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兄弟笑谈
作者:九月的风S      更新:2023-04-30 18:31      字数:2111
  “老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姚母愤慨着,“咱们女儿是太上皇亲自指婚册封的王妃,宸王哪里敢随意抛弃!女儿又知书达理,贤良淑惠,言行举止都挑不出毛病,那宸王想摆脱女儿,自是得想招儿,不来狠的,如何将君王赐婚的正妻王妃赶出府!”姚父深吸口气,若有所思着。“早些时候,女儿见秦氏没有名分可怜,为让宸王高兴,女儿亲自去劝说贤太妃,为那女人求个侍妾名分。”“这是何等的正妻风范!女儿胸怀大度,一片好心,太妃都动容,可宸王却果断拒绝了,当时,我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为何。”“哼,现在才知道,原来宸王是早有预谋!他清楚,女子一日为妾,终生为妾,他早就有让那女子为正妻之心,所以,当初才回绝,为的就是给今日做准备!”听到这儿,姚尚书像是想明白了,长长的出了口气,点了点头。“宸王这一路的举动,显而易见,根本就是他蓄谋已久!可怜我们的女儿,成了他和那通房阴谋下的牺牲品,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毁我们女儿名节,女儿够可怜了!结果,回到娘家,还被老爷这么轻视,她得多委屈啊!”姚母说着,眼眶泛红。姚尚书神色严肃,沉默不语。————这边,为避免宴会冷场,李太后请在座有才艺者献艺,缓解场上的尴尬。这也是高门贵女最喜爱的环节。众所周知,五皇子萧珹去年已行冠礼,封靖王;六皇子萧璃封信王,两位新晋王爷,也到了谈婚论嫁之际。这让满京城的千金小姐摩拳擦掌,翘首以盼。场上,一些未嫁女子,含羞带娇的悄悄打量窥探着这两位王爷,不时的低头议论。靖王萧珹,剑眉星目,气质高贵,一派雍容散漫,眉宇间,透着淡淡的倔强倨傲,眸中几分高深莫测,似藏着无数心思,薄唇轻抿,漾着丝丝魅惑,整个人,散发着轻世傲物的姿态。信王萧璃,虽谈不上风流韵致俊美绝伦,但也是仪表堂堂,浓眉大眼,明朗爽举,浑身上下洋溢着太阳般的光芒。此刻,两位王爷都在场,在座的闺秀们,个个跃跃欲试的展示自己,一些胆子大的,已经登台表演了一番,性子羞怯的,也不免探着头脑的左顾右盼。“六弟,你可得放眼挑挑,有合心意的女子,早点请旨。”齐王看着场中表演才艺的女子们,侧头对着邻桌的信王调侃道。“哈哈,王兄何必打趣我,长幼有序,靖王兄都还没成婚,我急什么。”信王爽朗的说道。齐王悠悠笑着,“这种事,先下手为强,不然,好的都被挑走了。”“弟弟不急,我可不想这么早成婚被正妻管束着。”信王依旧大大咧咧。齐王无奈的摇头笑着,一旁的兰萱听了,也忍不住唇角轻扬。这位信王萧璃,性子洒脱不羁,爱说爱闹,坦朗率性,尤其他天赋异禀,过目不忘,十分机灵聪明,在众兄弟中,与齐王最相投。“回头让你兰萱嫂嫂在母家给你寻一位合适女子,徐家的女儿,都是极好的。”齐王继续道。兰萱听了,淡淡一笑,“信王若愿意,妾身自是不负所托。”“不劳烦王嫂了。”信王婉拒着,随即爽利道:“王嫂母家怕是没有合弟弟心意之人。”“呦,听你这话,想是已经有喜欢的类型了?”齐王听出了端倪,调笑道。信王只笑不语。“那我来猜猜。”齐王来了兴致,若有所思道:“兰萱母家的女子,都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你既然说当中没有合你意的,那肯定就不是这类型的女子了。”“行了,王兄就不要费心猜了,弟弟直接告知便是。”信王是个直爽人,丝毫不扭捏。说着,目光落在相隔一案的桌上,坦言道:“我要娶,也要娶像宸王嫂那样英姿妩媚的明朗女子。”话一落,这边两桌的人彼此相看着。信王毫不在意,神色依旧坦荡明快,没有丝毫的色胚之意。宸王剑眉一挑,看向那边人,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王弟这是要喧宾夺主?”知道这个弟弟没有坏心思,不过是有什么说什么。“哈哈”,信王爽朗的笑着,“王兄可别误会,弟弟只是说像王嫂这样类型的,并非指王嫂。不过说到这儿”萧璃往那边探了探身子,嬉笑道:“王兄帮弟弟给嫂嫂说说好话,请王嫂回头在母家为弟弟寻一位可好。”几人听了,都不约而同的笑着,这个信王,一向心灵口快,开朗欢脱,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承蒙信王殿下看得起。”嫣然笑盈盈的回道,“我家中只有一位妹妹,不过,已经被你齐王兄捷足先登了。”话毕,几人又哈哈笑着。“这无妨。”信王兴致勃勃的看着这边,“听说王嫂的母亲是西域人,西域女子热情靓丽,风情妩媚,弟弟不才,还请王嫂费心了。”“敢情你目的是在这儿啊!”,齐王反应过来,坏笑道:“难怪梁国女子都不入你眼,合着这心思都在异国女子身上,你这眼睛倒是放的远。”周围一阵哄笑声。未注意到这边的嫣然,听到母亲字眼后,眼底一丝黯然滑过。苏洛锦听着那边人们的笑聊声,心里十分吃味,一个五品官之女,混到了皇族席位上,她真是见不得那个女人得意的样子!这时,场上弹琴女子演奏完一曲。主位上,李太后笑吟吟的看着,“嗯,赵姑娘的琴音果真如天籁,不错。”女子盈盈一礼,拜谢后退场。瞧着那些所谓的才女表演,苏洛锦心里不屑着,不过是一些庸脂俗粉,班门弄斧。“赵小姐琴确实弹得不错,能与琴技一绝的苏家二小姐媲美了。”场下忽然有人说到。听到被点名,洛锦抬头看去。人们听此,不禁纷纷附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