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作者:梨子甜甜      更新:2023-04-30 10:48      字数:4431
  其他县的县令也是头疼:“可陛下已经下了旨意,朝中大臣都爱莫能助,我们这些县令又做得了什么呢?”“当务之急,还是想想该怎么给学子们说清楚,从现在开始,他们不用学文了,要开始学时政了。”青云书院的山长左正谏倒是没有他们这么激动。反正他们青莲书院就一直没有把学子往读死书上教,让他们多背书,也是以防乡试的考题范围太广,不知从何处下手点播他们,就只好让他们多背多看了。现在确定了时政方向,他们把学子往时政上教就是。“说得轻巧,书院里的夫子懂时政么?”吴县令摇摇头,“我们这些正规科举出来的,也只懂得如何作文章,写诗词歌赋,时政?时政……”吴县令说到这里自己都说不下去了,他也不懂啊!左正谏心神一凛,这倒也是,学院里的夫子都是学文章的,让他们教学子学文写文章还行,让他们分析时政……“我倒是会一些,不过,我会的也只是一点皮毛。”盛县令见他们这般为难,不得不站出来说道。他自去了平溪县当县令,时常下乡劝课农桑,安抚贫民,收缴赋税,会关注一点时政。奈何,平溪县太偏了,偏到他派人出去打听消息,得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有回信。得到的消息都过时了。“陛下重时政轻文人也是因华阴水患而起。”盛县令说着,把他打听到的消息,一一说给在场的人听,“去年乡试会试殿试的试卷都考了华阴水患,怎奈没有一份让陛下满意的,陛下这是迫不得已想要改革科举。”没办法先前苏州府官员把持科举,善用文人,导致天下学子,都朝这个方向努力了,像盛县令这种有点脑子的虽然察觉到了不妥,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只能适应规则。安宁县县令叹了口气:“可是这一刀切的做法未免也太寒人心了,十年寒窗,换来的是一文不值,我不疯,学子们都要疯了。”尤其是安宁县县令想到他们县去年的案首孟方荀,本来人家可以靠文采出众的,现在不考文采,考一个他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从受人尊敬的学子成了无人问津的学子,这落差谁受得了。“疯也没办法,”左正谏见他们这样摇了摇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当天子的不想要文人,想要能臣,我们就得给天子培养能臣。”“你们也别灰心,先前谁都没想过要考时政,没人往这方面努力过,下届科考,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水平,我们未必没有希望。”他们不会,别人同样不会啊,尤其是……说道这里左正谏有点幸灾乐祸:“尤其是七贤书院,不知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现在还笑得出来吗?”经过左正谏这一点播,几位县令相互一对视,心里突然都松下了一口气。对呀,七贤书院的人肯定比他们还要着急,他们这些年可是一直在按照苏州府主考官的喜好在教育学子,现在乍然传出陛下轻文人重时政的消息,那些学子能接受么?这么一想,改了文举变时政好似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而且诸位也别把学生想得太笨拙,他们连文章都能学好,难不成时政就学不好了?”到底是山长,见识多,一下就想清楚了关窍,“还有两年半的时间,我们专攻这方面,还怕比别人差么?”经过这半年的高强度学习,乙班的秀才们文采都提升了上来,就连写文章假大空的许怀谦都进步了不少,现在写出来的文章虽说还是白,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假而不实,诗词歌赋都有所精进了。