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3-05-01 20:06      字数:4364
  “乖乖,不捡了,我们去院子里玩好不好?”泰安公主摇摇头:“母妃,要捡。”泰安公主开口早,虽然还不到三岁,但已经能说很多话,且咬字清晰。她说话慢吞吞的,但十分有条理,不抢话,十分有气度。仁孝太子妃努力回想,她见柳翩翩的次数不多,对她身边的大丫鬟一点印象都没有。外臣家的女儿进宫不能带丫鬟,她只在宫外别人家赴宴的时候见过星辰几面。她仿佛记得那是个非常漂亮的丫鬟,性子柔和。仁孝太子妃摸了摸泰安公主的头,心里默默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对她的,希望你能帮我把平安养大。泰安公主最喜欢母亲摸她的头,她放下手里的豆子,站起身依偎在母亲怀里,搂着母亲的脖子亲了她一口。仁孝太子妃笑起来,孤寂的守寡生涯里,这个女儿是她最大的安慰。孙太后不管母女两个,这是仁孝太子妃最想看到的局面,她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秋税慢慢运往京城,孙太后发现,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她要养百官、宗亲、军队和皇宫,还要赈灾、祭祀……哪哪儿都要花钱,钱不够花啊!而且她还想早点把西南晋王拿下,让天下人看看,她儿子才是真正的天子,任何人别想抢夺走母子两个的东西。打仗最费钱,孙太后想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想法是好的,但现实狠狠打了她的脸。秦孟仁反复帮她算账,她还是捉襟见肘。她自己的用度已经削减到极致,她夺了好多宗室的爵位,省了不少开支;谁家的爵位要传承,若是没有功劳,那就要降级!凡是有贪墨的,被她发现,处理起来毫不留情!一时间,那些有爵位的人家都惶惶不可终日起来,官场上的吏治也比之前好了很多。那些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谁不讨厌的,现在孙太后大力整治这些人,大伙儿看了都开心。孙太后的名声一时竟然好了起来,那些清流和穷书生们开始拍孙太后的马匹,说她不畏强权,一心为国。孙太后的干劲更足了,打劫完了宗室,她开始打劫满京城的女眷。为了筹集军费,她带头捐献了五万两银子,还变卖了自己攒了多年的一些古玩。捐完了之后她就不说话了,孙家第一个响应,孙太太捐了三万两,在秦孟仁的授意下,秦太太和赵雅兰也纷纷捐钱捐物。等大家都捐献的差不多了,孙太后召见了仁孝太子妃和泰安公主,对着母女两个嘘寒问暖,听说内务府没有按时送份例过去,当场把管事之人叫过去大骂一顿,还罢免了一个副总管。骂完之后,孙太后给了儿媳妇和孙女许多赏赐,还留她们吃了一顿饭。等母女两个走了之后,孙太后开始每天打发人给仁孝太子妃送东西,今天是一道菜,明天是一匹布,东西不值个什么,但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仁孝太子妃和泰安公主很得宠。这样“宠”了十几天,仁孝太子妃捐了两个皇庄和三万两白银,母女两个这下子真穷了。仁孝太子妃的东西捐出去后,孙太后继续宠爱母女两个,过了十来天,她又把事情交给了底下人,而且管事儿的还是上次那个挨骂之人。孙太后撂开了手,管事开始了自己疯狂的报复。送来的东西有臭了的,有坏了的,克扣的不成个样子。有时候来送东西时还要孝敬,若是什么都不给,出去就乱说。什么仁孝太子妃捐了东西后背地里咒骂孙太后,或是太子妃不安于室,不好好待小公主。仁孝太子妃手里只剩下两个铺子和一个小庄子,只能勉强度日。那管事儿的还时常来搜刮,日子越发艰难。这事儿传到了裴谨言的耳朵里。这一日,他正带着幼帝在花园里捡树叶玩儿。