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作者:四字说文      更新:2023-04-30 08:23      字数:2844
  可再晴朗的天气,也还是会让人觉得愈发的冷。下了早朝,霍皖衣避开涌出的人潮,独自走在另一侧,与一众官员泾渭分明。自从谢紫殷放出话,将他送上风口浪尖,变作众矢之的,他在朝堂上便开始举步维艰。世人未必人人都喜欢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但世人都知道趋利避害。就算不趋利,也多的是人各扫门前雪,不沾惹这桩事。若霍皖衣背靠世家大族,那处境还不至于这般艰难,只可惜他偏偏是前后无人的境地,一人压他一头,一人弹劾他一句,便足以让他在朝堂上摇摇欲坠,风雨皆难。霍皖衣倒也不算惧怕,他唯独担忧谢紫殷。他最怕这桩桩件件事都循着谢紫殷的心意达成——那所有都达成的时日,又会是怎般模样?霍皖衣无从知晓。他轻轻叹了口气,往前走了几步,忽而顿住脚,与刘冠蕴打了个照面。现下四处人影稀疏,尚有些官员还未离去,可刘冠蕴却停在门前,好似在刻意等待着什么人。等他看过去时,刘冠蕴便轻轻颔首。于是霍皖衣便明了——刘冠蕴等的人,的确就是他。霍皖衣躬身施礼:“见过刘相大人。”刘冠蕴道:“霍大人不必多礼。”“不知刘相等在此处,是对下官有什么吩咐?”刘冠蕴看着他,沉默片晌,叹道:“你我都不知道谢相大人心中究竟在想什么。”“……是。”“不知道就不知道罢,可要是本相也对你的处境袖手旁观,尺涧怕是要怀疑这朝堂的公正清明。到时若是让他对朝廷心冷,辞官归隐,那本相岂不是成了罪人。”是以刘冠蕴才会站在这里特意等待他。谢紫殷的态度是什么,众官员皆是有目共睹,可朝堂上并非人人都要顺着谢紫殷的心意活,再权倾朝野的人,也总有人不忌惮他,敢于发出与之完全不同的声响。昔年的霍皖衣是如此。现在的谢紫殷亦是。但如若始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霍皖衣说话,他还是会被顺着谢紫殷心意做事的人一点点压下去,再也无法翻身。刘冠蕴等在此处,就是为了给所有官员看一个态度。今日之后,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便会试着聚在刘冠蕴的庇护之下,为霍皖衣发出一丁点儿声响。那或许并不会一瞬掀倒乾坤,却到底给了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另一个选择。他们想得都不错。因而这番对谈不过几句话,周遭还未离开的官员却已各个心中打鼓。谢相不能轻易得罪,刘相也是同样。这两个人都是权倾朝野的丞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他们要打擂台,那底下的这些官员都要好好思索该如何抉择。且直到现在帝王的态度都还暧昧不明,既没有因为弹劾霍皖衣的人太多而发作霍皖衣,也没有直言说出对霍皖衣另眼相看的维护之词。霍皖衣确然还是有些动容。虽说在刘相说来,这件事还是为了梁尺涧好,他和梁尺涧互为好友,刘相偏帮他,虽说自然,却非必然。这既不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刘冠蕴却做了。便是霍皖衣欠了刘冠蕴一份心意。他正欲说些话,聊表感激。却见门后急匆匆跑来一个官员。那官员着急忙慌的,全然不顾形象,擦了擦满头冷汗,绕到刘冠蕴身前挡住了霍皖衣。到底是一时情急。因为那官员上气不接下气,开口就是惊人万分的话语:“刘、刘相、大人!梁公子、梁公子……他,他在吏部衙门晕倒了!大夫、大夫已经去了……听、听说是、是中毒!”