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爱国诗】辛弃疾 【二合一……
作者:邀月酒      更新:2023-06-03 21:52      字数:7044
  竟然不知不觉就到了辛家小院。

  王富贵坐直身子,抬眼望去:只见远处不大的小院里热闹非凡,院子里已经挤满汉人,但还有不少人在门外排队等候。这些进出的百姓或是抱着襁褓,或是牵着孩子,甚至还有孕妇挺着大肚子来回走动……王富贵皱起眉,突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知府自然也没错过这不寻常的一幕,他毫不犹豫叫停轿子,示意小队先避到一旁。为了避免惊动官衙内的金人同知和通判,他本次出巡只带了十名金兵。这些汉人老百姓拖家带口,把辛家院子挤得水泄不通,金人汉人数量差别巨大。知府不得不多做考虑。

  “让金兵先别过去,以免惊动百姓。”

  知府看了一会儿,突然招手示意王富贵附耳过来:“富贵啊,你先去前面打听打听,这群人究竟为何聚在辛家门口。”

  王富贵应了。

  他下马揉了揉脸,熟练地挂上一个市井里常见的讨好笑容,挑了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操着汉话上前搭讪:“阿嬷,这里好生热闹啊,怎么聚了这么多奶娃娃?”

  阿嬷警觉地回头,直到看见王富贵那张属于汉人的面孔,她才放松地露出了一个和蔼笑容。她指了指天幕,回答道:“大家都是冲辛赞的小孙儿,未来的大宋英雄辛弃疾来的。”

  “辛弃疾?”王富贵夸张地瞪大眼睛,刻意抬头望了一眼天幕,惊叹道:“原来这里就是辛赞的住处?那大宋英雄辛弃疾现在也在里面吗?”

  “在,在!”阿嬷含笑回答,面上一副与有荣焉的骄傲神情,她上下打量了一眼王富贵,反问道:“你也是来替你儿女讨名的?”

  “讨名?”

  “是啊!街坊邻居都说,辛弃疾能成为大宋的英雄,都是因为他爷爷名字取得好——喏,你看,附近的乡亲都是带孩子来找他爷爷取名的呢。”

  “原来如此,怪不得院里这么多孩子。”

  王富贵笑了笑,摊开两臂爽朗道:“不过我儿子都快成亲了,前几日两家刚合了八字姓名,现在改名,我不好跟亲家公交代啊!”

  王富贵说着说着,眼珠一转,摆出一副为难又向往的表情:“阿嬷,实不相瞒,我来这里是想替小俩口沾沾辛弃疾的福气,争取让他们也生个大宋英雄……就是不知道,一会儿能不能亲手抱抱辛弃疾?”

  “大家都是街坊,都是汉人,辛阿翁很好说话的,你就放心吧!”阿嬷朝前面挤了挤,扒拉开人群,示意王富贵来看:“你看到没,那个蓝布碎花襁褓!”

  顺着阿嬷的手指方向,王富贵向小院里张望。那里,头戴布巾的妇人小心地托着一个蓝布碎花襁褓轻轻摇晃,口中哼着轻柔的安眠曲。而在她的不远处,发须皆白的老翁坐在众人中间,怀抱一个浅红襁褓。

  王富贵狠狠咬了咬舌尖,故作平静:“那个蓝襁褓里的,就是辛弃疾?”

  阿嬷毫无戒心地点点头,感慨道:“是啊,和你一样来沾福气的街坊也不少。辛弃疾这娃儿打娘胎里就不一样,你看他不哭不闹的,我从没见过这么乖巧的娃儿。”

  阿嬷说着又踮起脚尖,示意王富贵再看向队伍最前。

  那里站着一对衣着朴素的夫妇,男人面容憨厚,看胳膊就知道是个做惯粗活的农夫,他的右手提着一把锄头,看样子是干完农活急急赶来的,他的左手挽着一个妇人,妇人的怀里则搂着一个灰色的襁褓。

  一个孩子躺在灰襁褓里哼哼唧唧地啜泣。

  “阿嬷,那是?”

