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节 新德里(感谢‘戏说两朝’500起点币打赏)
作者:右边幸福      更新:2023-04-30 10:49      字数:5223
  上瘾商品。大家第一感觉是dp、摇头丸、冰毒、麻古、三唑仑等等这些。其实每年成交额最大的上瘾商品是糖、烟、酒。没有违禁品,普通老百姓可以生活。很难想像没有糖、烟、酒精。普通人的日子该怎么过?之前提到过,印度的穷人买不到酒,急到喝油漆。虽是特例,可管中窥豹。对于有些人来说,真的很需要酒精。张一这次来印度的目地很简单。就是为这些人的未来谋福址。55度伏特加,零售价每瓶卖约7米元、约500印度卢比。次一级啤酒,零售价每瓶只卖约33米元、约240印度卢比。这样的价格放在天朝,绝大多数人都能喝的起。每月一箱轻松消费。但放在印度,目前而言仅有12~17的人。可以做到无压力,每月消费一箱。印度前12的八九百万人,年收入水平差不多和香江类似。随后的98类似中欧,相当于全球范围内中等收入水准。前两类11是真正的中阶。约等于沙俄全国人口,市场很大。这部分人也是购买天朝商品的主力。有能力出国旅游的人也包含在内。再向下40的人口,完全就是南亚穷人的大集合。类似孟加拉、巴铁。这部人也印度政府称为中阶。实际每天包括食物,人均消费不超过三米元。至于最后的5亿人,生活水准和非洲的穷人相当。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潜力市场。未来可期。“太慢了”办理入境过程中,哈维在张一背后嘀咕一句。和天朝一样,印度不对米国免签。不像进入文莱、太阳国。比回自己家还方便。更上坐公交车,上车刷卡。整个过程执续近两小时,五人才得以顺利离开机场。“酒店定了吗?”张一看向哈维问。“定了,‘印度门’附近一家酒店。”彼得拦下两辆出租车。不是三蹦子‘突突’车。颜色类似,上黄下绿的“大使”牌出租车。这款车挺出名,是一款印度特色车型。正常而言,流线型汽车是趋势,而“大使”牌汽车是很老式的曲线。神似第一、第二代的某瑞,看上去像面包。毫无美感。按理说,这么丑、这么落伍的车注定该被淘汰。却意外存活了下来。因为裹着头巾的锡克教徒需要它们。需要给包裹着的大头巾留下头部空间。出租车里播放着听不懂印度流行音乐。张一好奇打量着车外。空气中灰蒙蒙的,给人一种压抑感。马路上没有明显的塑料垃圾,整体还算干净。慢慢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汽车也越来越多。大都是铃木奥拓、雨燕。现代i10、本田、塔塔nano,一系列两箱微型车。德系三架马车,暂时没有找到一辆。四十多钟后。两辆出租车一前一后到达泰姬陵酒店。酒店建筑气派。环境绿树成荫。服务生衣着整洁、有礼貌。第一感觉很不错。只要不在意价格,一切都很好。正常双床房四百米元。哈维定的是三间套房,每间每天八百米元。这个价格比西雅图希尔顿酒店贵。新德里正中心的面子。房价与装修、配套设施相附合包括有游池、健身房、按摩spa五星标准。张一独享一间套房。彼德四人住另外两间。好不容易来趟印度。张一决定先玩两天。也给彼得他们放两天假。泰姬陵、印度门、莲花寺庙、德里红堡这些都是可以逛的地方。“boss,真的不用我们跟着你吗?”彼得担心问。“真不用!”张一打算去酒店游池畅游一番。来的路上吸了太多灰。“你们自己去玩吧,不用担心我。”彼得想到什么,追到电梯口。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印度卢比。塞到张一手里,面值有20、500、2000三种。“boss,记得给小费是20卢比,大额用于消费。”张一没有给别人小费习惯。彼得这才特意叮嘱。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多次。并不张一对别人的服务不满意。完全是习惯。“谢谢。”张一扬了扬手里的纸钞。乘电梯来到顶层。游池设在这里。