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 83 章 裴萧元负着皇……
作者:蓬莱客      更新:2023-06-17 14:01      字数:7248
  裴萧元负着皇帝下山之时,整个过程,絮雨便紧紧地跟在近旁。

  或许是她看花了眼,她看到阿耶在被他负着下了七八级山阶后,眼皮翕了几下,跟着,他应当是完全苏醒了,微微睁眼,目光茫然地看了下左右,才仿佛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他看起来对此似乎有些不适。

  就在絮雨以为阿耶接下来就要开口命他放下自己了,却不知阿耶又是怎么想的,目光投到了此刻正负着他下山的那人的后脑之上,视线停留了片刻,接着,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做,目光变得温和了起来,最后他又慢慢阖眼,整个人也似乎跟着放松了下来,一动不动,就这样,任他这个年轻的臣子背着他下山,走完整条山道,最后将他背到了山脚。

  那里,宫监们已抬来辇,正等在路口,见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又忙而不乱地接过皇帝,扶其上了坐辇。

  随后,皇帝便在韩克让以及闻讯赶来的崔道嗣等大臣的持护下,去了。

  絮雨随辇而行,走前,向着身后望了一眼。

  裴萧元没再跟上了。他就一个人停在山道下的路口,见她转头,和她遥遥对望了片刻,终还是慢慢地低了头,只朝她遥遥行了一礼。

  絮雨点了点头,以示回礼并谢意,随即,她收目,伴着皇帝回了御帐。

  御医匆匆到来,一番诊治过后,说皇帝应无大碍,方才晕厥,主要或还是血气凝滞所致,建议立刻返往行宫,好生休养。

  其余根本也无须御医再多说什么,出了昨夜那样的事,此次行程必然是要中断的。

  在等待返程的短暂间隙里,关于昨夜那一场变故的更多情况,也逐一汇拢上报。

  昨夜的上半夜,在那一场形同闹剧的御前争执结束后,皇帝或是出于他一向谨慎的习惯,或者,完全只是直觉,暗令韩克让盯着些两边的人,看他们各自又做什么。出于皇帝对裴萧元的一向的戒备心,这种事自然是不会叫他知晓的,所以韩克让昨夜在裴萧元的面前,丝毫也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正是因为皇帝的谨慎,所以在事发之后,四卫才能迅速反应并组织阻击陈思达。

  但皇帝还是低估了情况的严重,防备不全,昨夜的那一场兵乱,虽很快便被平定,但造成的后果,比众人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经今早数点,竟死了十几个随驾官员,当中除了一名奔逃时自己掉下马摔死的文官,剩下多是朝中平常和冯贞平往来密切之人。至于康王府此次随行的长史、典军等官员,更是全部被杀,一个都没有逃过。另外,受伤官员也有二三十人,当中除了受烧伤、刀伤的,也有逃跑时自己不慎跌伤、扭伤的,轻重不一,原因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还有几名番使。好在有惊无险,这些人也都一一得到了安置。

  受伤的人当中,伤情最重的一个,当数冯贞平。他身中一刀,若不是昨夜承平等人及时赶到,恐怕性命难保。康王倒无大碍,但受惊不小。据说昨夜是冯贞平不顾自己安危,叫亲信都去保护他,他才得以逃过追杀,最后躲在了距营房七八里外的一片乱草丛里,人此刻也已被找到,并带了回来。

  桩桩件件,全都是不好的消息。

  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意外的惊喜,便是新安王李诲昨夜表现得很是不错,他临危不惧,当时第一时间便想到叛军可能会捉拿藩君使者作人质,立刻带着自己的卫队,不顾危险,在人人只顾逃命的当口冲入当时已经起火的营房,组织还来不及逃的藩君和使官撤退,并将人都带到行营后的山里藏了起来。他共救下了十余人。

  皇帝在听韩克让等人汇报其余各种消息时,全程没有半点表情,直到此时,脸上才终于显露出一丝淡淡笑意,命人去将李诲召入。

  李诲此刻和其余人一样,都等在皇帝的御帐之外。杨在恩正要出去传令,忽然听到身后又传来皇帝的话语之声:“等一下!”