  “我儿和儿媳,还有我的乖孙!”说到这里,阿嬷忍不住提起嘴角,眼里写满了期待,“我的乖孙和辛家小郎可是同月生的,不知道辛阿翁愿不愿意让这两个娃娃作个玩伴。”

  “您家的小孙儿看模样就是个富贵命!”

  王富贵三言两语把阿嬷哄得喜笑颜开,两人又随意扯了几句家常,王富贵找借口退出了人群。

  “老爷,打听到了!辛弃疾他就在院子里,这些人是……”

  “先别说话!”知府一把捂住了他的嘴,看都不看王富贵一眼。

  王富贵一愣,他本能地顺着知府的目光抬头。也难怪知府这么大反应,原来是天上开始下“金元宝”了!

  天幕已经讲回了辛弃疾,如今正在夸赞他的为官功绩。王富贵偷偷瞥了知府一眼,只见知府眼神专注,口中喃喃:“千盼万盼,终于等到了!辛弃疾啊辛弃疾,你一定要给本官争气啊!”

  【广德,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投奔南宋朝廷后,辛弃疾一直未得重用,只能辗转多地为官。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虽然没能如愿奔赴战场,但辛弃疾在每一任上都干得兢兢业业,有声有色。】

  【他在滁州任知府时,在经济上“宽征薄赋”,在民生上“召集流民”,在军事上“训兵屯田”。新官上任三把火,滁州在辛弃疾这三把火的“熊熊燃绕”下,短短几个月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幕一分为二,左边是死气沉沉的滁州城,难民流离失所,百姓哀鸿遍野。城池因为战火的肆虐而破败不堪,就连田地里的庄稼也因为天灾而尽数荒废。

  天幕的右边,是辛弃疾治理后的滁州城。民兵训练有素,农民挥汗如雨。而滁州城也被修缮一新,城内街道井井有条。因辛弃疾重振滁州商业,外地的商贩纷至沓来,城中热闹非凡。

  “好!”知府两眼放光,喜不自胜:“人才,人才!”

  【他在江西任提刑,遇到茶民起义,领命前去镇压。辛弃疾对于这次派遣,心中的确五味杂陈,难以言清。他一直希望驰骋沙场,披甲挥戈是为了收复失地,抵抗侵略,而不是朝向一群被逼上绝路的同胞们。】

  【因着内心对百姓的那份怜悯,辛弃疾来到江西后,他并没有立刻施行,而是采取迂回的策略,尽力安抚当地茶民以及那些受到挑唆的普通民众。辛弃疾摆出的怀柔姿态安抚了大多数被煽动的百姓,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动乱。在这次平叛中,辛弃疾又一次展现出了绝佳的军事天赋,但落在他头上的,却是一个秘阁修撰的文职加封。】

  【后来,他又辗转担任江陵知府、隆兴知府、潭州知府……劝农兴商,平盗镇匪;粜米救灾,建军练兵。在每一任上,辛弃疾都干得兢兢业业,有声有色。官职频繁变动,但职位性质却一成不变,这无疑是对辛弃疾最大的嘲讽。在一次赴任途中,他写下《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在词中自嘲“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忙忙碌碌半生,头发都已斑白,可辛弃疾始终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好!”知府脱口而出,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激动地搓揉手指,像是已经摸到了光灿灿、沉甸甸的金元宝:“农商盗匪,练兵救灾,竟然是百年难遇的全才!”

  趁着知府高兴,王富贵赶紧见缝插针,提醒正事:“老爷,我们赶紧进院吧,小的已经打听好了,辛弃疾就在里面!那群百姓不过乌合之众,各自带着孩子来沾辛弃疾的喜气,成不了气候。咱们的兵都带着刀,对付他们绰绰有余,可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知府连连点头,他三步两步下了轿子,大手一挥,示意那群金兵上前开道。

  突然出现的带刀金兵无疑引起了百姓们的恐慌,他们凶神恶煞地上前,既不顾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行动迟缓,也不看抱着小孩的老人腿脚不便,只是粗暴地将他们驱赶到两旁。百姓动作稍有慢些,他们就直接把人推倒在地,直接一脚踹到旁边。

  知府顺着清理出来的宽阔大道走进小院,他趾高气扬地环视一周,目光掠过那一群战战兢兢的百姓,又瞥过他们怀里颜色各异的襁褓,最终将视线落在了辛赞和他怀里的灰色襁褓上。

  “这就是辛弃疾?”