“什么?”刘冠蕴惊愕不已,眼前一阵发黑,若不是被几个凑近探听的官员扶住,怕是也要立即晕倒在地。霍皖衣道:“刘相大人莫急,我们这便前去,一应事务,还需您作主。”刘冠蕴点了点头,他被众人扶着走出大门,霍皖衣跟在他身后。道旁的轿子已压低等候,刘冠蕴先上了轿子,走在最前头,一会儿身后便是浩浩荡荡的十几顶轿子,跟着他往宫外行去。霍皖衣坐在轿中,他靠着轿厢,微微眯起双眼,呢喃道:“……中毒。”梁尺涧怎么会中毒?谁会对他有这么深的仇怨,要以下毒来戕害于他?亦或者——没有仇怨。霍皖衣忽而想起一个名字:“……高瑜。”作者有话说:青珠儿:盒饭真香。刘相:我来给你撑腰!梁神:先等等,我中毒了啊!!玉生:我来给你治病(温柔)梁神:……第126章 解毒匆匆赶至相府,走进屋中时,梁尺涧仍是昏迷不醒,精神不佳,面色稍显苍白。几位大夫坐在一侧,把脉施针,拨弄参片,下了好些个方子,见他迟迟不醒,皆是冷汗频出。霍皖衣走近两步,看了看梁尺涧的神色。刘冠蕴心急火燎,又不好打扰大夫救治,只能询问伺候在侧的侍女:“尺涧当真是中毒?”“回相爷的话,奴婢听大夫们说……梁公子的脉象病症,皆是中毒之症。”那侍女也是满头冷汗,颇有些紧张,“而且、而且……”“而且什么?”刘冠蕴追问。侍女道:“大夫们说,公子的这个毒,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是何意?”“……这个毒,似乎、似乎……没有解药。”怎能如此!刘冠蕴心头剧震,一瞬间头晕目眩,险些栽倒下去。黑夜。没有尽头的黑夜。趁着这片夜色,四野静寂。方断游带上展抒怀二人,从西平州一路赶往盛京。他有桩大事不得不告诉霍皖衣——若不是他认识这位霍大人,在牧州的所见所闻,怕是会一生都被他烂在肚子里。只可惜他见到时还未如何,发现他的人反倒对他喊打喊杀起来。决计不能让自己糊里糊涂就死了。方断游从牧州逃出,左右盘算着,终究认为该去盛京将这桩事告诉霍皖衣。好在这路途遥远,半路上他还遇见了同样要赶去盛京的展抒怀。接走那位谣娘之后他们便直接上路。追杀方断游的人虽多,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做些什么,更无所谓的绝顶高手,能一日千里般直接将他擒拿,是以三人从西平州一路赶来,几次都是有惊无险,避开追杀。他们三番两次趁着夜色逃离,对于这漆深夜幕,愈发有着熟悉。唯独这一夜不同。在两州交界之处,方断游等人竟也在郊野望见一道匆忙奔走的人影。那人影自西平州而出,单手执刀,蒙着面,看不清长相,只能看到颀长背影,飞快没入夜色里。三人面面相觑。因而那人影奔向的方向不是别的,正是盛京。方断游咬了咬牙:“管他是谁,我们走自己的!”说罢,又带着两人走向与那刀客相同的方向。相府里烛光明亮。跟着相府管事走进屋来,玉生一身乌色道服,青丝束起,臂弯枕挎拂尘,如是世外高人。梁尺涧两日未醒,御医来此也是束手无策。今日玉生忽而造访,言说自己懂些医术,毛遂自荐,要为梁尺涧解毒医治。他头顶着太极观的名望声誉,刘冠蕴自没有不允的道理。他来时夜色深深,刘冠蕴还强撑着没有入眠,坐在一侧,与他对视片晌,低声道:“玉生道长可有把握?”玉生淡淡一笑:“若无十足把握,贫道岂敢妄言。”他伸出手去,诊脉片刻,道:“这毒是剧毒,需有三种隐毒相冲,才会令人顷刻毙命。”然则现在梁尺涧还有一息尚存,便是三种隐毒不全。刘冠蕴道:“这毒可好解?”玉生收回手,转而取出几根银针,含笑道:“不难。”在刘冠蕴的注视下,他针灸穴位,刺下又将之取出,如此反复了两个来回,手法虽是有些古怪,但再古怪,梁尺涧也还是在片刻之后,缓缓睁开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