五星酒店不会为节约成本,而把游池把设置在一楼,情调不够,太俗了点。对不起四百米金的起步日租价。张一到时有几个男男女女正在两百平左右的游池里畅游。看到他们,张一恍如回到米国。和出租车机司黝黑色皮肤不同。他们的皮肤都很白,和欧美人区别不大。径直走进换衣间,换上不吸水的四角大短裤。太紧的三角泳裤张一穿不出去。脸皮还是薄了点。拿着更换下来的衣服。张一推门走出去。一块抹布正好擦在赤果的脚背上。张一有点懵。打量着这个皮肤不算白,像小麦色的姑娘。她穿着一件相对保守的花色泳衣。跪在地上、翘着圆臀、手里拿着抹布。像是专程在更衣室门口讨生活的穷苦人。反应过来,张一连忙从口袋里找出20印度卢比。不管如何,她为自己擦了脚背。也算是一种服务吧?“谢谢。”张一把小费递到女人面前。艾西瓦娅表情惊鄂、眼睛大睁着,跪在地上仰视张一。鬼使神差地接过小费。张一微微一笑,转身去存衣服。然后跳进游池。“艾西瓦娅你跪在地上干什么?”张一刚离开,另一间更衣室门推开。一个体型微胖的女青年问好友。艾西瓦娅脸红。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解释道,“大姨妈突然来了,掉在地上”女同伴表情幸灾乐祸。“那只能我一个玩了,你换衣服,在旁边坐一起,喝点饮料?”艾西瓦娅点点头。像李知恩一样的小胖纸,一个打挺跳进游池。没游多远突然看到张一,眼睛一亮。“嗨帅哥,你是天朝人吗?”咖喱味比较淡的英语。“你怎么知道?”张一放慢游速,笑着反问。卡加艾嘉笑着解释,“我用hua华的手机、手环、平板,新款必买哦。”这是真爱~张一恭维道,“我喜欢宝莱坞电影。”实则没看两部。慢慢聊天,张一发现卡加艾嘉和李知恩不仅体型、像。性格也像。乐天派那种。开朗、活泼、爱说话、爱交朋友。“我叫卡加艾嘉。”“我叫张一。”两人相互介绍。“你来印度旅行吗?”卡加艾嘉好奇问。“旅行加工作。”“你打算去哪玩?新德里我还是挺熟的。”卡加艾嘉来了精神,“我可以给你当导游。”张一听出玄外之音,“你不是新德里人?”“我是孟买人”艾西瓦娅在游池边休息区喝茶,忽见好友和张一混在一起。感觉脸都丢尽了。见两人游上岸,朝自己这边走地过来。艾西瓦娅忍住逃跑的冲动留下来。“这是我的朋友艾西瓦娅。”卡加艾嘉微笑介绍道:“我们是同学。”“艾西瓦娅,这是张一先生,他来自天朝,我刚认识的新朋友。”张一尴尬,很明显艾西瓦娅不是清洁工。“你好。”艾西瓦娅黑白分明的眼眼看着张一打招呼。“你好。”‘艾西瓦娅不是清洁工,那她刚在在擦什么?’张一在心里想。接下去两天,张一跟着艾西瓦娅、卡加艾嘉把新德里几处景点畅游一遍。包括恒河。它并有传说的那么脏乱、动物尸体、塑料垃圾等等。其它段张一看不到。至少在新德里这段河流,比较清澈。还有当地食物价格。价格美丽到让人不敢相信。一份不错的街头小食,大部分十块rmb以下都能搞定。虽然多数是咖喱味。也有很多口味不错的馕饼,和水果饮料。以前,张一瞎担心印度人只用右手怎么吃饼?就像外国人学用筷子,张一跟着她们学单手撕饼,有很多乐趣。第三天傍晚,张一请她们到比哈吉卡玛市场一家中餐厅吃饭。名字简单粗暴,叫:southe ese cuise餐厅老板是天朝浙南人、四十多岁。体型微胖、面白无须。名叫:王睿。为人热情、爽朗。和张一算是半个同乡。坚持亲自下厨,要为张一整几样家乡小菜。张一连连感谢。很快一道道小菜端上餐桌。鱼干、白斩鸡、腐笋、腐千张、白灼虾、清蒸蟹、三鲜汤最后还有一瓶黄酒。上一次吃到这些食物是回外婆家。更前面是在太爷爷张武的朋友,杰罗姆先生家。没想到在印度能吃到这些。激动到无法用语言形容心里感情。张一邀请老板一起用餐。喝黄酒需要慢喝。酒慢慢喝、菜慢慢吃,一顿饭两个小时属于正常。“不了。”王睿笑着拒绝,张一带着两个姑娘,不好意思呢。“这是正宗的天朝菜吗?”卡加艾嘉、艾西瓦娅很好奇。“不是。”张一解释道:“天朝有八大菜系,另有无数地方小菜系,不包括在八大菜系内。”两人点点头。学着拿起筷子。中餐并不适合手抓。张一给自己倒上碗黄酒。很地道的黄酒香气。度数不高,第一次喝的人,会不习惯。它和白酒、啤酒、红酒,大不相同。电视上听见的,‘小二:来两斤女儿红!’