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作者:四字说文      更新:2023-04-30 08:23      字数:3132
  他挑眉道:“解愁?”解愁沉默。霍皖衣道:“解愁。”她如梦初醒般打了个激灵,低头道:“奴婢一时失礼。”“也无妨。”霍皖衣理了理衣摆,状似随意地问道:“相爷最近身体如何?”“……”再随意的语气,落在解愁耳中,依旧是猝不及防。她看不出霍皖衣到底是个什么神情,却也不敢在谢紫殷不曾授意之时,应答实情。是以解愁只能勉强道:“……相爷的身体,很好。”“当真?”霍皖衣问。解愁道:“……千真万确,请霍大人宽心。有奴婢在——”“正因为有你在,我反倒不是那么宽心。”“……”解愁一时无言。这句话听起来并不如何动听,但解愁却知晓,那并非是霍大人刻意针对。更何况霍皖衣又道:“你对他忠心,有什么都会帮他隐瞒。”然而即使他所说的是对的。解愁也只能否认道:“霍大人说笑了。”“别让他伤害自己。”霍皖衣忽而道。解愁怔然。不等她应答,霍皖衣又道:“不管谢紫殷想如何报复我,对我做什么,都是我应得的。”“但是如果……如果他就算报复我,也还要伤害自己,那我会觉得很不值得。”“我这样的人,什么样的报复都该领受。他无论选择哪条路,让我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于我而言,是他给的,我便一并领受。”解愁动了动唇,却没有出声。陶公子离去之前,曾笑着同她说过那样一句话——“这两个人若是哪天能好好说话,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彼时她还未理解其中缘由。然而此刻她听闻这几句“剖心之语”,恍然了悟。“好好照看相爷。”霍皖衣最后说到。解愁眼底藏着千万思绪,无从说,只能垂着眼帘,恭恭敬敬地回答:“……奴婢知晓。”霍皖衣颔首离去。天色正蒙蒙,而他背影渐远,如同与云雾相融。作者有话说:他好爱他。第110章 翻案事情这般了结,朝堂内诸多官员闻风思索,亦隐隐皆有些许明悟。至少现在看来,霍三元还是新帝眼中的红人。能在朝堂中站稳脚跟这许多年的,哪一个不是敏锐非常。纵然这桩案子牵扯诸多,流言蜚语甚广,但新帝始终不曾出言问询,只做不知,这本就是一个微妙态度——不会有人真的以为新帝并不知晓这件事。霍皖衣不是旁人,他是当朝第一个状元,起点高,名声响亮,任何关于他的风吹草动,新帝都不可能不知。而新帝知晓,却不曾过问,所谓帝王心思,让人难以揣度。众人心中究竟作何思索,霍皖衣无意通晓。他处理完毕诸多堆积的事务,坐于刑部,伸手掸开奏折纸页,开始提笔誊写。昔年大案小案无数。有人是真切无辜,有人却是罪有应得。先帝确然昏庸,却不算嗜杀,只不过疑心病重,越至晚年,被其主动算计栽赃的官员便越多。霍皖衣所要为之翻案的,便是真正无辜的那些官员。他一笔一划写得极认真。这无关于他要借此平步青云,直上云霄。只在于霍皖衣自己。他从前站得高,但满身枷锁。如今难得有这么一桩事由他全权负责,他说什么便是什么,无人强迫,无人要挟,亦不怕错办了事而身首异处。他未曾感受过这种来自于帝王的信任。因则当年,无论先帝嘴上说过多少句“霍卿最懂朕心意”,也还是会提防他、戒备他,让他做尽恶事,犯下诸多罪行,只因为先帝的心里只当他是一把刀。刀怎么能得到天子的信任?他唯有闭上眼睛,关上耳朵,永远不去听,不去看,不去思索旁人种种,事情是非错对。他只需要听一个人的声音,看一个人的旨意。他要做一往无前、锋利无匹的刀。所以先帝说的每句好听话,他听过便罢。纵然他们也曾很短暂的,好似交心过一个刹那。但那是帝王偶然施舍而来的恩泽,却不是刀将化而为人的预兆。霍皖衣自始至终都只是先帝手中的一把刀。要他斩向何处,他便动身出鞘。哪怕他刀刃锈卷,亦只会得到个弃之不用的下场。……霍皖衣为一众前朝官员悍而翻案的事震惊朝野。莫说诸多官员措手不及,就连叶征自己,也不曾料到霍皖衣的动作竟能如此之快。