  杨在恩急忙止步,屏息静待,却见皇帝独自出神片刻,改口:“罢了,不必单独召见了。”

  “传朕旨意,即刻返往行宫。受伤行走不便之人,不必同行。留太医在此,替他们诊治,等伤好了再回不迟。”皇帝又吩咐一声。

  宫监出去,将皇帝的命令传了下去。

  在拜谢天恩的一片称颂声中,皇帝提早结束行程,返回行宫。半路,遇到了闻讯匆忙赶来的宁王,接到皇帝,于当晚顺利回到行宫。

  然而,回来之后,当夜起,皇帝的身体,一下便不好了下去。

  这看起来很是突然。毕竟,从皇帝来到苍山并携公主归朝的第一天起,他便表现出了以往难得一见的兴奋状态,每天接见大臣以及诸国藩君和使者,频频参与各种游宴,甚至,在狩猎当中,还曾不顾臣下劝阻,兴致勃勃,亲自骑马上阵,射杀了几头猎物。

  皇帝这样的状态,如同一下年轻了十几岁,显然,这是因公主归朝而带来的新气象。这叫许多大臣感到惊讶之余,更是欣喜。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那夜归来之后,皇帝一下又变得萎靡不振,状况甚至比之从前还不如,太医施药也是无用。

  皇帝的病势,自然不会对群臣公开,万幸这里是行宫,正好可以安静休养。但是转眼差不多一个月过去,皇帝身体非但没有恢复,当面前没有大臣或是外人在的时候,他更是常常独自发呆,甚至整夜整夜地醒着,无眠直到天亮。

  这种事,自然也不可能长久隐瞒,慢慢地,消息传出,许多猜测也随之浮出水面。

  有人说,皇帝是被那夜的兵变给惊吓到了。虽然从皇帝早年的经历来看,这种说法有些站不住脚,但如今的皇帝确实不比当年了,那夜兵变汹汹,叫人心有余悸,皇帝本就病体未愈,受此惊吓一病不起,完全是有可能的。

  有人对这猜测嗤之以鼻,认为皇帝是为太子和康王相争,才愁烦不堪,病至如此地步。

  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更有道理。太子和康王从前便面和心不和,自那夜过后,更是彻底翻脸,势同水火。伤势才好些的冯贞平最近频频求见皇帝,私下更是百般讨好公主,除为康王重新举荐属官,更是发动人轮番上表,指责柳策业和太子是陈思达的同谋,希望皇帝能够严查;

  柳策业当然不会毫无反应,也发动官员为自己辩解,并褒扬太子当夜救驾有功。不但如此,最近,连长安和东都两地文坛的文人都开始宣扬太子功劳,讥嘲冯贞平嫉贤妒能。

  皇帝人在苍山行宫养病,外面,两个儿子公然对抗到了这种地步,甚至波及到长安和东都,又因皇帝盛宠公主,那么公主支持谁,显然也是至关重要。种种猜疑叠加,令许多本是中立的大臣也被迫卷入,开始考虑将来。

  莫说是天家,便是换成普通人家,遇到这样的事,恐怕也是烦扰不堪,身体如何能够好得起来?

  除去这两个说法,到了最近,渐渐又有一种新的猜测,那便是皇帝或许也是在为公主的婚事烦心。

  就在这几日,来自西蕃、渤海以及西平郡王府的求婚书都已陆续以快马送到了,据说婚使也都在赶赴而来的路上。一家女,多家求,当中又牵涉到外邦国是,皇帝不可能都应,那么如何挑选一家,剩余几家又如何拒绝,才不会引发可能的冲突,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皇帝为之愁烦,也是人之常情。

  行宫外各种猜测满天乱飞,宫内的岁月,却是一日日地照旧流逝而过。

  从猎场回来后,阿耶的身体状态一泻千里,絮雨看在眼中,焦心不已。

  她不是良医,但多少也瞧了出来,陈思达叛乱后,阿耶的身体显然是受到心事的影响,而他的心事,似比从前又加重了不少。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前几日,他又染了风热之症,人一下便倒了下去,终日昏睡不醒。