原本他们还在愁,许怀谦这进步虽说是挺快的,可跟别人一比还是很慢,尤其是越到后面越吃力,他的身体能吃的消么?现在一考时政,尤其是陛下还说了,时政写得好的,还能破格择优录取,他完全可以放弃其他,只攻这一方面。下午,重新踏回学堂的山长,在班里宣布了两个消息。第一个,他把宋云帆给孟方荀和许怀谦的书籍与手书交于他们。“学政大人很看好你们两,希望你们下届科举能一举考过举人,他在京城等你们。”这话可不得了,一府学政看好两个秀才?孟方荀自不必多说,人家是案首,被学政看好,在所难免。许怀谦这个病秧子,一个吊车尾的秀才凭什么也被学政看好?像是知道其他秀才们在想什么一样,山长直言不讳地说了:“学政大人很喜欢你的字,他希望这三年你也不要荒废了自己的字迹,科举固然重要,有个一技之长也很重要。”天底下会科举的人多了去了,可成为书法家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许怀谦假以时日能把自己的字练到登峰造极,未必没有成为书法大家的可能。成为书法大家了,就有可能获得帝王的青睐,不通过科举,直接召为官身。当然能科举还是尽量科举,毕竟,时下科举才是正统出身,哪怕只是吊个车尾,有这层皮在,他的仕途之路也能更顺畅一些。听到这里,先前酸过许怀谦的几位秀才,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还真的能因为字好而额外获得大人们的垂青?他们不知道,世上有种官叫拟旨官,许怀谦学识是差了些,可只要他字好,考上进士,进了翰林院就能被选去当庶吉士给皇帝拟旨,作为天子近臣,天子也会培养他成为内阁首辅。别人成为首辅要经历千难万难,而许怀谦只要能考上进士进翰林院就相当于是成功了一半,可不就得另眼相待一点么。“我知道了。”不管其他秀才和学子们如何震惊,都快把自己学吐了的许怀谦拿到书籍和手令的时候,终于展露出了笑颜。有了宋大人的手书,今年冬天他家阿酒的炭不用愁怎么打开销路了。然而,这还没完,紧接着,左正谏又在班里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的消息。“陛下已经下旨传令天下,以后科举将重时政而轻文赋,众位秀才得做好我们以后得换个学习方向的准备了。”“啊——???!”如果说刚才许怀谦这样都能获得学政大人的青睐让他们小震惊,现在科举改革的消息一出直接让人大震惊了。他们学了十几年的东西啊!十几年的东西,说不考就不考了?!“这不公平!”当即就有学子大喊大叫起来,“我都学了十几年的诗词歌赋了,现在好不容易能到中上水平了,说不考就不考?!凭什么!”“就凭人家是皇帝!”左正谏直接怼了这位学子,“你不公平,别人就公平了?!”“就你学了十几年,别人没学十几年?!”“你该感到庆幸才对,你是首届科举改革能去科考的学子,那些跟你一样学了十几年,文采比你不知道优秀多少的人,要跟你一样从头开始学时政,要是还考文采,你的中上水平如何抵得过人家从小到大的优异?”“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个机会,能让你和那些优秀的人处于同一水平,只要你抓住机会了,你就能比那些文采好的考得还要好,你们有什么觉得不公平的?不公平的是那些比你们有文采的人才对。”左正谏这会儿就没明着说,科举这一改革对他们这个秀才班来说,最不公平就是孟方荀了,他可是下届最有希望中举的人,现在皇帝这么一改革不知道他还顶不顶得住?众人听到这话,都朝孟方荀看了过去,孟方荀脸色的确有些不太好,但他还算是镇定。“没关系,大家都一样。”孟方荀摇了摇头,他刚刚确实有一瞬间很难受,不过转过头来想,事已成定局,他就算是难受也没用,只会浪费时间,就像山长说得只要他把握住机会,未必会比别人差了。就是……“就是,这时政考什么啊?”章秉文问出了他的疑惑。“考当时国家的政治措施,就好比去年的乡试考卷,考的前年华阴水患。”