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作者:四字说文      更新:2023-04-30 08:19      字数:3729
  那位掌柜忽然从他身旁走过,回头道:“这位公子……想要买哪种布匹?”霍皖衣对上她的眼睛,轻笑道:“你们店里什么布料最得人喜欢?”掌柜便也笑着回答:“公子的话就说浅了,我们店里啊,最得人喜欢的料子不说十件八件,五六件也是有的,公子且随我来看看,若是公子也喜欢上了,那便是缘分。”她说完,忙领着霍皖衣走去一角柜台前:“四儿,将我们店里那几匹布料拿出来看看。”被她唤作四儿的女子展颜应是,手脚麻利地取出几匹布料,一一呈放在柜台上,供来人细赏。掌柜掩唇道:“这几匹布料价格不低,寻常时候也不会摆放出来,我看公子气度不凡,身上的衣物料子也绝非凡品,是以公子想看,我便也让它们出来见见客,还望公子不要见怪。”然而霍皖衣的目光落在其中的一匹布料上,久久未能移转。他隔着些许距离,指向那匹布料,低声道:“……这是六年前,西平州芊织坊出的料子?”掌柜讶然道:“没想到公子这般识货,是了!这就是芊织坊出的料子……您也知道,芊织坊的手艺巧夺天工,当年不知多少人为了一块布都要争抢呢!我们这店里还留着些布匹,却也没人能再纺织得一样……”霍皖衣道:“芊织坊自从被一把大火烧尽,手艺便就此失传了。”“公子知道得还真不少!”掌柜的叹了口气,语气里也有着几分惆怅,“是啊,芊织坊的手艺,莫说是在西平州,哪怕是在盛京,甚至放眼整个天下,怕也是无人可比的。只可惜芊织坊受了安侯府的牵连……”末了的几个字被吞了回去,只模模糊糊传出个大概,声响更是轻得近似于无。这种话要是放在先帝在时,但凡传出,不说是抄家灭门,自己的项上人头那是肯定不保的,好在如今已不是先帝的天下,新帝登基,百废俱兴,从前的事情如今再说出来,也至多是说了个人人皆知的隐秘,再算不得是会砍头的大罪。只是多年来的讳莫如深还是让她下意识住了口。霍皖衣的神情掩在散落而下的墨发里,让人看不清半分端倪。他伸手抚在那匹布料上,也没人阻止他,说些什么他赔付不起的糊涂话——也许是看他的通身衣饰,已断定他是付得起金银的贵客,自然不会有人阻拦。霍皖衣轻轻抚过片晌,抬起眼帘道:“掌柜在这里做生意,心里不会怕么?”他问得很隐晦,掌柜却明白他的意思,闻言笑道:“要是怕,就不会在这儿了。”霍皖衣低语道:“的确。”“这个料子……我全都买下,掌柜可愿割爱?”带着布匹走出这家店铺时,天色已是黑沉沉一片,街边亮起许多灯光。霍皖衣最后回望这从前的侯府一眼。他眼底深深,看不出情绪。却好似还裹着那年的炽热火焰,望进深处,还能看到于火中挣扎哭泣,哀嚎求饶的身影。……“阿霍。”他耳边好似又响起安小侯爷的声音。只是带着苦意哭音,让他想起那张满面血污又带着泪的脸。他见到安小侯爷的最后一面就是在大火里。那位娇惯着长大的侯爷一句痛也没说,只问他:“……我这么听话,陛下为什么还要杀我……?”那双眼睛太亮,火光闪烁着,顷刻就把所有都吞噬掉了。作者有话说:先帝:因为朕是昏君。霍皖衣:……先帝:朕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你不会生气吧。霍皖衣:……陛下,地府的信号是有点差,你的梗过时了。第45章 小试锣鼓声响起,遍传盛京街巷。是清晨。盛京的长街上却已人头攒动,或是踮脚、或是推搡,或拥挤摇晃,皆在望向同一处。——今日是科考小试。与先帝在位时的科考流程不同,今年新帝登基,又因上次盛京天街盛会的“刺杀”一事,前朝数多官员被牵连其中,革去官职,更有皇亲牵扯其中,除爵卸位,数不胜数。现下官位空缺,新帝贤明,愿唯才是举,故而大开科考,将其分为小试、大试、殿试,皆在盛京应考。无论出身如何,来自何处,只要手持举荐信,身家清白,过得了层层筛查者,皆可入广学府中应试。小试只看文章如何,见解是否合情合理,百人一堂,只取一半,即五十人。大试则既看文章,又听作答,五十一堂,却只取十人。及至殿试——那已是天下文人士子心心向往之地,一应试题皆由天子送发考核,朱笔御批,谁高中一甲,谁得获进士,谁又差这一脚,混个同进士。种种考核虽看似轻巧,与往年的科考相比,堪称简单。但其中的重重考验,又怎能是一朝一夕便可应对?若无十足苦功,单单是半瓶水晃荡,那也是应付过小试,躲不过大试,何谈进入殿试,得见天颜?及至天光更盛,便有更多的人呼喊着赶来。车马连串,挤停在一处,时不时走下或衣着不凡,或风尘仆仆的文人士子。那些本就居于盛京的公子们,更是领着书童仆从浩浩荡荡前来。