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篇(1)
作者:林跃然      更新:2022-03-24 10:14      字数:3126
  新庆二十八年, 大泰朝立朝九十七年。

  换算成穿越历,大概是穿越事件后的八十六年,朝圩村在大泰朝消声匿迹后的四十八年。

  卫星村的封大牛, 当年跟最后的朝圩村人孔玉堂和孙文杰两人兄弟夜话,一宿顿悟的时候, 还是个五十来岁的壮年汉子,如今四十八年过去, 已是须发皆白,需要手拄拐杖的百岁老寿星了。

  开阳县几百年来也没出过几个百岁寿星,封大牛这就算是全县的知名人物了。

  当然了, 早在三十多年前,卫星村的封村长在本县,那绝对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卫星村富庶,家家有楼住,户户有良田。

  有封大牛坐镇在卫星村, 绝不容许方圆百里有欺男霸女, 为祸乡里的事发生。

  那本县的县长, 但凡前来赴任, 都要来拜会卫星村的村长, 表明自己并非贪官污吏, 也对卫星村没有恶意,这官位才能坐得稳当。

  不然总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 丢官还是小事,掉脑袋才最吓人。

  不过,卫星村虽然势力大,却十分讲理,只要这来的官吏不过分, 不犯到卫星村的势力上头,倒也不用过度担心。

  反而因为卫星村收益许多。

  卫星村的农田水利修得极好,不涝不旱,种地有独门技术,丰年大丰收,灾年也有收成。

  卫星村又养猪马牛羊,鸡鸭鹅鱼兔,不单是有各种肉出产,还有许多巧思妙想,化腐朽为神奇。

  什么兔毛和羊毛织的衣裳,鸭毛和鹅毛絮的被子。

  鱼骨和猪羊骨磨成的粉又去喂鸡鸭鹅……

  地里的桔杆又可用来造纸……

  还有许多专门印给小童看的小画书……

  这些特产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客商,带动起开阳县城的一片繁荣。

  这治下的工商士农都有钱,收税自然就容易,当父母官的那就是当个清闲官,不用多操心就能业绩考评不错,因此,只要不多起贪念,就拿点年节时送来的冰炭孝敬,倒也安稳。

  可以说开阳一县的人,都因为卫星村而受益了。

  哪怕是穷得没屋没地还欠人一屁股债的农汉村妇,只要肯下力气干活,没有过作奸犯科的破事儿,就能到卫星村去找个活计干。

  卫星村那边的活儿有的是,地里的活儿先不提,放鸭赶鹅,养羊养牛,宰牛杀猪,捕鱼捞虾,纺线制衣,哪一样都用得着人手!

  给卫星村干活,包吃包住,工钱给足,不拖不欠,还待人和气,别说是穷得叮当响的苦力们了,就是一般人家,到了农闲时,都要过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要做。

  因此人人提起卫星村,那都是满口称赞,庆幸出了个造福乡里的善地。

  卫星村的适龄姑娘小伙一旦放出风声,要在外村寻门亲事,那绝对的是十几家上竿子疯抢。

  因此卫星村的人口,就越来越多,到了封大牛百岁的时候,已经有三四千的人口了。

  若是再加上李子沟庄那七八百号人,加起来那就着实不少了。

  封大牛百岁大寿的时候,儿孙们要给大办,被封大牛拒绝了。

  最后还是就自家人关起门来,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算是庆祝了。

  眼瞅着封大牛一百零三岁的大寿又快到了,这会儿封家的大孙子封念水就琢磨着这回定要给老爷子风风光光地过个大寿,不说把全村人都请来吧,起码自家的紧要亲戚都得叫来,好好的热闹一场。

  封家的紧要亲戚,也就是封二牛一系,许小山和许小云一系。

  当然了,栓子喜鹊石家兄弟他们这一批老人如果在的话,那肯定也是得请来的。

  但可惜的是跟封大牛同辈的一批人,哪怕他们有的比封大牛还小着好几岁,也都故去了。

  可以说,封大牛是硕果仅存的老祖宗了。

  封念水正拿着手里的单子,跟老妻商量着寿宴上头都弄些什么菜呢。

  就听着有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正是他的小孙子狗娃,七八岁的年纪,特别机灵。

  “爷爷,老祖宗召集了人,叫去旧学堂开会呢!”

