缠得没办法, 小朝后便留了下来, 想着或许能问问皇太极。诸位宗亲大臣们已经离开,皇太极抬眸有些意外的看着留下来的人,“怎么,有什么重要的事非要同孤私下说?”济尔哈朗自小在汗宫长大,与皇太极只差七岁, 虽是堂兄弟,却比一些亲兄弟更亲厚些,但一时间,皇太极还真想不到有什么事能让济尔哈朗如此犹豫。眼下没战事, 也没听说济尔哈朗同哪位贝勒间有了矛盾,镶蓝旗也军纪肃整, 一切如常。“大事没有,小事倒是有一桩。”济尔哈朗有些不好意思,耳朵都红了,“八哥,前两日以平安的名义赏下的那种新鲜吃食不知还有没有, 我想再讨些回去, 两个小子贪嘴得很, 缠着弟弟去找,我哪里找得来,只好来求八哥了。”济尔哈朗虽有几名妻妾,却三十多了才得了两个幼子,自然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两个小孩倒也不是哭着闹着要吃,只不过晚膳不肯用了,每日到了差不多的时辰,便巴巴地坐在门口等着,看着怪可怜的,他也只好豁出去这张脸皮,来从皇太极这里想想办法。原来是为了番薯,大人们口腹之欲尚可忍耐,小孩子不懂这些,若是吃到了好吃的便不好糊弄了。皇太极撑着额头笑起来,“……难为你了,只不过这事我做不了主,待会儿你随我去找平安,看他舍不舍得再分你些。”当日饭后,本打算把平安那里剩下的小半筐都留作种薯,却被告知这些是碰伤了不能种的,而留在多铎庄子里没有带进汗宫的那些,才是为了明年留的种薯。这样一看,可供再分下去的番薯确实是不多了。被儿子算计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皇太极事后想了又想,总觉得平安说要吃一冬天的番薯,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就等着自己去向他讨要,上赶着去帮他在关外推广番薯种植,好把这一摊子事丢给自己。若是自己这里的办法行不通,平安还会再去找这些叔叔伯伯们想办法——这不是济尔哈朗就找上了门。平安这法子用的好,勾住了各府上孩子们的馋虫,不愁这些当阿玛的不肯尽心帮忙。只不过平安既然要算计自己,就别怪他带着这些一同被他算计了的人,也来让他心疼一把。皇太极起身,示意济尔哈朗跟自己一道往关雎宫去,“他若不肯,你便去厨房拿了就跑,八哥替你拦着他。”济尔哈朗犹豫着跟在皇太极身后,“这、这如何使得……”皇太极脚步不停,“说得也是,使不得那你回去便看着富尔敦和济度哭吧。”济尔哈朗:“……”空手回去又要面对两个儿子亮晶晶的目光转为失落,他舍不得,顿时转变了口风,“臣弟突然又觉得使得了。”既然已经得了皇太极的许可,那就委屈一下小侄子吧,平安五岁了,应当不会哭了,大不了他抢了便跑。亲哥和堂叔正一边谋算着自己的宝贝番薯,一边往关雎宫来,而平安对此毫不知情,他忍了三天没吃番薯了,正指挥着厨房做拔丝红薯,准备给午膳再加一道菜。·刘为农从四月里被选/拔/出来后第一次进宫面圣,尽管他说自己并不需要,平安还是特意赖在书房里不肯出去,在旁陪同。这批选出来的农事官本来就是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让他们给八旗军民种田传授些建议的,有范文程一力操持,皇太极并没有过问。只是知道其中有一位是在明廷做官出身,被范文程引荐,帮着平安捣鼓种在多铎庄子里的新东西,在隐卫的汇报和平安口中不时出现,今日才终于得见这位刘先生的真容。上午才刚在庄园里和同僚们一起把土地翻动过一遍,想看看能再种些什么东西,刘为农一身粗布短打,衣服虽然干净,但鞋边上还沾着泥,一看就没有为了进宫特意换衣裳。行走觐见腰杆挺拔,面容有些愁苦,没有丝毫谄媚之气,瞧着人是个踏实肯干的,也不屑玩弄心机,不至于被他诓骗了阿哥——和平安站在一块还不知道谁糊弄谁,臭小子眼珠乱转,一看就鬼精。刘为农已经跪了半天了,瞧着皇太极还不叫起,平安在皇太极瞥他一眼,终于开了尊口,“这位就是刘先生吧,赐坐。”刘为农不太会说些好听的奉承话,基本是皇太极问一句,他才答一句,但说起种植经验来头头是道,讲到番薯时更是神色振奋,“……关外土壤肥沃,这番薯的出产比在关内时能多出三成。”皇太极需要的本来也就是踏实肯干的人才,刘为农正是因为性情刚直,不会媚上欺下,才被降职回乡,后又跟随尚可喜归金,这样一位一心扑在农事上的人才,正合他意。