  知府猛地上前,眯眼打量灰色襁褓中的婴儿:孩子闭着眼睛歪头酣睡,看模样,倒的确是两个月左右的婴儿,和辛弃疾的年龄正好对上!

  知府面上闪过一丝狂喜,他舔了舔嘴唇,当即就要伸手去抢辛赞怀里的襁褓。

  辛赞眼神一凛。

  他紧抱襁褓,装若无意地一侧身,恰好借着行礼的姿势避开了知府伸来的手臂。

  “敢问大人,您找我家小郎何事?”

  知府的眼珠子几乎黏在了辛赞的臂弯里,他一眨不眨地盯着小婴儿的脸蛋,好半天才将目光挪到辛赞脸上。

  知府故作姿态地挺起胸膛,伸手抚了抚身上的官袍:“本官是历城知府。”

  “本官看到天幕,得知未来的大宋英雄辛弃疾生于本官治下。恐有贼子伤我大宋英雄,本官特意前来接辛弃疾去官衙住几天。这几日,本官会派人悉心保护辛弃疾,必定护他周全!”

  说着说着,知府又一脸垂涎地去接辛赞怀里的襁褓:“辛赞,让本官来抱辛弃疾吧。”

  辛赞退了一步,眼神充满防备:“不劳知府大人费心了,小人可以自己照顾孙儿。”

  “大胆!”王富贵上前大喝一声,狗仗人势地痛斥:“别给脸不要脸,知府大人愿意庇护你孙儿,是你辛赞几辈子积来的福气!你可知道你怀里的婴儿是谁?这是未来的大宋英雄,若是辛弃疾有个闪失,你辛赞就是千古罪人!”

  闻言,辛赞面色不变,只是态度越发冷淡。他上下打量了一眼知府,声音冰冷:“大人既在金廷谋职,又何必一口一个大宋?”

  辛弃疾这一句直接踩到了知府的痛脚。知府眉毛一扬,勃然大怒:“辛赞!你这是什么意思?!”

  “本官乃是替大宋前程考虑,容不得你拒绝!你就说,辛弃疾,你是给,还是不给?!”

  金兵们虽然听不懂汉话,但他们看到了知府的手势。知府大手一挥,他们当即齐齐拔刀对准辛赞的方向。十把大刀寒光凛凛,顿时激起一片百姓惊呼。

  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少襁褓中的婴儿同时放声大哭。孩子一哭,大人们又急又怕,也顾不得什么知府什么金兵,全都着急忙慌地低头哄孩子。

  刚才还秩序井然的小院瞬间乱成一团,刺耳的哭啼和大人的抱怨此起彼伏。

  “都闭嘴!”知府被啼哭声吵得头疼,不耐烦地大吼,他揉了揉太阳穴,望向辛赞的目光变得凶恶,像是懒得再掩饰自己的恶意:“老头,把辛弃疾给本官,本官就大发慈悲,饶你一命不死!”

  人群中,一对双手空空的夫妇心焦如焚,年轻的妇人脸色煞白,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辛赞怀里的灰色襁褓,眼里写满了焦急和担忧。她的丈夫,一位壮硕的农夫,他同样也是面露焦急,额头黏满了冷汗。

  这对夫妻的身后,站着那个曾被王富贵搭话的阿嬷。阿嬷此刻摇摇晃晃,几近昏阙,她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做了什么——她引狼入室,竟然把辛弃疾的襁褓颜色透露给了知府走狗!

  在一片婴儿的哭啼声中,妇人终于忍不住了。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哭啼总是格外敏感,辛赞怀里婴儿嚎啕大哭,这几乎是拿着钩子活活把她钩上前。

  妇人两眼怔怔,不由自主上前一步。她刚要张口,农夫突然一把捂住了她的嘴,将她拖回人群。

  对上妻子含泪的眼睛,农夫咬牙摇头。

  他说,“不要说出来。”

  不要说什么?