刚拿到宋大人的手书正准备回家跟自家夫郎大干一场的许怀谦还没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就被一个更大的惊喜砸中,忙帮他们解了惑。“可是我们永安消息闭塞,外面有什么时政消息也很难知晓。”段祐言皱眉说了一句。然后许怀谦和章秉文还有孟方荀三人直愣愣地朝他看了过去。段祐言被他们看得疑惑:“看我做什么?”“回去好好伺候你家夫郎?”许怀谦给他出了个注意。段祐言向来严肃的脸有点微红:“我本来就有好好在伺候我家夫郎。”“再伺候好一点。”章秉文凑过来,“好让盛县令多给我们打听一点消息。”他们这些人中,有人脉的人只有段祐言。“这个,我不用伺候我家夫郎,”段祐言偏头想了想,“我家岳父也会给我讲的吧。”他们家没谁比他岳父更希望考上进士了,不见他岳父来给他们授课的时候,揪着他的课业就没放过。科举换成考时政了,岳父应该会主动派人出去打听,回来说给他听。众人看他这样,不知道为什么,都同时升起想要打他一顿的冲动。这就叫什么?叫命好啊!他们也好想有一个这样的岳父。“有消息我会给大家分享的。”段祐言也不吝啬,反正消息都一样,早晚都能打听出来,考的是大家相互各自的见解罢了。“我也有个办法,”许怀谦见他们这样,也不再掩饰自己了,“时政考的无非就是民生、政、策、论,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全部例举出来,然后逐一破解。”说着许怀谦就沾墨在纸上写了起来:“就好比华阴水患考了防疫,肯定还有防洪,治理措施等等。”然后许怀谦继续写:“以此类推,还有干旱、雪灾、地震、海啸、蝗虫等等……”“这些都是天灾的,还有人为的呢?”许怀谦换了张纸继续写,“瘟疫、火灾、叛乱、战争……”“除了这些不好的,那么还有好的,”许怀谦一边想一边写,“比如治理国家、改善民生、鼓励教育、推广医疗等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有可能是时政会考到的,”许怀谦一口气写了好多好多,“我们只要未来两年半把这些题都做熟,到时候就算是考一些我们没有打听到的时政,也不害怕。”等他说完,抬起头,见其他三人都以一种难以置信和惊诧异常的眼神看着他,许怀谦满头问号:“这样看我做什么?”许怀谦这相当于是把所有要考的时政题全都例举了出来,只要照着这些题练就行了。段祐言和孟方荀对视了一眼,同时摇摇头,还挺复杂地说:“没什么,突然发现,你好像是挺有当官的天赋。”许怀谦扬了扬下巴:“当然!”呜呜呜呜,也不知道诸天神佛谁听到了他的祈求,让皇帝改革了科举,不考诗词歌赋文章了,改考时政,不然他还不知道要在学渣里打转多久!“不过也不能全用标准答案,”许怀谦还给他们提了意见,“自己也要多下乡去看,时政时政,都跟当时的民生百姓离不开,只有倾听他们的诉求,才能写出最符合你自己理想的时政。”有了学习方向,许怀谦终于从无尽地背书折磨中脱离了出来,得以喘口气了。有效学习的时间,是过得最快的,感觉还没有学习多久,就到了金秋八月。又是一年一度的院试时间。给还在青莲院那边的裴望舒加油打气,祝他今年得以顺利考上秀才进入他们乙班和他们一块学习后,许怀谦这才回号舍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跨上他的小挎包,迫不及待地飞奔回了家。也不知道他的阿酒想不想他?!还有家里的生姜有没有成熟?这个季节正是嫩姜出土的时候,要是都成熟了,他就可以请他的朋友们来品尝他的美味生姜了!第37章 把酒话桑麻37许怀谦在书院读书的这半年, 陈家人也没有闲着。首先是陈小妹的小鸡,一年四季都在孵,孵了一年多, 现在已经打出了名气, 好多外县人都知道杏花村有一家用火炕孵小鸡的作坊。坊主是个十岁的小女孩。能干得很, 每个月都要孵好几千只小鸡,供不应求。他们村的人在她这里买了小鸡, 回去养到下蛋了,再把鸡蛋卖给她孵小鸡,不少人都富裕了。这不, 秋收了, 家家户户灶房里都飘着鸡肉香, 可馋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