“初设农署,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农署便以先生为主,若有何处缺漏,先生尽管上书,只要大金所有,孤一定让他们添置齐全。”皇太极瞧一眼站在刘为农旁边对自己使眼色的儿子,又道,“……若是先生觉得上书不便,告诉平安也行。”给自己争来了在农署来往的权力,平安满意了,转头便向皇太极扬起笑脸,“多谢父汗,儿臣定不负所托!”皇太极起身,换作一副认真神色,“既然如此,大金耕种之业,便仰赖先生了。”刘为农忙称不敢,起身又是一番行礼,两人来往推拒,君臣客气和睦,唯独平安站在一旁,对这一幕十分满意,已经开始畅想日后麻烦刘为农种土豆和玉米的美好未来了。皇太极金口玉言,农署设立速度极快,从官制规划,到在盛京城拨出一处官邸,划出给他们伺弄作物的皇庄,前后只花了三天。如今的农署由刘为农全权负责,其余一并选拔的农事官虽然没有再升一级,但也都归了农署,有了工作之所,所拿的俸禄已经足够养家糊口,不至于再在盛京彷徨不定了。·农署的事搞定了,来年的番薯推广也过了明路,只差再和刘为农确认一下关于番薯种植经验的宣讲。刘为农前几日问的关于在关外推广番薯种植的办法,此时也已经有了着落。本想把这些直接丢给皇太极不管,又怕他爹会直接下旨强硬的要求农户种植,这般强硬的做法恐怕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对番薯种植也没有益处。这几日平安一直在拉着皇太极商议在关外推广番薯种植的办法,想方设法的把话题引过去,“阿玛,我观你初次见番薯时好像有些抵触,你我现在已经知道番薯味美,它长得丑些也无妨,但百姓不知道,一人发一块来吃也不现实,那咱们该如何在民间推广开来呢?”这么说便是臭小子又想出了点子,皇太极十分配合,“那依平安,该如何做呢?”脑海中虽然已经抓住了一些思路,但总觉得缺点什么,皇太极一问,平安立刻说出自己还不算太成熟的构想,“儿臣觉得,若想要让百姓们自愿的来种番薯,总要让他们觉出些好处,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好处来吸引他们……”平安眼睛亮晶晶的等着自己给他填补不足,皇太极弯起唇角,“这倒不难,让百姓觉出好处的方法有很多,减赋税,免徭役征发,或者最简单的,发钱。”答案来得太简单粗暴,平安一愣,“这么直白的吗?”皇太极点头,“发钱最容易了,民生多艰,挣钱更难,百姓眼里见到了钱,办事自然尽心尽力。”既然皇太极已经给了思路,平安立刻顺着想下去,“那等到来年天气暖和了,仍旧在皇庄中育苗,然后搞给钱的那种‘领种’,相当于把任务在各家各户派发下去,每种活一株奖励一文,每户限领五株……阿玛觉得这样如何?”几株番薯而已,关外又人少地广,房前屋后种也不占什么地方,浇水施肥的时候多洒上一瓢就够了,有钱驱使,民众应该不会拒绝。只种活并不能保证之后的结果,还需再周密些,皇太极提醒道,“平安再想想,只种活,还不够。”平安马上意会,“秋收后按斤两回收,两斤换一文。”若按平安今年育出来的种苗来算,定价一文其实有些多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过他私库里尚有余钱,察哈尔部的财富也马上能收入囊中,这些倒不打紧。此时虽然还不知道平安打算倒手再卖出去的计划,皇太极还是颔首道,“可行。”得到皇太极的认可,平安愈发得意,“到时候再故意贴些大字布告强调,不许民间私自留种,种出所有的番薯必须上交,这人嘛,就是越拦着,越想要,百姓们肯定会偷着留种。”“收上来的番薯咱们转手再把它倒卖出去,百姓们虽然可能买不起,但是那些叔叔伯伯们肯定不在乎这点小钱!”小小年纪便展露出了奸商潜质,皇太极看着他这副精明算计的样子便想笑,强忍着笑意道,“我本想着把这些种苗也散给他们的庄子去育种,也好减轻些你和农署的负担,可这样一来,就只能多辛苦你们了。”“不辛苦不辛苦,”有钱挣就不辛苦,平安满眼憧憬,把头摇成了波浪鼓,“阿玛,明年这个时候我就能挣好多钱啦!到时候我一定帮你把亏空的钱补上!”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法子只能用一年,明年百姓们偷着留了种之后,番薯便没有这样值钱了。不过没关系,他马上就能搞来土豆和玉米了,平安默默在心里给自己鼓了一把劲,烤红薯已经有了,难道炸薯条和爆米花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