  不要说,那个孩子是自家娃儿。不要说,那个孩子不是辛弃疾。不要说,辛弃疾究竟在哪里。

  躺在灰色襁褓里的婴儿并不是辛弃疾,而是这对夫妇的孩子,在知府闯进来前,辛赞正在为他们的孩子取名。

  金兵闯进来后,这对夫妇和阿嬷都被粗鲁地推到了后面,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知府嘴上一口一个“辛弃疾”,然后向着自家孩子伸出了手。

  但凡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知府来意不善。谁都知道,“辛弃疾”被他带走后,肯定凶多吉少。

  妇人心里着急,想去抢回孩子,但她男人想得更多,思绪几番回转,他终于忍住了上前救回孩子的冲动,生生拉住了孩子他娘。

  泪水顺着妇人的脸庞滑落。

  两人对视许久,妇人眷恋又悲痛地望了一眼灰色襁褓,终究是忍痛点了点头。泪水顺着她的脸庞滑落,妇人死死咬着嘴唇,低下了头。

  他们身边的街坊邻居都隐晦地留意着这对夫妇的反应。见状,不少人悄悄松了口气,望向他们的目光带上了一丝同情与敬佩。百姓们一边拍着自家孩子的襁褓,一边在心底替辛弃疾和这对夫妇祈福。

  那么辛弃疾在哪儿?

  蓝布碎花的襁褓被一个脸庞黢黑的孕妇紧紧抱在怀里。

  孕妇神色不安,浑身发颤,唯有那双抱这襁褓的手臂稳稳当当。她也是来“沾福气”的,事发突然,知府进门前,正好轮到她抱辛弃疾。金兵凶神恶煞,大刀锋芒逼人,母亲的本能让她瞬间将辛弃疾护在怀里。

  电火石光间,一个念头从她脑海里闪过——

  不能暴露辛弃疾!

  孕妇定了定神。母爱让她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她借着哄孩子的姿势拿手挡住了辛弃疾的小脸。趁着小院乱成一团的机会,她一边向后退去,一边向四周张望,用眼神向周围的街坊们求助。

  她的求助很快得到了回应。

  几对夫妇不着痕迹地挡在了她的前面,又有抱着相近颜色襁褓的妇人悄无声息地站到了她的身边。人们无声而默契地挪动,不一会儿就将怀抱辛弃疾的孕妇护到了众人中间。

  王富贵将人群的动静看在眼里,他的目光在孕妇怀里那蓝布碎花的襁褓上转了一圈,又若无其事地转过了头。

  一直背对人群的知府没有注意到百姓们的动静,眼见辛赞怀抱襁褓面色冷淡,知府的神色带上了三分狠辣:“辛赞,敬酒不吃吃罚酒,这都是你自找的!”

  说罢,知府狠狠一挥手,招呼金兵上前,决定速战速决:“让他把孩子交出来,莫要伤到孩子!”

  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辛赞的怀里还抱着个孩子,不过几个来回,他就被几个金兵联手制住。因为有知府的命令在,金兵们不敢随意触碰襁褓,他们于是狠狠扭着辛赞的肩膀,逼迫他伸直臂膀将襁褓递出去。

  汗珠从辛赞的额头滚落,眼见知府的手就要触碰到襁褓里孩子的脸蛋,辛赞从牙缝中挤出声音,拼命阻止:

  “这、这个孩子,不是辛弃疾!”

  知府瞥了辛赞一眼,冷笑一声。他动作不停,一把抢过灰色襁褓,喜滋滋地摸了把孩子柔嫩的脸颊:

  “你这老头,想骗本官?”

  “我何必骗你?这些百姓都是来找我给娃儿取名的,你怀里的就是其中之一!”辛赞对他怒目而视,示意知府回头去看小院中颜色各异的襁褓,“这不是我的孙子辛弃疾,他是那对夫妇的儿子!”

  知府一愣,蓦地想到刚才说的那句“百姓都各自带着孩子来沾辛弃疾的喜气”。他环视全场,发现院子里真有不少襁褓。几个月的孩子差别并不大,那些裹在襁褓里的婴儿都是小小的,脸蛋鼓鼓的,猛地一眼,看上去长得都一样!

