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作者:梨子甜甜      更新:2023-04-30 10:49      字数:3930
  他家的绸缎铺子一年顶天了也才挣五百两到一千两,这已经是云梦县的极限了,再多也不可能多到哪里去了。现在许怀谦这个外销生姜的思路一下就把他的格局打开了,若是他和他娘走出去看看呢?!不知道他们家的绸缎运到外地去卖有没有人买?!章秉文也再震惊,种地居然这么赚钱?!可是种地很辛苦啊!要是能够有让百姓种地不辛苦的东西出现,是不是更赚钱?!而且这好像也是时政的一个路子?!他们这些文人再震惊都没有杏花村的村民们震惊!七百五十两!七百五十两!七百五十两!五亩地整整卖了七百五十两!他们虽然没有看到那些医馆掌柜的给许怀谦钱。可许怀谦把生姜全都卖了出去,他们会算账啊!五亩地这么多钱,还不用上税,村民们光是想想都觉得心中颤栗,这要是换成他们还不得乐疯!可惜,这是别人家的啊!被财迷了眼的村民们,整日跑到许怀谦挖得干干净净的生姜地里去刨土,他们也要刨一块生姜回去种,这哪里是生姜,这分明就是钱啊!不管杏花村的村民们如何疯魔,知道自己有钱他一个病秧子有护不太住的许怀谦,直接把门一锁,带着弟弟妹妹去桃源县接陈烈酒了。马上快十二月了,他的潮热期也快来临了,该回来了吧?!第39章 把酒话桑麻39陈烈酒的船一路南下, 穿过七八个州府,来到苏州府。本以为苏州府的文人多,他们的炭一定好卖。谁知道, 今年年初的时候皇帝改革了科举, 他们一进入苏州府, 整个苏州府都笼罩在一片谩骂声中。“狗皇帝!狗皇帝!狗皇帝!”一个身穿举子服的读书人拿着酒壶喝醉醺醺的当街大骂,“寒窗苦读十余载, 一句话就断送了我等前程,哈哈哈哈,读书读书, 读书究竟是为什么什么?!”“天道不公!”“苍天不公!”“生不逢时!”一群文人学子全跟发了疯似的在大街小巷叫嚣, 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了, 就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愤。就连平日里笑逐颜开地面对南开北方的客人的店家们, 也因为科举这一改革而变得唉声叹气起来。苏州府的繁华正是因为苏州府的文人墨客多,当官,当大官的人多, 南来北往的客人才愿意到他们这儿来做生意。现在帝王这么一改革科举,相当于把苏州府的文人全都给判了死刑,铁了心不让他们再上进。商人都是闻风而动的, 知道苏州府的官员们惹了帝王生厌,他们也不太想来苏州府这个地方行商了,而且来了也没用,读书人都无心科举了,当官的人家家里也整日诚恐惶恐, 就怕自家当家人也会像那赵大人一样, 在金銮殿前就被帝王给拖去斩首示众了,那还有什么心思逛街买东西?现在的苏州府早就一改去年船来船往, 车水马龙,繁华得不能再繁华的景象了。变得萧条而又萎靡。整个城都像笼罩在巨大的阴霾之中,明明还在初冬,阳光正暖的时节,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寒冬腊月。这可让跟着陈烈酒一块出来卖炭,顺带见识见识繁华大都市的陈五一行人傻了眼:“老大,这样我们的炭还卖得出去吗?”看着这一城萎靡不振的人,陈烈酒也不悦地皱了皱眉:“真是一群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怪不得皇帝会改革科举。”在家,他听他家小相公说过一嘴,他说皇帝改革的这个科举特别好,可以让天下多些能臣,而不是一些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当时他还不明白,同样都是读书只是考题变了有什么不一样。现在看到这么一群因为考题变了而变成这样的人,他突然就顿悟了。要是让这样一些连这点挫折都经受不起的读书人当官,那才真实天下人的悲哀。连许怀谦他们那种窝在小山村里的人读书人都知道,适者生存,随变而变,而这些人就知道埋怨,就算文采再好,写出来的文章做出来的诗词歌赋,有多么的惊天地泣鬼神又有什么用?!除了让家里壁画上多一副字画,什么也改变不了。“先试着卖卖,不行我们再想办法。”来都来了,陈烈酒也不愿意转换地方。第一,他们租的船只到苏州府,现在再重新租已经来不及了,第二,就算读书人不读书了,取暖总归还是要取的吧,第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州府再怎么说曾经富过,只是一年时间,也不至于穷到哪里去吧?他哪里知道,苏州府富是富,但那只是针对上层当官的人家,中下层的普通家庭还是每日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以前还能指望家里的读书人能考取功名,当官反哺家里,现在考取功名这条路都被人给撅了,家里一下子没了指望,苏州府又不再复往日的繁华,日子变得难捱,得比起从前来更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原本马上要入冬了,陈烈酒他们带了炭来卖,苏州府的人是很欢迎的,但是一听十两银子一车的炭,全都摆手不敢卖了。太贵了。大户人家倒是不嫌贵,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也不敢显摆,尤其是陈烈酒这炭还打着防银霜炭的名声。