寒门子弟站于一侧,出身大族、家中富有闲钱的,站于另一侧。虽无任何规定,可千百年来的习惯,到底让寒门与世族间还划着沟壑,难以逾越。双方不约而同划清界限,各自找寻自己的相熟之人,看起来照旧热闹,哪一方都是相谈甚欢。偶尔还会得见哪家公子挤入人群,候在广学府外,有女子掷出香帕,正正落在其面上,只听得佳人娇笑:“等你中试,我就嫁给你!”闻声,四周笑声大作,间或传出几声调笑般的嘘声,更有人高喊:“齐小妹子放心,杨兄害着羞呢,我帮他说了!他若是中试,必然上门提亲……哎唷!”人群嘈杂不止。霍皖衣赶来时,广学府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抬眼望去,广学府门缓缓开启,正从中走出一位头戴彩冠的中年官员。那官员甫一走出,四周便倏然静寂无声,再无人谈笑高喊,推挤嬉闹。双目扫过周遭,那官员沉声道:“听传声而入,你们报名时,已有个号告知你等,一炷香后,叫到与你对应个号时,径自入府,找到与你对应之座位。”“考核一共三日,每日接考三百人,若今日未叫到你之个号,便明日再来。试题不通,人人不同,莫起歪心,莫行邪道,谨听陛下圣言,此次科考三试,任何一试中,徇私舞弊者,夷三族!”话音落下,依旧是落针可闻,无人敢言。官员满意颔首,道:“接下来,各位学子需听好,今日接考三百人,个号若在丁一之后者,便可以先行回家,待明日再来,个号在庚三之后者,后日再来。一炷香为限,若有弃权者自便,若有应考天顺府、上虞府者,便无需再至此处应考。”“诸位学子,明白否?”有声响起此彼伏应来:“明白!”一炷香规整时间,霍皖衣眼见天色尚好,挑了个清静位置坐下,却没有再翻开那本周易。小试的试题未必是帝王的喜好。他微微眯眼。但于霍皖衣而言……他若连过小试、大试这两者的自信都没有,那还谈什么心在一甲?他不过是想到夷三族这件事。原本以为新帝登基,不会运用如此重的手段。但一位帝王有此胆识魄力,为了公正公平敢于以此为基石,却也的确让许多学子心神大定。这既是新帝登基后的首次科考。更是改朝换代之后,学子们第一条能可直达天听的捷径之路。谁人不想好好把握其中机遇?待一炷香燃尽,广学府外立时人潮涌动,根据着个号叫传而出,陆陆续续有学子进了府,霍皖衣是乙六十七,唤他进去时,他似在人群处瞥见了章欢的面容。他微微蹙眉,也未去细看,只是略有疑惑地走进府中,在两位官兵的监视看管下,被引领着走到院中,坐在了桌前。上方坐着三位考官,桌上白绢展开,其上又压着一只长条木盒。如此席地而坐,无人言语,霍皖衣便也垂着眼帘静默等待。直到三百号人个号叫罢,他抬眸一扫四周,估算着此处便只有百号考生,另两百人应也如此各自分为一百,在另外两座院中应考。果不其然,三百号叫罢,主考官捋着胡须道:“桌上木盒便放着诸位考生今日之试题,天知地知你知,就连我等亦不知晓。诸位学子,开始罢。”语罢,鼓锣声震响——与此同时,天顺府、上虞府,两家亦是敲锣齐响,鸣声直冲云霄,响彻整个盛京。说是小试,却也足足从辰时考到了戌时,就着烛光答题的学子满眼血丝,还不肯罢手,非要将自己满心豪情壮志写下,任凭夜色深深,越发难以视物。戌时六刻,方有人传声停笔。众学子这才得以摇摇晃晃站起身来,行礼拜别诸位考官,一个比一个狼狈地往府外踏去。双腿灌铅般沉重。多的是人远远缀在霍皖衣身后,龇牙咧嘴地往前走。霍皖衣倒是身姿挺拔,脚步轻快,好似这段时间的席地而坐,于他而言毫无不适之感。他先一步走出府门,黑夜挂空,星子点点,长街上灯笼亮起,他辨别了片刻方向,往莫枳为了答谢特意给他买来的宅院处行去。……这也是好事。霍皖衣想,若是自己没有结识莫枳,没有自救,没有为莫枳带去桓勿言的信,今日要回的,兴许就是谢紫殷为他置办的府邸——他已不想再仰仗谢紫殷更多,虽说他债多不压身,可在谢紫殷面前,他总想再好几分。不过自己想必也是个好不起来的烂人。霍皖衣摇首轻嗤,嘲笑自己竟也能如此矫情。他急急往前行去,盼着早些回府休息,却在一个拐角处,被陡然窜出来的人影惊了一跳。他踉跄两步,被来人牢牢扶住。即使多日未见,相处时日亦短,但声音语调还是让霍皖衣认出了来人。章欢道:“我来送您回去!”他被章欢扶着臂膀,有些讶然:“章欢……你怎么在这儿?”章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有余力空出一只手挠头:“我和阿爹今天下山来见谢公子,我问谢公子你在哪儿,谢公子说你来广学府考试……还说,他不能让解愁来伺候你,就请我来帮你的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