  知府的脸色逐渐阴沉,他又望向辛赞说的那对夫妇:一个卑贱的农人和他的女人。女人死死埋着头,看不清神色,农人却一脸痛恨地瞪着知府,两人目光相撞之际,他直接吐了口唾沫。这有恃无恐的模样,根本不像是怀里孩子的父母。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命脉,倘若他们真是这孩子的父母,早就该心急如焚地对知府下跪乞求,又怎会一个呆立原地,一个横眉怒目,这是生怕知府不弄死孩子吗?

  如此一想,知府顿时坚定了怀中孩子就是辛弃疾的想法。他紧紧抓住灰色襁褓,大步向外走去。

  辛赞不可置信地望向那对夫妇,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如此。

  妇人垂着头,看不到脸,但胸前的粗布衣衫却有几处被泪水浸润的痕迹。而那个农夫,他咬牙握拳,脸上肌肉绷得极紧,像是在勉力压抑自己的情绪。

  辛赞与他目光相对,清晰地看见他隐在眼眸泪光后的决绝和哀痛。

  辛赞顿悟,瞬间变了脸色。

  他们竟是要换命!

  拿自己孩子的命,换辛弃疾活下去!

  知府才走出几步,身后突然传来辛赞撕心裂肺的呼喊:“那不是我孙儿!那不是我孙儿!我的孙儿在——”

  “在这里!”有人高高举起手里的襁褓。

  知府脚步一顿,立刻原地转身。

  “在这里!辛弃疾在这里!”

  男人举起怀里的浅红襁褓,大声说道:“俺们是来沾喜气的,刚才正好轮到俺娘子抱辛弃疾!”

  知府狐疑地上前,他先是回头看了一眼辛赞的面容,又低头比对两个襁褓中的孩子。黄襁褓和灰襁褓里的孩子都是皱巴巴的一张脸,看不清五官。左边孩子的鼻子有点辛赞的味道,但右边孩子的眼睛和辛赞更为类似……知府仔细瞧了半天,还是分辨不出哪个更像辛赞的孙儿。

  容不得知府细看,他背后突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错了错了,辛弃疾在我这里!刚才明明就是轮到我抱了!”

  知府猛地回头,他还没找到说话的女人,人群突然又炸开了锅——抱着孩子的百姓纷纷涌上前,指着自己怀里的襁褓高喊“这是辛弃疾”“辛弃疾在我怀里”。

  人群中,甚至有几对夫妇为此吵了起来,纷纷指责对方“记错了”,自己怀里的婴儿才是辛弃疾,更为搞笑的是,有人甚至“睁眼瞎”,反正孩子都裹在襁褓里,一时半会“安能辨我是雄雌”,于是他们指着自家粉色襁褓的女娃大喊“这是辛弃疾”。

  如此一来,院子里瞬间多出了十几个“辛弃疾”。

  辛赞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由老泪纵横,一股热流从他的心头涌出,蔓延至四肢百骸。他张了张口,百姓们却瞪着他,仿佛是在威胁让他不要讲话。

  与动容的辛赞不同,知府大为火光,他瞬间意识到这群贱民是在联手耍自己。他抱着灰色的襁褓,面上毫无表情,心下却摇摆不定——自己怀里的孩子真的是辛弃疾吗?尽倘若辛赞说的是真的呢?辛弃疾会不会被别人换走了?

  辛弃疾可是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的保障,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如今满院子的婴儿,要如何才能从中分辨出真正的辛弃疾?

  就在知府为难之时,王富贵主动上前一步:“老爷,我知道哪个是辛弃疾!”

  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在王富贵的脸上。

  知府一愣,随即仰天大笑,豁然开怀:“那你还不快说!”

  王富贵的目光从一张张惊惧不安的面孔上掠过,最终与阿嬷对上了目光。看着阿嬷哆嗦的嘴唇,王富贵嘴角一弯,好笑道:“阿嬷,我这是在救你家的小孙儿,何必一副心惊胆战的样子?”

  说罢,王富贵大步上前走进人群,目标准确地直奔一人,劈手从她怀里抢过襁褓。他献宝般的将婴儿递到知府面前,笑容谄媚:“老爷,这便是辛弃疾了!”

  知府低头望去——

  蓝布碎花的襁褓里,小婴儿睡得正香甜。:,,