  接连几日,絮雨衣不解带地服侍在旁,不敢有半点松懈。总算到了今夜,感到他的体温摸着凉了不少,太医也说问题不大了,她才终于放松了些。

  原本是想稍稍合眼,暂时休息一下的,没有想到人倦极,一放松,趴在床榻之旁,便睡了过去。忽然,人从不安的浅眠里惊醒,睁开眼,发现自己已被抱睡在了阿耶的床榻上,身上盖着一副薄被。

  她一下坐了起来,环顾四周,看见寝阁外亮着灯火,忙掀被下榻,快步走了出去。

  皇帝正立在外殿的一面窗前,仰头若在望着外面的山月,又仿佛陷入了某种凝思,身影一动不动。

  在他身后不远之外,案上亮着烛火,搁了支笔,堆着些长安送来此处的奏章。

  显然,方才皇帝又在此阅事了。

  窗开得颇大,苍山的夜风从外面涌入。他的身上只披了件薄衣,看去消瘦无比。赵中芳正在一旁,低声地劝着皇帝休息,然而皇帝也不知在想甚,毫无反应。

  如今虽是八月,长安城内闷热得如同蒸笼,但在此处山间,夜里若是起风,还是有些凉意。

  絮雨急忙上去:“阿耶,你生病,还没好全!怎的半夜不睡觉,又出来披奏章了?”

  皇帝听到她的声音,转头,方呵呵一笑,说自己已经好了,醒来睡不着,故出来做点事,好打发时辰,叫她回去睡,不用担心。

  絮雨怎肯答应,上去便关了窗,要他进来。

  皇帝摇了摇头,也不坚持,任女儿带着,返身入内。絮雨服侍他登床,叫他靠在床头。赵中芳送上一盏温水。皇帝喝了两口,放下,凝视着坐在身边的絮雨,叹了口气:“阿耶没用,最近又叫你担心了。你脸都瘦了一圈,去睡吧,不用担心,阿耶没事了。”

  皇帝前几天睡睡醒醒,精神极差,此刻看去终于好了些,絮雨不舍得就这么走掉,摇头:“白天都是赵伴当他们在照顾,女儿不累,就在这里陪着阿耶,等阿耶睡了,我再走。”

  皇帝便也不再赶她,叫赵中芳带着人都下去休息,待跟前只剩女儿一人,拍了拍榻沿,叫她也上来。

  絮雨依言登榻,和衣侧卧在父亲的膝侧,感到他伸手过来,温柔地轻轻抚过她的发顶。

  耳边静悄悄的,只有远处那回荡在苍山不知哪一道山谷里的夜风所发出的回旋之声,若在轻啸,若又在宛转地诉说着心事,呜鸣不止。

  她听着风声,慢慢地闭了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朦朦胧胧间,忽然听到阿耶开口,悠悠地道:“嫮儿,方才阿耶望月,你猜,阿耶想到了谁?”

  絮雨的眼睫轻轻动了一下。

  “除了你的阿娘,阿耶忽然想到裴冀。”

  苍山之行,皇帝曾召裴冀同来,然而却被他以身体不适的借口给拒了,只派了何晋过来递送告罪奏章。

  絮雨知道皇帝对他的这个举动颇为不满,更不信他真的身体不适。

  絮雨也知,皇帝甚至动过派御医去往东都察看的念头,只是后来因为陈思达兵变的缘故,事情才不了了之。

  “阿耶想到阿娘是自然的,为何又会想到裴公?”她顺着皇帝的话,轻声问道。

  皇帝沉默了片刻,抚着她发顶的手掌也慢慢地停了下来。

  “那日裴冀他侄儿背着阿耶下山,你知阿耶当时在想什么吗?”

  絮雨的眼睫微微动了一下,悄然睁眼。

  “阿耶你在想什么?”

  “你阿耶这一生,年轻的时候,在马背上打仗,做了皇帝后,出入多为乘辇。阿耶也不瞒你,被他那样背着行路,是阿耶从未有过的经历。当时阿耶竟然在心里生出一个念头——”

  皇帝顿了一下,仿佛有些难以启齿。

  絮雨未再发声催促,只静静地等着。

  “阿耶竟然想,倘若此子是为朕之儿郎,该是如何的好。故方才阿耶想到裴冀,有些嫉妒,为他裴家能有如此一个儿郎子……”

  “朕这辈子,终究是亏心过多了。上苍叫你阿耶做了天子,大约便用尽你阿耶此生的全部运道了,所以别的事,从来都不会叫你阿耶如意。”

  絮雨听到皇帝说到这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语气带着自嘲之意。

  阿娘的离去,父女多年的分离,还有太子和康王的相争……

  阿耶所指的,是这些吗?