要放在以前,买就买了,可现在朝廷风声鹤唳,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他们这些惹了帝王厌的苏州府官宦家庭,得夹起尾巴做人,可不能如此张扬。“老大,完全卖不出去。”陈五他们一连在苏州府跑了好些天,处处碰壁,不禁都有些心灰意冷,“要不我们回去了吧。”在苏州府他们人生地不熟,吃喝拉撒什么都要花钱,尤其是放炭租的码头的仓库,放一天都是不少钱。这些钱如流水般花出去,看得陈五他们眼皮子直跳,怕就算以十两银子一车的炭价卖出去,也是折本。“涨价吧。”陈烈酒想了想,炭价不涨不行了,“涨到三十两一车!”“三十两一车?!”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一向有些精明的陈墙都傻了眼:“我们连十两银子一车的炭都卖不出去,三十两银子下个炭怎么卖?!”“不卖苏州府了。”陈烈酒捶了捶拳,“我们换个地方卖!”“可是我们能去哪儿呢?”陈墙满头疑惑,“出来带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再去租船也租不起了。”今年一年都在攒炭,都没有挣钱,原本指望着把这些炭卖出去就有钱了,可现在不仅炭没卖出去,钱也快花光了,连他们回程的路费都成问题,拿什么租船换地方。“不用租,我们就在这里等着就行。”陈烈酒摇摇头,并不打算换地方。苏州府虽说是落没了,可它毕竟曾经繁华过,修的码头都是一等一的好,运货送货都非常便捷。现在没了南来北往的商人,空荡荡的码头更是便捷,他没有必要再去换个地方挤来挤去的。“不换地方我们怎么卖给别地的人?”陈墙不解。陈烈酒把许怀谦给他的宋云帆手书拿出来,笑了:“要不怎么说,还是你们二哥有先见之明呢。”先前拿到宋云帆手书的时候,陈烈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只是想着要是在苏州府遇到什么阻碍的话,有个关系。有没有都无所谓,现在看来,还得靠他家小相公啊。众人不解,只是一封手书有什么作用?陈烈酒也不解释,第二日就照着手书上的地址,拉了十车炭去拜访宋云帆宋大人在苏州府的府邸。他是苏州府的人,虽说没什么人脉,自己一步步科举上去的,可这里皇帝厌恶苏州府的官人,却唯独升了他的官,他在苏州府的府邸也变得市若门庭了。陈烈酒到的时候,不少达官显贵的人家都想与他家交往,好探听探听皇帝究竟是何意思。他们想要结交宋云帆,可宋云帆却不敢跟他们结交,京中局势波云诡谲,他现在乍然被皇帝升了官,就像一只出头鸟一样,鬼知道是不是皇帝拉他出来试探人的。因此他这官也升得痛并快乐着,一再嘱咐他在苏州府的家人要小心,他的家人把他的话当圣旨,不敢跟苏州府的人有什么来往。所以,门若市庭的宋府官邸外扎了再多的人也没用,根本没人进得去。陈烈酒拉着炭来的时候,他们所有人轻蔑地扫了他们一眼。连绫罗绸缎、金银首饰都敲不开宋家人的门,十车炭就能敲开了?陈烈酒没搭理他们,直接给门房递上去宋大人的手书,门房拿着手书进了门,不一会儿就把陈烈酒给迎了进去。“嚯!”“还真让进门了?”一群人傻眼了,十车炭还真敲开了宋大人家的房门?不过,陈烈酒也没在宋大人府邸里待多久,他进门见了宋老太太,说明来意后,留下炭就走了。前前后后连半个时辰都没有,所有都不觉得他办成了事,就连陈五他们也是这么想的。“就给宋大人送十车炭有用吗?”他们知道他们老大这是去送炭的,不是去卖炭的,甚至连卖这个字都没有说过。只是打着宋大人给许怀谦送了书籍的名头,感谢宋大人这个老师愿意提拔许怀谦这个学生,给他送十车炭的年礼。一府学政,许怀谦称呼他一声老师也没错。“我也不知道。”陈烈酒摇摇头,心里一点也不慌,“总归试试嘛。”只是十车炭,又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就算送了没有回信,也什么大不了的。“那现在我们怎么办?”送了炭无所事事的陈五问道,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这样干等吧?然而陈烈酒就是这个想法,肯定他的点了点头:“等吧。”这一等就等了三个月的时间,等到所有人都不耐烦了。尤其是陈烈酒,他的潮热期越来越临近,还迟迟没有消息的时候,他都想跳河游回去跟他家小相公双宿双飞了。他们在焦愁的时候,许怀谦也同样很焦愁。本以为从杏花村躲到桃源县就清静了,没想到在桃源县也不清静。五县县令全都杀到桃源县来找他来了。“几位大人有何赐教?”这么冷的天,没有老婆在怀的许怀谦蜷缩在客栈的床上取暖,结果就被他们三请四请地给请到了桃源酒楼吃饭,他也是无语得很。“哪敢赐教你,是我们几位有事请教你。”吴县令摇摇头,态度放得有些谦卑。他之前就说许怀谦是个可塑之才,靡山县困不住他的吧,现在看来,他分明就是一条卧沟的龙,不抬头则已,一抬头便是风云,恐怕以后整个缙朝都困不住他。“——啊?”许怀谦被他们这态度搞得有些懵,“几位大人有事但说无妨,学生一定知无不尽,尽无不言。”“生姜。”许怀谦都给他们当一年学生了,索性他们都知道许怀谦的性格,盛县令懒得像吴县令一样那样墨迹,直言道出了来意。他这么一说,许怀谦就懂了:“几位大人也想让治下百姓种生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