  封念水一愣,却也顾不上多问,放下单子,叫老妻自己看着弄,就急匆匆地朝旧学堂去了。

  卫星村里重视下一辈的教育,因为人口越来越多,学堂也越扩越大。

  早先那个建村先贤们划出的学堂地方,都不够用了,最后只好在别处另起一座楼,三层的楼二十几间教室,光老师就有十几个,里头什么都学,可以说是全县农家孩子最向往的一个学堂了。

  那原先的旧学堂就空了下来,封大牛就拿来当成召集全村人开会的地方。

  但一般要召集所有人开会的情形不多,更多的是将十来个主要管事的叫来商议村中大事。

  封念水是第一个到的。

  来到会场里,就看着他爷爷坐在左首的一张桌前,手拄拐杖,眼神严肃,脸色发沉。

  但会场中,却还站着一个人,看着年纪轻轻,也就不到三十,一身短打,风尘仆仆的样子。

  封念水眼角一跳。

  这人不简单呀!

  光是看那站姿,看那身上无形带出来的气势,就能推断得出来,这是个上过战场见过血的。

  “爷爷,这位是……”

  封念水疑惑地发问。

  “这位是郑七郎,是骁勇将军郑家的……按着辈份,他比你小一辈,算是侄子。”

  郑七郎是郑良将军儿子的重孙子,算起来,的确是比封念水小一辈。

  八十多年前,郑将军全家受到三皇子一事的牵扯,被发配到了边关,很是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

  郑良将军也因为在边关同敌军作战,身负重伤,还落下了轻微的残疾。

  郑公子早年定下的亲事,女方见郑家不行了,就退了婚,郑公子最后还是在边城娶了个军户之女。

  低娶容易,低嫁却难,郑夫人是怎么也不舍得把郑家小娘子嫁到军户之家去的。

  硬是拖了几年,眼瞅着郑家小娘子成了古代剩女了,郑夫人也开始着急了。

  不过幸好很快大皇子继位,给三皇子翻了案,郑家也总算可以回到京城,又起来了。

  郑家全家都回了京城,郑夫人再看儿媳妇,就不那么顺眼了。

  但儿媳妇已经生了两个孙子,就算看不顺眼也不可能休妻呀!

  郑夫人就想办法给儿媳添堵,塞丫环,聘良妾之类的……总之很是闹了些不愉快。

  最后儿媳还真的被婆婆的苛待给气出了毛病,生第三胎的时候,难产没了。

  儿媳生的两个儿子,尤其是大的那个,都已经懂事了,知道亲妈是被祖母给苛待死的,就心怀怨恨,再加上祖母要马上给父亲相看亲事,更是越发的叛逆暴躁。

  他不敢动祖母,但祖母喜欢的花木和仆人,他还是可以动的。

  拔了牡丹花枝当柴烧,用弹弓打瘸了婆子的脚……等等各种叛逆。

  郑将军深思许久,就让人将长孙带到了边关,放在长孙外祖家养了半年,又请了各种老师教导,甚至亲自在边关教养了长孙十年,总算是没让长孙给长歪了,还在边境战里立了军功,升到了总兵一职……

  从此以后,郑家就在边关留下了这么一支。

  留在京中的,就都走了文官路线。

  郑将军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曾经上卫星村来拜访故人。

  当他知道故人已经归去,再也不入尘世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遗憾和些许早知如此的明悟。

  郑将军在的时候,就一直跟卫星村有来往。

  他也常教导儿孙,让不要跟卫星村断了联系。

  但人各有志,他一驾鹤归去,儿子也老迈不堪的时候,孙子和重孙哪里还想跟什么泥腿子打交道?

  唯一觉得卫星村人的确卧虎藏龙,能人倍出的,反倒是边关这一支。

  虽说不一定每年都来往吧,但隔个两三年,总会来上这么一趟。

  有时就会给卫星村带来些边关和关外的最新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8-08 00:26:15~2020-08-09 00:50: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ng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ng 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不知所忧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直在潜水 10瓶;花间一壶梨花酒 3瓶;蓝树叶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