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不能随随便便走后门
作者:四叔      更新:2023-04-30 04:03      字数:2235
  看着众人如此紧张,陈南道:“不用这么严肃,我让你们帮的忙,其实很简单。”“对,就是帮我照看一下那些腐烂的蔬菜。”宋云飞好奇的问:“就是你之前说的培育青霉素吗?”陈南:“是的,培育青霉素是一件很复杂,且必须得十分用心的工作。根据现在的这个季节,七天差不多就能进行提炼。”“我的想法很简单,将青霉素进行量产,这样一来不仅能救死扶伤。”“而且还能大赚一笔。”“我是这样想的,让你们的妻子过来帮忙。”“当然,不会白白让她们付出的。”“每天我给她们二两银子。”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天二两银子在通城绝对是高薪收入了。别说在小小的通城,就算广陵府,那也算得上高薪。不说别的。就说捕快这个职业吧。这个职业因为危险,所以收入多一些。但。每个月也不过四两白银。这一点完全能看得出陈南给的薪酬有多么高。“老大,你确定是每天二两银子,而不是每月二两银子?”张鲁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口水。陈南认真的点点头:“对,就是每天二两银子。”吴九强行坐起身来,倚靠在床头的墙上:“陈南,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我怕你嫂子不能胜任这个工作。”陈南道:“这个工作很简单的,只要控制好房间的温度,湿度即可,其它的由我来搞定。”“事反正就这样。”“如果你们感觉无法胜任,那我只能去找别人。”培育青霉素对于陈南来说很重要。所以。必须得找一些信得过的人。无疑。这些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当初跟着他去柳家缉拿温伯候父子时。他们就成为了同生共死的兄弟。如今有好事,自然要照顾下自己的兄弟。听到他要找别人,吴九第一时间应了下来。陈南都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再拒绝,那就有些不识抬举了。确定这件事后。陈南道:“吴队,你先好好养伤,明天我再来给你扎一针就差不多了。等你伤势痊愈后,赶紧归队吧。”吴九脸色苍白:“还要捅屁股啊?”“要不然呢?”陈南哈哈一笑,然后带着宋云飞等五个捕快离开了吴九的家里。培育青霉素对于陈南来说很简单。但必须得有独立的房子。环境才能决定青霉素的生长。听到陈南要找房子,而且是大房子。宋云飞道:“我知道一个房子要出售,那个房子面积挺大的,加起来有十几个房间。只不过,那套房子里发生过凶杀案,所以成为了一座凶宅。”陈南被逗笑了:“干咱们这行的谁怕凶宅?”另外几人都笑了起来。宋云飞挠了挠头皮:“也是哈!”“走,先去看看那套宅子,合适的话就买下来培育青霉素。”陈南是个行动派,当即在宋云飞等人的带领下向着那套宅院而去。张鲁:“老大,该说不说,你应该在袁大人没离开前买下那套宅子的,这样能便宜不少钱。”无主的房屋会被官府收回,然后向外出售。如果陈南在袁尊没有离开前买下那套宅子,价格方面肯定会便宜不少。陈南笑了笑:“有些便宜能占,有些便宜不能占。”买房的想法好几天前便有了。但是。这种事他不想走后门。并不是不喜欢走后门。只是要分什么事。他也很庆幸没有走后门。要不然,他和袁尊的关系肯定会被人得知。如果新来的那位和袁尊是一条心倒也罢了。反之不是的话。他在通城的处境将会十分被动。会受到打压。当然了。他现在也会遭到针对。无论如何,温伯候父子都是他斩杀的。庆幸的是。袁尊没有离开前冷家休了他,陈家把他赶出家族袁尊并未插手此事。他离开也没有把自己带走。因此会给世人一种自己和袁尊并未深交的感觉。这倒也是一件好事。宋云飞口中那套宅子位于通城西北方,距离县衙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宅子占地面积差不多十亩。共有十六个房间。套内面积差不多有三千个平方。绝对不算小了。而且离菜市场很近。陈南一眼就看中了这套别院。次日。早巡之后。陈南找到了一个叫宋缺的文吏,他负责售卖那些房子。询问了价格后。那套别院的售价在一万两白银。陈南听后直接定了下来。一万两白银看似不低,但对他而言也算不了什么。就这样。他买下了那套房子,并且拿到了钥匙。他带人来到了这套别院,向着宋云飞等人道:“待会你们帮我去找几个泥瓦匠,在每个房间里都垒砌一个炕头。”如今虽然是夏天。但用不了多久气温就会变冷。到了那时根本不适合培育青霉素。所以必须得在房中加一些取暖的设备。除此之外。他还让张鲁找来了木匠,要定制一些货架用来摆放那些蔬菜,让那些蔬菜安静的氧化,腐烂。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两白银。傍晚。第二天早晨,陈南和王兴平换岗。然后他来到了邬氏印刷厂。见到了一身白色长裙,面容娇美,但却容光焕发的宁吟秋。丝毫看不出她刚刚死过丈夫的模样。虽然死了丈夫。但她却彻底接手了邬家的产业。光是这个印刷厂,每天就能带来数千两白银。看到陈南前来。她欢快的迎上前去,假装不经意扭了脚,直接扑进了陈南怀中,娇滴滴的看着他:“小坏蛋,你总算来了,你已经好几天没来看望人家了。”陈南只感觉口干舌燥。你看。宁吟秋死了丈夫后,压根就不隐瞒内心的想法了。好直接!我好喜欢!他弯腰将宁吟秋抱起来,放在了桌子上,笑眯眯的望着她:“我这不是来了么?”说着吻了过去。------事后。陈南进入了正题,问:“这段时间书籍销量如何?卖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