他还未得风声,霍皖衣已直接一本奏折递到他面前。为了这桩事,他确实知会许多官员莫要为难,只是当奏折放在御案上时,叶征不免有些唏嘘感叹。“若当年霍大人是在刑部,想必冤假错案,都要少上许多。”他已细细看过霍皖衣呈上来的奏折,连带着那些可一力翻案的证据。——叶征不得不为之唏嘘。若是当年他即是帝王,身边有着霍皖衣这样的良才辅佐,他自当将江山社稷做得更好。可惜当年坐在龙椅上的是先帝。纵然身旁有良才良将,先帝却也是刚愎自用、残暴不仁,百年基业尽要毁于一旦。叶征没有将心里话全部说出口,但霍皖衣似有所觉,垂首含笑道:“陛下谬赞了。是陛下贤明圣德,苍天感念,方能让这些冤情昭雪沉冤。”“想来若是这些人泉下有知,亦会感念霍大人此番为之翻案。”“臣不敢领受,”霍皖衣道,“臣只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所做、所行,皆是陛下的恩德。与臣全然无关。”他无意去思索因果轮回,谁为谁解冤平反,得功德造化。在霍皖衣看来,他本就是丧尽天良,来世也做不得人,反倒要任人宰割。功德也好,阴德也罢,无论那些官员是否留待在黄泉路上,又是否能知晓他为其平冤昭雪……于霍皖衣而言,那都不重要。如若他在乎这些,当年就不会为了活命听从先帝的命令。若他是持身清正,刚直果敢之人,那他宁肯折断脊骨,也不会为先帝的猜疑而就此无声相和。——正因他坚信自己无情无义、卑鄙无耻,自己阴险歹毒,绝非善类。他才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稳稳伫立。先帝不信他,却要用他。同僚惧怕他,却要恭维他。世人都憎恨他,世人却也不敢得罪他。他答得快,满心索然,叶征也觉察得到这份心绪。是以叶征沉默了片晌,叹道:“那朕便不再多说。你既呈上这许多证据,足可为他们翻案,朕便将这个案子再交于大理寺,着大理寺三日内宣告天下,为他们正名平反,以慰这群贤良忠臣的在天之灵。”霍皖衣依然垂着头,闻言,他躬身施礼:“臣……谢陛下恩典。”两日后。勤泠,莫府。莫枳肩上扛着一袋行李,在府邸的大门前被拦住了去路。“你们凭什么拦着本公子?”莫枳皱紧眉头,“我现在要出门!难不成你们不愿意让我走?”伺候他的侍女满脸木然,难得诚恳:“公子想走,奴婢们自然舍得,但老爷已有吩咐,公子回了勤泠,便不能再出府。一日也好,一年也罢,只要老爷没有允肯公子离开,奴婢们就不会放公子走。”莫枳瞪大眼睛,不满道:“他凭什么关住我!我已经及冠了,我想去哪儿,做什么事,都应该随我高兴!”侍女不为所动:“公子莫要为难奴婢们。”“我不是想为难你们,”莫枳对美人天生就温柔亲切,他换了个笑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姑娘,你就放我走吧,好不好?你也知道,我的知己桓勿言,他现在娶了妻,再也不能和我出去游山玩水,我呢,成天呆在勤泠也不是个事儿,要是能出去走走,那才是为我好。”莫枳比她更为诚恳:“你想想啊,如果我一直被关在府上,难保我的心情不会越来越差。要是我的心情差呢,你们的日子便也不好过了。”然而侍女还是那副表情,不见任何动容:“未听到老爷的命令,奴婢们不敢放行。”莫枳道:“可我的好兄弟霍皖衣最近可做了大事,你知不知道,他一口气为六个官员翻了案!”侍女道:“公子从知晓此事开始,就反反复复重复了两百遍,现在这句话,是奴婢听到的第两百一十一遍。”“……不是,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很厉害吗?他一个人在盛京,突然为这么多人翻案,肯定是出了大事,我和他是好兄弟,我如果不去帮他,谁去帮他?万一他有个急事,我却帮不了他,我这辈子都会于心不安。那我可能就会生病,然后就不想娶妻生子……”“娶妻生子?你确定?”他最后一句话还未说完,莫在隐从他身后的长廊走出,冷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