指的就是黄酒。“可以给我试一点点吗?”艾西瓦娅试着问。“当然!”张一肯定。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就有以酒祭祀的传统。印度神话中因陀罗爱喝酒。所以印度人好酒。无论在南印度还是北印度,大家对酒的喜爱可以说是无乐不欢。这也是张一看中印度的地方。为两人各倒约50l。果然她们都喝不惯。接受黄酒需要一段时间常喝。不像啤酒、红瓶、白酒,那么容易上口。恰好王睿拿来一瓶白葡萄酒。“你好老板,”卡加艾嘉问,“请问餐厅里有克洛斯农场啤酒吗?”王睿苦笑,“克洛斯农场啤酒我听说过,新德里只有孔雀酒店、皇宫酒店、泰姬陵酒店,等几家四星、五星酒店有供货,我这样的小餐馆拿不到货。”“没关系,谢谢。”“请慢用。”留下这句话,王睿离开。再看卡加艾嘉。果然,就像张一猜则的那样。卡加艾嘉是个有钱的妹子。在没有新一轮啤酒到货印度之前。出厂价最便宜的是五百米元一箱。零售价卖一千米元每箱,平摊每瓶833米元。能喝的起,能买到农场啤酒的。都是有钱人。“可惜了。”卡加艾嘉叹惜一声,“张一你知道吗?克洛斯农场啤酒绝对是最好喝的啤酒之一,只是产量太少。”“是的,我喝过。”张一应声。“这是一款近几年刚发明的新酒,天朝还没有卖吧?”皮肤小麦色的‘艾西瓦娅’不确定问。“天朝市场上现在还没有,三四个月后,会有克洛斯农场啤酒销售。”张一肯定道。“这是不可能的呢,”艾西瓦娅解释道:“克洛斯农场啤酒产量有限,加上其米国工厂被摘牌,没有多余产量留销往天朝。”“嗯?”张一重新打量艾西瓦娅,确定不认识她,为何知道这么多?不过也没多想。只要有心搜一搜,这些信息可以在网上查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一端起酒杯向她们表达感谢。天下无不散宴席。对这两个热情的免费导游,还真有点舍不得。“你才来三天,就要走了吗?”卡加艾嘉觉的和张一很投缘。加上共同话题多。希望他能多留几天。搞不好还能擦出爱的火花呢~“是的,明天拜访客户,晚上飞机离开。”张一肯定道。家里的小妾们像花儿一样娇鲜。还有两个怀着孩子。张一肯定不能在外面粘花惹草。还有更多可爱的宠物们。早已归心似箭。次日。张一提着礼物。带上彼得。打车来到市区东南方向二十公里外的‘顾特卜塔’。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环境秀美,背山面水的好地方。有成片的别墅群。和张一这几天的行程相似。去的全是富人区。传说中的贫民窟,连毛影都没看到。走在大街小巷中,看到的都是新建筑。或者是翻新建筑。实际更多的低矮、老旧房,都藏在这些翻新建筑后面。游客根本看不到。和所有富人区别墅一样。出租车、陌生访客进不了小区。巴辛安巴尼,也就阿巴尼的侄子。提前已经在小区入口等。“张先生,欢迎来到新得里。”巴辛安巴尼向前递出手。“谢谢,这里是个好地方,很漂亮。”张一赞美。巴辛安巴尼驾驶一辆电动观光车。“张先生喜欢这里吗?”巴辛安巴尼指着周围。“当然!”张一肯定回答。“这是绿意盎然、树木成熟、鸟鸣悦耳、溪水潺潺,很棒!”这么好的环境中,沿着内部柏油路。偶尔遇到一栋、二栋别墅藏在里面。完全不比西雅图的高档住宅差。巴辛安巴尼表情自豪地介绍道:“这个小区是我叔叔投资建造的,共有六十六栋别墅。”“嗯?”巴辛安巴尼的话让张一脑海里灵光一闪。西雅图理工大学州际公路对面。张一先是收购21号农场。21农场的左、右、后三个方向,20、22、23、24、25号也都被买下。这么多地,完全可以划一点出来投资房地产。建一些别墅,引进商场。吸引更多新居民。再把初级学校建起来。赚钱同时,小七上学的事情被一并解决。脑海里想着事情。观光车载着张一和彼得来到安巴尼居住的‘大别墅’前。做为有名的富人。安巴尼的房子自然极大。张一对此有心理准备。只是当看到实物的时候,还是被狠狠震惊一把。眼前这栋房子,已经超出庄园的概念。更像是一座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