  她的心中涌出深深的惆怅之感。

  “阿耶不要这么说。若真如此赏识他,也很简单,等他这趟外面回来,好好封赏他便是了!”

  她闭上眼,用轻松的语气说道。

  从猎场回来后,四卫以及承平等人,皆因那夜的功劳受到嘉奖,但裴萧元那里却没有动静,并且,在回来没几天后,他便被派了出去,肃清陈思达在外的余党,袁值和他同行,任监军使。

  他离开也差不多一个月了,顺利的话,应当很快就能回来了。

  皇帝听了她的话,沉默着,什么都没应。就在絮雨以为他也因为倦乏而睡着了的时候,忽然,耳边又传来叹气之声。

  “嫮儿,阿耶放心不下你啊!这贼老天!从阿耶碰到皇位后,就从没善待过你阿耶了!阿耶有些害怕,怕老天会将对阿耶的惩罚施加到你的身上!”

  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飘忽起来,带着恐惧。但很快,他突然抬起那只原本抚着她发顶的手,重重地在床沿上拍了一下,语调也随之转变:“不不不!嫮儿你不用听!方才阿耶是病糊涂了!阿耶是皇帝,天下万民的皇帝!什么老天,看不见,摸不着!阿耶做的事,也没有错!你贵为公主,又在外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如今好不容易才回来,从今往后,阿耶绝不容许你再受半点委屈!更不用说,叫你受那裴家儿的委屈!他就是再好,不低头,那也不行!”

  絮雨再次睁眼,从榻上爬了起来,跪坐在皇帝身边,见他双目炯炯看着自己,神情显得极是激动,伸手探了下他的额,感觉好像又烧了起来。

  “我知道了。我会好好的。阿耶你快躺下!”絮雨哄他。

  “阿耶没糊涂!”

  皇帝转面,避开她伸来的手。这时,只见赵中芳轻步走了进来,朝里张望了下,见皇帝和絮雨都还醒着,方开口道:“陛下,方得知一事,东都留守使裴冀到了!”

  絮雨一愣,看向皇帝,见他定望着赵中芳,神色显得极是诧异。

  “谁?谁来了?”仿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似的,皇帝又问了一句。

  “回禀陛下,是裴冀!他说获悉猎场之事,又得知陛下近来龙体欠安,心牵挂陛下,加上他的身体也养好了,故赶了过来。”

  “他人呢?”

  “就在清荣宫外。方才和奴婢说了几句话,听到奴婢说陛下已经歇了,便说明日再来拜见陛下!”

  “叫他马上来!”

  皇帝仿佛愣怔了片刻,突然,从榻上跳了起来,落地,随即反手叉腰,连靴都没穿,只着袜,人在榻前来回不停地走了几趟。

  “站着做甚?还不快去!就说朕正好醒来,不妨这就见他一面!”

  “哎!老奴遵旨。”

  赵中芳大约极少遇到皇帝露出如此激动乃至失控的神色,起初一时看呆,被皇帝催,赶忙应声,自己一边出去通传,一边唤人进来燃灯,为皇帝更衣。

  絮雨此时也是反应了过来,抑制不住心中的欢喜之情,忙跟着赵中芳走了出来。刚出清荣宫的门,远远地,便看到宫阶之下肃然立着一名清瘦老者,那人须发花白,神情凝肃,穿着官袍,风尘仆仆,正是年初在甘凉别过的裴冀!

  “裴公!”她叫了一声。

  裴冀早也看到她了,面上露出笑容,迈步向她走来,快到她面前时,口中唤着公主,恭敬行礼,就要下拜。絮雨怎容他向自己行如此大礼,急忙抢上前去,伸手将人托住:“我还是更希望裴公能像从前那样叫我叶小娘子。裴公你叫我公主也就罢了,怎还行如此大礼?快起身,折煞我了!”