深秋季节,御花园里的树叶落下来好多,幼帝不让人扫,说落叶满地有意境。师徒两个玩耍的时候,裴谨言把小太监和宫女们支使开。裴谨言带着幼帝在树叶堆里扒拉,找了半天后找到一片很好看的叶子:“陛下您看,这片叶子上面有个洞,边角都很好。”幼帝拿过去看了看:“这被虫子吃了。”裴谨言笑道:“陛下,有残缺的东西才叫美呀。就跟我们人一样,顺风顺水的一辈子多没意思。”幼帝近来在裴谨言的陪同下健谈了许多:“裴先生说得对,朕每天在宫里,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没趣的紧。”裴谨言劝他:“陛下,天下谁不羡慕陛下呢,有太后娘娘疼您,孙侯爷疼您,秦大人帮您,微臣每天陪着陛下说话玩耍。外头好多小孩子要是小时候没了爹,那日子可难了。倘若手里没钱,没吃没喝。手里有钱,别人都会惦记。”幼帝吃了一惊:“有这么坏的人吗?”裴谨言微笑道:“也不能叫坏,都是一大家子,谁都有个短缺的时候,互相帮衬也是应该的。人家说当家三年猫狗嫌,家越大越难当。当家人那么多事,不可能顾得上所有的小事情。好在家里人多,就算当家人顾不上,别的人也能帮帮忙。”幼帝点点头:“是啊,母后经常跟我说,朝廷里的事情,人也多,太难管了。”裴谨言将那片叶子放在面前,从那个洞里看幼帝:“陛下您看,这个小孔里也能看到全世界呢。”幼帝把叶子抢走:“裴先生,我感觉你一下子变大了好多。”裴谨言笑起来:“陛下,可见有时候我们从小事情里也能看到大问题。”幼帝没有想那么多,继续跟裴谨言玩。等过了几天,孙太后过寿,孙侯爷家里的孩子们进宫贺寿,幼帝见孙家人都是一窝一窝的,他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侄女,让人把宴席上吃不完的东西送了一些去仁孝太子府。幼帝送了一回东西,那管事的立刻收敛起来,下一次送的东西就好了许多,也不敢再问仁孝太子妃要钱。作者有话说:早上好~作者今天返岗了,亲们多保重哈~第108章 谋人才夫妻情趣仁孝太子妃见自己这里得的份例忽然变好, 猜测到有人帮忙。她把所有人都数了一遍,最后成功地将目光锁定在了裴谨言身上。世人都觉得裴谨言是秦孟仁的狗腿子, 仁孝太子妃从来不相信那些鬼话, 她知道,裴谨言肯定清楚泰安公主的身世,当年就是他送星辰走的。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还跟秦孟仁关系那么好。仁孝太子妃开始默默关注裴谨言的动向,一个整天跟在皇帝身后陪皇帝玩的人, 肯定不会是大家说的那么天真, 因为越傻的学生越难带。自从仁孝太子死了之后,裴谨言再也没登过仁孝太子府的大门, 人前连问都不问一声母女两个。仁孝太子妃知道,他在努力保护她们母女两个。秋收一过, 孙太后高兴起来,今年终于不用入不敷出了。但是一想到西北三个省的赋税没收上来, 她又恨得牙根痒痒。而那个打劫了她三个省赋税的人,此时正在秘密筹划招兵买马的事情。从入秋开始,谢景元立刻派人在四处防守,严防三省巡抚背地里给他搞鬼。孙太后公然骂他土匪, 现在朝廷里人人都把西北视作反贼之地, 区别就是没有明着发文骂他。三个省的巡抚和各州府官员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想跑,但朝廷没有发诏令, 谁也不能真跑。不跑吧, 难道以后就一直在这里给这个土匪干活?最重要的是, 有些官员三年任期到了, 吏部的公文过不来, 走都没法走。官员佚?们急,谢景元更是急的嘴角都起了泡。赋税是留下了,可很多州府官员们人在曹营心在汉,长久下去,早晚要惹出祸事。谢景元把柳文渊和袁将军等人拉过来议事,等人一到齐,他直接开门见山:“有什么办法能把那些想跑的官员换了?”柳文渊实话实说:“撵走容易,但谁来顶缺位?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顶上去的。”谢景元在屋里慢慢踱步:“朝廷明年才有春闱,但我估计就算有人才,孙太后那个小心眼也不会给我。