  裴冀虽无法再行大礼,但依旧行完常礼,这才打量了眼絮雨,含笑道:“上月我在东都,听到公主归朝的消息,意外之余,细思,颇觉天意使然,更是为公主感到高兴。”

  絮雨道谢,又问他身体,听他说起初是因水土不服,病了些天,如今已是好了,道:“裴公来了就好,路上辛苦。我阿耶……”

  她本想说“我阿耶方才听到裴公来,也很是欢喜”,忽然想起皇帝特意吩咐赵中芳的那一句话。

  显然,在这个已多年不曾见面的昔日老臣面前,阿耶还是要保持几分他人君的威严的。她顿了一顿,不戳破了,改而望向赵中芳。

  赵中芳便满面笑容地接了上去,说皇帝方才醒来,听到他到的消息,正好无事,可直接接见。

  “裴公随奴来。”赵中芳的语气是毕恭毕敬的。

  以他如今的地位和脸面,满朝能让他如此说话的,大约也就裴冀一个了。

  裴冀向着赵中芳作了一揖,请絮雨先行,随即自己迈步,跟着入了清荣宫。

  皇帝并未叫他等多久,很快,更衣完毕,端坐于外殿,面容威严地望着匆匆入内的裴冀。然而,当裴冀端正下拜,行完叩首之礼,听到座上的皇帝说平身,慢慢抬起头,这对阔别多年的君臣再次面对面,看清彼此对方那似曾相识却又转为苍老的面颜,气氛,便慢慢地转为了沉默。

  良久,皇帝忽然苦笑了起来,低声道:“老了,都老了!朕看自己不觉,记得你当年出京,头发还没这么白的。是甘凉那地太过苦寒了吧,如今你竟成这模样。”

  裴冀眼眶微微湿润,道:“陛下这些年安好否?蒙陛下记得住臣,臣过得还算不错。心安处,便是吾乡。甘凉的风沙固然大了些,却也叫臣偷到了十几年从前不曾有过的安闲日子。臣本也以为可以告老了,不料陛下不弃,又将臣调到东都,委以重任。臣不才,只能勉强继续效力朝廷。上月又收到陛下传召,本该早早到来,奈何确实身体不适,心有余而力不足,错失拜会陛下的良机,臣深觉遗憾。过后得知这边发生了些意外,陛下龙体略有不宁,臣恰好也痊愈了,思虑过后,贸然大胆无召而来,还望陛下恕罪。”

  他说完,朝着皇帝再次叩首。

  皇帝沉默地望了他片刻,忽然,缓缓地道:“朕的胸襟,远不如你。”

  他说完这一句话,从座上起身,走到裴冀面前,探手,亲自要将他从地上扶起。

  “你来了便好。朕还要在苍山留一段时日,你也住下。朕记得你当年棋艺过人,无事之时,你我君臣寻个清净地方,对弈下棋,也是很好。”

  裴冀笑着道谢,却不肯起身,继续说道:“陛下,臣此次到来,另外还有一事,斗胆想求陛下恩准。”

  “何事?”

  “是关于公主的事。”

  皇帝的神色渐渐转为凝重,慢慢坐回到自己的位上,看着裴冀,目光闪烁地道:“又关公主何事?”

  “臣大胆问一声陛下,年初之时,公主曾被接到甘凉,此事,陛下可否知道?”

  皇帝淡淡唔了一声,转为冷淡,不置可否的样子。

  “那臣便当陛下都知晓了。听闻公主归朝不久,便有多家儿郎求娶。公主金玉之质,臣那侄儿萧元,却是愚钝不堪,本是无论如何也配不上公主的,然而臣思及旧事,始终又觉他与公主缘分不浅,若就如此,阴差阳错,错过尚主机会,未免抱恨。”

  “他自己不能贸然开口,双亲也都不在,臣想来想去,只能由臣这个做长辈的来代他向陛下提请心愿。”

  “若蒙陛下不弃,允他尚主,公主下嫁,则是臣侄儿之幸,臣之幸,更是我裴家宗族之幸!”

  “故臣斗胆,今夜冒昧开口。若有不妥之处,万望陛下恕罪!”

  裴冀说完,向着皇帝再次郑重叩首,随即静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