就算给我了,那些进士们也不敢过来。”袁将军摸了摸胡子:“元若啊,我且问你,你是真的要跟朝廷闹掰吗?”谢景元哼一声:“我不想,要不袁叔您帮我问问朝廷,我把兵权交出去,他们能不能放过我。”袁将军叹了口气:“那肯定是不能,别说你了,连我他们都不会放过。”袁家和柳家结了亲,袁将军已经是妥妥的土匪党了。柳文渊知道谢景元从不无的放矢:“元若,你把我们都叫过来,难道有什么好办法?”谢景元继续踱步:“现在只能来硬的了。一,问朝廷要人,我担心他们给一些歪瓜裂枣,到时候来坏我的事情;二,我们自己招人,但名不正言不顺,朝廷肯定要问责;三,我们自己开科举。”柳文渊的眼睛倏地睁大:“元若,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谢景元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抱起茶壶咕嘟咕嘟喝水,然后放下茶壶:“我当然之后,但这事儿太麻烦,所以将你们都叫过来问一问。昨儿我问了你妹妹的意思,她给我出了个主意。”旁边安将军笑起来:“不知夫人有何高见?”谢景元又喝一口水:“你们先跟我说你们的想法,说完了我再说我家夫人的主意。”柳文渊斟酌着回道:“朝廷的人不能用,到时候细作太多。现在整个西北三省是封闭的,我们只能从内部找人,外来的和尚也念不好本地的经。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还不能让朝廷脸上太难看。”谢景元点头:“还有呢?”安将军接话道:“元若啊,自己搞科举肯定不行的,那就是妥妥的造反了。”袁将军思索片刻后道:“元若,我们可以用别的方式选人嘛,不一定要正儿八经稿科举。”谢景元点点头:“我夫人也是这个意思,她让我先搬家。”柳文渊笑起来:“我正有此意,你留在这里没法主持大局。”谢景元白了他一眼:“我搬到镐京去,孙太后那婆娘肯定要骂我,这小心眼的贼婆娘万一给我扣个反贼的帽子,到时候西北那些有二心的人正好可以找理由攻击我了。”柳文渊笑起来:“你不搬走,难道她就不骂你?你就说你品级不够,留在这里无用,现成的理由。”安将军问道;“元若搬家后准备做什么?”谢景元回道;“简单,整顿吏治,把那些蠹虫都扒出来,然后还给朝廷,问朝廷要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若是他们不给,我们就自己选人。”柳文渊皱眉道:“万一他们要是给呢?”谢景元哼一声:“给了更好啊,给我人,至于怎么安排我自己说了算。再说了,她哪里有那么多两榜进士给我,要是拿举人糊弄我,我这边难道没有举人?”旁边袁将军问道丽嘉:“若是自己选人,元若打算怎么选?”谢景元笑着回道:“我怎么知道,到时候再说吧,现在我得先搬家。这家可不是那么好搬的,姜巡抚在镐京呢。”袁将军摸了摸胡须道:“本来姜巡抚任期已经到了,因为胡人入关,京城那边乱了,也没人想起来这事儿,后来又和朝廷断了联系。元若去了镐京之后可以先去拜访姜巡抚,看看他是什么个意思。还有镐京城知府王大人,这都是镐京城的实权人物。虽然你有军权,他们也不是那么好收服的。”谢景元点点头:“我晓得了,今年秋收赋税已经到了,咱们这边不像朝廷那边花钱多,剩下的钱都拿去招兵。”听到这话,在座的人眼神都严肃起来。柳文渊打破沉默:“景元,你打算招多少人?”在座的都不是外人,谢景元实话实说:“先招十万,等明年春天再看看,若是条件够,扩到二十五万也不是不可能。”柳文渊抛出一个问题:“你把朝廷的赋税截留了,朝廷已经不给这边的官员们发俸禄了,这事儿要怎么办?”谢景元叹口气:“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为钱发愁,发吧发吧,就照着朝廷之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